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circle - 标记
三体全集 豆瓣
9.0 (31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2 - 1
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 ,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首个长篇系列,由科幻世界杂志社策划制作,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小说讲述了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星际通讯引发的三体世界对地球的入侵以及之后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三体三部曲出版后十分畅销,并深受读者和主流媒体好评,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三体》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三体Ⅱ·黑暗森林》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三体Ⅲ·死神永生》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2021年10月29日 在读
文明与野蛮 豆瓣
Are we civilized: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1929)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路威 译者: 吕叔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内容提要:
作为一本著名的人类学著作,本书对人类文明文化史的描绘和阐述可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吕叔湘先生之称为“外行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它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谓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书带给人的不只是有趣而已,读者还能由此认识到“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搀杂了许多渣滓,要时时提高警惕。”
推荐:
《文明与野蛮》一书介绍,早期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吃蜜糖,使一种像刮胡子时涂胰子用的刷子一般的东西,我舐一口递给你,你舐一口递给他。瓢里头有一堆捣烂了的果子,谁要吃,捞起来咂两口,咂过仍旧往瓢里一扔。何必要问有没有别人的唾沫呢?东非洲的乌乾达的吃饭礼节在野蛮人里头算是顶考究的了。吃饭之前之后,全得洗手。但没有刀叉,一堆人围着一口大锅,用大拇指把食物捏一块下来,拈成一个小球往嘴里送。尤其是喝汤时,要求很严格,既不能把手指烫伤,还不能将汤水往四下里溅。最早的医学也很有趣,巴黎医学院博士论文的题目有:①空气是否较饮食更为必需;②清水是否较酒有益;③害相思病的女子应否放血;④每月醉酒一次是否有益;⑤女子貌美者是否多产;⑥女子是否较男子淫荡;⑦是否女子秉性愈淫者子息愈繁?据另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一书记载,文学在意大利繁荣起来后,君主们去听诗歌朗诵会才不感到耻辱。但在德国,君主们更关心的是马和狗,而不是诗人和作家。因此,君主们不懂文学,他们死的时候也像自己的牲口一般,几乎没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
2021年10月26日 在读
零ZEЯRO 豆瓣
ZEЯRO
8.3 (4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松田行正 译者: 黄碧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4
这是一本黑色的书,连三个切口都刷了黑漆。正面不着一字的书衣也是黑色特种纸,两边是两张切割出来的脸部曲线,封面上只有九个小孔。这九个小孔是凡尔纳的小说《桑道夫伯爵》中桑道夫伯爵解读暗号的模型纸,配合硬封上的文字阵列,正常包裹时显示出“ZEЯRO松田行正”,将书衣顺时钟旋转90度就变成“ZARRATHUS”,再转90度会出现“TRRASIGNE”,再转90度则会出现“ASINTOERR”。这36个字母去掉作者名,就变成ZEЯRO, ZARRATHUSTRRA, SIGNE, A SIN TO ERR。九个小孔的排列方式来自杜尚的《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通称大玻璃》中的“九个射击的痕迹”,喜欢玩双关语的杜尚用射击的洞比喻射精。作者解说书名的含义是:从零(ZERO)出发,逐渐偏离(ERROR),进入记号的世界。更详细的解说,你们看书吧。书衣的背面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文字树。书中列出的记号群只是根据形状的趣味性来选择,也有很多记号是已经超越了沟通途径的复杂形状。有很多文字系统因为形状和文法太过复杂而无法流通,自然消失,也有一些像神代文字那般怪异的文字系统。除了感到形状有趣外,再加上被这些瞬息万变的文字、记号所迷惑,最后本书集结了11章×11种=121个文字群、记号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的大小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长209毫米,正文的版面篇幅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各章的内容并非完全有系统的分类,主要以形状相似,还有渐渐演变而成的组合来编排。各章开头的记号是象征每一章的变形字母。那么就请读者进入这个奇妙的昆虫图鉴般的形状世界吧。封面详图请看:http://www.douban.com/note/144267783/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Lonely Planet 孤独星球:四川和重庆(2017年版) 豆瓣
作者: 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7 - 10
川渝拥有令人妒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在游客如织却美似瑶池的九寨沟和亚丁,还是在牛马成群的贡嘎山和格聂神山的雪线之下,无休无止的阳光总是赋予四川的高山如梦如幻的仙境色彩。只要翻越秦岭,沿古道行驶至都江堰,从始皇帝到三国,从大唐到民国,历史遗迹随处可见。
成都全天候的美味小吃和滋味醇厚的经典川菜、重庆泼辣热烈的老火锅和江湖菜早已名扬天下,但那些真正的美食旅行者已经懂得了去到更远的美食产地朝圣。你也可以仅仅为大熊猫而来,这个征服了世界的毛茸茸的生物俨然成了盆地的象征。
2021年10月17日 在读
DK博物大百科 豆瓣
Natural History
