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豆瓣
作者: 安德鲁·兰伯特 2005
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今天,我们对风帆时代那些跌宕起伏的海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
本书从风帆时代海战的背景谈起,介绍了海上力量的起源、海军的组织结构、舰船设计、海军基地、舰载武器、海军战术以及战舰上令人神往的生活。书中不仅介绍了风帆时代的海战史、海军建设,还将海军同海军大国的国家政策、商业扩张和帝国的野心联系起来。
风帆时代的海战史始于1650—1674年的英荷战争,这场战争是现代海军力量产生的起点。作者随后讲述丁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海军的兴衰。此后,法国和英国随着各自力量的不断扩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也小断激化。拿破仑的上台将风帆时代的海战推向了巅峰。大批杰出的海军将领在拿破仑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将领包括罗德尼、圣文森特,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是纳尔逊——尼罗河之战和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英国海军的胜利保全了自身,还为最终打败拿破仑、将其流放奠定了基础。
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
安德鲁兰伯特博十,伦敦国王人学战争研究邰海军史教授。他专门从事海军和战略史的研究。兰伯特是海军档案协会的荣誉秘书长及皇家历史协会的会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对抗俄国的大战略1853—18569(1990年出版)、《最后的风帆舰队:1815—1850年海权的维持》(1991年出版)。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2012年5月13日 已读
突然觉得英荷战争和布匿战争惊人相似:1.都是军事强国击败了经济强国 2.都是三次 3.战败方都有比战胜方更优秀的将领,却没有优秀的军队且得不到己方政府的信任(特罗姆普、德鲁伊特尔之于哈米尔卡、汉尼拔)4.战败国的制度似乎更加“民主”一些。可能这种类比很牵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界史 军事 军事史 历史
世界史 豆瓣
作者: 吴于廑 齐世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4
《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力求体现了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全局史观,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内容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通过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世界从地区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经我国高等院校使用多年,获得历史学教指委的推荐。台湾出版界已购得《世界史:古代史编(下)》繁体字版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新编本(4卷)已列入“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4~2005年将出新版。《世界史:古代史编(下)》主要供高校本科教学使用,也是考研的重要参考书。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3册) 豆瓣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8.7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尼尔·麦格雷戈 译者: 余燕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 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手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历时4年,动员100多名馆员,400余位专家参与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
2018年10月26日 已读
断断续续四个多月,在地铁上看完了。微信读书上的玻璃心评论真实地反映了这国国民的心理状态:傲慢、无知、愚蠢、盲目
世界史 博物馆 历史 大英博物馆 文化
土耳其简史 豆瓣
作者: [英] 诺曼·斯通 译者: 刘昌鑫 中信出版社 2017 - 7
简介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修宪公投结束,全民同意改总理制为总统制,给予总统更大权力,引发世界哗然。一个国家的宪法改革为何牵动全球?土耳其的政局变动对世界政治又有何影响?
著名历史学家诺曼·斯通从600年前写起,讲述土耳其的沧桑往事,寥寥数笔从11世纪的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人写到21世纪申请加入欧盟的土耳其,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写到土耳其共和国,更对“一战”后的土耳其因东西方、宗教、传统和现代化等因素而充满动荡和冲突,甚至影响国家定位,进行了鞭挞入里的分析。
只有了解了土耳其的国家兴衰、民族觉醒、宗教抗争等,你才能懂得土耳其这个位居欧洲和亚洲连接处的国家,为何在近百年来成为“东方问题” (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何触动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神经。
2018年9月13日 已读
没想到啊没想到,昔日的欧洲病夫(西亚病夫)和大陆另一端的东亚病夫的发展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作者有洗白土鸡的白左嫌疑,4星。
世界史 历史 历史文化 土耳其
维京传奇 豆瓣
The Sea Wolves: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8.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 译者: 豆岩 / 陈丽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6 - 11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1,《纽约时报》畅销书。历史主播元老的震撼新作,展现你不曾读过的北欧海盗史,维京战斧主宰欧洲的三个血腥世纪。比《魔戒》或《权力的游戏》更多真实,精彩不减,带你畅快领略中世纪欧洲的激荡历史!
