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切利比达克 日本演出现场:罗西尼 理查施特劳斯管弦乐作品/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豆瓣
8.4 (5 个评分)
Sergiu Celibidache
/
Munch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ltus Music
塞尔: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 豆瓣
George Szell
/
Cleveland Orchestra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报纸版
理查·施特劳斯 Richard Strauss (1864.6.11~1949.9.8)
德国作曲家,生于幕尼黑。父弗朗兹·施特劳斯为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乐队的圆号演奏家,给予儿子良好的音乐教育。理夏德最早的作品如管弦乐《节日进行曲》(op.1)和短小可爱的管乐小夜曲(op.7),写作时尚未满十岁。1885年,中断了在慕尼黑大学的学习生涯,去迈宁根当汉斯·冯·比洛的助理指挥,不出一年,即继比洛而任首席指挥,在迈宁根乐队的一位小提琴师,瓦格纳的侄婿亚历山大·里特的影响下,他从布拉姆斯转向李斯特和瓦格纳的风格。从《意大利之行》(1887)起,大胆创作了一系列交响诗和描绘性交响曲,使之名利双收,并引起人们关于标题音乐的优点之争。继续用这一形式写作的作品有《唐璜》(1889)、《死与净化》(189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唐吉诃德》(1898)、《英雄的生涯》(1899)和《家庭交响曲》(1904)。与此同时,他的指挥生涯也有进展,慕尼黑歌剧院和魏玛宫廷歌剧院都聘请他去工作。1891年,科西玛·瓦格纳邀他去拜罗伊特指挥《汤豪舍》。1894年,主要在瓦格纳音乐的影响下完成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并在魏玛首演,由波琳·德·阿娜(后成为他的妻子)饰演女主角。至此,他似乎已成为瓦格纳的最理想的继承者。189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皇家歌剧院指挥,1919至1924年与肖尔克同为维也纳歌剧院指挥。但他的家在上巴伐利亚的加米施,写完《莎乐美》(1905)——第一部轰动一时而争议甚大的成功歌剧——后,即定居加米施。皇帝说这部病态的歌剧对施特劳斯不会有什么好处,据说施特劳斯回答皇帝说,是这部歌剧的收益使他得以建造他的乡间别墅。下一部歌剧《埃莱克特拉》(1909)几乎同样骇人听闻,在这部根据索福克勒斯原作改编的歌剧中,他取得着名的维也纳诗人、戏剧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合作,霍夫曼斯塔尔除这部歌剧的台本外,还接连为施特劳斯写了五个台本——《玫瑰骑士》(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1912—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1919)、《埃及的海伦》(1928)和《阿拉贝拉》(1933)。霍夫曼斯塔尔在写作上述最后一个台本时,因受到儿子自杀的刺激,中风而死。人们一般认为是霍夫曼斯塔尔使施特劳斯从《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这类过度病态的作品转向后期音乐的比较和悦的风格,《玫瑰骑士》标志洛可可式的转折。但是这样做是好是坏,意见不一。有些权威人士认为,施特劳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德国淘气鬼的声誉后,创作开始走下坡路。有的则认为他是必须通过《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不拘一格才能到达成熟期的比较文明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最后几部作品,如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1942)——以18世纪为背景的精致的谈心式作品——表现了施特劳斯最纯净最富灵感的技艺。对于施特劳斯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既有可能不分轩轾地加以欣赏,也有可能因他在漫长的一生中留下如此风格迥异的佳作而感到欣慰。他在纳粹时期的活动也同样是自相矛盾的。他的歌剧《和平日》(1938)获得希特勒的嘉许,他也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在德国。但是,他的喜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的台本作者是他大胆支持的犹太人斯蒂凡·茨威格。另外,虽说他为弦乐队而写的《变形曲》(1945)被普遍认为是为希特勒创作的挽歌,战后甚至在荷兰禁止上演,但它的音乐可能只是表现对他所热爱的德国遭到毁坏而感到的悲痛。
