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蝴蝶 (2002) 豆瓣
Le papillon
8.4 (359 个评分) 导演: 费利普·弥勒 演员: 米歇尔·塞罗尔 / 柯莱儿·布翁尼许
其它标题: Le papillon / The Butterfly
丽莎(柯莱儿布翁尼许Claire Bouanich 饰),今年8岁,单亲,喜欢提问,各种各样童稚的问题。邻居的爷爷(米歇尔•塞罗 Michel Serrault 饰 ),儿子已经去世,脾气古怪,有收集蝴蝶标本的癖好。一天,丽莎闯进了爷爷的密室,发现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标本。爷爷还说,他要到山上去采集一个叫“伊莎贝拉”的蝴蝶,丽莎大喜,要跟爷爷一起去探险,她多么希望跟着爷爷去看满天飞的蝴蝶。一路上,丽莎给爷爷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她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放走了爷爷采来的蝴蝶。丽莎掉进了一个山洞,爷爷着急,找来了救生人员。两人的友谊、亲情,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极权养成记 (2005) 豆瓣
طوفان في بلد البعث
8.0 (5 个评分) 导演: 奥马尔·阿米尔拉雷
其它标题: طوفان في بلد البعث / 复兴党国家的洪灾
Omar Amiralay是叙利亚最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从70年代就开始拍摄纪录片,大多涉及到阿拉伯世界特殊而敏感的政治、宗教和民俗文化,作品多次被禁,本人也曾流亡海外多年。
A Flood in Baath Country
[TUFAN FI BALAD EL-BA'TH]
Directed by Omar Amiralay
Syria/France, 2003
Color. 46 min. Arabic with English subtitles.
In 1970, Omar Amiralay made a short documentary, Film-Essay on the Euphrates Dam, in praise of the ruling Baath party's project to construct an impressive system of dams. Today, after fatal construction flaws have been discovered, his controversial new film, A Flood in Baath Country, explores the metaphorical implications of such weakness. Without commentary or criticism, Amiralay's film exposes Baath party propaganda and its debilitating effects on the people of al-Mashi village, 400 kilometers (250 miles) northeast of Damascus. The camera moves slowly from students to teachers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with everyone reciting the exact same praises for the president and slogans glorifying the Baath party. The film is the harshest indictment yet of the regime, portraying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35 years of rigid Baath party rule on Syrian society.
"There is nothing enigmatic, by contrast, about Omar Amiralay's documentaries. They're as outspoken as can be--and yet they, too, convey their argument through unforgettably strong images." – Stuart Klawans, The Nation
The filmmaker's first film is a short film to the glory of the Euphrates dam, the pride of the ruling Baath party. "I regret this youthful error". 33 years later, he unveils the indoctrination at work in the village classroom.
There is nothing enigmatic, by contrast, about Omar Amiralay's documentaries. They're as outspoken as can be--and yet they, too, convey their argument through unforgettably strong images. Among the most forceful of his films is A Flood in Baath Country (2003), which has the added benefit of encapsulating Amiralay's career for you. In 1970, fresh out of film school and fired with enthusiasm for the Baath regime, he made a short titled Film-Essay on the Euphrates Dam. At the beginning of A Flood in Baath Country, you see footage from this early work: brief views of dam construction, shot in expert imitation of Amiralay's beloved Dziga Vertov. Meanwhile, on the soundtrack, the present-day Amiralay speaks of his distress at having made such a film. Construction was shoddy; dams have fatally collapsed. As for the artificial Lake Assad, beneath whose waters stand inundated villages, it now seems to Amiralay to be the perfect symbol of the Baath regime, which seeks to submerge all life in Syria.
