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最长的一天 豆瓣
The Longest Day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科尼利厄斯·瑞恩 译者: 李文俊 / 陶洁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1
看过《最长的一天》这部作品的人都曾被它深深震撼,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和世界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生动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场奇观,还细致入微地写下了双方的将帅和士兵作为个人所遇到的传奇般的命运,以及在每个生死瞬间所经历的痛苦、迷狂和心惊胆战。
特工人生“深喉”回忆录 豆瓣
作者: 马克·费尔特 译者: 信强 白璐 程涛 2007 - 9
1972年,《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根据来自政府高层的神秘人物“深喉”提供的线索,爆出美国有史以来最惊人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黯然下台。三十多年来,“深喉”是谁一直是困扰美国政界的新闻界的一大谜团。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曾发誓在“深喉”有生之年绝不透露他的身份。所以,当2005年92岁的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终于公开自己“深喉”的身份时,立即在美国各界引起轰动。
从马克·费尔特决定将他所知道的水门事件内情告诉《华盛顿邮报》的年轻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将在美国历史上留下重要一页。他相信,这个二十世纪最大的政治丑闻,最终必定会公开,而丑闻的主角尼克松总统,也必将下台。
在这部回忆录中,费尔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犯罪浪潮开始说起,讲述了他身为联邦调查局探员在犯罪浪潮中、在六十年代文化革命中,乃至在水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本书不仅仅是对水门事件的大公开,也是一个FBI特工的传奇人生回忆、对联邦调查局文化的剖析,和对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反思。
巴黎烧了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02 - 7
1944年8月25日。地堡“狼穴”。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2013年10月1日 已读
董乐山翻译文笔确实不错。那时候的译者都很认真,只是限于信息渠道少,很多军事专业术语翻译不来(别说文人了,就是军人都没几个懂的)。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之内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二战 历史 战争 法国 科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