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血战太平洋之决战冲绳岛 豆瓣
作者: E.B.斯莱奇 译者: 张志刚 译林出版社 2010 - 5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二战中参加贝里琉和冲绳战役时训练和战斗的经历。珍珠港事件后,斯莱奇进入亚拉巴马的马里恩军事学院就读。1943年,作者违抗父命,执意加入海军陆战队,因为“晚了就赶不上参战了”。作为一名迫击炮手,斯莱奇亲历了贝里琉和冲绳战役,虽然此前经过了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但贝里琉登陆仍让他感受到了强烈震撼。战争间隙,他在随身携带的一本《新约》上做了大量笔记,后整理成本书。战后斯莱奇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我们国家的道路 豆瓣
Our Nation's Path
作者: 朴正熙 译者: 陈琦伟 等 华夏出版社 1988 - 3
书籍简介:
我想,我们的历史遗产落在我们的肩上是过于沉重了,好象使我们无法前进。自从1945年光复以后,我们的国家遭受了特殊的苦难,17年来,两届充斥着贪污腐化的政权制造了今日危机的基础,我们正陷于贫困和痛苦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懂得,一个病人不能仅靠一次所谓革命的外科手术来治愈;他的健康也不能仅仅靠切除病灶而达到。要防止旧病复发,就需要经久不变地讲究卫生和保持一个强健的体魄。
但是,我们能在哪里找到出路呢?应当有路,有某条路。我常深夜迟迟不能入睡,思考着我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草草记下不时产生的想法,按顺序整理出来,便写成了这本书。书中的叙述是粗糙的,描写也常常过于零散,但通观全篇,它相当忠实地表述了作者的思想。
作者简介:
朴正熙(1917年9月30日-1979年10月26日),1917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的善山市。1937年,他毕业于大邱师范学校,40年,入读新京满洲军官学校,44年毕业。
韩国光复后,服役于韩国陆军。1960年,韩国爆发了3·15选举舞弊事件以及4·19革命,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朴正熙当时担任第2军副司令。他表示要“尽快拯救陷入混乱中的祖国以及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人民”,与青年将校们一起领导了1961年的5·16军事政变。
政变成功后,朴正熙掌握了最高国家权力,成为大韩民国第5至第9任总统,任期长达18年之久。
朴正熙任内最重要的政绩在于促成京釜高速国道的兴建,亦大力推行新村运动改革农村,使韩国的物流大幅改善,经济得以突飞猛进。韩国的GDP在1969年首次超越北韩,国民普遍认为那是朴正熙的改革取得成效。
朴正熙以俭朴著称,在任内大力整肃歪风,坚定捍卫自由立场,即使身故多年仍然赢得南韩国民的掌声。
但是,70年代以后,相对性的贫困现象的深化、长期执政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反维新民主化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朴正熙的执政基础。为了保住执政地位,朴正熙反而愈加强硬地压制民主化的要求。政府通过了紧急措施,有很多人因此而被捕,此后以政治人物、知识分子、学生、宗教界人士为中心的民主化运动以及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被忽略的劳动者和农民为中心的保卫生存权的运动愈演愈烈。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韩国中央情报部首长金载圭暗杀身亡,终年62岁。
特工人生“深喉”回忆录 豆瓣
作者: 马克·费尔特 译者: 信强 白璐 程涛 2007 - 9
1972年,《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根据来自政府高层的神秘人物“深喉”提供的线索,爆出美国有史以来最惊人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黯然下台。三十多年来,“深喉”是谁一直是困扰美国政界的新闻界的一大谜团。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曾发誓在“深喉”有生之年绝不透露他的身份。所以,当2005年92岁的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终于公开自己“深喉”的身份时,立即在美国各界引起轰动。
从马克·费尔特决定将他所知道的水门事件内情告诉《华盛顿邮报》的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在美国历史上留下重要一页。他相信,这个二十世纪最大的政治丑闻,最终必定会公开,而丑闻的主角尼克松总统,也必将下台。
在这部回忆录中,费尔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犯罪浪潮开始说起,讲述了他身为联邦调查局探员在犯罪浪潮中、在六十年代文化革命中,乃至在水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本书不仅仅是对水门事件的大公开,也是一个FBI特工的传奇人生回忆、对联邦调查局文化的剖析,和对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反思。
雪白血红 豆瓣