施特劳斯的主要作品有:
(1)歌剧:《贡特拉姆》(魏玛,1894),《火荒》(德累斯顿,1901),《莎乐美》(德累斯顿,1905);《埃莱克特拉》(德累斯顿,1909);《玫瑰骑士》(德累斯顿,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斯图加特,1912;修改本在维也纳,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维也纳,1919),《间奏曲》(德累斯顿,1927),《埃及的海伦》(德累斯顿,1928),《阿拉贝拉》(德累斯顿,1933),《沉默的女人》(德累斯顿,1935),《和平日》(慕尼黑,1938),《达夫尼》(德累斯顿,1938),《随想曲》(慕尼黑,1942)和《达奈之恋》(萨尔茨堡,1952)。
(2)芭蕾舞剧《约瑟夫的故事》(巴黎,1914)和《甩奶油》(维也纳,1924)。
(3)管弦乐:音诗:《意大利之行》(1887),《麦克白》(1887),《唐璜》(1888),《死与净化》(1889),《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唐吉诃德》(1897),《英雄的生涯》(1898),《家庭交响曲》(1903),《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f小调交响曲(1884);小提琴协奏曲(1883);圆号协奏曲二首(1884,1942);双簧管协奏曲(1945);单簧管与大管二重小协奏曲(1948);二十三件弦乐器的《变形曲》(1945)和《资产阶级绅士》组曲(1919)。
(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81),大提琴奏鸣曲(1883),钢琴四重奏(1884)和小提琴奏鸣曲(1887)。
(5) 歌曲:四组用乐队伴奏(1897—1921),二十六组用钢琴伴奏(1882—1929),以及乐队伴奏的《四首最后的歌》。
(6)钢琴曲:b小调奏鸣曲(1881)和两组小品(1881,1883)。
编订格鲁克的《伊菲姬妮在陶里德》(1894),莫扎特的《伊多梅纽斯》(1930)和柏辽兹的《乐器法》(1905)。
德国作曲家,生于幕尼黑。父弗朗兹·施特劳斯为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乐队的圆号演奏家,给予儿子良好的音乐教育。理夏德最早的作品如管弦乐《节日进行曲》(op.1)和短小可爱的管乐小夜曲(op.7),写作时尚未满十岁。1885年,中断了在慕尼黑大学的学习生涯,去迈宁根当汉斯·冯·比洛的助理指挥,不出一年,即继比洛而任首席指挥,在迈宁根乐队的一位小提琴师,瓦格纳的侄婿亚历山大·里特的影响下,他从布拉姆斯转向李斯特和瓦格纳的风格。从《意大利之行》(1887)起,大胆创作了一系列交响诗和描绘性交响曲,使之名利双收,并引起人们关于标题音乐的优点之争。继续用这一形式写作的作品有《唐璜》(1889)、《死与净化》(189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唐吉诃德》(1898)、《英雄的生涯》(1899)和《家庭交响曲》(1904)。与此同时,他的指挥生涯也有进展,慕尼黑歌剧院和魏玛宫廷歌剧院都聘请他去工作。1891年,科西玛·瓦格纳邀他去拜罗伊特指挥《汤豪舍》。1894年,主要在瓦格纳音乐的影响下完成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并在魏玛首演,由波琳·德·阿娜(后成为他的妻子)饰演女主角。至此,他似乎已成为瓦格纳的最理想的继承者。189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皇家歌剧院指挥,1919至1924年与肖尔克同为维也纳歌剧院指挥。但他的家在上巴伐利亚的加米施,写完《莎乐美》(1905)——第一部轰动一时而争议甚大的成功歌剧——后,即定居加米施。皇帝说这部病态的歌剧对施特劳斯不会有什么好处,据说施特劳斯回答皇帝说,是这部歌剧的收益使他得以建造他的乡间别墅。下一部歌剧《埃莱克特拉》(1909)几乎同样骇人听闻,在这部根据索福克勒斯原作改编的歌剧中,他取得着名的维也纳诗人、戏剧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合作,霍夫曼斯塔尔除这部歌剧的台本外,还接连为施特劳斯写了五个台本——《玫瑰骑士》(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1912—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1919)、《埃及的海伦》(1928)和《阿拉贝拉》(1933)。