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奏曲
Vivaldi: Les Quatre Saisons 豆瓣
Amandine Bey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14日 出版发行: Zig Zag Territoires
"Majestic, gossamer, hypnotic. Perfect in every inflection of the phrasing, which the young soloist sculpts with a sense of space, magnificently served by the recorded sound." -- Le Monde



Amandine Beyer, who won the 2001 Vivaldi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urin, is now set to release her superb recording of Vivaldi's Four Seasons. This is truly a performance that blows any cobwebs from the popular piece, and includes premiere recordings of newly reconstructed Vivaldi concertos.
Bolero / Piano Concerto in G 豆瓣
Ravel / Mee Chou Lee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Pilz
2012年12月23日 听过
本来只是想查查这个Mee Chou Lee是谁,结果这一锄头下去挖出个欧洲JP指挥Alfred Scholz和他虚构的指挥Alberto Lizzio,尼玛我的朱庇特交响曲居然是他启蒙的啊,真是毁三观……
LjuRSO MeeChouLee Nanut Pilz Ravel
维瓦尔第:四季 & A大调大协奏曲 豆瓣
A Lizzio / Musici Di San Marco
发布日期 1988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Tring International PLC
这首作于1725年的小提琴套曲是维瓦尔第生平 523首协奏曲音乐体裁创作中最伟大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它历经几个世纪久演不衰,成为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音乐遗产。小提琴套曲《四季》是维瓦尔第于1725年创作并题献给波西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由12首协奏曲组成)中的前 4首,也是他协奏曲体裁音乐创作中的一部极为重要的代表性作品。维瓦尔第在这部作品的写作中使独奏小提琴处于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当然尽管还不是主导的地位,也尚无法与整个乐队相抗衡,但作曲家在其中所展示出的高难技巧则被认为是为19世纪小提琴协奏曲形式的确立起到了一个先驱与启示的作用。为了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曲意,维瓦尔第在这部小提琴套曲《四季》的总谱扉页上曾相应地题写过一首14行短诗,用以简单描述每一乐章的音乐内容
No.1 春 E大调 RV.269 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E大调
6次合奏中插入5次主奏的复奏形式。开头合奏为“春天来了(十四行诗,以下同),AB两动机构成,第一次主奏为“鸟之歌”,第一、二小提琴亦以主奏形态构成鸟鸣三声部。第二次合奏为“鸟儿以喜悦迎接春天”,第二次主奏描述“泉水在和风中潺潺流动”。第三次合奏为主奏的发展,第三次主奏表现“天空灰暗,春雷预告春天信息”,低音合奏代表雷声,主奏小提琴代表闪电。第四次主奏表现“雷电过去,小鸟重又清越地歌唱”,合奏与独奏以三重奏表现鸟之歌,第五次合奏后,接短小的主奏再以B动机形成合奏结尾。
第二乐章:广板,升C小调
表现“在繁花似锦的牧场上,树叶轻柔地摩挲低语,牧羊人在牧羊犬旁沉睡”。主奏小提琴旋律贯穿全曲(注明:沉睡的牧羊人),两部小提琴摇曳的音型(注明:树叶的低语),中提琴的短小动机(注明:牧羊犬吠)。
第三乐章:田园舞曲,E大调
4次合奏中插入了3次主奏的复奏形式,表现“仙女似与牧羊人和着牧笛愉快地舞蹈,点缀春的绚丽色彩”。
No.2 夏 G小调 RV.315 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很快的快板
4次合奏插入3次主奏的复奏形式。开头合奏表现“太阳如火燃烧,人与畜都因倦怠而显得死气沉沉”。第一次主奏表现“杜鹃啼叫”,第二次合奏重复后,第二次主奏表现“山鸠与金雀的歌唱与微风轻拂”。第三次合奏以D小调表现“北风骤然袭来”,第三次主奏表现“牧羊人为骤雨征服,为自己的倒运战栗与哭泣”。第四次合奏又表现“北风袭来”。
第二乐章:慢板
主奏小提琴旋律在急板合奏的16分音符中断中描写“在雷电、大小蚊蝇、愤怒的犬吠声压迫下,人们疲惫的身子不得安宁”。协奏音型用以表示“大小蚊蝇”。
第三乐章:急板
5次合奏中插入4次主奏的复奏形式,开头合奏表现“人们惊惶恐惧,空中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冰雹纷纷落地,摧残农作物”。
No.3 秋 F大调 RV.293 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
5次合奏插入4次主奏的复奏形式,主题为“村民的舞蹈与歌唱”,“村民庆祝丰收的喜悦”。第二次主奏表现“酣醉村民的狂欢”,协奏表现醉汉们。第四次合奏速度变慢,第四次主奏为“他们的狂欢在睡眠中结束”。
第二乐章:很慢板,D小调
注明为“沉睡的醉汉”,表现“众人停止舞蹈,宁静的空气令人神情气爽,甜美的睡眠把人带入美好境界”。
第三乐章:快板
6次合奏中插入5次主奏。最初是“狩猎”部分,“黎明,猎人带着枪支、猎犬出外打猎”,第一、二次主奏模仿猎号,第三次主奏描写“逃逸的野兽”。接着合奏注明“枪声与猎犬”,第五次主奏的32分音符快速音群注明为“四处奔逃的野兽”,合奏表现“野兽无力逃走,被追杀而死”。
No.4 冬 F小调 RV.297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很快的快板
4次合奏间插入3次主奏,曲首注明合奏为“在冰雪中颤栗”,第一次主奏为“恐怖的风”。第二次合奏注明为“寒气逼人,人们不断踏步、跑动”,第二次主奏注明“风”,这个“风”由第三次合奏发展后,第三次主奏为“冷得合不拢牙根”。
第二乐章:广板
表现“在炉火边过着宁静、满足的岁月,屋外的雨水滋润着万物”。
第三乐章:快板
先是“步行在冰上”,之后接“预防跌倒,谨慎向前“部分,”乱了脚步滑倒后”,“再走在冰上,快步疾走”,“冰面破碎,出现裂痕”。转广板后,表示南风已带来春天气息,“开窗倾听”,独奏小提琴快速音群奏“南北风及所有的风彼此交战的声音”。结尾是:“这就是冬天,就这样,冬天带来了喜悦 。”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豆瓣
Vadim Repi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3月17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The highly anticipated second DG release from Vadim Repin, one of today's most celebrated violinists. Featuring the romantic Violin Concerto and 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Cello. Repin is joined by cellist Truls Mork for the Double Concerto. Riccardo Chailly conducts the Gewandhausorchester-- the same orchestra which premiered the Violin Concerto in 1879.
