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
我的朋友来自1918 谷歌图书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谢翠屏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2 - 10
温暖治愈的笔触书写被隔离的人生:

在麻风康复村中,照见命运的残酷与生活的尊严

◎ 编辑推荐

26段微小的生命史,26段忘年情谊

📧

谢翠屏遇到的老人家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在与世隔绝的麻风康复村中,

他们的人生仿佛露珠,

无声无息地来,又无声无息地离开。

但在翠屏珍视的目光中,

每一滴露珠都闪闪发亮,

每一滴露珠都放声歌唱。

📝

这本书写的,是那些很小很轻的事、那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人。

翠屏将他们的人生记录下来,不是为了刻下什么不朽,只是一个普通的纪念。

命运的残酷与生活的温情,令人心酸惆怅,也令人获得坦然前行的勇气。

◎ 内容简介

广东东莞的泗安岛上有一座麻风康复村,谢翠屏是来这里当志愿者的,她的工作内容五花八门:帮村里的老人们修手机(秘诀:重启)、冲话费(“翠屏你充的话费就是耐打,我自己充的,好快就打完了!”)、采买物资这些自然不在话下,还要抵挡诈骗和保健品推销电话,带老人家们外出游玩,又或者根据渺茫的线索(“我们村口有一个斜坡!”)帮老人们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

慢慢地,她跟大家熟悉起来。刘大见爷爷种了一园子玫瑰花;张献伯伯是个美食家,用糯米饭食谱获过奖呢;彭伯没有手指,竟然还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四妹婆婆,过去50多年都一个人生活在山里;还有这位,怎么一把年纪整天嘻嘻哈哈没一句真话?在交通不便的康复村,日子一天天平淡又平静地过去……

