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成事在人 (200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Min reol TMDB
Invictus
7.6 (134 个评分)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演员: 摩根·弗里曼 / 马特·达蒙
其它标题: 우리가 꿈꾸는 기적: 인빅터스 / インビクタス/負けざる者たち
  刚刚结束牢狱之灾的纳尔逊•曼德拉(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竞选南非总统成功。他领导人们破除种族隔离制度,并身先士卒,雇佣白人护卫队,在各方面建立不同肤色的沟通。作为1995年橄榄球世界杯的东道主,南非重回国际体育大家庭。不过,南非的英式橄榄球队——队员均为白人的跳羚队,却被很多黑人看做种族歧视的代名词。为了破除隔膜,曼德拉高瞻远瞩,支持跳羚队与国外来访球队的交流比赛。他接见了跳羚队队长皮耶那(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两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后者带领着白人球员走访了南非各地,把橄榄球运动普及给普通民众,让这项运动成为了黑白联合的纽带……
  本片根据约翰•卡林的作品《与敌人战斗:纳尔逊曼德拉和一场改变国家的比赛》(Playing the Enemy: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Made a Nation)改编。
尼罗河将军 (2009) 豆瓣
General Nil
导演: Ryszard Bugajski 演员: Olgierd Lukaszewicz / Alicja Jachiewicz
其它标题: General Nil / 尼尔将军
有着“尼罗河”绰号的传奇将军埃米尔·奥古斯塔·菲尔德夫在二战期间的华沙作为陆军总司令指挥部队转移,他还领导了其它一些组织,他积极反对战后苏联的侵略行为,后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国王的选择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Kongens Nei
7.7 (23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普派 演员: 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 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
其它标题: Kongens Nei / 國王的抉擇
1940年4月9日,德军兵临奥斯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收到了德国人下达的最后通牒:“投降,或是灭亡”。虽然有少数军队选择了抵抗,但皇室和政府为了躲避德国军队的追击还是选择了各自逃亡。而哈康七世最终决定要直面这个艰难的抉择……
克伦威尔 (1970)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Cromwell
导演: 肯·休斯 演员: 理查德·哈里斯 / 亚历克·吉尼斯
其它标题: Cromwell / 镇国大将军
展现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改革与保守势力之间的一场大决战。影片描述了奥利弗·克伦威尔推动并领导消弱专制王权、确立议会绝对权威斗争中的作用。从而最终奠定了延续至今的西方政体制度的基础。
马克·费尔特:扳倒白宫之人 (2017) 豆瓣
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6.6 (14 个评分) 导演: 彼得·兰德斯曼 演员: 连姆·尼森 / 麦卡·梦露
其它标题: 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 推倒白宫的男人(台)
马克·费尔特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在二十世纪美国最大政治丑闻“水门事件”中,他向《华盛顿邮报》记者披露了对尼克松总统不利的线报,从而导致尼克松下台。当时他没暴露自己的身份,只是以一部热门色情电影的片名作为自己的代号,也就是“深喉”。直到2005年,马克·费尔特才承 认自己就是“深喉”。
非洲之星 (1957) 豆瓣
Der Stern Von Afrika
导演: Alfred Weidenmann / Herbert Reinecker/Udo Wolter (story) 演员: Joachim Hansen / Marianne Koch
其它标题: Der Stern Von Afrika / 非洲之星:马尔塞尤
Biographic Movie of the German fighter ace, who was killed in a plane crash after over 150 kills in North Africa.
The story shows the career of a once famous german flyer nobody remembers today... After ww2, these guys, who were styled to be the pop stars of the third reich, still were quite popular. People didn´t think of them as nazis or war criminals, but as young men with a noble profession: Pilots of the german luftwaffe. The picture has a lot of air fights, a love affair and oldfashioned acting in it. If that is something you like,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video that is still available in germany.