———————————————————————————————————
【内容简介】
“北方来的人将怒火撒向这片土地。”
——公元885年《圣瓦斯特编年史》
公元793年,古斯堪的纳维亚的勇士袭击了英格兰的林迪斯法恩小岛,将其夷为一片废墟。从此之后,一批又一批“海狼”从北方的神秘海域接踵而至,肆无忌惮地到处抢劫、杀戮,炫耀他们的英勇、诡计和抢来的财富;而欧陆居民所看重的土地、爵位和基督教信仰,他们一概视如粪土。这就是维京人,8世纪末突然降临在欧洲人头顶的噩梦。
那之后的两个世纪,维京人在他们的主神奥丁和雷神托尔的庇佑下所向披靡,不列颠、法国、德国、西班牙,甚至北非的阿拉伯城市,都遭到了维京龙船和利斧的扫荡。接着,他们又沿着大陆内部那些人迹罕至的河流一路向东,占领了基辅,攻打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维京人的故事并非只有暴力。他们是中世纪欧洲最志在四方的民族,诞生了传奇的探险家、商人、殖民者和雇佣兵。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冰岛、格陵兰和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巴格达的集市上,以及拜占庭帝国对阵波斯的战场上。维京人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性格鲜明的英雄,比如发现了美洲新世界的幸运的莱夫、征服了法国的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统治约克的“血斧王”埃里克,以及诡计多端的“无情者”哈拉尔——英雄们的事迹被写入北欧的“萨迦”史诗,世代传颂。《维京传奇》把这些史诗故事串联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诗人和旅者的北欧世界。
———————————————————————————————————
【编辑推荐】
◎一群横扫欧陆的海上强盗,一段战斧和贪婪主宰的黑暗往事,历时300年的“维京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1. 透过维京人展现中世纪欧洲,了解北欧海盗的难得作品,“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二。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维京传奇》将为你呈现一个真实而壮美的中世纪欧洲,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中世纪最为野性的一面。维京人是著名的北欧海盗,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约300年中,他们在欧陆各处大肆抢劫、破坏,很少失手。维京人用这种方式摧垮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使得人们组织成更能有效组织防御的封建小国。这样,一群不信基督的海盗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永远改变了欧洲。
2. 欧洲中世纪并不黑暗,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文韬武略的大竞技场!以抢劫称雄的海盗国王,发现了格陵兰岛和美洲的探险家,他们的事迹被维京人写成一部部史诗。搏击沧海的龙船上、战神奥丁的旌旗下,《维京传奇》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冒险家和诗人的北欧世界。
3. 著名英语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维京传奇》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延续了布朗沃思一贯的叙事风格: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2019年2月16日 已读
很好的科普级读物。如果要是有一份按国别(挪威瑞典丹麦冰岛)或者按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不列颠爱尔兰,巴黎-诺曼底,东欧罗斯,冰岛及北美)列出的年表就更清晰了。维京时代的落幕之战,最后是远亲诺曼人帮维京人出了口恶气
世界史 中世纪 北欧 北欧海盗 历史
空王冠 豆瓣
The Hollow Crown: The Wars of the Roses and the Rise of the Tudors
8.4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丹·琼斯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8
☆丹•琼斯、陆大鹏再度联袂 献上恢宏史诗《金雀花王朝》续篇
☆《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爱好者不可错过
☆一部笔触大胆、戏剧性极强的叙述史
【内容简介】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粉丝,那么丹•琼斯这本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中世纪历史著作正合你的口味。《空王冠》是英国史学家丹•琼斯继《金雀花王朝》之后的又一恢弘史诗。本书描写了在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离析,并被都铎所取代。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在本书里得到真实的展现。
【媒体推荐】
《空王冠》是最高水准的叙述史。
——《文学评论》
《空王冠》在节奏感和情节性方面精彩如小说,但同时非常有学术性和深刻洞见,和琼斯的前一本书《金雀花王朝》一样可读性极强……
——《每日邮报》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粉丝,那么丹•琼斯这本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中世纪历史著作正合你的口味……和琼斯的前一本畅销书《金雀花王朝》一样让人手不释卷。