艺术家 (2011)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The Artist
8.2 (440 个评分) 导演: 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演员: 让·杜雅尔丹 / 贝热尼丝·贝乔
其它标题: The Artist / 星光梦里人(港)
1927年,乔治·瓦伦丁(让·杜雅尔丹 Jean Dujardin 饰),是默片的最佳男主角。每次他在舞台上,都会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他的爱犬是黄金配角,其他女演员只有靠边站的份。一次,面对媒体采访,他无意中邂逅了一位表现欲超强的女子佩皮·米勒(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 nice Bejo 饰),尽管后者抢镜出风头,但是他还是儒雅以待。不过,这则头条新闻却压过了他的新戏,老板极为不满,老婆也醋性大发。后来,佩皮闯荡好莱坞,恰好与乔治重逢,这令他心神不宁,演戏频频NG。后来,与老板闹僵的乔治,决定自立门户,自编自导自演。与此同时,佩皮却借助有声电影的契机迅速蹿红,成为了首屈一指的明星。最终,他的默片与她的有声片档期撞车,一场在新与旧、情感与票房的争夺战拉开序幕……
本片获69届金球奖最佳音乐片/喜剧片,让·杜雅尔丹获最佳音乐片/喜剧片影帝,及 64届戛纳影帝。
巴黎Q娘 (2011)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Q
6.0 (26 个评分) 导演: Laurent Bouhnik 演员: 黛博拉·雷维 / 海伦娜·席默
其它标题: Q - 섹스힐링 / Q
  塞西尔(Déborah Révy 饰)刚刚丧父,而她排解悲痛的方式竟然是成为性瘾者,她向男友索取无度,还当着他面勾搭他朋友;她认识了修车店男孩麦特(Gowan Didi 饰),不住挑逗他,又不和他来真的;她在渡轮上勾引了一个英国教授,带他到海边用男女错位的方式做爱……似乎她需要用男人对她欲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麦特本来有个女朋友爱丽丝(Helene Zimmer 饰),她出身保守,缺乏安全感,和麦特的关系岌岌可危。巧合之下,爱丽丝结识了塞西尔,被她引领入性的另一个领域;麦特不断被塞西尔诱惑,最终发现自己仍爱着爱丽丝;塞西尔的行为越来越出格,开始筹划群体性爱派对,但闯进来找她的男友还是抱着拯救她的念头……   继《露西雅与欲乐园》后,作风开放惹争议的异色导演罗虹布尼克(Laurent Bouhnik)推出法国近代影史上最大胆赤裸的都会女性爱欲实录。法国影坛嫩模黛柏哈海薇真实性爱演出,毫不畏惧。 一位身材姣好的妙龄女子赛西(黛柏哈海薇饰)堪称欲望的化身,犹如帕索里尼经典《定理》中的访客般席卷众人,所到之处皆令人为之疯狂。一群被社会困境吞噬的迷惘年轻人,碰上性开放的赛西,男人为她倾倒,奉她为女神,女人为之着迷,视她为启蒙者。
甜蜜的生活 (1960)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La dolce vita
8.8 (334 个评分) 导演: 费德里科·费里尼 演员: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安妮塔·艾克伯格
其它标题: La dolce vita / 露滴牡丹开(港)
马切罗(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是某杂志的专栏记者,他曾试图成为一名作家但是事与愿违,只得终日为明星绯闻奔忙。马切罗经常出席一些社会名流的交际酒会,于是他暗自和摄影师勾搭,设计拍摄明星隐私然后公诸于众。马切罗有一个女友元玛,在送 她回家的途中,搭乘了一位妓院老鸨,后者对他讲述了很多风月场中的轶事,这让他对名利场更加厌恶。在基督教的某个仪式上,一位从美国来的名模总是对着媒体搔首弄姿,后来马切罗的批评家朋友斯泰纳一针见血指出了她的虚伪之处,这让他逐渐认清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并不热衷奢华的生活,而且对于那个自以为是的元玛也并不满意,并进行了我行我素的反抗……
法国大革命 (1989) 豆瓣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8.8 (16 个评分) 导演: 罗贝尔·恩里科 / 理查德·赫夫伦 演员: 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 / 简·西摩
其它标题: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 The French Revolution
法国凯撒奖(1990;第15届)
提名
·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Catherine Leterrier
·凯撒奖-最佳服装设计 Catherine Leterrier
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 (1999) 豆瓣
Balzac
导演: 荷赛·达阳 演员: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让娜·莫罗
其它标题: Balzac / 巴尔扎克传
