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史
无畏之海 豆瓣
作者:
章骞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 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期间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初一场世界范围的战祸。虽说战事主要发生于欧洲,而且战场主要集中于法国北部、俄国西部以及巴尔干半岛。但是,这场战争则卷入了几乎所有的列强,而且各国动用了其所有力量,包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工程师的创意、产业工人的劳作乃至宣传鼓动家的文笔,这股汇聚着力量的洪流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影响更是遍及整个世界的“总体战”。这场战争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毁灭可谓亘古未有,同时战争还荡涤了整个原有的社会秩序。其影响堪称是决定性的,无论是政治格局,还是人类整个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在这场大战以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传统军事思想和体系下展开的,然而由于军事技术的腾飞而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使得整个战争却以付出当初根本无法预料的牺牲和浩劫而结束的。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推定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阵亡900万,平民遇难1000万,2000多万人负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当时币值17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大战期间的海上,战事由海面开始全面向水下和空中扩展,成了传统意义上单纯水面舰艇决战的最后舞台。无论在北海的寒波和迷雾中破浪前进的巨大舰队,排开长达十余公里纵列倾吐炮火的壮美画面;还是秉承超人的智慧和勇气,驾驶设备贫弱的潜艇长驱敌巢挑战钢铁巨舰那种惊心动魄之情;乃至伪装成普通商船,远离故土千万里进行破交战那些伪装巡洋舰的骑士风范,却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一幅又一幅传奇的画面。当然,由于无限制潜艇战的肆虐,炮击不设防港口的舰队,盲目轰炸市镇的飞艇,却又是那么鄙夷而让人不齿。那些由于国力急遽强盛而企图挑战世界秩序的狂妄君主,那些造成无谓牺牲的拙劣指挥,也都值得让后人发以深思。
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海。
然而,对于这样一场处于世界海战史关键阶段的世纪海战,迄今为止,国内却始终难寻一部能反映其全貌的著作。且不说原创,即便是翻译作品也寥寥无几,且也基本上局限于日德兰海战、施佩舰队等个别内容的叙述。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以反映陆上战斗为多,偶尔出现的一些对潜艇战、海上破交战的介绍,也往往停留在局部的描摹。即便在国外,从全球视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进行全面描述的作品也并不多见。
这次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版的《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却可谓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得我们可以探寻这片被无畏舰那种业已逝去的钢铁巨兽所主宰之海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是以北海为主要战场,烽火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书中除了北海主战场之外,对于其他海域的战争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此外,虽然名曰“海战史”,但是书中也有关于东非丛林湖泊中的“湖战”,以及多瑙河、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战”,当然还有诞生后不久海军航空兵的“空战”。有时,也会遇到不得不涉及陆地战场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书中也会进行极为简单的相关介绍。总之希望能够给予人们对于当时整个海军作战具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
更加发人深思的,书中我们还能探寻到了另一种“无畏”。在寒冷的英吉利海峡击沉一艘美国驱逐舰后,德国U-53号潜艇在罗泽艇长的指挥下勇敢地浮出水面。他们不但收容了两名重伤伤员,还为生还者留下食物、淡水和药品,甚至不顾风险,向附近的英国反潜舰队基地发出标明详细方位的求救信号。这才是真正的无畏,它来源于军人的荣誉,来源于人类高贵的良知。
不过遗憾的是,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完全揭开了“总体战”的封印。那种混淆了前线与后方,混淆了军人和平民的作战样式完全释放出了深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那种真正的无畏精神,却逐渐成为西去的黄鹤。
这样的精神,除了上面的战例之外,还是时常地闪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因此,在描述钢铁无畏舰鏖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深深地感悟那种至高的无畏精神。
在卷尾,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不同战场在同一时间的进程,笔者在正文之后还整理出了较为详尽的年表。而且还将战争期间损失的所有主要舰艇成表列出。这些舰艇包括了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之间损失的雷击舰以上舰艇以及潜艇。这些损失既包括由于战争原因,也包括由于事故、灾难等其他原因。其中也有损失后打捞起再次使用的,对此会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另外,中立国方面损失的舰艇也一并列入表中。可见本书具有的资料性也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传统军事思想和体系下展开的,然而由于军事技术的腾飞而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使得整个战争却以付出当初根本无法预料的牺牲和浩劫而结束的。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推定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阵亡900万,平民遇难1000万,2000多万人负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当时币值17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大战期间的海上,战事由海面开始全面向水下和空中扩展,成了传统意义上单纯水面舰艇决战的最后舞台。无论在北海的寒波和迷雾中破浪前进的巨大舰队,排开长达十余公里纵列倾吐炮火的壮美画面;还是秉承超人的智慧和勇气,驾驶设备贫弱的潜艇长驱敌巢挑战钢铁巨舰那种惊心动魄之情;乃至伪装成普通商船,远离故土千万里进行破交战那些伪装巡洋舰的骑士风范,却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一幅又一幅传奇的画面。当然,由于无限制潜艇战的肆虐,炮击不设防港口的舰队,盲目轰炸市镇的飞艇,却又是那么鄙夷而让人不齿。那些由于国力急遽强盛而企图挑战世界秩序的狂妄君主,那些造成无谓牺牲的拙劣指挥,也都值得让后人发以深思。