——《每日邮报》
颇有教诲意义,可读性极强……琼斯令人喜悦的风趣和他描写的那些恐怖暴力冲突一样令人难忘。
——《泰晤士报》
琼斯用如此生动晓畅的文笔记述那些暴力冲突与背叛。所有情节,即便是非战斗情节,也具有极强的戏剧性,惊心动魄……快节奏、风趣、充满人道关怀。《空王冠》是最高水准的叙述史。
——《文学评论》
激动人心的史诗,血与玫瑰的历史。这里有暴风雪之中的鏖战,有斩首、比武大会、私定终身、伪造家谱、骑士风度,还有纯粹的恶毒……琼斯的材料很是惊险刺激,但要筛选材料并创造精巧的结构与背景,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了。从本书可见高水准的学术直觉和对宏大叙述的娴熟掌握。这是水平极高的叙述。
——《星期日电讯报》
说来也怪,丹•琼斯给他相当优秀的金雀花王朝大众历史著作所作的续篇,比前作甚至更为赏心悦目。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必然的: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之间的争霸战,即所谓玫瑰战争,本身就充满戏剧性。要想写得差,真得需要非常蠢的作者。但这本《玫瑰战争》大获成功的更重要原因是琼斯本人的多才多艺:他是精明的研究者、笔调轻松活泼的作家,并且或许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严守客观的历史学家。
——《公开信月刊》
2019年3月30日 已读
某种意义上来说,玫瑰战争和战国时代还真有那么点相似。这种基于史料而又不拘泥于史料的写法,让人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大鹏老师的翻译还是非常优秀的,至少我这种水平是挑不出什么错误了
世界历史 世界史 历史 欧洲史 玫瑰战争
海洋帝国 豆瓣
Empire of the Seas: How the Navy Forged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布赖恩·莱弗里 (Brian Lavery) 译者: 施诚 / 张珉璐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6 - 3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
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海洋文明的兴衰
“橡木之心”:16-18世纪,英国海军如何崛起
“黄金海洋”:18-19世纪,英国建立海上霸权
“风起浪涌”:19世纪,控制全球海上交通生命线
“海洋巨变”:20世纪-一战,霸权衰落,引发全球文明危机
1、一段充满豪情壮志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书中既勾勒出皇家海军的发展历程,也刻画了海军历史上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物形象,这些描述体现了历史的动人之处。
2、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的最佳入门读物
英国建立过历史上最强大的海洋帝国,它是海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本书选取英国这个代表性国家,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视角独特,亮点突出。
3、与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相匹配
海权与海洋文明是当下社会日益升温的焦点话题。从决策层到底层民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本书以英国为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为当下世界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4、BBC热播纪录片配套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
本书原为BBC同名纪录片的配套作品,出版后荣登畅销榜单前列。中文版产品形态精致,译文流畅易读,有畅销潜力。
◎内容简介
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和荣耀将诞生于海洋,皇家海军将推动英国从欧陆边缘走向现代世界的中心。
本书以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史为主线,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全书分为4篇,“橡木之心”、“黄金海洋”、“风起浪涌”、“海洋巨变”,一一展示英国从控制海上交通生命线,到建立全球性海洋帝国,最终带来全球文明危机的历程。读者可以从书中探寻以下历史:
皇家海军如何从一支从事海上劫掠的乌合之众,发展为维持“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的世界警察?
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怎样打败欧洲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缔造称霸世界的海上传奇?
海盗德雷克、首相小威廉·皮特、海军大臣费舍尔和丘吉尔……他们所进行的海军改革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英国变成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塑造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这些与皇家海军有哪些内在联系?
英德为何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上霸权又是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的?