法国人自己拍摄的关于18世纪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生平传奇,由大鼻子扮演的巴尔扎克是本片最大的看点,电影围绕着这位桀骜不驯的怪才不平淡的一生,把他的婚姻、爱情、小说创作和家庭关系一一进行剖析,突破了过往对巴尔扎克的完美塑造,将他描绘成一个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风流倜傥、最后因痴肥而卧床不起的失败男人--也许事业上是成功者,但生活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
阿尔当扮演的女子是巴尔扎克在生命弥留时的最大安慰,整部戏很有文艺味道,影片将那无可奈何式的人生落幕表现得很哀惋。
基督山伯爵 (1998) TMDB 豆瓣
Le comte de Monte Cristo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基督山伯爵
7.3 (26 个评分) 导演: 荷赛·达阳 演员: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奥内拉·穆蒂
根据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改编而成。
年轻水手爱德蒙(Gérard Depardieu饰)原本是一个前程远大,生活美满的年青人,就在他即将升为船长,并和心爱姑娘成婚之际,却突然蒙受不白之冤入狱,并被判终身监禁。
在监狱里度过18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后,爱德蒙偶然与法里亚神甫相遇,或许是上天的安排,爱德蒙得以借助神甫逃了出去,并根据神甫的指示在基督山岛找到了富可敌国的金银珠宝。
爱德蒙回到马赛,却发现一切面目全非:父亲在饥饿中死去,未婚妻改嫁他人,陷害他的人则成为上等人过着富裕安稳的日子。
改头换面后,爱德蒙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展开他的复仇计划,誓要向当初陷害他的费尔南、唐格拉尔、维尔福等人讨回他失去的一切,一个荡气回肠,引人入胜的复仇记就此展开。
夜与雾 (1956) 豆瓣 IMDb Min reol TMDB 维基数据
Nuit et brouillard
9.3 (248 个评分) 导演: 阿伦·雷乃 演员: 米歇尔·布凯
其它标题: Nuit et brouillard / Night and Fog
1956年导演阿伦•雷乃用摄影机带领观众重回奥斯维辛。当年纳粹集中营的旧址上已是一片祥和美丽的野外风光。然而时间倒回到1933年纳粹党掌权之时,整个城市被阴霾笼罩——大片修建起来的集中营房排列整齐,大量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接受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里对人种进行分级,在皮肤上纹上编号,在衣服上缝制等级的徽章。疾病,饥饿,劳役使集中营尸体遍地。1942年希莱姆到访,奉行“破坏”政策,集中营难民进入更加悲惨的境遇,被药品公司买下用作实验。1945年,集中营人数倍增后已不堪负荷,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入大坑掩埋......
外交秘闻 (2014) 豆瓣
Diplomatie
6.4 (10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演员: 安德烈·杜索里埃 / 尼尔斯·阿贺斯图普
其它标题: Diplomatie / Diplomacy
电影改编自法国剧作家西里·贾里(Cyril Gely),2011年大获成功的同名舞台剧。故事主要发生在1944年8月24日夜晚,巴黎里沃利街上的(Rue de Rivoli)莫里斯酒店(Hotel Meurice)里。这座建于18世纪的酒店历史丰富,据说拿破仑的情妇还踏上过隐秘的后楼梯。当时,酒店则是肖尔铁茨的指挥部。
盟军于1944年6月登陆诺曼底后,正步步向巴黎进发,希特勒下达了焚毁巴黎的命令,偌灵则要极力劝服负责执行这一命令,已经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和塞纳河大桥上布置好了炸药的肖尔铁茨,放弃焚烧,保住巴黎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和无辜居民。
这幕经典的政治大戏几乎全是两个角色的对手戏,一边是资深外交官偌灵,另一边则是既希望忠实履行军人天职,又不希望背负摧毁巴黎恶名的肖尔铁茨。两位主演尼尔斯·阿莱斯楚普(《预言者》《我心遗忘的节奏》)以及安德烈·杜索里埃(《巴黎香颂》《漫长的婚约》)的表演,收获国外影评人赞誉。跌宕起伏与唇枪舌剑,展示出有的时候,历史的转折就握在几个关键人物的手中。
历史上,偌灵与肖尔铁茨并没有如此戏剧化的“巴黎一夜”,而是在盟军开进巴黎之前,进行了多次会面,偌灵最终劝服了肖尔铁茨,放弃焚毁巴黎的计划。
五月五之战 (201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Cinco de Mayo, La Batalla
导演: Rafa Lara 演员: Pablo Abitia / 安杰莉卡·阿拉贡
其它标题: Cinco de Mayo: La Batalla / Tage der Freiheit - Schlacht um Mexico
5月5日,1862年,几千名墨西哥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与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强大的军队在一个传奇战役为自由和墨西哥。表现了1862年5月5日普埃布拉之战,此役是第二次法墨战争中墨西哥共和军少有的胜利。
推上断头台 (1973) 豆瓣