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海。
然而,对于这样一场处于世界海战史关键阶段的世纪海战,迄今为止,国内却始终难寻一部能反映其全貌的著作。且不说原创,即便是翻译作品也寥寥无几,且也基本上局限于日德兰海战、施佩舰队等个别内容的叙述。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以反映陆上战斗为多,偶尔出现的一些对潜艇战、海上破交战的介绍,也往往停留在局部的描摹。即便在国外,从全球视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进行全面描述的作品也并不多见。
这次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版的《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却可谓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得我们可以探寻这片被无畏舰那种业已逝去的钢铁巨兽所主宰之海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是以北海为主要战场,烽火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书中除了北海主战场之外,对于其他海域的战争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此外,虽然名曰“海战史”,但是书中也有关于东非丛林湖泊中的“湖战”,以及多瑙河、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战”,当然还有诞生后不久海军航空兵的“空战”。有时,也会遇到不得不涉及陆地战场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书中也会进行极为简单的相关介绍。总之希望能够给予人们对于当时整个海军作战具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
更加发人深思的,书中我们还能探寻到了另一种“无畏”。在寒冷的英吉利海峡击沉一艘美国驱逐舰后,德国U-53号潜艇在罗泽艇长的指挥下勇敢地浮出水面。他们不但收容了两名重伤伤员,还为生还者留下食物、淡水和药品,甚至不顾风险,向附近的英国反潜舰队基地发出标明详细方位的求救信号。这才是真正的无畏,它来源于军人的荣誉,来源于人类高贵的良知。
不过遗憾的是,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完全揭开了“总体战”的封印。那种混淆了前线与后方,混淆了军人和平民的作战样式完全释放出了深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那种真正的无畏精神,却逐渐成为西去的黄鹤。
这样的精神,除了上面的战例之外,还是时常地闪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因此,在描述钢铁无畏舰鏖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深深地感悟那种至高的无畏精神。
在卷尾,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不同战场在同一时间的进程,笔者在正文之后还整理出了较为详尽的年表。而且还将战争期间损失的所有主要舰艇成表列出。这些舰艇包括了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之间损失的雷击舰以上舰艇以及潜艇。这些损失既包括由于战争原因,也包括由于事故、灾难等其他原因。其中也有损失后打捞起再次使用的,对此会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另外,中立国方面损失的舰艇也一并列入表中。可见本书具有的资料性也是值得关注的。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豆瓣
作者:
张恩东 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6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被应用于海军,木质的风帆战舰逐渐被覆盖铁甲的蒸汽战舰取代。1860年法国“光荣”号的服役标志着铁甲舰的诞生。铁甲舰的发展充满了曲折,从和风帆战舰一样的舷侧炮门战舰,到腰房炮室战舰,再到19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中线布置的炮塔式战舰,铁甲舰逐渐向战列舰发展。至19世纪末,铁甲舰已经完美进化为战列舰,由于后来划时代的“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这些早期战列舰也被称为“前无畏舰”。《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将针对这段时间内的铁甲舰与前无畏舰为大家进行介绍。
海洋帝国 豆瓣
Empire of the Seas: How the Navy Forged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布赖恩·莱弗里 (Brian Lavery)
译者:
施诚
/
张珉璐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6
- 3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
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海洋文明的兴衰
“橡木之心”:16-18世纪,英国海军如何崛起
“黄金海洋”:18-19世纪,英国建立海上霸权
“风起浪涌”:19世纪,控制全球海上交通生命线
“海洋巨变”:20世纪-一战,霸权衰落,引发全球文明危机
1、一段充满豪情壮志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书中既勾勒出皇家海军的发展历程,也刻画了海军历史上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物形象,这些描述体现了历史的动人之处。
2、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的最佳入门读物
英国建立过历史上最强大的海洋帝国,它是海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本书选取英国这个代表性国家,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视角独特,亮点突出。
3、与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相匹配
海权与海洋文明是当下社会日益升温的焦点话题。从决策层到底层民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本书以英国为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为当下世界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4、BBC热播纪录片配套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
本书原为BBC同名纪录片的配套作品,出版后荣登畅销榜单前列。中文版产品形态精致,译文流畅易读,有畅销潜力。
◎内容简介
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和荣耀将诞生于海洋,皇家海军将推动英国从欧陆边缘走向现代世界的中心。
本书以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史为主线,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全书分为4篇,“橡木之心”、“黄金海洋”、“风起浪涌”、“海洋巨变”,一一展示英国从控制海上交通生命线,到建立全球性海洋帝国,最终带来全球文明危机的历程。读者可以从书中探寻以下历史:
皇家海军如何从一支从事海上劫掠的乌合之众,发展为维持“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的世界警察?