后来,老人家们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人就像树上的芒果,熟了,生虫了,自然要掉下来。翠屏舍不得他们,她想努力为他们留下一些痕迹。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2024年1月15日 已读
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最用心生活的、最善良美好的人都在这本书里。
[2024] 纪实 非虚构
内闱 豆瓣
作者: [美} 伊沛霞 译者: 胡志宏 2022 - 5
1995年列文森奖获奖作品
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伊沛霞教授力作
开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之先河
考察宋代妇女生活的里程碑式著作
内容简介:
《内闱》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商业有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闱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名人推荐语:
整体而言,伊沛霞的著作将是今后研究宋代女性的一个起点。……在日渐高起的学术殿堂里,《内闱》是一块重要基石,这不仅仅是指中国女性研究领域,更是指整个中国文化研究领域。
——韩明士(Robert Hymes),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
《内闱》是一本经典著作。伊沛霞通过女性和婚姻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宋朝三百年的历史。……这本书获得了列文森奖……并成为许多大学中宋代史和妇女史课程的指定教材。
《内闱》是一位社会历史学家的最高成就……只有像伊沛霞这样对宋朝史料和人类学理论了如指掌的人才能如此轻松地提供如此丰富的资料。
——高彦颐(Dorothy Ko)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内闱》是一项考察宋代妇女生活的里程碑式的研究……伊沛霞将许多碎片材料缝在一起,广泛描绘了一个动态历史时代中妇女这一行动主体……在她对宋代妇女、工作和婚姻习俗的才华横溢的考察中,伊佩霞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妇女史不同于以男人为中心的历史,历史的变革也改变了妇女的生活。
——劳拉·宝森(Laurel Bossen),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教授
2024年1月18日 已读
太没劲了。建议改名:《美国汉学学者应该了解的宋代女性知识》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东京一年 豆瓣
6.5 (120 个评分) 作者: 蒋方舟 中信出版社 2017 - 8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日记共有四十六则,收录了她最新的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驳杂不失纯粹。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同时,这也是一本病历,记录了一个人要活成本来面目所需付出的努力。“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本书邀请日本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一路旅拍,镜头下是东京的日常以及“在别处” 。
【编辑推荐】
• 随文彩插: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拍摄的三十余幅摄影作品,去陌生化的东京。
• 内附精致别册:作者最新短篇小说《雨男》,丧丧的日式爱情。
• 蒋方舟首次献声,全程录制有声书,喃喃自语,迷之东京。
• “最美图书”设计师孙晓曦别出心裁,背胶腰封是一张行李票,巧思玄机等你发现。
• 灵魂画手蒋方舟手绘地图,设计“东京一年”帆布包、同款笔记本,日用即道。
• 九月全国高校、书店,东京漂流记巡回演出即将启动,二十场以上的活动与你分享。
• 陈丹青、窦文涛、阎连科、刘瑜击掌推荐。
• “东京一舟——偶遇蒋方舟”八月开团,与蒋方舟相约神保町、吉祥寺……
【名人推荐】
方舟是一个特例的人,只有榜样性,没有普及性。才情、思维、读书与写作,尤其在同代人中的独立性与包容性,时尚性与利他性,都不能和她的同代作家相论与比较。你无法理解她对底层、民间、民族、国家那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关注与忧虑,你也无法理解她对时尚、潮流的领新与领悟,乃至于对两性、家庭、婚姻和仇怨,她都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和坦荡。如果说有人生来是为了让人嫉妒的,那也就是她了吧。对许多人来说,和她相处是一场灾难,因为她让你知道你的短处与缺陷;让你知道,时间与时代,早就与你无关不在了。
——作家阎连科
《东京一年》讲述了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天才和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如何面对、打磨平生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作品:她自己。《东京一年》中出场的蒋方舟,和作为叙事者的蒋方舟分属两者。她既是看东京、看在东京的自己,更是在东京看中国的人和事。回到北京的,是刚开始真正人生的青年作家蒋方舟——“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自由撰稿人李二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松浦弥太郎 译者: 涂纹凰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4