Deux hommes dans la ville
导演: 何塞·乔凡尼 演员: 让·迦本 / 阿兰·德龙
其它标题: Deux hommes dans la ville / 城里的两个男人
因抢劫罪被判十二年徒刑的吉诺(阿兰·德隆饰)刑满出狱,在社工热尔曼(让·加宾Jean Gabin饰)的热心帮助和循循善诱下,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信奉“罪犯永远都是罪犯”的警长杰特勒(米歇尔·布盖 Michel Bouquet饰)却仍然不信任他,处处与他作对,最终逼得他走投无路,终于失控杀死了警长杰特勒。经过冷酷、教条的法庭的审讯后,吉诺最终被推上了断头台。
这是一部对专制暴政和断头台提出强烈控诉和谴责的人道主义电影,深沉的主题和场面常令观众陷入巨大的感情波澜之中。本片在巴黎及其近郊放映时,仅十周内观众人数就高达四十八万人次。1981年,密特朗总统上台后,通过了在法国取消死刑的新法令。
我控诉 (2019) IMDb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J'accuse
7.4 (211 个评分)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演员: 让·杜雅尔丹 / 路易·加瑞尔
其它标题: J'accuse / 军官与间谍(台)
影片改编自法国历史上的著名冤案“德雷福斯案件”。
1894年,法军总参谋部少数犹太人军官之一的法国犹太裔上尉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路易斯·加瑞尔 饰)被认为是德国间谍,以叛国罪囚禁于魔鬼岛的监狱中。1895年,法国军官乔治·皮卡尔(让·杜雅尔丹饰 演)被任命为军方情报部门总长后,他发现了一批诬陷德雷福斯向德意志帝国泄露军方机密的伪造证据。皮卡尔决意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性命,顶住军方巨大的压力去揭露真相……
2019年11月15日 想看 整整一百年,德雷福斯案件再上银幕。除了左拉义正言辞的声音,别忘了日后的老油条克列孟梭当年也还是个正义青年呐
2019 2020 剧情 历史 德雷福斯事件
大秘密 豆瓣
作者: 勒内.巴尔雅韦尔(法) 译者: 吕华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8 - 10
本书为世界第一大揭秘之作,此中
密密震撼人类,惊天动地。
长生不老是全人类有史以来的醉心
梦想,而这癌症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第一
杀手。本世纪五十年代全世界一批科学
界精英跨国歌手,攻克此症,才华出众
的印度老生物学家巴茨巴在研究中偶然
发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口,千古梦想很快
就要攻克,但当她将克癌疫苗寄住各国
同行,以求最后验证时,一系列令人难
解的神秘事件在世界各地接连发生――
巴茨巴突然失踪,他的实验室以及
住宅在一声大火中化为灰烬。
各国同行相继遭到谋杀。
克癌疫苗研究者之一,风流倜傥的
法国生物学家罗朗生死不明。他热恋中
的情人美女让娜从迷人的爱河坠入黑暗
的深渊。在他们昔日幽会时惨遭绑架,
痴情女郎从此开始十七年的苦苦寻觅。
美女让娜寻夫十七年,痴情感动了
美国总统,被特许进入神秘孤岛,终于
见到失踪的罗朗,一对情人悲喜难言。
此时让娜已是半老徐娘,而罗朗因有奇
遇,却仍和当年一样年轻英俊。
人类渴望永生,恐惧死亡,然而永
生的灾难比死亡更大,为了过上正常人
的生活,宁可结束生命,葬身火海。
这是一部轰动西方,惊世骇俗的科
幻小说,自1973年在巴黎问世之后,立
刻因其情节妙、绝无仅有而吸引了亿
万读者,并由此掀起了一场生与死的哲
学大讨论。二十多年一版再版,畅销不
断。今首译中国,由中国文学出版社独
家出版发行。
大西洋壁垒 豆瓣
作者: 杨增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大西洋壁垒:隆美尔的铜墙铁壁》回眸了大西洋壁垒上的经典战役,对二战时德军营建大西洋防线及盟军对之的突破进行了具体而平实的叙述。自亚当夏娃被逐出温暖安适的伊甸园开始,追求安全感的斗争就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从山川沟壑到藤牌木盾,一切自然和人工的物体都被用来增加防御的可靠性。这一切发展到20世纪,科技的进步已经削弱了防御与进攻的绝对隔阂,强大的火力也被用来增加防御的厚度,终于催生出一条空前恐怖的漫长壁垒。
战役 豆瓣
La Bataille
作者: 帕特里克·朗博 译者: 丽泉 外国文学出版社 2000 - 3
《战役》写的是拿破仑征战奥地利的战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战役》获得一九九七年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和法拉系学院文学大奖,堪称法兰西文学奖纪念史上的奇迹,该书上市以来欧美市场连续数月畅销,引起极大轰动。
2009年9月14日 已读
细节之详实属罕见,为描写拿破仑战争不可多得之作品_x000d_
结尾的那一句埋下伏笔——“瓦格拉姆,陛下”,几天后拿破仑在那里找回了失去的胜利,但是他能换回芒泰贝洛公爵和三位将军的生命吗?_x000d_
勇者拉纳在战场上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归宿,一个军人的归宿——阵亡。
历史 奥地利 当代外国文学丛书 拿破仑 文学
莫扎特和大公的外衣 豆瓣
作者: [法]雅克·图尼埃 译者: 顾晓燕 2004 - 4