9.6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DK公司 [编著] 译者: 王敏洁 / 朱坤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8 - 9
美国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100周年纪念出版物。
本书的出版是史密森博物院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里程碑,本书展示了对地球自然历史的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清楚地概述了自然世界的分类。本书涵盖超过6000种博物学世界的物种,众多独家的照片,着眼于成干上万的标本和物种展示,观看本书就像行走在视觉画廊中,让读者踏上一段难以置信的旅程,从自然界最基本的板块,到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再到植物,真菌和动物。
2021年10月10日 在读
情感教育 豆瓣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王文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4
《情感教育》的第一稿写于一八四三至一八四五年,但福楼拜并不满意,将它束之高阁。一八六四年九月,他着手写第二稿,于一八六九年五月完成。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2021年10月2日 在读
山地车圣经 豆瓣
mastering mountain bike skills
作者: Brian·Lopes / Lee·McCormack 译者: 张光准 / 潘震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6
《山地车圣经——骑行技术完全手册》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山地车骑行技巧,包括山地车的选择和调校,正确的骑行姿势以及高效合理的踩踏方法,兔跳、压抬和飞越等山地车技巧。《山地车圣经——骑行技术完全手册》还针对各种地形,比如弯道、陡坡和崎岖路面等给出了极具价值的技术指导。作者最后还介绍了XC越野、速降、4X、DS等多种比赛形式,并提供了适用于不同比赛形式的比赛技巧。
这是一本所有自行车爱好者的必读手册,尤其对于山地车爱好者而言更是不可多得。随着国内骑行热度的不断升高,自行车爱好者群体迅速壮大,但目前针对自行车骑行技术的书籍却极度欠缺,一些自行车爱好者经过自己的摸索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不成体系。《山地车圣经——骑行技术完全手册》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引进国外系统的山地车骑行知识,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最专业的技术指导,让所有自行车爱好者能骑得更快更好更安全,更有自信!
UNIX编程艺术 豆瓣
9.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Eric S·Raymond 译者: 姜宏 / 何源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 2
本书主要介绍了Unix系统领域中的设计和开发哲学、思想文化体系、原则与经验,由公认的Unix编程大师、开源运动领袖人物之一Eric S. Raymond倾力多年写作而成。包括Unix设计者在内的多位领域专家也为本书贡献了宝贵的内容。本书内容涉及社群文化、软件开发设计与实现,覆盖面广、内容深邃,完全展现了作者极其深厚的经验积累和领域智慧。
2021年9月17日 在读
大理外传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英]万哲生 新星出版社 2017 - 5
两千年来,大理一直是中国西南的交通要冲与商业中心。西藏马贩子南下购买茶叶,缅甸药草商来往云南,他们都要路过大理。
2005年,英国画家万哲生(Jason Pym)与新婚妻子万可(CC)来到大理度蜜月,在古城咖啡馆前面晒着太阳。两个星期后,他们在大理租下房子,安顿下来。十余年间,他画下大量速写,记录大理的人文、美食和自然风光,为这座城市作传。
在他眼中,大理的风花雪月、草木乡民,都不只是游客的消费对象,而是每天心之念之的邻家故里。正如他喜欢的一个大理当地的说法,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老地、老伴和老友”。
万哲生的母语不是汉语,但是他决定一定要用中文记录自己所热爱的大理,因为这是他相处多年的本地朋友和乡亲能够看得懂的语言,这里毕竟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
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我并不担心自己这本书写得不完美,只是认为用中文写完它,就可以说,我对得起大理这个地方了。”
2021年9月13日 在读 下次带此书去大理。吃玩看文化,作者很懂。
1453 豆瓣
1453: 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
8.9 (84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4 - 6
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
1453
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叙述……读之更像生动的小说。人物……描摹极其细致,全都是基于历史文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洛杉矶时报》
克劳利对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重述极富戏剧性,激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出神入化……罗杰•克劳利为一个古老而永远引人入胜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1453》融合了军事史的令人着迷的细节和对宗教意象的丰富指涉,这些意象对战争的双方都有极大影响。
——《经济学人》
节奏轻快,是了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长期敌对关系的入门必读书。
——《科克斯书评》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2021年9月10日 在读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BULLSHIT JOBS
8.4 (35 个评分) 作者: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 译者: 李屹 商周出版 2019 - 1 其它标题: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狗屁工作的蔓延與膨脹如同病毒,充塞在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工作從根本上就無用、對這個世界毫無貢獻更讓人沮喪的了。
恐怖的是,這是多數人所面臨的命運……
敬告全體冗員:廢的不是你,是那些毫無價值的狗屁工作!
