英国
The Love Album 豆瓣
7.2 (18 个评分) Westlife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CA
其实我们已经不用去怀疑Westlife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个惊喜,对于在国内拿奖已经得不到这批小伙子的兴趣了,但是对于歌迷来说Westlife从第一张专辑开始到现在喜欢他们的乐迷是见一张收一张,今天当Westlife最新专辑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感悟Westlife给我们带来的这么多年的惊喜

Westlife这张新专辑《The Love Album》无论从流行还是电台的收视率已经可以得到保证了,Westlife的每一张作品都是那么的求精,从编曲、编排、选曲到发行都是一气呵成,专辑在推出不久便横扫整个排行榜,看来电台对Westlife青睐是多么的关爱。

说实话Westlife的音乐是比较有亲和力的,初次你会被他们的邻家男孩气质所吸引,尤其是他们这种对音乐的态度对节奏的把握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对于青春团体今后的发展在这个娱乐圈里能呆多久那就要看歌迷的热爱和追捧了,但愿Westlife这支英伦美男能为我们带来十年的惊喜。
梅林传奇 第一季 (2008) 豆瓣
Merli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梅林传奇
7.4 (145 个评分) 导演: 詹姆斯·哈维斯 / Ed Fraiman 演员: 科林·摩根 / 布莱德利·詹姆斯
本剧根据亚瑟王与魔法师梅林的故事改编,由BBC威尔士电视台与Shine影视公司共同出品。
Merlin(科林·摩根 Colin Morgan 饰)受母亲的教导从家乡来到宫廷寻找宫廷御医头Gaius学艺。在那儿,魔法被国王严禁使用。Merlin会魔法的秘密还是被被Gaius发现,Gaius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收他为养子,并告劝他要将自身的天赋用于正道。Merlin还邂逅了深锁于城堡深处的古代巨龙,巨龙便告诉他自己身负着伟大的使命,而这项艰巨的任务就是保护王子Arthur,使Arthur成为未来的国王。为了能在Arthur身边保护他,Merlin成为了Arthur的贴身男仆。但事情并不像Merlin想象得那么顺利,邪恶的女巫Nimueh发现了Merlin身负的伟大使命,便施计企图陷害他……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所属 作品: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人生的枷锁 谷歌图书 豆瓣
Of Human Bondage 所属 作品: 人生的枷锁
8.9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张柏然 / 张增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安妮日记 (2009) 豆瓣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8.4 (23 个评分) 导演: Jon Jones 演员: 艾丽·肯德里克 / 凯特·阿什菲尔德
影片讲述花季少女安妮·弗兰克(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饰)为躲避纳粹和家人一起藏匿于密室的生活记录。两年充满恐惧和迷惘的密室生活,让写日记成为了安妮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她认真的记录着这段辛酸岁月的种种苦痛和弥足珍贵的欢笑快乐,自由的只有她的思想。可不幸还是在两年后降临在了这个家庭,他们被送往集中营。坚强乐观的安妮和其他家人朋友都不幸遇难,只有她的父亲幸运逃生。战争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决定完成女儿的遗愿——将这本日记出版问世。安妮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8月1日,《安妮日记》记录下了在纳粹统治下,人民苦难的战时生活,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最畅销的读物。
影片根据安妮·弗兰克同名自传体小说《安妮日子》改编。BBC邀请电影版《傲慢与偏见》编剧黛博拉·莫盖茨执笔,再次将这部作品搬上荧幕。
简爱 (2006) 豆瓣
Jane Eyre
8.2 (49 个评分) 导演: 苏珊娜·怀特 演员: 露丝·威尔森 / 托比·斯蒂芬斯
本片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小说《简·爱》改编,这一版是2006年英国BBC出品的迷你剧。
女主角简·爱(露丝·威尔森 Ruth Wilson 饰)是一个孤儿。自幼在劳渥德学校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女家庭教师,来到桑菲尔德庄园,负责一位名叫阿黛尔的女 孩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她经历了许多奇异的遭遇,并与庄园的主人,阿黛尔的监护人——爱德华·罗彻斯特(托比·斯蒂芬斯 Toby Stephens 饰)坠入了爱河。但正当简以为她得到了她所向往的快乐生活时,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浮出水面:罗切斯特15年前已结婚,他的妻子是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庄园。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而简需要用尽所有的勇气、爱心以及理解,才能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锦绣佳人 (1999) 豆瓣
