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zioneway - 标记
爱欲的统治 豆瓣
作者: (法) 让-克洛德·基尔伯 译者: 苜蓿 商务印书馆 2014 - 10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十五个章节,以第一部分当代西方社会“性”的诸种乱象为切入点,以第二部分中国、伊斯兰教、古希腊罗马等文明为参照,进行第三部分西方“性”问题背后的深入思考。
作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病理切片,不同于温饱的物质要求、宗教信仰的精神要求,“性”是原始的,是人类这个物种赖以存在的强烈生理冲动,一直以来受禁忌、道德、羞耻心的调整。本书以西方近三十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性道德的变迁为起点,纵贯古今,横跨东西方,探讨人类思想和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之下的性道德,揭示了人类在性问题上因为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产生的不同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态度,尤其是在上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在因资本扩张带来传统的性道德的轰然坍塌之后,面对巨大的自由感到的失措和无助,本来属于道德范畴的“性”是如何被推给了法律、社会系统、医疗、媒体,以及单亲家庭现象和“社会雾化”对社会的深层影响。
作者立场中立,论述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旁征博引,引证了大量社会科学领域的著作(普林尼,色诺芬,卢克莱修,塞内加,圣奥古斯丁,高罗佩,米歇尔·福柯,雅克·勒高夫,莫里斯·梅洛-庞蒂,乔治·巴塔耶,罗兰·巴特,汉娜·阿伦特,马克斯·韦伯,威廉·赖希,皮特·布朗,马尔库塞,拉乌尔·瓦内根姆,吕克·费里,麦克尔·波拉克,托尼·阿纳特拉,苏菲·肖沃,马丁·赛夫格朗,弗洛伊德,艾芙丽娜·苏尔罗,波利斯·西鲁尼克,保罗·维纳,约翰·博斯韦尔,让-路易·弗朗德兰,等等);视野广阔,涉及历史学、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神学、政治哲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犯罪学等诸多领域,从各个学科角度为我们细密梳理关于性道德的脉络。作者思考的方式、角度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书名(La Tyrannie du plaisir)的灵感来自柏拉图。在法篇中,柏拉图作过对快乐的赞词,但他仍然认为,将自己的灵魂听凭爱欲这位暴君掌控的人,由其主宰自己的日常活动,就是软弱而当被批评的。
2014年12月7日 想读
菲洛梅娜 豆瓣
作者: 马丁·西克史密斯 译者: 庞元媛 / 陈逸轩 南方出版社 2014 - 11
▓内容简介:
震惊教皇的欧洲年度小说!英国政府首度披露字字见骨的惊天黑幕,同名电影甫获威尼斯9项大奖,奥斯卡影后007 M夫人朱迪丹奇爵士作序。沉痛的历史,无法动摇坚定的信仰;再长的追寻,切不断最深的母子情谊。
一个找回尊严的秘密,一个使他失去名利的传闻,
真相,能带来勇气,还是让人痛彻心扉的答案?
一对母子,一个令人心碎的秘密,一场长达五十年的追寻旅程。
她渴望真相大白,却得保有秘密,
他功成名就,仍期待找到一生的归属,
他们毕生受尽煎熬,只希望真相能早一刻来到....
如果你无法面对这本小说即將在你內心唤起的波涛汹涌,
如果你受不了记起渴求某个人胜过人生任何事物所带来的痛苦、得到或失去某样近乎完全了然的东西而来的猛烈折磨,那么请不要读这本书
如果你喜欢经过审查的文学作品,也请不要翻开这本书
否则,请你翻开扉页,感受今年最强烈的一次人性之殇
少女菲洛梅娜年纪轻轻就怀了孕,被视为背德的堕落女子,送到修道院生活。她在那里产下一子,儿子三岁时,修女将他卖到美国让人收养,当时多达数千名婴孩 有着类似的命运。菲洛梅娜被迫签署绝不过问教会处置的协议,于是,往后五十年,她再也没见过儿子,却一刻从未停止询问儿子的去向。
菲洛梅娜不知道的是,儿子也一直正在找自己。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菲洛梅娜的儿子麦克长大后,成为顶尖的律师,后来更在执政党位居要职。从出身偏僻修道院的私生子,一路爬到全世界第一强国位高权重的 地位,麦克却始终因为不知生母是谁而痛苦:他担心再度遭人抛弃,成长过程中努力达成养父母的期许,竭力赢得社会与家庭的关爱,同时,也过着双面的谎言人 生……不知自己为谁所爱的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够爱谁……
直到得知罹患了不可告人的疾病,麦克更急于知道母亲的下落──面对来日无多的 生命、急于偿还这一生背负的罪愆、来不及把握的爱人,他希望能完整地向人生告别。他找到自己出生的修道院,恳求修女透露出生的资料,好在生命走到尽头前再 见母亲一面。教会拒绝了。麦可孤注一掷的追寻,将为所有牵涉其中的人带来一波波始料未及的震荡……
▓媒体评论:
★感动1000万读者,畅销21个国家,39家权威媒体盛赞的首席小说
★英美法分类全年畅销榜冠军!制霸亚马逊榜单的销量奇迹。
★同名电影荣膺威尼斯电影节9项大奖,横扫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学院奖
★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未做任何增删!