★ 德國亞馬遜政治及社會學類、政治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
☆ 德國時代週報選書
★ 美國亞馬遜財金類排行榜第一名
☆ 英國亞馬遜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
★ 法國亞馬遜政治、企業投資類排行榜第一名
狂掃多國亞馬遜排行榜 No.1,報刊媒體瘋狂熱議,全球社畜含淚推薦
《債的歷史》大衛.格雷伯最新力作,顛覆你對工作的想像!
「《狗屁工作》是現代職場的大揭露,充滿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真心告白。「涼差」不一定是「爽缺」,無所事事的工作不只是「廢」,員工還得費力假裝忙碌,瞎忙於一些瑣碎無聊的細節。這一類的狗屁工作誤國誤民,有時還帶來更例如金融海嘯的災難。」──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專文介紹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何明修 /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張鐵志
有用推薦     清華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方怡潔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主持人 陳嘉行(焦糖)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張烽益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劉瑞華
-----------------------------------------------------------------------------------------------------
◆ 為何這份工作明明爛透了,卻無法說出口?
◇ 強調效率利益至上的私營企業,冗員數竟然會比公部門還多?
◆ 「怨人有,笑人無」的全球民粹反智氛圍,居然也跟工作有關?
工作好無聊!這工作根本就是狗屁,有做沒做哪有差!你是不是也這樣怒吼千百次了?1930 年凱因斯曾預言,科技發展將讓人類工時變短,但這個願景並未實現:全世界發明了各式各樣叫不出名堂的「服務性」職業,各種諮詢、顧問、仲介、行政……根據統計,竟有高達 40% 的人在做這類工作。受訪者對自己工作的枯燥乏味感到絕望,感覺不出自身貢獻,「少了我根本沒差」。
上述「狗屁工作論」的發想源自 2013 年格雷伯一篇網路刊文。該文一推出後轟動全球,兩周內轉發逾百萬次,更在短時間內被譯成十幾種語言,甚至驚動主流財經媒體為文回應。全世界各地人士紛紛寄信給格雷伯,分享自身的狗屁工作經驗,讓他決定擴大該文篇幅,撰寫成一本書。本書中他援引諸多真實案例,將數年來的觀察、研究與反思悉數呈現。他舉出狗屁工作的五大類型,分析職員無可奈何的困頓心態,更回到歷史追溯資本社會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隱含的瑕疵,探討此類工作大量增生之因,以及為何政府不去遏止這類現象。他認為,狗屁工作貶抑了人的存在價值,更助長了當前社會反智民粹對立。狗屁工作是理解當代社會病徵的一個重要現象,所有人都應該正視這個從來沒人願意好好關注的問題。承繼他的犀利風格,本書將再度扭轉既定觀念,是新時代必讀的工作思維書。
-----------------------------------------------------------------------------------------------------
國外讚譽
機敏,極富魅力。──《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開創全新想法、激發群眾辯論的大師。—Slate
令人驚奇的原創思想家……總能以機敏風趣的口吻,傳達複雜的想法。—The Telegraph (UK)
對我們的工作生活一次發人深省的盤檢。──《金融時報》
記錄諸多悲慘個案之餘,這本書就像一幅肖像畫,畫出了這個社會忘了自身存在為何的面貌。──《衛報》
這本書想問,是否有個更好的方式能組織起全世界的工作──確實是個好問題。──《紐約時報》
既滑稽又活靈活現,點出了我們既定價值的一次文化轉移。──《紐約郵報》
這可能會是你今年讀到最棒的一本非小說書。記得別告訴你老闆就好。──The Globe and Mail
每一位千禧世代及Z世代的新科畢業生都該讀這本書……格雷伯以學院式的嚴謹但清爽易讀的文筆,帶我們理解這些似是而非又容易被誤解的狗屁工作。──網路媒體 Salon.com
先不管皮凱提或馬克思了。在社畜經濟底下,格雷伯說這一切都是狗屁……對那些做類似機器人煎肉排這種鳥工作、每分每秒都是煎熬的白領階級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指引。──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國內推薦
揭露無用勞動的空虛價值,逼視無謂工作對人性消耗。──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我早知道有些人做的事根本是狗屁工作,這本書提醒我,應該想想自己做的事會不會也是如此。──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021年9月7日 在读
You Can Draw in 30 Days 豆瓣
作者: Mark Kistler Da Capo Lifelong Books 2011 - 1
Drawing is a skill, not a talentif you’ve got a pencil, Mark Kistler will show you how. You Can Draw in 30 Days provides a thorough course in basic drawing, using incredibly quick and simple instructions. In just twenty minutes a day, learn the secrets of sophisticated three-dimensional renderingsstarting with apples and oranges and progressing to landscapes and human figures. Each day focuses on one skill, building toward more advanced technique. Ideal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s, or anyone who always wanted to learn but never did, You Can Draw in 30 Days makes it easy to expertly draw everything from the world around you to the vivid pictures from your imagination.