朱可夫传 豆瓣
作者: 雅可夫列夫 海燕出版社 2001 - 8
《朱可夫传》是第一部著名统帅朱可夫的传记,让我们在传记中所看到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形象成为一种优良传统的开头——任何有关他的作品,都要讲述俄罗斯苏维人的劳动、勤奋和性格的力量所创造的功绩。
巴赫传 豆瓣
作者: [美国]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吴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7
像我们已经读到的房龙其他描述人类文明历史的作品一样,本书中他使这位远离我们时代的老巴赫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那些娓娓道来的音乐故事中,人们可以在当时世俗生活的氛围中领略一个生动的人的个性。同时,房龙轻松幽默的笔,不时地带领着读者从过去跳回到今天,运用丰富的想像,将当代的生活细节与历史的情景连在一起。
帕格尼尼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德)Werner Fuld 译者: 刘兴华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帕格尼尼的传记,详细叙述了他丰富而跌荡起伏的一生,以详实的资料(包括很多为人遗忘的文献和鲜见的图片)和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帕格尼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节起伏就像观赏西区柯克的悬疑电影。
古斯塔夫·马勒 豆瓣
作者: 布劳科普夫 (Blaukopf) 译者: 高中甫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 - 10
本书是一部传记,却有比通常意义上的传记更多的内容。作者将作为人和艺术家的马勒置入所处的时代和所生活的社会中,对马勒的出身、家庭、教育、事业,他的精神生活和心路历程进行考察,介绍了也评述了他的生平、作品及创作道路,从而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马勒。更重要的是,作者突出地指出,作为音乐家的马勒是一位勇敢的革新者,他远远地走在了他的许多同时代音乐家的前面。马勒的无穷追索、寻觅和探究,他的怀疑和焦虑――这一切使他成了一位未来的同时代人。
柴科夫斯基评传 豆瓣
作者: 张红霞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70 - 1
《柴科夫斯基评传》以柴科夫斯基的生活背景、创作思想、音乐理论及创作成就为主线,并结合他一生的创作道路,探索了他成为一代音乐巨匠的历史文化条件;对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交响乐《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等作品进行分析评论。《柴科夫斯基评传》融传记叙述和作品阐述、艺术欣赏于一体,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论著,相信不论您是普通读者还是从事音乐专业的工作者,都能从《柴科夫斯基评传》的阅读中获益良多。
异端的权利 豆瓣 Goodreads
Ein Gewissen Gegen die Gewalt(英譯名:The Right to Heresy)
8.7 (6 个评分)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张晓辉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 7
《异端的权利》讲述的是欧洲大陆在灿烂黎明之后重新沦为黑夜时的一个小故事。宗教改革英雄加尔文此时已经是日内瓦君临一切的最高统治者和暴君。而温和的充满人道主义气质的学者卡斯特利奥,以“苍蝇战大象”式的勇气,对加尔文的倒行逆施展开了英勇的对抗。如果不读茨威格的这本书,加尔文在人们心中完全是概念化的、光辉的形象:改革家、反封建斗士,他站在历史的一个阶梯上,与无数长袍长髯的伟人排在一起。如果不读茨威格,谁也不能那么明白地知道,就是这个因怀有理想而受迫害、遭追捕、不得不亡命他乡的新兴资产阶级,一旦登上权力的宝座,对那些曾是、甚至依旧是他的朋友和同志的人,会表现出那样的常人难以置信的专横、残忍与卑劣。这些人根本没有丝毫觊觎他的权势的念头,不过想就几个纯学术问题与他商榷――货真价实的商榷,因为文稿是在未发表之前,就寄给了“亲爱的兄弟”敬请指正的。
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 豆瓣
作者: (美)伯特 译者: 夏侯炳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5 - 1
是什么使一位小说家、剧作家或诗人成为伟人?其伟大成就应当怎样进行衡量或比较?通过对作家梦在文学领域又何根本性的建树或者他们是否改变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的调查研究,《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文学的历史是由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组成的。这本涵盖了100位世界伟大大作家事迹及他们的作品介绍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史的内容。因此,这本书――既是作家的历史,又是文学的历史。
穆索尔斯基传 豆瓣
作者: (英)卡瑞尔・爱默生 译者: 刘昊/秦立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10