跑步,既是传统运动,又是生活方式和态度的一种新型表达。作者松浦弥太郎,一个非常懂生活且极具品位的日本大叔,用这本书告诉你,坚持跑步九年,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感到害怕。
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决定跑步、如何正确地跑步、怎样坚持并享受跑步……通过这本书感受到跑步并不只是单纯的运动,也可以调整大脑的状态。透过跑步可以找到生活方式的全新价值观。
书中同时收录了他与「涩谷电台」的制作部长——西本武司先生就跑步这件事所展开的一场精彩对话实录,畅谈跑步带给个人的自由。
松浦弥太郎说:“借由跑步的各种准备,你会发现很多生活中重要的事,本来看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晰。只要努力锻炼强健的体魄,无论几岁都能持续挑战新事物。”
生育制度(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豆瓣 Goodreads
8.8 (8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2
这是一本关于社会人类学的著作,是费孝通先生于抗战期间根据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整理而成的。
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
全书通过功能的角度分析,令人信服的解释了各种历史现象以及婚姻家庭的起源;从群体与个体、历史与人生等诸多角度凸显出塑造生育制度、婚姻家庭等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What Would de Beauvoir Do?
8.4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
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2024年3月27日 已读
最易读的社科,像“听故事”一样读完了,但陈述的事例都无法解决。了解了大多数刻板思维形成的原因,原来我们的长辈都一直活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控制之下,而被他们所熏陶的我们也觉得一切行为都变成了“大家都是这样的”。
[2024] 人文社科 女性 非虚构
第二性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Le Deuxième Sexe
9.3 (19 个评分) 作者: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译者: 邱瑞鑾 貓頭鷹出版社 2013 - 10
你從未真正看過第二性?全世界都被英譯本誤導了60年!
波娃畢生經典,經典中文全譯本終於問世
全套精裝典藏版三巨冊不分售
◎法國第一才女西蒙.德.波娃畢生心血結晶
◎問世六十四年後,台灣首度推出唯一法文直譯、完整全譯本
◎石破天驚的女權論述,梵蒂岡列為禁書,當代女性主義的「聖經」
◎全球三十五種版本,累銷數百萬冊
◎入列時代雜誌20世紀影響人類生活與思考十大
「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西蒙‧德‧波娃
一九四九年,一部影響世界的經典哲學著作在巴黎出版。此時正值二戰後,女性在社會上依然受到許多有形與無形壓迫之際。作者用超過七十萬字的內容來綜論女性,其言論猶如一顆原子彈投入了西方世界,造成了極大的轟動與迴響,不僅帶起了六〇年代後的女權運動,也為二十世紀的女權奠定了基礎,而這就是西蒙‧德‧波娃的《第二性》。
《第二性》的內容廣博精深,從文學、歷史、神話、社會學、生物學和醫學多方面討論女性,書中一改理論著作的枯燥晦澀,反而援引大量實例,翔實生動,縱論歷史演變中女性處境、地位、權力的實際情況,是一部兼具廣度與深度、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絕世經典。
「女人並不是要證明自己是個女人,女人應該被視為完整、完全的人。」《第二性》將帶領我們一步步經歷波娃的思辨歷程,從女人面臨的困境,到女人如何在深刻的自覺後開創自己的選擇,《第二性》邏輯清晰、批判精準的論述,至今難有其他作品能望其項背,不僅被視為西方「解放女性」的世界性宣言,更成為現代女性主義思潮中的扛鼎之作。
一字一句譯自法文原典,完整全譯本首度面世
六十多年來,《第二性》由於涉及學科廣泛,並深富哲學意涵,在翻譯上的難度也是眾所公認具有挑戰性。比如早年的英文譯本,不僅被批評缺乏完整性,也沒有將波娃所使用的哲學專有名詞翻譯出來,就連後來的新譯本,也被批流暢性欠佳、無法精確傳達文義,至今尚未有令眾人滿意的譯本。
而《第二性》的繁體中文譯本前兩版亦翻譯自英譯本,部分內容亦跟英譯本一樣遭到刪除,讓讀者無法全面深入瞭解此一著作。直至今時,我們重新推出《第二性》經典中文全譯本,邀請法國文學翻譯名家邱瑞鑾擔任翻譯,由法文原著直譯,過程耗時六年,竭心竭力克服翻譯難度,不僅忠實傳譯原書哲學層次與論述,並以優美的文字展演波娃過人的文采,將此部20世紀當代大師的經典作品,以最完整、最貼近原著的樣貌,重新呈獻在讀者的面前。
2024年4月4日 已读 虽然对于今天来说有些滞后,但了解到了各个处境下的女性的心理。虽然比较易读但写的太厚了,要不是听书根本没耐心看完。第一卷描述历史上女性的处境非常枯燥但还是有增加了解,可以直接读第二卷。
[2024] 人文社科 女性 非虚构
乐园之丘 豆瓣
7.7 (39 个评分) 作者: [荷]米尼克•希珀 译者: 王晚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3
女性身体到底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一直在被谁审视和评价?
在《厌女》基础上更进一步!从人类起源追溯厌女根源及父权制的底层逻辑,重现女性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女性为何总是遭遇不公?又该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部揭示女性有关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父权社会所误导,并逐渐失去权力的跨文化研究之作。