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怎样打败欧洲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缔造称霸世界的海上传奇?
海盗德雷克、首相小威廉·皮特、海军大臣费舍尔和丘吉尔……他们所进行的海军改革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英国变成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塑造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这些与皇家海军有哪些内在联系?
英德为何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上霸权又是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的?
◎专家及媒体评语
《海洋帝国》初版以来持续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前列,在海军界与大众之间引起很大轰动,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无人能及。
——彼得·霍尔(Captain Peter Hore),英国海军防御研究中心主席
慷慨激昂,富有深度且亮点频出……本书描述的是一段充满豪情壮志、令人神往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星期日快报》
本书引人入胜……如果一位执掌国防、财政大权的政府官员打算读本好书以消磨周末时光,那么此书便是上选。因为从书中他才能知晓:在那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中,是皇家海军的辉煌为英国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不列颠”。
——《西部早间新闻报》
《海洋帝国》为我们呈现了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的概况。然而,一些极为有趣的史实更好地为人们再现了海军的风采。15世纪战船上的海员们都做些什么?18世纪的高桅帆船上,船员们又能获得何种供给呢?只有诸如此类的详尽细节才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海军前辈,敬意方生……精彩绝伦。
——《家族史月刊》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读罢令人掩卷沉思,作者布赖恩·莱弗里是英国最著名的海洋历史学家之一,他深厚的研究功底使得本书在写作上扎实、可信。
——BBC “历史”栏目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
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海洋文明的兴衰
“橡木之心”:16-18世纪,英国海军如何崛起
“黄金海洋”:18-19世纪,英国建立海上霸权
“风起浪涌”:19世纪,控制全球海上交通生命线
“海洋巨变”:20世纪-一战,霸权衰落,引发全球文明危机
1、一段充满豪情壮志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书中既勾勒出皇家海军的发展历程,也刻画了海军历史上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物形象,这些描述体现了历史的动人之处。
2、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的最佳入门读物
英国建立过历史上最强大的海洋帝国,它是海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本书选取英国这个代表性国家,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视角独特,亮点突出。
3、与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相匹配
海权与海洋文明是当下社会日益升温的焦点话题。从决策层到底层民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本书以英国为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为当下世界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4、BBC热播纪录片配套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
本书原为BBC同名纪录片的配套作品,出版后荣登畅销榜单前列。中文版产品形态精致,译文流畅易读,有畅销潜力。
◎内容简介
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和荣耀将诞生于海洋,皇家海军将推动英国从欧陆边缘走向现代世界的中心。
本书以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史为主线,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全书分为4篇,“橡木之心”、“黄金海洋”、“风起浪涌”、“海洋巨变”,一一展示英国从控制海上交通生命线,到建立全球性海洋帝国,最终带来全球文明危机的历程。读者可以从书中探寻以下历史:
皇家海军如何从一支从事海上劫掠的乌合之众,发展为维持“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的世界警察?
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怎样打败欧洲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缔造称霸世界的海上传奇?
海盗德雷克、首相小威廉·皮特、海军大臣费舍尔和丘吉尔……他们所进行的海军改革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英国变成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塑造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这些与皇家海军有哪些内在联系?
英德为何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上霸权又是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的?