Bartók: Concerto for Orchestra Sz 116 / Musik fur Saiteninstrumente, Schlagzeug und Celesta Sz 106 豆瓣
Ferenc Fricsay / 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2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这套《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单声道,由DG唱片公司发行于1995年,由费伦茨•弗里乔伊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录制。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现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生于匈牙利的纳吉圣米克洛斯,自幼学习音乐,十岁登台演奏自作钢琴曲。1903年毕业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1907年任该院钢琴教授。1905年开始从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东欧各国、北非和土耳其,收集民歌达三万首以上。并对民歌的结构来源作了科学的分析,写了三部论著和数篇文章。
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形成了以民间特点为主,充满节奏活力与丰富想象的独特风格。主要作品有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奇异的满大人》,乐队曲《舞蹈组曲》、《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管弦乐协奏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六部弦乐四重奏以及许多乐曲、钢琴曲。其生活与创作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由于法西斯迫害,于1940年流亡美国,生活凄苦,精神孤独,终因白血病客死他乡。
《管弦乐协奏曲》为巴托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在他去世前两年完成的。1943年8月,巴托克开始创作他的这部《管弦乐协奏曲》,十月份乐曲总谱即告完成。第二年12月1日,在库塞维斯基的指挥下,《管弦乐协奏曲》由波士顿交响乐队首演于波士顿的交响厅,大获成功。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音乐方面的吸引力, 而且还为技巧娴熟的交响乐队提供了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费伦茨•弗里乔伊(Ferenc Fricsay)1941年8月9日出生于布达佩斯,年方15岁就指挥乐团演出,才能过人。从1936年,弗里乔伊在匈牙利南部城市塞格德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1938年任布达佩斯歌剧院主要指挥,后升任音乐总监,1945年兼任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指挥。
1947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准备首演艾内姆的歌剧《丹东之死》,指挥克伦姆佩勒突然病倒,费伦茨•弗里乔伊就临时代替他指挥演出,演出大获成功,费伦茨•弗里乔伊就此一举成名。1950年弗里乔伊首次在英国亮相,1953年赴美国首次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1961年在奥地利获教授学位,并著有《莫扎特与巴托克》一书。1963年弗里乔伊2月20日逝世于瑞士。
Tchaikovsky.Violin.Concerto.in.D.(Pentatone.SACD.2006) 豆瓣
Julia Fischer / 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21日 出版发行: Pentatone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忧郁小夜曲,心爱地方的回忆——冥想曲,华尔兹谐谑曲。茱莉亚·菲瑟尔小提琴,克里兹伯格指挥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

柴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iolin Concerto in D,Op.35
01 Allegro moderato 18:05
02 Canzonetta (Andante) 6:44
03 Finale (Allegro vivacissimo) 10:04
Serenade melancolique,Op.26
04 Andante 9:27
Valse-Scherzo,Op.34
05 Allegro(Tempo di Valse) 7:46
Souvenir d'un lieu cher,Op.42
06 Mélodie 9:17
07 Scherzo 3:15
08 Melodie 3:22

Total playing time:68:25
Higdon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s 豆瓣
Hilary Hahn /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26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Violinist Hilary Hahn celebrates two "firsts" in this album: the premiere recording of Jennifer Higdon's Pulitzer Prize-winning concerto from 2008 (dedicated to Hahn), and her first recording of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s much-loved concerto from 1878, in its original, uncut version. After recalling Hahn's "incredible Tchaikovsky performances," the Liverpool Daily Post found the Higdon "totally fascinating ... melodic, thoughtful, exciting, and exhilarating," while The Times of London praised its composer's "fresh and confident voice" in a grand concerto "generous in communication." "Brilliant," added the American Record Guide:"35 minutes of color, gesture, and pizza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