【内容简介】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即便到了21世纪,女性仍然不得不背负着这些“原罪”,艰难前行。而这一切,都源于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以及试图以此控制女性的古老社会机制——父权制。
本书博引大量案例,从人类的起源追溯父权制的形成历史,讲述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如何使其拥有权力,最终又因此被无情剥夺。失去权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级,不平等成为社会常态和难以跨越的障碍,女性也因此常常遭遇不公。这背后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在新的时代,意识觉醒的女性又将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本书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本书看点】
1.在《厌女》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度梳理厌女的根源及世界范围内父权制的形成历史。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提出,父权制社会正是以厌女症为核心机制的社会。那么厌女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呢?以厌女为核心机制的父权制又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米尼克•希珀教授在这本书中做了精彩的回答。本书内容不仅是对《厌女》一书的呼应,而且补充回答了诸多《厌女》中没能进一步展开的问题,且更具世界性的视野。
2.揭示了女性关于自身的观念如何被男性话语所误导,并逐渐失去自我及权力的历史。
女性的身体,由谁说了算?独属于女性的身体部位,又在被谁审视和评价?在女性看似已取得对自身话语权的现代社会,以男性视角为中心的观念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影响和误导。作者为我们系统梳理了这段历史,并提醒女性,重新掌握有关自己身体的话语权。
3.解释了社会上诸多不平等现象的深层原因,具有广泛的话题性及重要社会意义。
2021年里,因性别不平等造成的社会事件不断,一再引发有关性别暴力、性别偏见、生育困境、家庭主妇无价值感等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作者从世界各地的起源神话切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为女性精准辨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支撑。
4. 2021年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重点推荐作品,作者的分享视频获得了广泛关注。
【名家推荐】
米尼克•希珀(Mineke Schipper)的《乐园之丘》是关于女性的社会性别以及性别特质的一部现象级著作。本书检视人类文明史上各种有关女性身体部位的图案,从古代的各种谜团到当代社会文化话语中的图案都包括在内。作者敏锐地指出,一些关于女性的信息是从男性的角度被提供和收集的,而女性对自身社会性别和性别特质的观点,其表达则被长期“消音”。女性的特性被物化为私人财产。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观念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被强化和巩固而成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的。它还揭示了女性自身如何被关于女性身体的男性话语所误导,这一点也十分引人注目。对于女性身体的情感混杂着权力、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深深渗透了人们关于这一话题所述说、书写的一切。有关女性身体的男性角度的机制和形成,其过程贯穿人类历史。本书十分精彩地揭露了这一过程,并借此熟练地展现和探索了两性的权力与无权。通过这一有力而充满启发性的方式,本书不仅修正针对女性身体部位的父权偏见,也重新申明,性别特质是赋予女性权力和女性赋予自身权力的源泉。
——张晓红,深圳大学副校长
我最近读了这本书,认为它对男性和女性都是很有批判性的读物。我一直向周围所有的女性朋友推荐它,它已经成为我们在家庭餐桌上常常讨论的话题。
——睿墨涵,第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主持人
2024年4月5日 已读 通过全球各文化各角度的众多例子,讲述女性的身体被污名化、权利被剥夺的根源…整本书在于究其根本,而“现代性不强”,所以书是好书,但有些无聊,引用的例子很枯燥易读性不强。
[2024] 人文社科 女性 非虚构
树的呼吸 豆瓣
作者: [德]彼得·渥雷本 译者: 张倩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2024年4月14日 已读
前半部分的科普知识学到很多,后半部分陈述一些现象有点乏味。能学到新知识就是好社科。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看不见的森林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Forest Unseen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者: 熊姣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2024年5月1日 已读
作者语言优美,科普性非常好,知识点满满,社科类书籍数一数二的可读性,无时不在感受作者对于自然的珍重与喜爱。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2024年8月9日 已读 非常硬核非常学术,不知道是本人水平太低还是翻译问题,全程都觉得很晦涩需要再看一遍,但看懂的都疯狂划线。浅浅浅述几点:

·女性即使不直属于男性亲属的特定组成,还是会从属于男性统治下的总体文化。女性也是在进行“无薪家务劳动”的“生产者”,却只属于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中。
·其实是家庭主妇支撑着资本主义的存在,换言之,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女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女性解放。
·女性通过自发奉献再生产地培养了父权制的下一代,同时通过家庭父权制生产关系由女性再生产出来。而女人只得到了一个自己培养的贬低自己的生物。
作者从生产和再生产、家庭和市场的范畴重新检视生活中熟视无睹的权力关系,许多话题都引人深思,毛骨悚然。
[2024] 人文社科 女性 非虚构
所罗门王的指环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康拉德•洛伦茨 译者: 刘志良 中信出版社 2012 - 11
这不是一部童话故事,但却让你觉得所有童话中关于动物的拟人描写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洛伦茨告诉你: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
★看似平和的鱼缸中,隐藏着残忍的暴行?动物不用似人类般后天学习,就能拥有独特“语言”进行亲密对话?当你对动物园的动物产生同情时,其实它们对自己的悠然状态很是满意?
★打斗中的狼不会咬断同伴的脖子,乌鸦不会去啄同类的眼睛,如果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能致同类于死地的武器,那么这种动物为了生存,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应的社会禁忌,避免这种武器危及种族的生存。而人类创造了身体以外的武器,毫无节制地使用,我们是否也该拥有充分的禁忌?人类会不会有一天因为自己的发明而毁灭?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卡生理学获得者洛伦茨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洛伦茨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吞山怀谷:中国山水园林艺术 豆瓣
作者: 汪菊渊 2021 - 8
新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首位工程院院士,系统、全面梳理中国园林史之肇端,188幅高清插图,全彩印刷,裸脊精装
编辑推荐
★新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创始人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教育奠基人
★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首位工程院院士
★系统、全面梳理中国园林史之肇端
★188幅高清插图,全彩印刷,裸脊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园林艺术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直至1951年才成立学科,汪菊渊先生是园林学科的创始人。本书以实物、遗址的田野考察为基础,广泛收集古代相关绘图绘画为印证,据历史文献叙述绘制平面想象图及想象透视图为参考,提纲挈领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传统,是系统、全面书写中国园林史之肇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黄晓为全书补充配图并作注,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精华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亲爱的安吉维拉 豆瓣
Dear Ijeawele
作者: [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译者: 陶立夏 译林出版社 2024 - 3
【编辑推荐】
1. “你要做的是成就完整的自我”——非洲天才女作家阿迪契写给女生的必读小书
新一代女性代表、☆接近诺奖的70后作家阿迪契有多重身份:耶鲁硕士、文坛新秀、TED演讲明星、Vogue封面人物……在成为母亲之后,她给所有女孩和妈妈们写下了这封信,关于养育女孩,更是一场关于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自我的探讨。
2. 从养育开始,给所有女孩的成长建议。
十五条直接而坦诚的建议,涉及育儿、母职、婚姻、职场等方方面面。面对人生难题,普通女孩应该如何升级打怪?
3. 超人气作家、译者陶立夏暖心翻译
4. 女性成长x养育女孩x亲子共读,每一句都忍不住画重点!
不要只用母亲的身份定义自己。
热爱是你能给予孩子的伟大的礼物。
千万不要将婚姻当作成就。
“因为你是女孩”从来不是任何事的理由。
……
5. 全彩原创可爱插图x精选金句highlight,每一页都忍不住想收藏!
【内容简介】
阿迪契收到儿时好友的一封来信,询问她应该如何将女儿养育成一个女性主义者《亲爱的安吉维拉》即是她的一封回信。