◎专家及媒体评语
《海洋帝国》初版以来持续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前列,在海军界与大众之间引起很大轰动,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无人能及。
——彼得·霍尔(Captain Peter Hore),英国海军防御研究中心主席
慷慨激昂,富有深度且亮点频出……本书描述的是一段充满豪情壮志、令人神往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星期日快报》
本书引人入胜……如果一位执掌国防、财政大权的政府官员打算读本好书以消磨周末时光,那么此书便是上选。因为从书中他才能知晓:在那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中,是皇家海军的辉煌为英国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不列颠”。
——《西部早间新闻报》
《海洋帝国》为我们呈现了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的概况。然而,一些极为有趣的史实更好地为人们再现了海军的风采。15世纪战船上的海员们都做些什么?18世纪的高桅帆船上,船员们又能获得何种供给呢?只有诸如此类的详尽细节才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海军前辈,敬意方生……精彩绝伦。
——《家族史月刊》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读罢令人掩卷沉思,作者布赖恩·莱弗里是英国最著名的海洋历史学家之一,他深厚的研究功底使得本书在写作上扎实、可信。
——BBC “历史”栏目
日德兰1916 豆瓣
Jutland 1916: Twelve Hours that Decided the Great War
作者:
[英] 安格斯·康斯塔姆
译者:
武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9
还原巨舰对决,解读瀚海激战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海战论 豆瓣
作者:
约翰·基根
译者:
刘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当代头号军事史权威代表作】
作者约翰·基根(John Keegan,1934—2012),是享誉全球的战争史学者,当今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大英帝国勋章(OBE)获得者,被评为“这个时代蕞杰出又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1998年任BBC瑞思讲演人(Reith Lecturer),长期在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执教军事史课程,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客座教授,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凭借其在“军事史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Samuel Eliot Prize)。1994年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日,他受比尔·克林顿邀请参观白宫。世纪之交,英国女王授予他千禧年百名荣誉人物勋章。基根专注于战争史研究,一生著有二十多部作品。
【海上战争的“进化论”】
海盗活动是“海上作战”的起源,但海盗与商人之间的战争也仅仅是起源而已。随着战斗规模越来越大,海上战争从发端时的单纯利益掠夺,逐渐演变成了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船只也随着战事的发展而迭代出各种不同的新形态,从初时的“人员载体”发展成了“武器载体”,甚至成为武器本身。各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也相应得到了发展——诸如新诞生的鱼雷与潜艇、飞机有了“舰载机”这一新身份等。
【四次关键性的海上冲突】
特拉法加海战——法国海军精锐丧尽,英国获得海上霸主地位的一战。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辉煌的胜利,英法此战中的指挥者是一对名垂青史的死敌——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和法国联合舰队主帅维尔纳夫。战争中,纳尔逊战死,维尔纳夫被俘。
日德兰海战——有史以来参战兵力蕞多、一战中规模蕞大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惟一一次全员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滑铁卢之战”,美国海军以少胜多,以一艘航母的代价摧毁了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
大西洋海战——战争史上耗时蕞长、蕞复杂的持久海战。二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世纪之战,也是海底梦魇——潜艇——其时代的终结之战。
从风帆战列舰直到潜艇的时代,人们究竟是怎么在海上作战的?在发现敌人舰队时,如何立即与之战斗?为什么在木制帆船时代,几乎所有伟大的海上战役都没有结果?铁甲蒸汽战舰是如何化身毁灭使者的?潜艇又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水下幽灵的?