◎专家及媒体评语
《海洋帝国》初版以来持续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前列,在海军界与大众之间引起很大轰动,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无人能及。
——彼得·霍尔(Captain Peter Hore),英国海军防御研究中心主席
慷慨激昂,富有深度且亮点频出……本书描述的是一段充满豪情壮志、令人神往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星期日快报》
本书引人入胜……如果一位执掌国防、财政大权的政府官员打算读本好书以消磨周末时光,那么此书便是上选。因为从书中他才能知晓:在那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中,是皇家海军的辉煌为英国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不列颠”。
——《西部早间新闻报》
《海洋帝国》为我们呈现了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的概况。然而,一些极为有趣的史实更好地为人们再现了海军的风采。15世纪战船上的海员们都做些什么?18世纪的高桅帆船上,船员们又能获得何种供给呢?只有诸如此类的详尽细节才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海军前辈,敬意方生……精彩绝伦。
——《家族史月刊》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读罢令人掩卷沉思,作者布赖恩·莱弗里是英国最著名的海洋历史学家之一,他深厚的研究功底使得本书在写作上扎实、可信。
——BBC “历史”栏目
2019年4月29日 已读
一本挺好的科普书籍被烂出天际的翻译彻底毁掉。9012年了,这不是信息不畅的90年代,百度一下会死嘛
世界史 军事 历史 海军 海军史
西班牙内战 豆瓣
The Spanish Civil War
9.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坦利·G.佩恩 译者: 胡萌琦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0
西班牙内战爆发于20世纪30年代,彼时欧洲局势风云变幻,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当时这场欧洲最重要的战争的原貌,描述了内战错综复杂的缘起,西班牙共和国的崩溃,以及西欧历史上唯一一场工人革命的爆发过程。斯坦利·佩恩不仅解释了西班牙革命的特点、环环相扣的共和派政策,也深入检视了佛朗哥反革命独裁统治的形成。佩恩着力阐述这场战争的多重意义和人们对它的理解,探讨了它在当时和之后很长时间里引起强烈反应的原因。本书也从军事史的角度分析了战争本身及其在军事发展史中的地位,解释了民主国家的不干涉政策,以及德国、意大利和苏联干涉行动的作用,总结了内战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并从比较学的视角将其置入20世纪革命内战的画卷之中。
2019年7月5日 已读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西班牙内战主要政治军事进程,对双方的评价还是相当客观的。其实佛大帅的军事能力一般,只能说天佑西班牙天佑佛朗哥,遇到了一群菜逼左派,真是幸甚!
世界史 剑桥大学出版社 历史 战争 政治
日德兰1916 豆瓣
Jutland 1916: Twelve Hours that Decided the Great War
作者: [英] 安格斯·康斯塔姆 译者: 武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9
还原巨舰对决,解读瀚海激战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豆瓣
作者: (英) 劳伦斯·詹姆斯 译者: 斯坦威出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 11
本书是对英帝国历史的全景展示。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一直叙述至20世纪晚期。作者角度十分宏大,不仅在时间上跨越数个世纪,而且在空间上也包含了整个地球。书的第一部分,作者盛赞早期冒险家为英帝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以及一代代移殖民的艰苦奋斗。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英国为维持其霸业,与诸帝国争霸的故事,最终以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开创不列颠的百年霸权。第三部分讲述的是19世纪英帝国鼎盛时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第四部分叙述的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是英帝国衰落的开始。第五部分叙述的是战后英国维护帝国做出的种种努力,是英帝国落幕的故事。
2021年3月27日 已读
尽管翻译糟心,刷分恶心,但是不可否认这本书内容不错,作为一部通史很好的捋清了大英帝国殖民史的脉络,可以作为一部索引来用。九十年代真是好啊,那时候白左还没有盛行,历史学家还能正经做殖民史研究。
世界史 历史 史学 政治学 欧洲史
杀戮与文化 豆瓣
Carnage and Culture: Landmark Battles in the Rise to Western Power
作者: [美]维克托•戴维斯•汉森 译者: 傅翀 / 吴昕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本书深入检视了由古至今的九场里程碑式的战斗——读者将从兵微将寡的希腊人击败薛西斯奴隶大军的萨拉米斯战役开始阅读,体验科尔特斯对墨西哥的史诗征服,最终一直阅读到关于越战期间春节攻势的情形——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向读者们揭示了,为何在贯穿整个历史长河的漫长年代中,西方军队始终是地球上最致命、最有杀戮效率的军事力量。
汉森的思维超越了通行理论,他没有使用地缘、技术等原因来解释西方文明在军事领域的统治地位,转而另辟蹊径,认为文化与价值观才是先进武器与优秀士兵的催化剂——对异议的容忍、对创新与改造的推崇、对公民理念的坚守——这些才是催生出最强大军队的源泉。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战争描写,并对其进行了客观公允的分析。在《杀戮与文化》中,读者们将会体会到军队与文化的密不可分,并明白,诞生于自由文化氛围的军队为何会战无不胜。