2021年9月7日 在读 休闲读读
YOU:身体使用手册 豆瓣
YOU: The Owner's Manual: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Body That Will Make You Healthier and Younger
7.8 (9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伊森 译者: 兆彬 / 俞睿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是《YOU:身体使用手册(软精装)》全书的核心理念。每个人都可以自觉地重视并控制自己的健康,并且尽可能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作为一本正宗的使用手册,《YOU:身体使用手册(软精装)》将使现代都市人摆脱对于营养保健品及医药的一味依赖,摒弃以往错误的思维定式,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环境污染严重、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尤其需要重视健康。当然,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许多疾病正在得到有效治疗或最终治愈。但是,我们需要记住,您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在《YOU:身体使用手册(软精装)》这本书中,作者大刀阔斧地打破众多健康认识误区,将身体比喻成一座房子,带领读者了解各个系统、器官和它们的运转情况,在做了有关身体知识的浏览之后,人们将会对身体各项器官的所有认识有全面的提升,教读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学会科学地维护它。全书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表达方式,会给人们带来实用性极强的科学保健知识。
内容导读你唯一真正拥的是身体。但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该怎样正确使用。
2021年9月7日 在读
猜想与反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波普尔 译者: 傅季重 / 纪树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9 其它标题: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猜想与反驳》围绕着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不断清除错误而增长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广泛涉猎知识论、科学论、真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等领域。
2021年9月4日 在读
人的境况 豆瓣
Human condition
9.2 (1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王寅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通过对劳动、工作和行动;权力、暴力和体力;地球和世界,以及财产和财富等诸概念的区分,强调了人在面临现代社会高度科技化、自动化和经济现代化情境下,仍然具有的“复数性”和开端启新的行动能力,从而重树人们对于人类事务的信念和希望。这本曾被欢呼为“参与式民主的教科书”,将批判的目光投向我们当前认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时隔50年,这《人的境况》的原创性仍然像当时一样令人瞩目,并能激发起新的思想和讨论。
2021年8月25日 在读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程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6
本书题材新颖,方法独特,是有关60年代文化运动的一次大胆的“文化研究”尝试。作者以文化革命立题,在政治经济学与语言符号学的学科交叉边界上,出色展示文化研究的崭新思路,提出一套有效的跨学科解释方案。其最具挑战性的见解,是认为60年代西方新左派学生运动及其形形色色的反文化实践,实乃资产阶级政冶革命与经济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延续。作者将黑格尔的历史形态学、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综合成一个历史阐释框架,提供了关于60年代文化革命的一种历史阐释。
本书是一部有关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专著。不仅涉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理沦文献,而且提出了十分独到的观点,认为这是“以反叛资产阶级的名义来完成资产阶级本身的一场革命”,“是资产阶级夺回旁落于贵族和左派之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文化领导权”。这一结论打开了我们理解60年代革命之性质的全新视野,并且对理解当今的理沦流派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均有不小的启示。
2021年8月25日 在读
Practical Vim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Drew Neil Pragmatic Bookshelf 2012 - 10
Vim, a vast improvement over its classic ancestor vi, is a serious tool for programmers, web developers, and sysadmins. No other text editor comes close to Vim for speed and efficiency; it runs on almost every system imaginable and supports most coding and markup languages.
