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Number Ones 豆瓣
9.8 (24 个评分) Michael Jackso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Sony
《独一无二 白金冠军单曲全选辑Number Ones》代表着Michael的辉煌过去及在流行音乐上的影响力,囊括了「Off The Wall」、「Thriller」、「Bad」、「Dangerous」,以及2001年迈入新世纪所发表的力作「Invincible」等历年专辑中的排行冠军单曲,另外收录最新发表的单曲『One More Chance』,首首脍炙人口,值得新生代乐迷去倾听,让乐迷可迅速地对他传奇的音乐历史做一番回顾与认识。
The Gift 豆瓣
8.4 (18 个评分) Corrinne May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12月15日 出版发行: Pink Armchair Records
一段旅程该走多久?时间会等我们吗?一个为旅人抚慰伤痛,让时光停驻的歌声,在你我心中永远Reply的Corrinne May。
一个在新加坡出生却在异地的美国意外闯出名号,她感情丰沛的歌词,曾让许多离乡游子不禁地留下眼泪;她温暖却清澈透明的歌声,抚慰了在都会中早已失去方向的现代人;她浑然天成的创作才华更感动了民谣之母Carole King及超级制作人Babyface,她就是Corrinne May。
在新加坡出生,之后在1996年进入美国波士顿柏克利音乐学院就读,Corrinne May在求学期间就曾以优异的创作才华而连续两年获得校内的歌曲创作演唱大赏。毕业后就移居洛杉矶,专职音乐的创作,Corrinne除了为当地的电视台做一些连续剧的配乐工作外,也定期在Live House中演出为自己累积人气。不过真正让Corrinne May在美国发光发亮的,则是参加了由超级制作人Babyface及大卫佛斯特发起的网路歌曲创作比赛的活动,并得到了优胜的头衔。
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 豆瓣
8.4 (19 个评分) Diana Krall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erve
英文名:Diana Krall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人
学历:克利音乐学院,主修爵士钢琴
大事记
1995年戴安娜发行首张专辑【相信您的心意Only Trust Your Heart】,即一炮而红,成为畅销爵士艺人。接着两张获得葛莱美奖提名的专辑:向歌王纳京.高致敬的【真心献给你All for You】与蝉联爵士榜32周冠军的【爱的故事Love Scenes】。
至此,戴安娜已拥有广大的乐迷。99年【温柔眼神When I Look in Your Eyes】,两年间雄据告示牌杂志爵士专辑榜冠军达74周,仅北美地区便已销售超过百万张,且成为25年来首位葛莱美年度最佳流行专辑奖项提名的爵士艺人,结果她以【温柔眼神】荣获爵士乐最佳演唱奖。近两年她的名气迅速窜升,许多演艺界红星包括哈里逊.福特、艾尔顿.强、史汀都对她赞赏有加,连前美国总统柯林顿,也曾公开赞扬她的绝佳歌声。
爵士女声的魅力,总是诱惑著最深沉的浪漫,然而在多数人心目中的爵士女乐手,似乎只停留在Ella Fitzgerald、Sarah Vaughan、Billie Holiday这些塑造传奇的女歌手身上。也因此许多当代女乐手依然笼罩在她们的巨大阴影下,即使功成名就,也很难跳脱「艾拉第二」或「莎拉再世」的封号。
然而在近年的爵士乐坛中,有一位被时代杂志形容为「有漂亮金发与抑郁的眼睛,还有着危险的过去」的白种女性,当她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时,所传递的歌声与琴声却完全属于她自己。虽然到目前为止仅出过四张专辑,但是她的实力却与另外两位黑人女性Cassandra Wilson与Dee Dee Bridgewater,并列为当今爵士乐坛最重要的三位「女声」,那便是黛安娜 克瑞儿(Diana Krall)。
「二合一」的乐手