从木质战舰到潜艇,从初期的海盗劫掠到二战时大西洋上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中,约翰·基根除了将“海上战争”的由来道出之外,还集中描写了四次关键性的海战:特拉法加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大西洋海战。他带我们直面这些战斗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的非凡全景,以及海战的演变过程。 不过,他没有谈及太过具体的战争细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指挥官的抉择、战时的判断、战争思维,以及战术、部署和新武器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上,具体分析了它们给海战演变带来的影响。
作者约翰·基根(John Keegan,1934—2012),是享誉全球的战争史学者,当今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大英帝国勋章(OBE)获得者,被评为“这个时代蕞杰出又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1998年任BBC瑞思讲演人(Reith Lecturer),长期在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执教军事史课程,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客座教授,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凭借其在“军事史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Samuel Eliot Prize)。1994年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日,他受比尔·克林顿邀请参观白宫。世纪之交,英国女王授予他千禧年百名荣誉人物勋章。基根专注于战争史研究,一生著有二十多部作品。
【海上战争的“进化论”】
海盗活动是“海上作战”的起源,但海盗与商人之间的战争也仅仅是起源而已。随着战斗规模越来越大,海上战争从发端时的单纯利益掠夺,逐渐演变成了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船只也随着战事的发展而迭代出各种不同的新形态,从初时的“人员载体”发展成了“武器载体”,甚至成为武器本身。各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也相应得到了发展——诸如新诞生的鱼雷与潜艇、飞机有了“舰载机”这一新身份等。
【四次关键性的海上冲突】
特拉法加海战——法国海军精锐丧尽,英国获得海上霸主地位的一战。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辉煌的胜利,英法此战中的指挥者是一对名垂青史的死敌——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和法国联合舰队主帅维尔纳夫。战争中,纳尔逊战死,维尔纳夫被俘。
日德兰海战——有史以来参战兵力蕞多、一战中规模蕞大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惟一一次全员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滑铁卢之战”,美国海军以少胜多,以一艘航母的代价摧毁了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
大西洋海战——战争史上耗时蕞长、蕞复杂的持久海战。二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世纪之战,也是海底梦魇——潜艇——其时代的终结之战。
从风帆战列舰直到潜艇的时代,人们究竟是怎么在海上作战的?在发现敌人舰队时,如何立即与之战斗?为什么在木制帆船时代,几乎所有伟大的海上战役都没有结果?铁甲蒸汽战舰是如何化身毁灭使者的?潜艇又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水下幽灵的?
从木质战舰到潜艇,从初期的海盗劫掠到二战时大西洋上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中,约翰·基根除了将“海上战争”的由来道出之外,还集中描写了四次关键性的海战:特拉法加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大西洋海战。他带我们直面这些战斗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的非凡全景,以及海战的演变过程。 不过,他没有谈及太过具体的战争细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指挥官的抉择、战时的判断、战争思维,以及战术、部署和新武器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上,具体分析了它们给海战演变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对抗·战略、战术和技术 豆瓣
作者:
诺曼·弗里德曼 (Norman Friedman)
译者:
石健
海洋出版社
2017
- 7
★享誉世界的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分析家诺曼·弗里德曼的著作
★全书共分两册,分别是“海上战争和舰队”、“主力战舰和未来的教训”,讲述了一战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以及海战背后的战术技术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对抗跨越了整个地球,在海上拥有比陆地广阔得多的前线,探索一战中的海上战争更能够使我们看清一战的真正面目!
★从海上战争的“战略”和“技术”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战的著作。
★爵级司令巴斯勋章获得者、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获得者、副官、副郡尉、海军军务大臣、海军参谋长乔治·赞贝拉斯爵士亲自作序!
★英德海军在茫茫大海上的逐鹿争霸,英美海军在海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本书深入分析了一战中各大国在战略战术及技术方面的海上博弈!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海上历史,海军“锻造”了现代世界。本书除了为一战的海上战争提供一个综合的、引人注目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分析之外,对当下时代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还像一百年前那样依赖于海洋。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又不失专业的翻译水准使读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军事阅读体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海军部、海军历史和遗产中心、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上力量中心、法国国防部档案馆等多家单位为本书提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
★专业严谨而又不失易读性的语言风格!
★了解海上战场如何运转,探索海军的战略战术及技术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看懂一战!
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印象就是西线战场上血腥的僵局,虽然大部分行动确实发生在陆地上,但战争的整体形态——甚至是英国人参战的必然性——都是围绕着海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们知道,海上战斗空间可以成为三维的,飞机和潜艇开始引起战略、战斗、战术以及技术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是在海上发生的。本书聚焦于交战双方如何利用海洋以及阻止对方利用海洋,因此书中不仅描述了战争期间快速发生变化的舰船和武器,还描绘了海战是如何构想和展开的。战斗带来了很多惊喜:有的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如水雷和鱼雷带来的影响,但本书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探讨过的主题,如创造性的新战术,指挥和控制的改进等。期望与现实的差别不仅对战争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左右了战后海军发展的方式。本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独创性地从战略、技术和战术方面重新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证明了一战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发展。
★全书共分两册,分别是“海上战争和舰队”、“主力战舰和未来的教训”,讲述了一战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以及海战背后的战术技术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对抗跨越了整个地球,在海上拥有比陆地广阔得多的前线,探索一战中的海上战争更能够使我们看清一战的真正面目!
★从海上战争的“战略”和“技术”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战的著作。
★爵级司令巴斯勋章获得者、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获得者、副官、副郡尉、海军军务大臣、海军参谋长乔治·赞贝拉斯爵士亲自作序!