Wives and Daughters
8.6 (46 个评分) 导演: 尼古拉斯·雷顿 演员: 贾斯蒂恩·瓦戴尔 / 比尔·帕特森
该剧改编自Elizabeth Gaskell的同名遗作。
《锦绣佳人》在英国传媒奖中拿下最佳戏剧及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
Molly(贾斯蒂恩·瓦戴尔 Justine Waddell 饰)和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相依为命多年,Molly渐渐长成如花的少女,父亲担心她谈恋爱,于是送她去拜访老友。Molly不在家的期间,父亲却突然闪电结婚,家中多了一个继母(弗兰西丝卡·安妮丝 Francesca Annis 饰)和姐姐Cynthia(凯莉·霍威 Keeley Hawes 饰)让Molly很难适应,尤其是继母对她诸多限制,好在Cynthia美丽又率真,Molly立刻和她结成好友,Cynthia所到之处都有很多男士败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没想到Molly暗恋的意中人也对Cynthia一网情深。心碎的Molly努力掩饰她的失落,却发现继母和 Cynthia似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旅行的艺术 豆瓣
The Art of Travel 所属 作品: 旅行的艺术
8.2 (7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南治国 / 彭俊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
我为什么写作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我为什么要写作
8.9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刘沁秋 / 赵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乔治•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纳了作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政治与文学随笔共14篇,其中包括较为著名的《所谓欢乐,不过如此这般……》,《猎象记》,《政治与英语》,《回顾西班牙内战》等,以及他不太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文学随笔,如《查尔斯·狄更斯》,《拉迪亚德·吉卜林》,《置身鱼腹》,《我为什么写作》等。对初涉奥威尔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极好的入门读本;而对奥威尔烂熟于胸的读者来说,《我为什么写作》将是一部珍贵的合集,无价的文选。
是,大臣 豆瓣
所属 作品: 是,大臣
9.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纳森·林恩 / 安东尼·杰伊 编著 译者: 陈体芳 学林出版社 1992
詹姆斯·哈克是从他进入内阁之日起就记下这些日记的。他向磁带录音机口述日记,有时每天这样做,更经常的是于周末在自己选区的家中进行的。他原来只打算做些记录来帮助记忆,但他不久就明白,一本描述一位内阁大臣日常斗争的日记会具有其内在的趣味性。
布莱克书店 第一季 (2000)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Black Book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布莱克书店
9.1 (582 个评分) 导演: 迪兰·莫兰 演员: 迪兰·莫兰 / 比尔·贝利
伯纳·布莱克(迪兰·莫兰 Dylan Moran 饰)是伦敦最荒唐的书店店主。他的书店脏乱不堪,营业时间随心所欲,财务状况乱七八糟。伯纳自己则是蓬头垢面,嗜烟好酒,脾气暴躁,想打烊了就拿着扩音器和扫帚驱赶顾客,还会因为懒得订书而不愿把书卖光。书店隔壁礼品店的女老板弗兰( 塔姆辛·格雷格 Tamsin Greig 饰)时常过来帮伯纳看店,是伯纳唯一的朋友。她喜欢搜集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感情生活乱作一团。
一天伯纳的会计逃跑了。没了会计的伯纳算账到抓狂,崩溃之际遇到了曼尼(比尔·贝利 Bill Bailey 饰)。曼尼随和忍让,受到弗兰和顾客们的欢迎。伯纳在弗兰逼迫下不情愿的聘用了曼尼,从此布莱克书店里每天都上演着令人捧腹的荒诞戏码。
本剧全三季,主演迪兰·莫兰亦是剧集编剧。
学术涂鸦 豆瓣
作者: [英] 奥登 著 / 亓兵 图 译者: 桑克 古吴轩出版社 2005 - 1
奥登(W.H.Auden,1907—1973),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有关他的杰出成就,布罗茨基、希尼、沃尔科特等数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都有过长达数万字的论述,并已成为经典。近十年来,奥登的诗歌作品与学术批评,不仅对中文诗歌的书写者,而且对知识分子,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研究他的文字更是层出不穷。   由于奥登诗歌的精深和广博,翻译难度较大,穆旦、卞之琳、王佐良、杨宪益等大家都有精彩的散译,但到目前为主,奥登的诗集和其他著作在国内还没有正式出版过。这是一个耀眼的空白。本书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奥登诗歌集。   《学术涂鸦》是奥登晚年的一本关于名人的幽默讽刺诗集,属于轻体诗。轻体诗是英诗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体类型,近年开始被中国诗歌界和批评界所关注。   《学术涂鸦》,奥登从1952年开始书写,1970年完成,次年出版。诗集里写了很多名人,如但丁、布莱克、歌德、勃朗宁、布里奇斯、格雷维尔、哈代、赫伯特、马拉美、弥尔顿、蒲柏、瓦雷里、王尔德、叶芝、艾略特等。此外来写了一些作家、政客、女王、音乐家、医生、哲学家、主教等,涉及对象,均是世界级的著名人物。   智慧、幽默和诗意结合,奥登的《学术涂鸦》,不仅韵脚严谨,而且修辞手法也多种多样,双关语尤其多,很多隐含的意思需要阅读的时候用心体会。领会妙处,不仅需要阅读者的语言修养、诗歌修养,也需要某种悟性。