克瑞儿的爵士乐极具魅力,虽然没有那种尝新求变的乐风,但她了解音乐最重要的本质来自旋律。当她用心去诠释、去感觉爵士乐时,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这种浮世情怀的味道。她的演出没有太多的肢体语言,更不是那种惊世骇俗的绝世美女,但是当克瑞儿的指尖触及琴键时,天鹅绒般的琴音总会让人凝神静听;当她的嗓子倾吐音符时,很自然地便能掳获人心。没有人会在乎她是否为黑人,也不会在她身上寻找某位传奇歌手的影子,因为克瑞儿自弹自唱的表达方式,就是属於她自己独特的气氛。
克瑞儿第一次拜访著名的爵士作曲家Johnny Mandel时,她说自己是歌手兼钢琴手,Mandel的反应是:「那你是『二合一』(hyphenate)罗!你是Singer-pianist还是Pianist-singer?」斯是大哉问!从克瑞儿的演出来看,我们似乎可以这般替她回答:「歌手克瑞儿需要钢琴手克瑞儿的伴奏,而钢琴手克瑞儿也需要歌手克瑞儿的烘托,两者不可或缺」事实上,克瑞儿最喜欢的歌手都会弹钢琴,像是Dinah Washington,、Roberta Flack、Shirley Horn、Aretha Franklin、Sarah Vaughan 、以及影响她最大的Carmen McRae。不过克瑞儿会以「二合一」来诠释音乐,都要从她的童年说起……。
若有似无的潜力
今年三十三岁、爱吃日本料理的黛安娜 克瑞儿出生於英属哥伦比亚的纳奈摩镇,父亲是位会计师、而母亲是小学教师兼图书管理员,克瑞儿是家里两个女儿的老大。虽然家庭与音乐毫无关连(除了她的曾曾姑婆曾在纽约演出过轻歌剧之外),但是由於父亲收集为数众多的爵士唱片,尤其是Fats Waller那些自弹自唱的录音,让小克瑞儿极端崇拜,很自然地引领她将来朝著Singer-Pianist的演出模式走去。
她在四岁时开始学习古典钢琴,便流露出非凡的才华,当镇上的老师对她母亲说这女儿有玩爵士或流行音乐的潜力时,母亲只是笑笑地想著:「这对黛安娜应该不错,不过她必须上大学,我不要她在酒吧里演奏,我才不在意音乐是否能当作事业。」
克瑞儿的少女时代如同任何一位小镇女孩,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不同,她自己回忆道:「我觉得我好像不太一样…,我总是知道我会去玩音乐,但我却没有门路。」幸运的是,当克瑞儿上高中后,在学校任教的贝斯手Bryan Stovell,对于克瑞儿能够敏锐地掌握到爵士乐里摇摆因素与节奏拍子的独特才华感到惊异。十七岁的她开始受教於Stovell,Stovell想到当时的心情就像篮球教练知道他将得到一个七尺高的年轻小伙子一样兴奋。 Hamilton与Brown的祝福
克瑞儿在1981年赢得温哥华爵士音乐节的奖学金,于是到波士顿的柏克利音乐学院就读。1983年,克瑞儿参加西雅图的户外爵士音乐节,她的演奏被著名的鼓手Jeff Hamilton(L.A. 4与 West Coast Jazz Quartet的团员)注意到。几周后,当乐团来到纳奈摩镇演出时,Hamilton拉著贝斯手Ray Brown(爵士乐坛的元老级人物,他是Ella Fitzgerald的前夫)去听克瑞儿的表演,她生命中的「贵人」于是乎出现。
他们来到克瑞儿的家中晚餐,当他们告诉克瑞儿的双亲说女儿可以朝爵士音乐的路子走去时,母亲还是挺担心她是否会因此而迷失及嗑药,不过看看这些音乐家们,想著这些前辈都有卓越的事业当作鲜明的例证后,家人终于同意了。有著Hamilton与Brown的祝福,克瑞儿要开始走她辉煌的爵士路,不过有件事却让他们很惊讶:克瑞儿竟然从未在公开场合演唱过。
其实克瑞儿不曾公开歌唱其来有自,就像女孩子总希望能有清亮的高音一般,当克瑞儿还是小孩的时候,她去参加当地的合唱团,结果因为音域太低而被拒绝。自此,克瑞儿便很少唱歌,一直到Brown与Hamilton的建议下,1984年她搬到洛杉矶去与钢琴家Jimmy Roweles学习。Roweles是位顶尖的钢琴伴奏家,曾为Billie Holiday与Peggy Lee伴奏过,同时也是一位歌手。在他的鼓励下,克瑞儿发现如果能唱一些歌,会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她开始训练声音,自弹自唱之下,她对歌唱有了信心,而且更能掌握到自己的风格,尤其克瑞儿在波士顿自组的Diana Krall Trio,获得了相当珍贵的演出经验,也成为她未来的演出模式。
Impulse的专辑引起注目