★英德海军在茫茫大海上的逐鹿争霸,英美海军在海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本书深入分析了一战中各大国在战略战术及技术方面的海上博弈!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海上历史,海军“锻造”了现代世界。本书除了为一战的海上战争提供一个综合的、引人注目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分析之外,对当下时代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还像一百年前那样依赖于海洋。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又不失专业的翻译水准使读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军事阅读体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海军部、海军历史和遗产中心、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上力量中心、法国国防部档案馆等多家单位为本书提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
★专业严谨而又不失易读性的语言风格!
★了解海上战场如何运转,探索海军的战略战术及技术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看懂一战!
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印象就是西线战场上血腥的僵局,虽然大部分行动确实发生在陆地上,但战争的整体形态——甚至是英国人参战的必然性——都是围绕着海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们知道,海上战斗空间可以成为三维的,飞机和潜艇开始引起战略、战斗、战术以及技术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是在海上发生的。本书聚焦于交战双方如何利用海洋以及阻止对方利用海洋,因此书中不仅描述了战争期间快速发生变化的舰船和武器,还描绘了海战是如何构想和展开的。战斗带来了很多惊喜:有的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如水雷和鱼雷带来的影响,但本书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探讨过的主题,如创造性的新战术,指挥和控制的改进等。期望与现实的差别不仅对战争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左右了战后海军发展的方式。本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独创性地从战略、技术和战术方面重新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证明了一战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对抗 豆瓣
作者:
(美) 诺曼·弗里德曼 (Norman Friedman)
译者:
石健
海洋出版社
2017
- 7
★享誉世界的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分析家诺曼·弗里德曼的著作
★全书共分两册,分别是“海上战争和舰队”、“主力战舰和未来的教训”,讲述了一战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以及海战背后的战术技术演变!
★di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对抗跨越了整个地球,在海上拥有比陆地广阔得多的前线,探索一战中的海上战争更能够使我们看清一战的真正面目!
★di一本从海上战争的“战略”和“技术”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战的著作。一战中飞机和潜艇的应用使海上作战空间di一次成为三维的,战略、战术和技术的革新也由海上拉开了帷幕。
★爵级司令巴斯勋章获得者、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获得者、副官、副郡尉、di一海军军务大臣、海军参谋长乔治·赞贝拉斯爵士亲自作序!
★英德海军在茫茫大海上的逐鹿争霸,英美海军在海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本书深入分析了一战中各大国在战略战术及技术方面的海上博弈!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海上历史,海军“锻造”了现代世界。本书除了为一战的海上战争提供一个综合的、引人注目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分析之外,对当下时代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还像一百年前那样依赖于海洋。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又不失专业的翻译水准使读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军事阅读体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海军部、海军历史和遗产中心、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上力量中心、法国国防部档案馆等多家单位为本书提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
★专业严谨而又不失易读性的语言风格!
★了解海上战场如何运转,探索海军的战略战术及技术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看懂一战!
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印象就是西线战场上血腥的僵局,虽然大部分行动确实发生在陆地上,但战争的整体形态——甚至是英国人参战的必然性——都是围绕着海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们知道,海上战斗空间可以成为三维的,飞机和潜艇开始引起战略、战斗、战术以及技术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是在海上发生的。本书聚焦于交战双方如何利用海洋以及阻止对方利用海洋,因此书中不仅描述了战争期间快速发生变化的舰船和武器,还描绘了海战是如何构想和展开的。战斗带来了很多惊喜:有的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如水雷和鱼雷带来的影响,但本书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探讨过的主题,如创造性的新战术,指挥和控制的改进等。期望与现实的差别不仅对战争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左右了战后海军发展的方式。本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独创性地从战略、技术和战术方面重新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证明了一战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发展。
★全书共分两册,分别是“海上战争和舰队”、“主力战舰和未来的教训”,讲述了一战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以及海战背后的战术技术演变!
★di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对抗跨越了整个地球,在海上拥有比陆地广阔得多的前线,探索一战中的海上战争更能够使我们看清一战的真正面目!
★di一本从海上战争的“战略”和“技术”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战的著作。一战中飞机和潜艇的应用使海上作战空间di一次成为三维的,战略、战术和技术的革新也由海上拉开了帷幕。
★爵级司令巴斯勋章获得者、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获得者、副官、副郡尉、di一海军军务大臣、海军参谋长乔治·赞贝拉斯爵士亲自作序!