《穆索尔斯基传》内容简介:莫戴斯特·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同时也可能是受到最大的误解的艺术家。《穆索尔斯基传》作者力图将真实的穆索尔斯基从“钦定”的神话中解救出来,从那些“牺牲者”、“圣徒”以及“野蛮的天才”的沉重光环下解救出来。如果艺术家的生活是悲剧性的,那不仅是因为他不为时人所理解,而且还由于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他的贫困:农奴解放、亲朋的去世、孤独、不善营生、酗酒等。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念的形成呢?《穆索尔斯基传》作者更倾向于从经济和心理的角度出发,解读这位伟大作曲家辉煌的崛起和令人痛惜的早逝——一个天才的故事。
指挥生涯——我的游学随笔 豆瓣
ボクの音楽武者修行
作者: [日] 小泽征尔 译者: 范禹 / 钟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本书系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六十年代初的游学随笔,原作在日本曾连续再版十六次。全书分《离别日本》、《指挥比赛》、《丹谷森林音乐节》、《再见吧!欧洲》、《回到日本》五大部分。用生动、自然、亲切的笔触记叙指挥家年青时期游学欧美、万里寻师的经历。
特工人生“深喉”回忆录 豆瓣
作者: 马克·费尔特 译者: 信强 白璐 程涛 2007 - 9
1972年,《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根据来自政府高层的神秘人物“深喉”提供的线索,爆出美国有史以来最惊人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黯然下台。三十多年来,“深喉”是谁一直是困扰美国政界的新闻界的一大谜团。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曾发誓在“深喉”有生之年绝不透露他的身份。所以,当2005年92岁的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终于公开自己“深喉”的身份时,立即在美国各界引起轰动。
从马克·费尔特决定将他所知道的水门事件内情告诉《华盛顿邮报》的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在美国历史上留下重要一页。他相信,这个二十世纪最大的政治丑闻,最终必定会公开,而丑闻的主角尼克松总统,也必将下台。
在这部回忆录中,费尔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犯罪浪潮开始说起,讲述了他身为联邦调查局探员在犯罪浪潮中、在六十年代文化革命中,乃至在水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本书不仅仅是对水门事件的大公开,也是一个FBI特工的传奇人生回忆、对联邦调查局文化的剖析,和对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反思。
随遇而安 豆瓣
7.3 (24 个评分) 作者: 孟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随遇而安》这部作品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孟非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2012年9月29日 已读
孟非的文章相比唐诗曾就朴实多了,唐老鸭的诺曼底多少太装逼……而且作为文科生和老孟特有共鸣
传记 孟非 自传 随笔
德国名将曼陀菲尔传 豆瓣
作者: 汪冰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 11
哈索 冯 曼陀菲尔出身普鲁士贵族世家,幼龄从军,二战中成为著名装甲兵领袖之一,也是获得镶钻骑士最高战功勋章的27位军人之一。他曾任第7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北非、东线和西线战场都有他的踪影,洛林和阿登战役中曾与巴顿和布莱德雷等美军名将较量,纳粹帝国崩溃的前夜又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决于奥得河畔。战后的曼陀菲尔曾任西德国会议员,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是华文世界的首部曼陀菲尔传记,对传主亲历的重大战役有着繁简得当的精彩描绘,更是首次独到地总结了其战后经历。全书资料客观翔实,文笔生动流畅,图片精彩纷呈,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欣赏价值,又具备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失焦 豆瓣
Slightly Out of Focus
9.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徐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3
《失焦》是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背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作为战地摄影的鼻祖,卡帕有着典型的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我是个赌徒。”而他更著名的一句话则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其作品的伟大性。
2013年6月11日 已读
一遇到军事方面的专有名词一般的翻译者都会成翔,看在Capa的份上保留四星
二战 传记 卡帕 战争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