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
音乐会实况录音 - 台北市立国乐团 豆瓣
台北市立国乐团 / 陈中申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ROI
臺北市立國樂團成立於1979年9月1日,是臺灣第一個專業國樂團。
編制除團長、副團長、指揮外,計有行政人員二十名,團員六十名。
團員們大多翠業於國樂及音樂科系,受過嚴格的中西音樂訓練,素質
整齊,是一個極具實力和潜力的樂團。
首任團長陳暾初先生(任期
1979—1984),二任團長陳澄雄教授(任
期:1984—1991),現任團長王正平博士
于1991年5月接任至今.
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活動頻繁:
每年演出近百場.包括定期音樂會,
新作發表會,社區、校際、露天音樂
會以及與戲劇、舞蹈、歌唱等藝術團
體合作。井經常聘請國内外知名指揮
及獨奏家合作演出。
在國際交流方面:1986年7月至
9月間曾兩度赴美國表演。共52天,演
出26場;1987年6月為慶祝美國立憲
兩百周年,再度應邀赴美國巡迴演出;
1992年應纽約文化中心之邀赴美國、
加拿大兩地演出:1994年赴日本福
同、新加坡、深圳、澳門、香港等地
演出,均載譽而歸;1997年10月赴大
陸巡迴演出,並參加第五届中國藝術
節,展現臺灣國樂蓬勃生機:1999年
2月赴美、加巡迴演出,9月赴歐洲巡
迴演出;㈠月赴香港文化中心參加“中
華藝術節”演出,廣受中外人士讚赏。
除了演奏以外,國樂團另有六項
經常業務:
(一) 每年二月至五月策劃“臺
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中國傳統歌、
樂、舞、劇約四、五十場,已成為目
前臺灣國樂界每年最重要的豆會。
(二)每年寒暑期定期舉辦國樂
研習營及作曲研習會,為中國器樂的
傳承及創作盡一份心力,影響深遠。
(三) 1993年開始舉辦的“臺北
市民族器樂協奏大赛”,是目前海内
外獎金及演奏水平最高的比赛。
(四) 每年固定出版錄音帶,目
前已達25辑:音樂會實况選粹6輯;
教學錄影帶《中國的樂器)上、中、下
三卷。此外,精選優秀作品輯印的樂
譜65種、雷射唱片專辑7張。
(五)1985年元月發行的(北市
國樂)月刊,每月除定期報道音樂活
動外,並為關心中國音樂的人士提供了
發表和討論的围地。
(六)國樂團設有三個附屬團體:
青年國樂團、市民國樂團及市國合唱
團,雖為業餘團體,亦經常演出,獲
得頗高評價。
臺北市立國樂團目前擔負起傳
承、教育推廣及提升中國音樂等重要
任務,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團員們
均有此共識,無不戮力以赴,全力配
合樂團的活動及演出,而樂團的水準
更是年年提升,已經成為臺灣國樂發
展的中心。
1.巨龍腾飛
錢兆熹、尹明五作曲
在人類歷史將要進入21世紀的
時刻,中國這條東方巨龍不論在經濟
上和文化上都在腾飛,一掃十九世紀
末為列强侵略的屈辱形象成鮮明對
比。民族交響序曲《巨龍腾飛》就是
表現了一個中國作曲家對跨越世紀的
暢想。
2.剽牛祭 陳中申作曲
本曲是1987年為蘭陽舞蹈團在
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的<邊疆民族
舞蹈》而作,由閻仲玲女士編舞。並於
1989年由上海民族樂團绿製CD,在臺
灣發行。剽午祭是雲南省怒江及貢山
獨龍河兩岸少數民族獨龍族,在過年
節時殺牛拜神的祭典。音樂先以各種
奇特的音響奏出祭典的神秘、肅穆氣
氛,再由主持人祭典的長老帶頭高
喊,众人应和,經過四次的伏拜及喃
喃念詞後展開熱烈的舞蹈(5/4拍節
奏)。
第二段神秘詭异的慢板,以弦樂
顫音及次中音哨呐的號角聲揭開殺牛
序幕,並逐次加强而以殺牛後的人聲呐
喊結束本段。
最後再回到5/4拍節奏,並加以
發展,描寫獨龍族人的舞蹈狂歡,及
分贈牛的情景。
本曲的音樂素材井無抹用獨龍族
的民歌, 全憑作曲家自由想象及創
作,故在風格上並不一定具有獨龍族
的特色。
s。春秋 唐建平作曲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年代,
也是孔子生活時期。樂曲以這個時代
(公元770年一476年)為音樂素材加
以展開,並以此素材贯穿全曲,樂曲通
過一系列高難度技法,展示了春秋時
期社會急劇變革,風雲際會百家争
鳴,雄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4.易之随想 李英作曲
距今約五千年之前,伏羲氏畫八
卦,它是介於固畫文字之間也是一種
符號,是文字的萌芽也代表一種思
想。這種高深的智慧,是中國哲學(易
經》的起源。八卦從陰陽兩符號,錯
綜配合發生各種變化,來說明宇宙自
然現象和人生的道理。
作曲者從現代國樂的理論概念,
運用不同的音列予以組合,抹自由形式
發展。共分為:混沌、獵、現象、太
極四段,來象征中國古文明之宇宙
觀。在“混沌”中,有鳥鳴、獸吼及
神秘原始的大地之聲。
在“獵”中,由叢林、急川開始,
描寫大地蓬勃生機、人獸打鬥、呐喊
到喜獲獵物的祭舞。
在“現象”中有地、水、雷、火、
山、澤的描寫,最後众現象交會,產
生石破天鶯的效果。
在“太極”中是描寫混沌初開、
大地成形、一片和諧安祥。
华彦钧纪念专集 豆瓣
华彦钧 等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香港龙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阿炳是这位艺人的乳名,他的姓名叫“华彦钧”(1893?-1950),是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华清和名号为“华雪梅”,擅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为精通。
华彦钧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