Blood Red Snow: The Memoirs of a German Soldier on the Eastern Front
作者: [德]京特·K·科朔雷克 译者: 小小冰人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2 - 6
这本回忆录是二战期间服役于东线的一名德军士兵的第一人称记述。作者并未着眼于对战争原因或战术使用的审视。相反,他通过记录日期,着手呈现出德军士兵日复一日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通常横死战场的命运。科朔雷克的许多战友被苏军坦克碾死,或被炮弹炸成碎片。作为一本毫无保留地捕捉到战争的无常和恐怖的著作,强烈推荐给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
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豆瓣
作者: 巴格拉米杨 译者: 赖铭传 / 王树森 解放军出版社 1984 - 8
本书介绍了乌克兰苏联军队战前备战措施及战斗初期在德军突然袭击下主力遭到重大失利和重建后的反攻的情况
胜利之路 豆瓣
Дороги Победы
作者: 巴巴贾尼扬 译者: 刘名子 解放军出版社 1986 - 2
苏联坦克兵主帅巴巴贾尼扬的回忆录
2012年10月5日 已读
高中学校图书馆看的,和巴格拉米杨的那本回忆录一起看的……我们高中有些书还是很珍版的。
二战 军事 历史 回忆录 坦克
將軍之夜: 韓國雙十二事件 豆瓣
作者: 【韩国】鄭昇和 译者: 王俊 時報文化 1989 - 5
現代史上,如南韓雙十二事件般戲劇性的政變,誠屬少見。而該一被稱為「準政變」的南韓近代政治史上一大懸案,雖然經過無數的媒體爭相報導後,大致的輪廓已為世人所知,但遺憾的是:事件的核心始終卻總給人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因此,鄭昇和將軍本身肯冒著自己生命的危機,寫下這本「回憶錄」,不但向歷史作了交待,更讓是非、真理,得以在適當的時機,渲洩而出。這種道德勇氣,是令人欽佩的。
梦碎腾越 豆瓣
作者: [日] 吉野孝公 译者: 郭霁天 / 郭祥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1
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入侵云南腾越的年轻军人,各人有各人的思想信条,军国主义的尚武,过早埋葬了他们的青春。《梦碎腾越》中吉野孝公先生以一个日本普通士兵的视野对在腾冲之战中的战斗、溃败、逃亡、被俘、日本投降及遣返回国的经历,以白描式的手法付诸于文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我的中国岁月 豆瓣
作者: 〔美国〕哈雷特•阿班 译者: 寿韶峰 2015 - 8
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2018年11月16日 已读
虽然有很多主观看法,还有一些疑似马后炮的评论,但是不得不说阿班对中国的认知还是相当客观和深刻的。很多的facts可以作为一种重要参考与史书对照。很想知道冷战开始后阿班对自己44年的想法有什么评论。
中日战争 历史 回忆录 支那事变 民国
装甲作战:赫尔曼·霍特大将战争回忆录 豆瓣
Panzer Operations: Germany's Panzer Group 3 During the Invasion of Russia, 1941
作者: 【德】赫尔曼·霍特 译者: 赵国星 长安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揭示了有关巴巴罗萨行动的大量经验和分析,而这场战役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事事件之一。赫尔曼·霍特深入剖析了自己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的各种决策,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德国军队侵苏计划的起源、发展和目标,以及面对的问题,决策过程和军方领导人所犯的错误,还从自己的视角探讨了德国军队应该如何行动,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本书是赫尔曼·霍特对苏德战争的第一手分析,对于每个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朋友来说,都是难得的著作。
我在雷队的十三年 豆瓣
作者: [波兰]安德烈·K·基谢列 / 马尔钦·拉克 译者: [波兰]薄一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我在雷队的十三年》作者为波兰特种部队“雷队”(GROM)的特种兵,服役13年,曾亲历多次军事行动,包括一次赴阿富汗,四次前往伊拉克。《我在雷队的十三年》描述了主人公从一名普通战士到成为特种兵的过程,对其日常训练和战斗任务进行了细节方面的介绍,特别是在参加伊拉克战争中的各种经历,包括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合作等情况,书中内容均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书后近百幅图片是获得波兰军方授权公开的战斗纪实照片。
2019年8月28日 已读
非常平实真挚的文笔,一个传统天主教军人的对国与家的热爱让人觉得很真诚。而且没想到他是在“美国狙击手”克里斯凯尔的影响下著书的,看来有必要去读读凯尔的原著//其实这位波兰留学生的翻译挺让人感到哭笑不得的,他的遣词造句很想接中国人的地气然而却很多时候让人无语。(换言之,偌大一个中国居然找不出一个精通波兰文的?)