1993年加拿大的Just Time唱片公司为克瑞儿发行第一张专辑《Stepping Out》,由Hamilton与Brown的得意门生John Clayton为她跨刀助阵,开始引起爵士乐界的注意。一年半後,著名的爵士唱片集团GRP旗下Impulse签下她发行首张专辑《Only Trust Your Heart》,这次Ray Brown也亲自下海,而GRP总裁Tommy Lipuma更是为她担任制作,Lipuma特别欣赏她,说道:「一个伟大的歌手拿到一首歌时,必定在心中反覆数百次,但是如今许多当代歌手对於断句处理却没有感觉,黛安娜仔细研究前人的演唱,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
第二张专辑《All for You》是为了向Nat King Cole三重奏团致敬的专辑,Nat King Cole也是影响她成为Singer-pianist的重要爵士乐手,「他能够转过他的身躯对著观众唱著美妙的歌曲,而且还同时演奏难以置信的钢琴!彷佛是两个人同时在演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发现这麽自然表现的秘密。」在这张专辑中,她与一流的吉他手Russell Malone及贝斯手Paul Keller作为演出的基本组合,卖出近三十万张的佳绩,这在爵士唱片的「小市场」中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虽然96年的葛莱美奖败给Cassandra Wilson,但却已奠定克瑞儿在爵士乐坛的地位。
用自己的方式唱歌
97年的《Love Scenes》延续上一张爱的主题,也是以爵士三重奏的方式来诠释三、四十年代较不为人熟知的歌曲,除了情若兄妹的Malone外,参与《Only Trust Your Heart》演出的贝斯手Christian McBride也再度与克瑞儿合作,他们三重奏的模式在舞台上的表现,默契已经纯熟到彷佛有如心电感应,音乐上的交流更是完美无瑕,而克瑞儿的歌声听来也更加自然流畅,几乎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一如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吟唱,这张精彩的专辑同样再度入围葛莱美奖。
克瑞儿能以这几张专辑与音乐演出,便为爵士世界掀起令人兴奋的涟漪,她的魅力的确完全凭藉於本身的实力,著名的爵士乐杂志「Down Beat」曾举办读者票选活动,克瑞儿甚至超越Ella Fitzgerald而排名第三,但是她却说:「那真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克瑞儿成名了,仍未丧失她小镇女孩的天性,「我不会考虑我自己要像Sarah Vaugan或是Cassandra Wilson那样成为传奇性的伟大人物,我只是唱歌,用我能够且拥有的方式去唱。」
对于一个真正的爵士迷来说,已经拥有了Billie Holiday,Ella Fitzgerald,Diana Washington,Sarah Vaughan,Nina Simone,那么Diana Krall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无非另一个人的声音而已,但声音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奇感。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爵士,或者是对爵士了解得并不深的人来说,从Diana Krall开始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出道差不多10年,并不多产(出了7张专辑)的爵士女歌手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另一个宠儿。现在,能够想起与Diana Krall一起被D版商人推出的李敬子的人大概很少,大家更喜欢讨论一下长相与声音都更为讨好的小野丽莎,Diana Krall能够被记住,也许真的是与她的漂亮有关。长相,这个跟娱乐有着血缘关系的词汇也许能让一个铁杆乐迷尴尬与不屑,但未尝不可以把它看做是爵士乐的另一种观赏性,多媒体时代的集体洗脑就是这么一回事。
2001年,Diana Krall出了她的新专辑《The look of love》,声音与情绪都没有什么太过于明显的变化,依然是弹着钢琴,舒缓地唱着悦耳的歌曲,一种适合在办公室里面的背景音乐,大家都干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突然跑过来问你,听的是什么,这大概就是一种成熟的流行音乐的特质,在一种流行的背景里重复着需要不断重复的工作,像一条程序固定的流水线——唱歌的人如此,听歌的人也是如此。