华彦钧天资聪颖,自小学习十分刻苦。冬天,为了弹好琵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由于这种勤学苦练,他在13岁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16岁时已得到了无锡道教界的一致公认。此后,华彦钧不顾父亲和道教长辈们的指责,沉迷于与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并由此广泛学习了各地丰富的民间音乐。
华彦钧的民族器乐演奏植根于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民族底蕴,它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从民间艺术遗产中超凡脱俗,创作、改编、演奏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街头编唱过《汉奸的下场》等小调;他著名的二胡曲《听松》以南宋名将岳飞抗金的史实寄托了对民族解放的期望。在抗战胜利以后,他又编唱了《前走狼,后走虎》等在街头演唱,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这种新闻活报式的艺术创作和表演,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民主意识。
华彦钧在二胡、琵琶等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但他留下的只有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被收入了1956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为中国近现代民间音乐研究的宝贵遗产。
中国管弦乐作品集锦 豆瓣
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中国爱乐乐团 / Long Yu 余隆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G
2000年令广大中国交响乐迷最引以为自豪的事件中,应该有属于中国爱乐乐团的荣誉,他们与世界最着名的古典音乐品牌——德国德意志唱片公司(DGG)签订了录音合同,并且接连推出两张重量级的唱片。这是中国音乐家及音乐作品打开国际市场一个难得的机缘。其中第二张录音的演奏曲目全部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意义更为重大,借着环球唱片的发行网,让西方乐迷有机会能够欣赏到中国作曲家用西洋的管弦乐曲及作曲技法写成的优秀作品。
这张唱片介绍了贺绿汀、李焕之等十几位中国着名作曲家的八首作品,均以西洋管弦乐配器加上少量民族乐器来演奏表现。由中爱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余隆指导演出,他指挥手法熟练而充满自信,无论是演奏抒情或是戏剧性效果的乐段,都能充分发挥出乐团的感染力,这个新成立不久的乐团,在余隆的短期训练后能有此骄人的成绩,足以证明余隆优秀的指挥技法。加上所演奏的都是具有纯正民族风味和民族气节的作品,因此指挥家以及乐团在情感投入方面和音乐表现力上显得游刃有余,中国人自己演奏自己国家最优秀的管弦乐,无疑是最正宗、最权威的解释。
唱片所选的八套14轨作品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格,绝大部分选自民谣,同时也有几首60、70年代特殊时期的应景作品,对于广大国人而言,听起来特别的有亲切感。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塞》、《红旗颂》等。DGG公司特别派出旗下着名监制及录音组前往北京制作,在保利剧院录音,堂音空间和深度感都比较理想,激情的乐段同样有相当不错的动态响应,对广大中国音乐爱好者来说效果也算相当刺激了。这张CD除了音乐创作及演出者均为中国音乐家以外,连封面所采用的图片也出自中国摄影大师简庆福之手,属于国际水准的沙龙之作
弦管傳奇 豆瓣
阿炳、管平湖、查阜西、吳景略
发布日期 2001年6月30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弦管傳奇
再完美的錄音也無法重現他們的不朽樂章
從沿街賣藝到千古絕響
阿炳、管平湖、查阜西、吳景略......邀您共聽傳奇
音樂不死,我們還在尋找知音......
《傳承》楊蔭瀏百年誕辰紀念專輯
追念音樂大師一代風華 開啟永不止息的傳承之路
他是中國音樂史家,他寫的歷史使得歷史忘不了他!
他錄下了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二胡絕響,使得民間音樂的傳奇得以永續留傳!
他是在二十世紀的中國音樂領域,緊步於蕭友梅、劉天華、王光祈之後的一代宗師──楊蔭瀏先生。
在他百年誕辰的前夕,我們將他為古代詩詞與民間音樂所譯、所記的譜,以活生生的音樂形式再現。
從蘇軾的《念奴嬌》到阿炳的《二泉映月》,我們在楊蔭瀏先生的傳承下,聽見了歷史中永恆的迴響。
中国古琴名曲大全 豆瓣
古琴大师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文雅唱片
《中国古琴名曲大全》记录了中国历代古琴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传世佳作,这里有《胡笳十八拍》,来自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的九嶷派;《潇湘水云》,由清微淡远,中正广和的庐山派完美呈现以及跌宕、自由、悠远的广陵派《广陵散》等传世古琴经典。本辑还特别收录为中国古琴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让我们永远怀念的老一辈艺术家查阜西、管平湖等不朽古琴大家的稀缺珍藏版录音。不仅如此,《中国古琴名曲大全》还是史上惟一一套汇聚古琴各派大师携千古名琴演绎的传世佳作,绝对值得永久珍藏,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