GROM SOF 传记 军事 回忆录
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 豆瓣
作者: 罗伯特·莱基 译者: 王瑞泽 2010 - 6
《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内容简介:当我躺在医院的病房里的时候,蘑菇云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腾空而起。自从加入海军陆战队以来,这是我第十次躺在医院里。而自从纳粹的万字旗和日本的太阳旗交织在一起以来,我的战友以及我本人,和这个世界一起经历了一场劫难——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生物体一样经历了六年的磨难,而现在蘑菇云正在地球上升起。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21岁的体育记者莱基应征入伍,加入海军陆战队。自南卡罗来纳州帕里斯岛上的新兵训练开始,莱基经历了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瓜岛之战、新不颠之战、贝里琉之战,历尽艰险、九死一生。
战争之惨烈与残酷深刻地影响了莱基。受伤退役后,莱基决定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真实还原太平洋战争。遂著《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
最寒冷的冬天Ⅱ 豆瓣
군과 나:6•25 한국전쟁 회고록
作者: 白善烨 译者: 金勇 重庆出版社 2013 - 2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曾经对金日成顶礼膜拜的白善烨为何会效忠李承晚?
“战神”麦克阿瑟为何会惨淡退出历史舞台?
身先士卒的李奇微是如何在朝鲜战场上运筹帷幄?
晚年的李承晚又是如何在韩国政坛作垂死挣扎?
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最应该”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易手。虽已过去60多年,但在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 作为韩国第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韩国人到底如何解读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韩国第一猛将白善烨将在这本酝酿60年之久的回忆录中给出最权威的答案。
生动的战史记录 全面的战争反思
见证 豆瓣 谷歌图书
9.4 (9 个评分) 作者: [苏] 肖斯塔科维奇 口述 / 伏尔科夫 记录并整理 译者: 叶琼芳 花城出版社 1998 - 1
《见证》内容简介:这不是关于我自己的回忆录。这是关于他人的回忆录。别人会写到我们,而且自然会撒谎——但那是他们的事。 关于往事,必须说真话,否则就什么也别说。追忆往事十分困难,只有说真话才值得追忆。
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我不想在这些废墟上建造新的波将金村。
我们要努力只讲真话。这是困难的。我是许多事件的目击者,而这些都是重要的事件。我认识很多名人显要……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豆瓣 Goodreads
9.2 (8 个评分) 作者: 朱维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斯特恩回忆录 豆瓣
作者: 斯特恩 译者: 卜大炜 东方出版社 2003 - 10
《斯特恩回忆录:我的前79年》内容简介:作为一名伟大的、备受人喜爱的演奏艺术家,艾萨克·斯特恩具有深厚的音乐造诣。他将自己的知识才智热情地奉献给了年轻的音乐家们;他对于美好的事业怀有一种有所不辞的精神;他的记录片《从毛到莫扎特》荣获奥斯卡大奖,这一切使他享誉世界。的确,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位音乐家能像他这般受人敬重的了,之所以受人敬重,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伟大的提琴家,还因为他那热情慷慨的个性和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权威人物。
在斯特恩七十九岁时,他的头脑、智力和精神仍然像以往那样强健,他和查伊姆·波托克花了一年的时间,在一起谈话,交流感受;于是,产生了这部书。这是十年来最富于趣味性和启迪性的一部音乐家自传。
在这部书中斯特恩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生活和艺术经历,包括他的名气是如何日益增长、他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感觉、他那富于激情的生活、他与伦纳德·伯恩斯坦和帕博罗·卡萨尔斯等仁人志们的伟大友谊与合作,还有他对艺术、对生活、对爱情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理想与信仰。
泥泞中的老虎 豆瓣
作者: 奥托·卡里乌斯 译者: 李洛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2 - 9
全书共分为三十六个章节,完整地记录了卡里乌斯从参军到战争结束时的完整从军经历,其中包括他在参军初始作为步兵一员时的经历,以及是如何成为一名装甲兵投入苏德战场,再加上作为“虎”式坦克车长时的奋战故事,更有在战争末期指挥号称“最强战车”的“猎虎”坦克歼击车部队时的遭遇。
·逾500张珍贵历史照片、文件及地图;总208页,25万字;全铜版纸精美印刷,超厚光膜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