还是要感谢一下Diana Krall,一个美丽的女人,用好听的声音在我们身边唱着爵士,让爵士流动起来,流行起来,让更多从来都没有听过爵士乐的人感受,这就是爵士乐,一种悦耳的声音。这也就是现在的爵士乐,已经逐渐流行起来的声音。大学时代,某个电台的午夜节目播很多Michael Franks的歌,想想,很多人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喜欢听爵士的。
黛安娜·克瑞儿(Diana Krall)是2005年4月初展开的上海爵士周的开场演出者,这是她为了宣传去年出品的新专辑《另一房间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Other Room)而开始的全球巡演计划的一部分,4月2日在上海,两天之后奔赴台北—这并不是第一次,3年前,克瑞儿曾来上海做过小型的个人演唱会,没什么人为她造势工作,门票一售而空。在尚属新鲜的所谓“爵士乐小天后”诺拉·琼斯的演唱会结束不到1个月里,这位年过不惑加拿大女人依然有气力,为中国人审美坐标中的爵士乐图谱着几分颜色。录音:Diana Krall系当今名气最大的爵士女歌手,此碟录音与制版由高ASchmitt负责,所以Diana略带沙哑的迷人歌声依然真确动人,而伴奏的爵士大师(包括[Bass王] John Clayton和[鼓王]Peter Erskine)演出的几件乐器定位明确,质感与层次亦靓到令人叹服,全碟整体音色温暖甜润,惹人好感,如果纯以音效计,此碟与Diana上一张著名靓声的名作Live in Paris完全同级。
Someone Like You 豆瓣
9.1 (171 个评分) Adele 类型: 放克/灵歌/R&B
发布日期 2011年1月24日 出版发行: XL Recordings
"Someone Like You" is a song by English singer-songwriter Adele from her second studio album 21, and was written by Adele and Dan Wilson. The song has received universal acclaim by music critics and peaked at number one on the UK Singles Chart following a well-received performance of the song at the 2011 BRIT Awards, making it her first number one in the UK,[1] and the longest reigning number one single in the UK of the decade so far. It was released as the second single from 21 on 24 January 2011.
期待美梦成真 豆瓣
8.7 (23 个评分) Pink Martini 类型: 爵士
发布日期 2004年10月19日 出版发行: Heinz Records
《期待美梦成真》是红粉马丁尼阔别乐坛5年后的第二张生涯大碟。 在上一张《往日情怀》专辑大卖之后。在红粉马丁尼灵魂女主唱吉娜.福毕丝与钢琴手汤玛斯.劳德戴利的号召之下,重新加入了更多的国际乐手以及音乐家,因此,在新旧成员们的集思广义下,新型态的红粉马丁尼作品便诞生了。
专辑《期待美梦成真》除了保有《往日情怀》专辑中大家最爱的浪漫巴黎情怀外,以往出现的古巴骚沙和巴西的婆娑娜瓦节奏仍旧少不了,并保持着轻快、热情却不吵杂的舞曲型态。 此外令人感观为之一振的是专辑中所尝试的音乐新元素,例如专辑中的第一张国际单曲 《拿坡里之夜》(UNA NOTTE A NAPOLI)便结合了意大利民谣及骚沙节奏,成为了一首活力四射的嘉年华舞曲,而首曲《永不停止坠入爱河》(LET’S NEVER STOP FALLING IN LOVE)则是首令人瞬间摒息的古巴爵士以及专辑中的同名曲《期待美梦成真》(HANG ON LITTLE TOMATO)则是改编自意大利70年代的一首励志诗歌,由主唱吉娜.福毕丝以香颂般的温情口吻,悄悄道出:「继续坚持,总有一天美梦成真…」的道理。 专辑中众多的新风格也包含了首次尝试的日本演歌《Kikuchiyo to mohshimasu》以及融合了西班牙佛朗明哥的《U plavu zoru》内容十分的丰富。 对于曾经听过第一张专辑的人,这像是一次风格与视野的延伸。
守候 豆瓣