英诗的境界 豆瓣
所属 作品: 英诗的境界
8.4 (5 个评分) 作者: 王佐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 6
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有不少重要诗人——例如乔叟、莎士比亚、特莱顿、彭斯和当代的泰特·休斯、东尼·哈里逊等——没有包括在内,包括了的也未必涉及其最重要的作品,这是因为本书并非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若干则读诗随笔,每则也只谈一二点笔者确有所感的,不求全面,写法也是看人看诗而有不同。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英国文学名篇选注
作者: 王佐良 / 李赋宁 商务印书馆 2003 - 11
此书是在我馆1962-1965年出版的《英美文学活叶文选》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成,其中精选十六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起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派文学为止的英国文学名家五十二人的名篇,此外还收了一组英格兰和苏格兰民谣。作品种类包括民谣、诗、诗剧、英文《圣经》、随笔小品、文论、游记、传记、历史、小说、剧本等。这些篇章绝大多数是有定评的名文,在选文比例上对较近的时期略有侧重。在注释方面,对中国学生有特别困难的地方,注意从详。
此书可供大学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和学过英语而喜爱研究英国文学的青年同志研读。
玛丽·巴顿 豆瓣
作者: [英]盖斯凯尔夫人 译者: 荀枚 / 佘贵棠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 - 4
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英国棉纺中心曼彻斯特。那时正值英国经济萧条时期,棉布滞销,工厂停产,大批工人失业。棉纺厂老工人约翰·巴顿为工厂老板辛勤劳动了一生,仍在贫困线上挣扎。儿子因生活条件恶劣,被猩红热夺去了生命;妻子因其妹妹被有钱人诱拐沦为妓女而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在一次临产时痛苦地离开了人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巴顿被迫进时装店铺当学徒。约翰·巴顿在生活的打击下,逐步认清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他积极参加工人的请愿和罢工斗争,成为宪章派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被工人们推选为代表,到伦敦向国会请愿,结果遭到英国议会的否决,请愿失败,约翰落得被解雇的厄运。这时,工人们在工会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以卡森父子为首的厂主们拒不接受工人的起码要求,最后,约翰满怀仇恨杀死了厂主的儿子哈利·卡森。约翰的女儿玛丽·巴顿美丽聪颖,但幼稚天真,爱慕虚荣。她认为自己长得美丽,幻想着日后做大户人家的阔太太。面对技术熟练的机工杰姆·威尔逊的求婚,她无情地拒绝了,却爱上了资本家的儿子哈利 ·卡森。当她知道小卡森并不想和她结婚,只图占有她的美色时,她如梦初醒,悔恨不忆,最后她真正爱上了爱怜着她的杰姆。因小卡森突然死亡,杰姆被当作情杀的凶手遭到逮捕。玛丽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历尽艰辛,终于在审判席上,以有力的反证洗剧了杰姆的嫌疑。最后,约翰主动自首,向老板悔罪,老卡森宽恕了约翰。待到夜尽天明,约翰闭目去世。杰姆与玛丽结婚,一起出国到加拿大。
尼罗河上的惨案 豆瓣
Death on the Nile 所属 作品: 尼罗河谋杀案
8.8 (17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宫英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林内特·里奇维被一颗子弹打穿了头颅,尼罗河之旅的宁静也因此被打破。这位年轻,美丽,时尚——拥有一切的女孩,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赫尔克里·波洛的耳边回响着早先一位旅伴的话语:“我真想用我那把亲爱的小手枪顶着她的头,扣动扳机。”然而在这异国他乡的场景中,一切并不像表面显示的那样平静……
克兰福德镇 豆瓣
所属 作品: 克兰福镇
作者: 盖斯凯尔夫人 著 / 徐新;顾明栋 译 译者: 徐新 / 顾明栋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
