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The Ends of the Earth 豆瓣
作者: Robert D. Kaplan Vintage 1997 - 1
Having drawn a startlingly prescient portrait of the Bosnian catastrophe in his bestseller, Balkan Ghosts, Robert Kaplan now travels more widely and ambitiously. In this gritty tour de force of travel writing and political reportage, he covers an arc from West Africa to Southeast Asia, across a world in which nation-states are giving way to warring nationalities and where metastasizing populations compete for dwindling resources. 6 maps.
中国农民调查 豆瓣 Goodreads
中国农民调查
8.5 (50 个评分) 作者: 陈桂棣 / 春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2006年5月15日 已读
2006年6月25日 评论 万世根本 - 上个月写的,搬过来。。。 ===================== 发烧的周末就这样关在家里休息掉了。倒是因此有了大把的看书时间。看了去年从国内拖回来却一直没看的《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看得人心里颇灰暗。 中国的农民。 前半本描写的种种残忍,人命关天的一个个案例,一直到上告无门的百姓在天安门广场跪旗的凄凉。后半本历数的几个基层人物有些良心才华希望为中国农村现状做改革的种种企图,中国农业税收花费的平衡,官场里从中央到地方的种种关节牵连微妙。对照起来看,一些书中不能不愿点透的根源和无奈。都让人心里寒洌洌的。 初读来,很容易把罪责归到地方的那些现代的“土豪劣绅”,搜刮民脂民膏,不遵循中央的政策。而中央是好心的是认真为人民着想的,都是中间办事的下面可以捞油水的在欺骗中央。做坏事。而书的后半部明里暗里提到了很多更深入的问题。倒是很让我惊讶的。因为说的很好。虽然没有敢真的点出来,但是有所涉猎已是太不容易了。 看过的西方诸多媒体关于民主关于发展中国家贪污受贿问题的文章见解和讨论。有一句话印象很深,虽然已经不记得出处了,“贪污受贿这种恶习,只有在政府肯为它下面的基层官员发取可以正常生活的薪水时才会被去除。” 因为一个官员如果在正常收入下可以过上差不多的生活,用不着大富大贵,再叫他去贪污就会是一件比较冒险的事情了。反之,如果收入可怜,不贪污受贿就根本没法生活,而且周围的人都以受贿为正常,那当然就变成自然而然的方式。 同样的,如果乡镇阶层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实施国家要求的建设,比如教育比如修路这样的基本建设,他不跟农民去要跟谁去要呢?象那个借了高利贷后来自杀的退休县长么?一边发一号文件表示应该做A,但是并没有详细步骤讲述不做A的后果,也没有人来监督;另一边高压发布要做B, 而且说不做B你就会丢官甚至丢命,大家以为收到这样AB两份文件的人会照着哪个来作? ZM反问我,那你说为什么政府不把义务教育揽下来呢?收税收到的钱都哪里去了? 我一时语塞,是啊,为什么要冒这样大的险去逼农民呢? 是为了把钱留在城市做足了面子工程?给西方,国际看中国已经不再是第三世界国家了?打肿脸充胖子?就像安徽那个粮站花两天两夜的时间来制造歌舞生平欺骗朱容基? 是为了肥了某些高层人士的腰包? 是为了先牺牲农业搞别的业? 我不知道。 以造反起家的政府应该知道。至少知道农民的底线是哪里,并且可以悬崖勒马,以免灾难。不过也许正因为是造反起家所以最怕的就是造反这种苗头。所以一方面虽然不喜欢看到所谓的地痞流氓满世界横行,另一方面又不敢没有这些打手来镇压任何苗头。所以杀一儆百的事也很难说没有人在后面支持赞许的。 很惊讶书中一个地方官员的话: “你真相信电视,广播,报纸上说的,要在中国实行什么法制?别这么幼稚。美国总统,地方法官就能治他的罪,那是外国;中国还是人治!还是我--治--你--” 这比任何当今中国政法精英的博客都要精辟和现实。 ============= 补充: 感谢乱看的连接,这个很有意思:     2006-5-7 11:14:25 我因为被迫改行教历史(原因见后面附录《如此教育岂非培养自己的掘墓人》一文),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产生这样的困惑——编写这个教材的专家怎么了?你想把学生怎样? 第一,除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外,其余的历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全部被删除了!想当年,我们的历史书中“勿向辽东浪死歌”、“此物一出天下反”、“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大快人心的东西全没有了!
中国 中文 农民 安徽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