幼年跟随母亲和姨妈一蹈巡演时,他就想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可是听众不甘心天才的故事过早地落幕甚至连他的母亲也想把他当作莫扎特的替身。他不断地自问:“我又在哪里;难道永远是“莫扎特的儿子”吗7挣扎中遇到一位娴雅的总督夫人” 一路寻访父亲的足迹,最终他发现了一个百丈红尘中哭过、痛过、爱过甚至被遗弃过的真实的莫扎特。他不再逃,不再恨。临终前,地终于坦然地面对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并且告诉心爱的人,他爱她,因为只有在她的心里他才是真正的自己。
巴黎烧了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02 - 7
1944年8月25日。地堡“狼穴”。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2013年10月1日 已读
董乐山翻译文笔确实不错。那时候的译者都很认真,只是限于信息渠道少,很多军事专业术语翻译不来(别说文人了,就是军人都没几个懂的)。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之内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二战 历史 战争 法国 科林斯
敦刻尔克 豆瓣
作者: [美]沃尔特·劳德 译者: 黄佳瑜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7 - 9
1940年5月,二战初期,四十万英法盟军在德军快速攻势下崩溃,被围困于法国东北部港口小城敦刻尔克,在德军轰炸机和炮火的猛烈攻击下,九天之内,三十多万英法盟军安全渡过英吉利海峡,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未来。
本书作者沃尔特•劳德为还原敦刻尔克大撤退全貌,走遍世界各地,亲身访谈战争双方上百名军官、士兵、百姓,搜罗各种战争记录、图书馆文献、旧报纸、日记等,提出了当代研究敦刻尔克的新视野,于美国出版后三十年畅销不衰,成为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编辑推荐◆
《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大导演诺兰集大成之作,全球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敦刻尔克》同名小说中文简体版独家授权,同步上市!40万人生死瞬间,扣人心弦,还原二战史上最壮烈的一场撤退战!
美国亚马逊历史小说类销售排名第一,历史叙事名家沃尔特•劳德畅销三十年不衰,是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退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泰坦尼克号’学之父”沃尔特•劳德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还原与完美再现!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巨大成功归功于他!本书对诺兰新片《敦刻尔克》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一次扭转乾坤的历史大撤退,改变了世界的未来……有时候,败退或逃亡,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华丽转身!本书超越历史与影像,具有文学高度上更为广阔的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一场奇迹。除了“奇迹”二字,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形容如此出乎预料、难以解释的命运逆转!
敦刻尔克最首要的意义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类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克服逆境的能力。简而言之,它是一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象征着人类身上不可消灭的坚定意志。
◆名人推荐◆
我从小听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故事长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克里斯托弗•诺兰
只要英语绵延不绝,“敦刻尔克”一词将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永远传诵。
——《纽约时报》
2018年9月26日 已读
和科尼利厄斯·瑞恩风格类似的纪实文学,全景式展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前前后后。译文比较老,很多翻译还带有港台和旧式翻译的痕迹。Be British精神无处不在。
二战 历史 德国 战争 文学
墨西哥之梦 豆瓣
作者: 金重远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本书围绕十九世纪中叶法兰西第二帝国武装干涉墨西哥的历史事件,叙述了拿破仑三世、马克西米连安、夏洛特、胡亚雷斯等人物的活动及彼此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