《克兰福德镇》是盖斯凯尔夫人的第二部小说。作者以其细腻而独特的风格,别具匠心地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清奇古貌的世界——克兰福德,成为十九世纪初叶英国一般偏僻、闭塞、守旧、落后的乡村小镇的典型。她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记录了将木未木的英格兰封建女性末裔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当时小镇的风俗人情和道德风尚。
《克兰福德镇,是十九世纪初,英格兰一个乡村小镇,居住着一群名门处女和古老家族的遗孀。这些女士们驾到虽已式微,却一味崇尚不合适宜的贵族遗风。小镇看上去月圆人和,犹如世外桃源,然而由于时代风雨来袭,往日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漏洞,从而就产生了一串奇妙的故事。
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有善良柔弱、多愁善感的马蒂小姐;性格外露,喜欢自我表现的波尔小姐;保守迂腐、顽固不化的贾米森太太;自命不凡,喜欢出人头地的詹肯斯小姐;为人随和、豁达大度的格伦米尔太太;忠厚老实、品德高尚的女仆玛莎;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布朗上尉;吃苦耐劳,心地善良的杰西小姐;阿谀奉承、攀附上流的贝克小姐;秉性顽皮、风趣幽默的彼得先生,……这一个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使读者读后犹如见其人,闻其声,触之可及,呼之欲出。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善用对比、衬托等手法。使人物性格特征逾显突出,既注意描写同类人的共同特点,但更着力刻画各个人物的个性实质富有立体感。这样的艺术手法显然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此外,本书富含讽刺但也不是那种锋芒毕露、尖锐无情的冷嘲,而是一种不无含蓄的喜剧性带笑的讽刺,以此来否定那些阻碍社会进步、束缚人思想、失去了历史存在权力的东西。本书中,有对顽固守旧、陈腐习俗的讽刺;有对封建等级观念、愚昧无知、自命不凡的讽刺;有对故作斯文、崇尚虚荣、攀附上流的讽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没有明显分界,而是相融合得非常巧妙,用很平常的话,很琐碎的事表现了人物的守旧意识。
小说寄寓着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以幽默风趣为艺术特色,是杰出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一部传世名作。
丁尼生诗选 豆瓣
所属 作品: 丁尼生诗选
作者: [英国]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译者: 黄杲炘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 1
    本书收录是英国维多亚时代的著名诗人丁尼生的诗歌。要丁尼生的诗歌很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他的诗音韵很美――在整部英国诗史上能在音韵方面超过他的没有几个人――但是他的音韵是为他的内容服务的,随着不同的内容而有不同的美。他的诗路广,诗艺精,值得发掘之处很多。
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译者: 方平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 4
1889年,白朗宁在威尼斯逝世前不久,把一个镶嵌细工的木盒交托给他的儿子,里面珍藏着他和妻子间的全部书信。1898年,两位诗人间的情书公开发表,即两卷本《白朗宁——巴莱特书信集》,这洋洋一百万字以上的来自现实生活的“情书文学”在世上绝少出现,它情深意真,诗趣盎然,受到读者的喜爱,短短十四年间再印六次。
十四行诗的故乡在意大利,它原是配合曲调的一种意大利民歌体,后来才演变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以莎士比亚成就最高,英国文学史上每一时期的重要诗人如弥尔顿、雪莱、拜伦、济慈都曾写过十四行诗。
《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白朗宁夫人的代表作,历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相互媲美。
这部感人的诗集就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之一。其美丽动人,甚至超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
白朗宁夫人最初开始写这十四行组诗,大概是在她答应了白朗宁的求婚以后那一段时期。直到他们婚后住到了比萨,白朗宁才读到这本诗集。他不敢把这文学上的无价之宝留给他一个人享受。1850年白朗宁夫人出版了一卷诗集,把这组十四行诗也收进在内,共四十四首,还取了一个总名,叫做《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用以掩饰作者身分,因白朗宁夫人不愿意把个人情诗发表。
弗兰肯斯坦 豆瓣
所属 作品: 弗兰肯斯坦
作者: [英] 玛丽·雪莱 译者: 陈渊 / 何建义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 3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本书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r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