★英德海军在茫茫大海上的逐鹿争霸,英美海军在海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本书深入分析了一战中各大国在战略战术及技术方面的海上博弈!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海上历史,海军“锻造”了现代世界。本书除了为一战的海上战争提供一个综合的、引人注目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分析之外,对当下时代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还像一百年前那样依赖于海洋。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又不失专业的翻译水准使读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军事阅读体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海军部、海军历史和遗产中心、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上力量中心、法国国防部档案馆等多家单位为本书提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
★专业严谨而又不失易读性的语言风格!
★了解海上战场如何运转,探索海军的战略战术及技术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看懂一战!
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印象就是西线战场上血腥的僵局,虽然大部分行动确实发生在陆地上,但战争的整体形态——甚至是英国人参战的必然性——都是围绕着海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们知道,海上战斗空间可以成为三维的,飞机和潜艇开始引起战略、战斗、战术以及技术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是在海上发生的。本书聚焦于交战双方如何利用海洋以及阻止对方利用海洋,因此书中不仅描述了战争期间快速发生变化的舰船和武器,还描绘了海战是如何构想和展开的。战斗带来了很多惊喜:有的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如水雷和鱼雷带来的影响,但本书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探讨过的主题,如创造性的新战术,指挥和控制的改进等。期望与现实的差别不仅对战争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左右了战后海军发展的方式。本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独创性地从战略、技术和战术方面重新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证明了一战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发展。
田所广海勤务日志 豆瓣
作者:
田所广海
译者:
瞿斌
/
江枫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 11
“勤务日志”是旧日本海军舰艇专用的工作日记,由尉官撰写,舰长查阅并盖章为证,分两个部分,一为表格页,记载舰艇每天的所在位置、航向、海流、水温、气温、风向等,另有简短的记事,二为附页,记载重要事件。这部日志是田所广海担任海军尉官期间的亲笔记录,原文共二册,时间跨度为明治24年(1891年)至明治30年(1897年)。这部日志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名城大学吉田旷二教授于2010年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吉田先生是著名的反战人士,主要研究、教授中日战争史。这部日志最主要的史料价值,是记述了吉野舰从归属日本海军到参与甲午战争的完整过程。
Admirals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Andrew Lambert
Faber & Faber
2009
- 7
The true story of how Britain's maritime power helped gain this country unparalleled dominance of the world's economy, <i>Admirals </i>celebrates the rare talents of the men who shaped the most successful fighting force in world history. Told through the lives and battles of eleven of our most remarkable admirals - men such as James II and Robert Blake - Andrew Lambert's book stretches from the Spanish Armada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culminating with the spirit which led Andrew Browne Cunningham famously to declare, when the army feared he would lose too many ships, 'it takes three years to build a ship; it takes three centuries to build a tradition.'
Guadalcanal 豆瓣
作者:
Richard B. Frank
Penguin
1992
- 1
A history of the battle at Guadalcanal draws on first-time translations of official Japanese defense accounts and declassified U.S. radio intelligence to recreate this critical campaign. Reprint. 25,000 first printing. NYT.
特拉法尔加战役 豆瓣 Goodreads
The Campaign of Trafalgar
作者:
[英] 朱利安·S. 科贝特
译者:
陈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1805年10月21日,作为拿破仑与英国之间一系列博弈的结果,由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外的海面相遇。激烈的战斗了持续5小时,法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而英军主帅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海战被视为海军史上最为著名、最为辉煌的胜利。
《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关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全景战史。作者科贝特兼具海军历史学家与海军战略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作将细节的把握与精密的思考相联系,通过对这场著名海上战役的通贯叙述,呈现出拿破仑战争时代庞大纷繁的政治军事史图景,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关于海军战略原则的种种思绪。
科贝特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大量档案文件(政府档案及海军部档案)及参与战斗的舰艇日记、航海日志、将领的书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对当时战略环境、英法两国的斗争、海军将领们的行动的描述,还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过程,并对海军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自1910年首次出版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认为对这场海上战役最为精良的研究作品。
《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关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全景战史。作者科贝特兼具海军历史学家与海军战略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作将细节的把握与精密的思考相联系,通过对这场著名海上战役的通贯叙述,呈现出拿破仑战争时代庞大纷繁的政治军事史图景,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关于海军战略原则的种种思绪。
科贝特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大量档案文件(政府档案及海军部档案)及参与战斗的舰艇日记、航海日志、将领的书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对当时战略环境、英法两国的斗争、海军将领们的行动的描述,还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过程,并对海军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自1910年首次出版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认为对这场海上战役最为精良的研究作品。
深蓝帝国 : 英国海军的兴衰 豆瓣
Empire of the Deep: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Navy
作者:
[英]本·威尔逊 (Ben Wilson)
译者:
沈祥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9
- 10
本书获誉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Bestselling book of Sunday Times )
英国亚马逊·英国海军全史畅销书(The bestselling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avy)
Wilson enviably combines a gift for rattling narrative with the lucid expositions of shifting laws, ideas and arguments.