鲜活生动的描述……雄心勃勃的主旨……本书挑战了读者思维的界限,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眼中的历史……(汉森)不仅仅是在进行战例分析而已。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向我们阐释了战争是如何反应和影响社会,而社会又是如何引发战争的。没有任何作品能像本书一样,向读者们展示出一幅幅瑰丽的画卷——战争在反映文明沿革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样貌,我们的社会亦不例外。
——《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
汉森……正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杀戮与文化)这本书会让他更加名扬四海。
——约翰•基根(John Keegan),《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伦敦)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用一本通俗易懂的著作,又一次引燃了相关领域的论战。他和约翰•基根一样,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有趣的战争史学家。
——让•贝泽克•爱尔希坦(Jean Bethke Elshtain),《女人与战争》(Women and War)一书作者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豆瓣 Goodreads
9.2 (8 个评分) 作者: 朱维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 豆瓣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钮先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8
李德·哈特是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一生著述宏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既是他的遗著,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战史。全书对历时六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作者同时也对此段历史作了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零年:1945 豆瓣
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
8.8 (37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零年》是对作为二战尾声的1945年所发生的事的回顾。一个世界走到了尽头,另一个焕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开大幕。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权更迭,无论是亚洲,还是欧陆大地,均随处可见。之后的权力斗争往往相当残酷,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世界。
这一变革的规模几乎难以想象。纵观全球,大城市沦为一片废墟,饿殍遍野,人口大幅衰减,生活颠沛流离。人们开展了大范围的无情报复。与此同时,难以估量的损失已成过去,光复掀起了无以伦比的喜庆狂潮,人们前所未有地纵情欢乐。1945年的一系列事件孕育了欧洲福利国家、联合国、去殖民化运动、日本和平主义以及欧盟。战胜者将社会、文化和政治“再教育”强加给战败者,力度之大,几乎史无前例。这种做法多半未经过深思熟虑,但正如伊恩•布鲁玛向我们呈现的那样,以事后之明来看,这些举措实际上还是较为开明、人道和有效的。
这部作品布局宏大,人物故事跌宕起伏。书中,作者信手拈来地谈及亚欧两地的影视艺术作品。也许没有人比伊恩•布鲁玛更适合撰写《零年》这本书了,这是他的力作。
从胜利到僵局 豆瓣
作者: [英]C.J.迪克(C.J.Dick) 译者: 郭伟猛 台海出版社 2019 - 10
1944年夏天,欧洲的战争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西方盟国和苏联都拥有主动权和力量,能够对德国发动战略进攻。军事分析家C.J.迪克撰写了两卷关于西线与东线作战的研究报告,他对两条战线上的指挥官的优缺点,特别是*级指挥官的判断、选择和妥协,进行了罕见的深刻洞察。同时,他也厘清了军事教条的缺陷、后勤物流,尤其是联合战争的性质,对领导层和行动施加的限制。
《从胜利到僵局》聚焦于西线,特别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军队在法国和低地国家的行动。迪克的整个视角在于战役法,它将个人的战术战斗与更广泛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他*关心的是盟军指挥官对军、集团军和战区进攻行动的控制。
迪克的分析表明,盟军司令部的思想受到了限制,这种思想根植于小规模战争和*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而由此产生的缓慢进攻,因盟军思想和利益的分歧,变得更加复杂。结果,盟军的进攻势头减弱,成为消耗战,错失了本可能大大提前的胜利,与苏联在东线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
亚历山大继业者战争 豆瓣