Learn how to edit text the “Vim way”: complete a series of repetitive changes with The Dot Formula, using one keystroke to strike the target, followed by one keystroke to execute the change. Automate complex tasks by recording your keystrokes as a macro. Run the same command on a selection of lines, or a set of files.
Discover the “very magic” switch, which makes Vim’s regular expression syntax more like Perl’s. Build complex patterns by iterating on your search history. Search inside multiple files, then run Vim’s substitute command on the result set for a project-wide search and replace. All without installing a single plugin!
You’ll learn how to navigate text documents as fast as the eye moves—with only a few keystrokes. Jump from a method call to its definition with a single command. Use Vim’s jumplist, so that you can always follow the breadcrumb trail back to the file you were working on before. Discover a multilingual spell-checker that does what it’s told.
Practical Vim will show you new ways to work with Vim more efficiently, whether you’re a beginner or an intermediate Vim user.
All this, without having to touch the mouse.
2021年8月23日 在读
自指引擎 豆瓣
Self-Reference ENGINE
7.6 (38 个评分) 作者: [日]圆城塔 译者: 丁丁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9
★日本芥川奖得主圆城塔处女作。
★菲利普•迪克奖特别奖项获奖作品。
★每一个故事的缝隙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一本拒绝99%读者的烧脑杰作。
然后在某一天,在阶梯的极限之高处,有庄严的声音宣布:真理即42。
——圆城塔
————————————
喜爱的姑娘“发疯”开枪乱打,因为她脑子里有一颗来自未来的子弹。
家里的阁楼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黑箱,打开它可能需要宇宙终结的时间。
某天醒来,发现居住的村庄所有的东西都在自我复制。
祖母去世后,她的房子下发现了22个弗洛伊德,它们该当作什么垃圾处理?
……
————————————
20个短篇故事,以交错的情节讲述了一个时间线突然混乱的世界。从身边之物到具有超级运算能力的巨型智慧,每一个都沦陷在时间崩塌的时空里。这一切将以何种方式运转下去?又最终以何种方式恢复正常?想象力不可抵达的地方,正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
名家推荐:
圆城塔的小说常常能唤起我日常的恐惧:我所看见的世界也许是最不真实的世界。
——韩松
在时间迷失的宇宙里,圆城塔为我们重新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王晋康
阅读这本书太费脑了,但获得的阅读快感也是从未有过的。
——陈楸帆
阅读圆城塔的小说就像是攻略“黑暗之魂”系列。大脑在不断“受死”却又乐在其中。
——陆秋槎
在下不喝酒不练剑不打游戏读了三天三夜也没读懂,但就是读得爽,立刻推荐一千个人立刻!
——梁清散
2021年8月22日 在读 巧妙啊 趣味横生的故事啊
游戏机制 豆瓣
Game Mechanics: Advanced Game Design
7.2 (6 个评分) 作者: [美] Ernest Adams / [荷] Joris Dormans 译者: 石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4
游戏机制是游戏核心部分的规则、流程以及数据。在游戏设计中,游戏机制居于核心地位。它们使游戏世界生动多彩,产生出供玩家解决的种种灵活挑战,并决定着玩家的行动在游戏中产生的效果。游戏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打造出能够产生挑战丰富、乐趣十足、平衡良好的可玩性的游戏机制。
《游戏机制——高级游戏设计技术》介绍游戏机制的本质,教授读者如何设计、测试及调整游戏的核心机制。全书共包括12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和阐述了游戏机制,介绍了用于构建和模拟游戏机制的Machinations工具,展示了实用案例、常见的机制以及设计模式,还探讨了模拟和平衡游戏、构建经济机制、关卡设计与机制设计的融合以及有意义的机制等相对深入的话题。
《游戏机制——高级游戏设计技术》适合学习游戏设计的学生以及希望对游戏机制的设计、构建和测试加深了解的业内人士阅读参考。
2021年8月21日 在读 这比内裤老师解构分类的更系统
游戏的人 豆瓣
作者: [荷兰] 约翰·赫伊津哈 译者: 何道宽 花城出版社 2007 - 9
本书研究游戏在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指出: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决非偶然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