-Boyd Tonkin, THE INDEPENDENT
威尔逊的笔力令人艳羡,他能笔调迅捷地穿梭于权威论述、观念和论据,既引人入胜又纲举目张。
——博伊德•托金,《独立报》
Empire of the Deep by Ben Wilson is an engaging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avy from King Alfred to the Thames pageant at last year's Diamond Jubilee.
-CHOICE MAGAZINE
本•威尔逊的《深蓝帝国》书写了从阿尔弗雷德国王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引人入胜的故事。
——《选择杂志》
Wonderfully stirring. The tale Wilson has to tell is so exciting, and the bravura with which he recounts it is so infectious, that his case becomes irresistible.
-David McKie, THE GUARDIAN
文气激荡,摄人心魄。此书所述之史激情满溢,威尔逊讲史感染力十足,他的著作有一股无可阻挡的魅力。
——大卫•麦凯,《卫报》
Wilson has a flair amounting almost to genius.
-Hilary Spurling, THE OBSERVER
威尔逊有着天才般卓绝的洞察力。
——希拉里•斯伯林,《观察家报》
Wilson’s ability to tackle great issues…with such assurance and perception suggests that he is a rising star.
- Max Hastings, SUNDAY TIMES
威尔逊讲述大事件的能力……既严谨信实又精辟洞达,他是冉冉上升的新星。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长久以来,英国只是处于欧洲边缘的三流海洋国家,其岛屿四周的海面上全无法纪可言,各种灾厄接踵而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屡次战胜来自四面八方的海上威胁。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英国稳坐海洋霸主之位,成为统治世界海洋的强大贸易帝国。最终,它在20世纪丧失这一霸权,其海洋帝国的史诗画上了句点。
《深蓝帝国》讲述了从阿尔弗雷德大帝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的英国海军全史,同时,它也是一部英国文化史和帝国史。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Bestselling book of Sunday Times )
英国亚马逊·英国海军全史畅销书(The bestselling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avy)
Wilson enviably combines a gift for rattling narrative with the lucid expositions of shifting laws, ideas and arguments.
-Boyd Tonkin, THE INDEPENDENT
威尔逊的笔力令人艳羡,他能笔调迅捷地穿梭于权威论述、观念和论据,既引人入胜又纲举目张。
——博伊德•托金,《独立报》
Empire of the Deep by Ben Wilson is an engaging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avy from King Alfred to the Thames pageant at last year's Diamond Jubilee.
-CHOICE MAGAZINE
本•威尔逊的《深蓝帝国》书写了从阿尔弗雷德国王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引人入胜的故事。
——《选择杂志》
Wonderfully stirring. The tale Wilson has to tell is so exciting, and the bravura with which he recounts it is so infectious, that his case becomes irresistible.
-David McKie, THE GUARDIAN
文气激荡,摄人心魄。此书所述之史激情满溢,威尔逊讲史感染力十足,他的著作有一股无可阻挡的魅力。
——大卫•麦凯,《卫报》
Wilson has a flair amounting almost to genius.
-Hilary Spurling, THE OBSERVER
威尔逊有着天才般卓绝的洞察力。
——希拉里•斯伯林,《观察家报》
Wilson’s ability to tackle great issues…with such assurance and perception suggests that he is a rising star.
- Max Hastings, SUNDAY TIMES
威尔逊讲述大事件的能力……既严谨信实又精辟洞达,他是冉冉上升的新星。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长久以来,英国只是处于欧洲边缘的三流海洋国家,其岛屿四周的海面上全无法纪可言,各种灾厄接踵而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岛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屡次战胜来自四面八方的海上威胁。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英国稳坐海洋霸主之位,成为统治世界海洋的强大贸易帝国。最终,它在20世纪丧失这一霸权,其海洋帝国的史诗画上了句点。
《深蓝帝国》讲述了从阿尔弗雷德大帝到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之间的英国海军全史,同时,它也是一部英国文化史和帝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