作者: (英) 鲍勃·本尼特 (Bob Bennet) 译者: 张晓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公元前32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这位世界征服者的骤然离世,使亚欧大陆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大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其麾下部将开始为王座的归属展开殊死搏斗,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很快分裂。这些曾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骁勇战将,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拉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序幕。佩尔狄卡斯、克拉特鲁斯、安提帕特、波利伯孔、卡山德、安提柯、欧迈尼斯、塞琉古、托勒密、利西马科斯、德米特里乌斯等人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刀光剑影中争夺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他们当中的佼佼者,还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建立了家族世袭的王国。从克拉农战役到加邦战役,从萨拉米斯战役到伊普苏斯战役,继业者们在帝国的辽阔疆域内鏖战数十年,众多民族与部落卷入其中,形成一幅宏大而瑰丽的战争画卷。
本书上卷主题为“将领与战役”,作者以继业者战争的重要人物为主线,勾勒出这一动荡时代的轮廓,其中既展示了英雄们的命运浮沉,又叙述了各大阵营的兴衰,还介绍了各个继业者王朝的建立过程;下卷主题为“军队、战术与战斗”,聚焦于希腊化世界的战争艺术,呈现出沙场征战的细节。此外,作者绘制了12幅战场部署图,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当时的重大战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 豆瓣
作者: 〔日〕黑泽文贵 译者: 刘天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1
一战是世界上的首次总体战,它对日本军政史的影响却被严重低估。被称为“一战世代”的日本陆军军官群体,正是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担纲者。他们在“大正民主时期”的灵活性,反而导致陆军在20世纪30年代严重干政。黑泽文贵打破了陆军与“大正民主”对立的刻板印象,以两次世界大战间日本内外体制的变动为主线,勾勒了日本陆军走向战争的全过程。
海东五百年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丁晨楠 漓江出版社 2021 - 5
明清两朝的海东邻国——朝鲜王朝(1392-1910)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它是怎样逐步摆脱了前朝国教佛教的影响,转变成一个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教国家?这个王朝在漫长的五百年中,经历了哪些挑战与波折,又与明清两朝有过怎样的故事?本书将以14世纪晚期以来东亚与朝鲜内部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讲述朝鲜王朝自身以及它与明清两朝的往事。
凡尔登战役 豆瓣
The Price of Glory:Verdun 1916
作者: [英] 阿利斯泰尔·霍恩 译者: 顾剑 后浪丨汕头大学出版社 2021 - 8
凡尔登,一座血肉堆成的磨坊,
雪崩来时,荣耀迎来代价。
◎ 编辑推荐
☆ 残酷大战,全景展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浓缩,本书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描写了这场战役台前幕后、战略战术、苦难和荣耀,可谓是这场战役的百科全书。
☆ 关注命运,擘画微小:本书文字优美,行文摆脱了一般战史的枯燥性,作者以反思的眼光看待所有的荣耀,反而转而关心战争中从上到下的一枚枚棋子的命运,通过这些命运的串连最终回到了荣耀的代价这个主题,是一场反思战争意义的阅读之旅。
☆ 始于荣耀,终于代价:凡尔登战役影响深远,它在荣耀和代价两方面都影响至今。在荣耀上,凡尔登成了法军乃至法国人的心灵支柱,以致在讨论二战的某次研讨会上法国人都转而讨论凡尔登的荣耀,这种荣耀影响了后来阿尔及利亚战争乃至奠边府法军的战略倾向,直至今天也没消失。在代价上,法国那一代人的脊梁在凡尔登被打断了,这才有了二战的秒败。
☆ 二十世纪,肇始于此:二十世纪的一切事件都可以在凡尔登战役中找到线索,正是因为这场战役,十九世纪末的繁荣与富足被终结,旧时代连同皇冠在内的一切影子纷纷倒地;正是因为这场战役,所以参展方都在思索如何去避免另一场凡尔登,并拿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走向了不同的结局。正是因为这场战役以及无数类似的战役,老旧的帝国主义流尽了鲜血,过去数百年积累的家产纷纷变卖,欧洲的历史走向深渊,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 内容简介
1916年2月21日,枪炮声在默兹河右岸响起,“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拉开帷幕。战役持续了10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大战中每平方英尺最高的伤亡数量,达到70万之多。士兵们一度以为,在最后一个德国人和最后一个法国人杀死对方之前,战役永远不会结束。
本书给予了这场可怕的战役以全景式的描述,囊括战前战后、战略战术、交通运输、空战陆战、苦难荣耀、将领士兵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在作者的笔下,德里昂在森林中奋战至死,孔策传奇性地闯入杜奥蒙堡,朱贝尔在死人山的地狱里看战机翻飞,雷纳尔在沃堡中放出最后一只英雄的信鸽……这些传奇的场景一一跃然于纸上,鲜活的人物以其命运与品格撼动人心。
本书还批判了交战双方的种种傲慢与愚行,提供了对于惨烈战事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凡尔登战役是理解“一战”的钥匙,是其全部狂暴能量的集中释放。它打断了一代法国人的脊梁,也成为“二战”德国闪电战的滥觞,它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散去。
◎ 媒体推荐
凡尔登战役是历史上异常血腥的一场战役,本书是刻画它的很重要的一本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霍恩运用来自双方的材料,描绘了一幅英雄主义与错误相交织的画卷。
——星期日电讯报
本书兼具众美,霍恩以清晰的方式将复杂的事件讲述了出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 J. P. 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