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2012) 豆瓣
4.7 (33 个评分) 导演: 冯小宁 演员: 陆毅 / 夏雨
其它标题: 甲午大海战 / 1894·甲午大海战
1867年,李鸿章(孙海英 饰)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邓世昌(陆毅 饰)前来报考,得刘步蟾兄妹相助,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4年之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他在伦敦街头偶遇刘步蟾妹妹(龚洁 饰),并教训了挑衅的洋人。毕业会上,邓世昌、刘步蟾与伊东佑亨(夏雨 饰)、东乡平八郎的对话,为日后两国海上交锋埋下伏笔。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向光绪帝(郭家铭 饰)启奏向英国定制的铁甲舰,得到了慈禧太后(吕丽萍 饰)准奏。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杨立新 饰)率刘步蟾、邓世昌等 “镇远”号、“致远”号将士出访日本,遭遇长崎事件,大战一触即发……
浩瀚大洋是赌场 豆瓣 Goodreads
8.0 (8 个评分) 作者: 俞天任 语文出版社 2010 - 5
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它的军事。大日本帝国海军,从建立初期的猴唯诺诺到令全世界瞩目不过用了四十年时间,之后又经过近四十年,便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这是一支充满赌徒性质的军队,也是一支很有创意的军队,它能够无视一切既存的政治经济军事规则和定论而孤注一掷,从而创下了不少“首次”作战的方式和创意,同时,这又是一支极为保守、固步自封、思维方式滞后子时代达数十年之久的军队。
两种极为矛盾的性质相互依存,恰好正是日本民族性格的所在,这也预示着它除了悲剧性的下场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结局。最终.它的归宿也只能是大洋深处——那片与其说是它们的战场,还不如说是赌场,更是坟场的地方。
军舰是成了残骸,但日本海军的软件遗产却几乎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了下来。如果仔细观察日本杜会,就会发现:来自旧日本陆军的影响确实不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消失了,而来自旧日本海军的影响则很可观。很多被现今人们认为是日本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或行为方式,其历史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久长.里面不少是日本海军留下来的遗产,仅仅只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而已。那是一笔有正有负的遗产,日本战后的复苏有不少地方要归功于那笔遗产,后来日本经济的停滞和徘徊,似乎也能从那笔遗产中发现端倪。
蹇蹇录 豆瓣
作者: [日]陆奥宗光 译者: 赵戈非 / 王宗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
《蹇蹇录》系日本前外相陆奥宗光所撰外交回忆录。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导的日本19世纪末期的外交思路和外交方式,被后人称为“陆奥式外交”。本书主体内容涉及甲午战争前后,即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这一时段内的日本外交活动。陆奥宗光本人作为当时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参与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决策。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围绕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致入微地记述了日本与英、法、美、德、俄等国,以及与清国和朝鲜的外交往复,包括彼时外交文书的具体内容,驻外大使的密电和政府高层会议上的言语交锋等等机密内容,以及如何在中日(马关)谈判中运用各种手段,逼迫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为日本攫取巨大利益的细节。书中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虚饰自矜的色彩,但总体而言,仍是研究那段历史绕不开的珍贵史料。
田所广海勤务日志 豆瓣
作者: 田所广海 译者: 瞿斌 / 江枫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 11
“勤务日志”是旧日本海军舰艇专用的工作日记,由尉官撰写,舰长查阅并盖章为证,分两个部分,一为表格页,记载舰艇每天的所在位置、航向、海流、水温、气温、风向等,另有简短的记事,二为附页,记载重要事件。这部日志是田所广海担任海军尉官期间的亲笔记录,原文共二册,时间跨度为明治24年(1891年)至明治30年(1897年)。这部日志由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名城大学吉田旷二教授于2010年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吉田先生是著名的反战人士,主要研究、教授中日战争史。这部日志最主要的史料价值,是记述了吉野舰从归属日本海军到参与甲午战争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