8.7 (239 个评分) Keren An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8月24日 出版发行: Capitol/Blue Note
KerenAnn何许人也?她是法国乐坛最受瞩目的民谣才女,她出生在以色列,从小学吉他时就开始扒Joni Mitchell的曲子,11岁举家迁往巴黎后竟然得到了JoniMitchell的赏识而结识了著名制作人Benjamin Biolay,后者的古典音乐背景为她的作品带来更丰富的编配层次。2000年KerenAnn的首张专辑《LaBiographie De Luka Philipsen》融入了俄国文学、犹太民谣和法国诗歌,并以Trip-Hop、民谣及法国流行乐的融合形式现身,一举在欧洲赢得巨大成功。一曲《Jardind’Hiver》更是惊动了80高龄的法国Bossa Nova鼻祖HenriSalvador,后者在自己的经典复出专辑《Chambre Avec Vue》中收录了包括《Jardind’Hiver》在内的5首由BenjaminBiolay和KerenAnn创作的曲子。


KerenAnn是个用法语歌唱生活的女孩,她的民谣实在“清新”,和古老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和远去的岁月里绵绵的小故事牵手,直接承载于简陋的乐器声中。然而,从第二张专辑《La Disparition》开始,KerenAnn在民谣中加入了更多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据说是因为听了不少ChetBaker和TomWaits的原因。所以清新本身,也是很不同的,16岁,30岁,50岁,80岁,就各有不同的聆听质感,如果你是一个可爱的民谣音乐家,那就看你碰上什么了,总之,不论你怎么拨弄音符、也不论你如何制造声响,你总会营造出“清新”的。KerenAnn的首张英文专辑《Not Going Anywhere》就是这样,那和语言的变化无关,就好像瀑布会变成溪流或地下水,可水仍是水。民谣之路也是,似乎只有一条,从清新到清新。


《Not Going Anywhere》的吟唱更偏向于布鲁斯,也更低调。略带颓废的清淡语调一直贯穿于小夜曲一般的主题曲中,贯穿于《End Of May》梦幻般的和声中,也贯穿于惟一一首节奏强烈的《Sail or And Widow》之中。甚至连像圣诞童谣一样的《Right Now And Right Here》、唯美极致的香颂《By The Cathedral》和带有一丝拉丁吉他色彩的《Spanish Song Bird》,也无一不笼罩在一层感伤的淡淡雾气中。而早先的Trip-Hop节拍表象已然隐匿,转化成为Beth Gibbons似的内在阴郁。除了爵士和布鲁斯的元素,KerenAnn还从ChamberPop以及法国流行乐、Bossanova甚至古典音乐中汲取了更多营养,你能感受到JaneBirkin、Francoise Hardy轻柔细腻的法式流行情歌;JoniMitchell、SuzanneVega甜美的北美纽约民谣;Club8或者Belle&Sebastian简单清秀的原声器乐以及NickDrake式讨巧的忧伤。


有人说KerenAnn的东西适合作为全世界任何一家咖啡馆的背景音乐,显然这很合理,但如此华美却又极简矜持的作品更适合于私人聆听。KerenAnn美妙的轻声细语犹如易碎的水晶玻璃,又仿若湿润夏季里轻凉的山泉。她的纯洁是长刺前的玫瑰,无法在世间长久的生存。
Tim's House 豆瓣
7.9 (32 个评分) Kate Walsh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2日 出版发行: Blueberry Pie
Walsh18岁时获伦敦音乐学院取录,为了达成自制大碟的心愿,不惜搁置入读大学。她说:“18岁前我一直醉心古典钢琴演奏,从没想过能成为职业创作女歌手。”
直到23岁这位英国才女自制音乐大碟,击败了多名国际歌手荣登英国iTunes下载榜榜首。精通古典钢琴、吉他的她,没有iPod,却俘虏了iPod迷的心。
Walsh将歌曲上载MySpace 网站后,不久即大受欢迎。她其后说服 iTunes 在网上发售《Tim's House》,很快就成功登上下载大碟榜首。
在应邀到伦敦的苹果分店表演接受访时Walsh直认并非iTunes固定顾客,“实际上,我还未拥有iPod呢!”沃尔什自制大碟的成功经验,证明有创作才华的歌手毋须再靠唱片公司出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