在信中,阿迪契给出了十五条直接而坦诚的建议,涉及育儿、母职、婚姻、职场、身份认同等方方面面。关于养育女孩,更是一场关于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自我的探讨。
“因为你是女孩”从来不是任何事的理由。从来不是。
【相关评论】
阿迪契的建议不仅是向孩子们提供一些选择——让男孩女孩们知道自己并非只有一条道路——而且也让他们理解,这个世界唯一普世的东西,就是差异性。
——《卫报》
阿迪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一个更加性别平等的世界,这将意味着打破那种对男人女人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根深蒂固的假设。
——《华盛顿邮报》
猫的多元宇宙 豆瓣
The Cat’s Meow
6.2 (6 个评分) 作者: [美]乔纳森·B.洛索斯 译者: 刘小鸥 / 吕同舟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是我们在驯猫,还是猫在驯我们?
从非洲野猫到萌宠家猫,一部“喵呜”的千年演化史
“铲屎官”科学家讲述我们迷人家猫的演化传奇
《华盛顿邮报》《新科学家》《科学》《书单》好评推荐
————
家猫,也就是你家的猫,从它们在非洲的进化起点出发,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里就成了地球上最成功、最多样化的物种之一。乔纳森·洛索斯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位“猫奴”,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如今研究人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的各种工具——从 GPS追踪(你会惊奇地发现后院的猫都跑到哪里去了)、基因组学(你口中的暹罗猫究竟是什么?)到考古学——来揭开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秘密。除了掀开猫的祖先的神秘面纱,《猫的多元宇宙》还让我们以猫的视角观察当今猫的栖息地,包括认识它们的野生近亲,这些野生小家伙的习性有时和你家里可爱的家猫出奇地相似。
狮子和老虎会喵呜叫吗?如果它们不会,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你的猫会把死老鼠丢在你脚边(或者枕头上)?把虎猫当作宠物是个坏主意吗?猫最早何时离开非洲平原的?埃及象形文字中的那些猫又是怎么回事?洛索斯以亲切的口吻,引用亲身研究调查和多猫家庭中的诸多实例,轻松地解读了复杂的科学和历史,探讨几千年来自然和人工选择如何塑造了当代的猫,让许多新品种在解剖结构和行为方式上都和它们的祖先大相径庭。但作为捕食者的猫,在野外似乎仍旧留了一“爪”,在它们占领世界各地的新领地时尤为明显。
人类改造着猫,猫反过来也改变着它们周遭的世界。这本引人入胜又富有知识性的书,描绘出了猫和人可能面对着怎样的未来。
2024年6月29日 已读
不要忘记家里的小朋友其实是未被驯化的野外生物。比较易读的科普读物,后四章内容更感兴趣,前面关于猫的育种、祖先太专业了讲述太多了。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情绪价值 豆瓣
8.4 (8 个评分) 作者: [英]罗斯·哈克曼 译者: 徐航 / 潘沂然 中信出版集团 2024 - 2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被迫调整自己的喜怒哀乐,以便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特别是女性群体,会被更多地要求完成这项没有报酬且令人筋疲力尽的工作。
罗斯·哈克曼将案例研究和统计数据结合起来,以此揭示情绪劳动在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并探究情绪劳动在两性间的不平等现象——女性被期待承担更多的情绪劳动。同时,她进一步阐述了女性群体在父权制社会的弱势处境。此外,她还探讨了情绪劳动背后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案,为我们指明改变现状的道路。
情绪劳动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不需要成为心理负担。认识到情绪劳动的价值,是全人类获得自由的关键。
2024年7月10日 已读
完全与预想不同的一本书。作者认为价值的本质就是情绪价值。情绪劳动形成等级制度,提供情绪价值越少的人权力越大。
男性居然还有“男性框架”,要求情感上坚韧且不依赖他人,但既然是人就有情绪,情感服务的担子就到了女性身上。没有人天生要求别人服务自己情绪的权利。
是时候将情绪劳动公之于众了!
[2024] 人文社科 女性 非虚构
正午之魔 豆瓣
The Noonday Demon
9.0 (25 个评分) 作者: [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译者: 屠彬 / 张哲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0