★奥斯卡影后【007 M夫人】朱迪丹奇爵士倾情作序
★涉及宗教,政治,经济,伦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明察秋毫,字字见骨
★一部大家都看得懂,都会为之感动的故事。
★虐童疑云+平常的心+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五十度灰=菲洛梅娜
★触痛罗马天主教会 、华盛顿政治圈 、爱尔兰政府、 好莱坞影剧界的惊天黑幕
★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
★前英国政府发言人首次揭露,同名电影令教皇如坐针毡。
★ 最勇敢、 尖锐、 赤裸、 温暖、 美丽,一个痛彻肺腑的真实故事。
★ 内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电影剧照。
★你可能会忘记今年的很多事情,但是你绝对不会忘记《菲洛梅娜》。
扣人心弦的年度小说。——《图书馆杂志》
虽然有着无比深刻的主题但是绝对不会让你感到沉闷,我已经忍不住看了两遍,每次都感到兴奋和感动,我可能会忘记2013年发生的很多事情,但是我绝对不会忘记菲洛梅娜。——《纽约观察家》
感人肺腑,一个值得争相传颂的故事。——《独立报》
一开卷就无法放下,作者以冷峻的笔锋诉说了一对母子的传奇。——《出版者周刊》
鼓舞人心的电影背后隐藏着无比悲伤的故事。——《雅虎新闻》
限制级的真相。——《好莱坞报道》
年度亮点。——《纽约客杂志》
人民选择奖大奖得主来了。——《周刊》
朱迪丹奇扣人心悬的表演驾驭了这个寻找自己遗失孩子的动人故事。——《卫报》
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朱迪丹奇的表演征服了这个适合所有年龄段看的故事。——烂番茄网站
2014年10月31日 想读
Dark Star Safari 豆瓣
作者: Paul Theroux RecordedBooks 2003
Dark Star Safari is a written account of a trip taken by author Paul Theroux from Cairo to Cape Town via trains, planes, buses, cars, and armed convoy.
Chapters of Book :
1. Lighting Out
2. The Mother of the World
3. Up and Down the Nile
4. The Dervishes of Omdurman
5. The Osama Road to Nubia
6. The Djibouti Line to Harar
7. The Longest Road in Africa
8. Figawi Safari on the Bandit Road
9. Rift Valley Days
10. Old Friends in Bat Valley
11. The MV Umoja Across Lake Victoria
12. The Bush Train to Dar es Salaam
13. The Kilimanjaro Express to Mbeya
14. Through the Outposts of the Plateau
15. The Back Road to Soche Hill School
16. River Safari to the Coast
17. Invading Drummond's Farm
18. The Bus Border Bus to South Africa
19. The Hominids of Johannesburg
20. The Wild Things at Mala Mala
21. Faith, Hope and Charity on the Limpopo Line
22. The Trans-Karoo Express to Cape Town
23. Blue Train Blues
2014年9月5日 想读 when i travelled in mongolia, a guy in the hostel lent it to me ,but i didn't finish it,hope get one to read it.
出埃及记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里昂·尤里斯 译者: 高卫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 10
《出埃及记》作为一部非凡的小说,取材于二十世纪最戏剧性的事件之一:一个崭新的国家,在经历了无论从军事、政治、地理、经济上都令人难以置信的艰难困苦后,终于诞生了。书中栩栩如生的主人公和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描述,让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激情。《出埃及记》不仅以小说,而且以电影的形式,成为这个时代大众所关注的作品。
幸福的建筑 豆瓣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7.2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鉴赏手册或装潢指南。这本德波顿积数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从一个极其独特的角度,审视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其实颇为陌生的主题:物质的建筑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人为何需要建筑?为何某种美的建筑会令你愉悦?为何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又会改变?建筑与人的幸福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德波顿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足以颠覆你日常的那些有关建筑的陈词滥调,会促使你从根本上改变对建筑、进而对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态度与追求。
恋人絮语 豆瓣
9.0 (21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汪耀进 / 武佩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1
这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蒙馬特遺書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聯合文學 1996
本書是作者最後一部小說作品,亦是她喝盡「畢生」心智的生命之作,既含蘊自畫像的況味,更刻劃了一個年輕女子在異國生涯中夢想追求。
2011年4月2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