写作本书使我成了一名“专业抑郁者”……我感到,抑郁研究领域里,缺少的是综合。很多学科都分别探讨过抑郁的成因,太多有趣的事发生在太多有趣的人身上,太多有趣的事在被讲述——而这个“国度”里仍是一片混乱。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共情,真正地理解抑郁的人;第二个目标,也是对我来说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秩序,尽可能基于经验主义得出秩序,而不是随意用些逸事拼凑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我以自己的抑郁开始本书,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我让男男女女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所面对的战争是本书关注的首要主题……就抑郁进行写作,很是痛苦、悲伤、孤独,令人压力倍增。但每当想到我做的事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助益,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我也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帮到了我自己。
现在苛责制药业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我的经验是,这行人既是资本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热衷于利润,但也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有益于世界。如果没有制药公司资助相关研究,我们现在也不会有SSRI,这类抗抑郁药挽救了无数生命。我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了我所了解的制药业,这也是本书故事的一部分。
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虽然我为一些比较复杂的观点提供了解说和阐释,但本书并不试图取代适当的治疗。
埃及7000年 豆瓣
A History of Egypt: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作者: [埃及] 杰森 · 汤普森 译者: 刘梦迪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 - 1
【编辑推荐】
金字塔上,苍穹连接古今
尼罗河畔,时空交叠彼岸
一部纵横7000年的人类文明之旅
讲述埃及历史的里程碑式单卷记叙巨作
——————————
【内容简介】
本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生动地讲述了关于埃及上下数千年的广博历史,带领读者穿越埃及历史的长廊——从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来到21世纪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文笔行云流水,内容严谨可靠。作者首次对埃及历史做全景图式的研究,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一部引人入胜的、讲述尼罗河流域人类漫长历史进程的单卷记叙巨作,凸显了法老的古老土地与现代阿拉伯国家之间惊人的紧密联系。
——————————
【媒体评论】
一部综合性的、拥有凝聚力和理解性的杰出作品……非常生动,极具可读性……本书是同类型作品中的首部巨著,并取得了重大成功。
——《金字塔周刊》(Al-Ahram Weekly)
(本书)充满洞见……汤普森的笔调表明了他对埃及及其历史的深切敬意……要把所有这些内容都写进一本书里,且不出现任何遗漏或重点方面的错误,需要相当高的技巧与广阔视野。
——《埃及每日新闻》(Daily News Egypt)
任何对埃及7000年的历史感兴趣的人、参观过这个国家或者有到此旅游计划的人,都应该买一本《埃及7000年:人类漫长而灿烂的文明》放在他们的书架上。
——书龙网(BookLoons)
若想对埃及完整的历史有大致的了解,恐怕没有哪部作品会比这部更好。本书写得非常精彩,引人入胜,涵盖了埃及史前史到穆巴拉克卸任的全部时期,十分推荐。
——Goodreads读者评论
作者对埃及史这一广阔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把握,并在信息和分析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这本书的创作经过了仔细的研究和参考,涉及的历史细节令人信服。撰写普通读者容易理解的学术材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亚马逊读者评论
2024年7月31日 已读
从法老时代一直到现在,信息量爆炸,每一章都是20分钟以上的解说视频,感谢作者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脏活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埃亚勒·普雷斯 译者: 李立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1
无权无势者做些脏活,有权有势者坐享其成。
维持社会运转的必要工作却遭忽视甚至唾骂。
我们假装看不见,但不平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编辑推荐】
⭐当代社会残酷叙事,观察不平等的新维度,揭露打工人承受的道德成本
重新审视社会中不可或缺但道德存疑的职业:屠宰场劳工,监狱看守,石油钻井操作员……
这类工作因其暴力与伤害,被视为肮脏下作,使从事者蒙受污名、羞辱、精神创伤,但所谓“脏活”得到了社会公众的默许,为了保证良心清白,我们宁愿被蒙在鼓里。
这些隐形劳工是被遗忘的百分之一,承担了社会百分之百的肮脏工作。他们是结构性不平等的受害者,却被剥夺了无辜。
当工作不再享有尊严,贫穷意味着道德失格,无权无势力者出卖良心,有权有势者坐享其成。我们是否有退出的选择?
⭐风险社会中精英的傲慢,曝光资本、权力、技术的共谋,如何剥夺穷人仅剩的良心
在原油泄漏后,登上头条的是满身油污的鹈鹕,而非殒命的钻井员工。屠宰场安全生产丑闻曝光,食客们担心的是盘中肉,而非受虐的工人。非法抓取个人信息的程序员手握高薪,使“不作恶”成为空谈。
文明使暴力隐藏在社会生活幕后,站在道德高地的社会精英,用特权换取美德,用消费主义洗脱与恶行的共谋。
我们置身文明的国度,却成为野蛮的共犯。对远方的苦难洞若观火,对眼下的罪恶视而不见。
⭐新闻纪实的精彩之作,社会学者的温情书写,为每个被噤声和掩盖的打工人立传
深入美国腹地,探访高墙之下、地理与社会的边缘地带。奥威尔笔下的矿井工人,狄更斯所见的教养所囚犯,也在本书中重新现身。
作者以非虚构笔法与社会学视角,基于数年追踪采访,用详实数据和社会理论重新阐释了不平等的当代意涵。
-
【各界推荐】
新冠大流行暴露出我们对基础工人的依赖,而早在此之前,就有一群人做着我们或许不愿去想的工作。在这本深刻、敏锐、文笔优美的书中,埃亚勒·普雷斯探讨了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的生活:监狱惩教官、无人机操纵员、屠宰场女工。《脏活》没有妄下评判,而是正视了一系列深刻而棘手的道德问题。它揭示了共谋的纽带,这些故事并非属于他人,我们每个人都牵涉其中。这是一本精辟、重要的书。
——帕特里克·拉登·基夫,《疼痛帝国》作者
在这本内容丰富、令人不安的书中,埃亚勒·普雷斯强调了我们要求最弱势的社会成员从事某些蒙受污名和道德伤害的工作。在公众视野之外,监狱看守、屠宰场工人和无人机操纵员干着社会中的“脏活”。这本书揭示了我们所有人是如何卷入我们外包给他人的肮脏工作,从而促使公众反思工作中的不平等。
——迈克尔·桑德尔,《精英的傲慢》作者
令人不安和必要……《脏活》几乎每一页都向我们展示了丑恶,但作者仍然希望我们抛开愤世嫉俗和悲观主义,和他一起寻找加强我们之间道德纽带的方法。
——《纽约时报书评》
并不是玫瑰色的眼镜阻碍了对真实情况的清晰认识;正是精英傲慢的金框眼镜,蒙蔽了特权阶层,让他们对人群中的底层视而不见。
——《美国学人》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些职业既不道德又不体面,还有人抢着做?当工作不再享有尊严,我们是否有退出的选择?在这本讲述职业与不平等的非虚构著作中,作者援引了“脏活”的概念,即社会中不可或缺但被视为肮脏、下作的工作,如屠宰场的移民劳工。这些人无权无势、朝不保夕,还会遭受羞辱与良心谴责。而公众宁愿被蒙在鼓里。本书描述了“看不见的工作”背后,资本如何与权力、技术共谋,塑造了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揭示了工作中隐藏道德成本的真相。
2024年8月13日 已读
“所谓脏活,是指需要做一些“好人”——即所谓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视为道德败坏、永远不会想要亲自动手的事情。屠宰场工人、监狱看守、军队中的“操纵杆战士”、油井工人都是典型个例。”
[2024] 人文社科 非虚构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豆瓣
Letters to my Daughters
9.6 (5 个评分) 作者: [阿富汗] 法齐娅·库菲 译者: 章忠建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0
活着,是有使命的。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员,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
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
☆痛失亲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难忍受的痛苦之一。但是,失去所爱的人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例外。
☆一定要勇敢,不要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心存惧怕。
☆如果你总是随波逐流,那你会迷失,会忽略自己的信念。
☆拒绝承认现实是不对的,但是当你处于汹涌澎湃的绝望之海,拒绝承认现实就成了你的救命木筏。
☆把目标放高,你永远无法估计一个人的爆发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果一开始就设限,那么这辈子你就没有了爆发的欲望,何来高度深度宽度可言?
☆不要随便打发上门求助的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也需要他们的帮助。
☆改变并不一定都是我们的敌人,你们必须学会接受它,视其为生活的一部分。
……
2024年8月14日 已读
原来阿富汗的女性真度过“自在”的时光,然后塔利班的出现不知道一下子倒退多少百年
[2024] 女性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