霍夫曼斯塔尔在写作上述最后一个台本时,因受到儿子自杀的刺激,中风而死。人们一般认为是霍夫曼斯塔尔使施特劳斯从《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这类过度病态的作品转向后期音乐的比较和悦的风格,《玫瑰骑士》标志洛可可式的转折。但是这样做是好是坏,意见不一。有些权威人士认为,施特劳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德国淘气鬼的声誉后,创作开始走下坡路。有的则认为他是必须通过《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不拘一格才能到达成熟期的比较文明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最后几部作品,如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1942)——以18世纪为背景的精致的谈心式作品——表现了施特劳斯最纯净最富灵感的技艺。对于施特劳斯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既有可能不分轩轾地加以欣赏,也有可能因他在漫长的一生中留下如此风格迥异的佳作而感到欣慰。他在纳粹时期的活动也同样是自相矛盾的。他的歌剧《和平日》(1938)获得希特勒的嘉许,他也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在德国。但是,他的喜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的台本作者是他大胆支持的犹太人斯蒂凡·茨威格。另外,虽说他为弦乐队而写的《变形曲》(1945)被普遍认为是为希特勒创作的挽歌,战后甚至在荷兰禁止上演,但它的音乐可能只是表现对他所热爱的德国遭到毁坏而感到的悲痛。
施特劳斯的主要作品有:
(1)歌剧:《贡特拉姆》(魏玛,1894),《火荒》(德累斯顿,1901),《莎乐美》(德累斯顿,1905);《埃莱克特拉》(德累斯顿,1909);《玫瑰骑士》(德累斯顿,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斯图加特,1912;修改本在维也纳,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维也纳,1919),《间奏曲》(德累斯顿,1927),《埃及的海伦》(德累斯顿,1928),《阿拉贝拉》(德累斯顿,1933),《沉默的女人》(德累斯顿,1935),《和平日》(慕尼黑,1938),《达夫尼》(德累斯顿,1938),《随想曲》(慕尼黑,1942)和《达奈之恋》(萨尔茨堡,1952)。
(2)芭蕾舞剧《约瑟夫的故事》(巴黎,1914)和《甩奶油》(维也纳,1924)。
(3)管弦乐:音诗:《意大利之行》(1887),《麦克白》(1887),《唐璜》(1888),《死与净化》(1889),《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唐吉诃德》(1897),《英雄的生涯》(1898),《家庭交响曲》(1903),《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f小调交响曲(1884);小提琴协奏曲(1883);圆号协奏曲二首(1884,1942);双簧管协奏曲(1945);单簧管与大管二重小协奏曲(1948);二十三件弦乐器的《变形曲》(1945)和《资产阶级绅士》组曲(1919)。
(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81),大提琴奏鸣曲(1883),钢琴四重奏(1884)和小提琴奏鸣曲(1887)。
(5) 歌曲:四组用乐队伴奏(1897—1921),二十六组用钢琴伴奏(1882—1929),以及乐队伴奏的《四首最后的歌》。
(6)钢琴曲:b小调奏鸣曲(1881)和两组小品(1881,1883)。
编订格鲁克的《伊菲姬妮在陶里德》(1894),莫扎特的《伊多梅纽斯》(1930)和柏辽兹的《乐器法》(1905)。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序曲 豆瓣
ウィーン・フィルハーモニー管弦楽団 ベーム(カール)
/
Böhm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21日
出版发行:
Japan (Megaphon)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莫扎特:共济会葬礼乐/理查·施特劳斯:变形 豆瓣
Herbert von Karajan
/
Wiener Philharmoniker
发布日期 2000年10月10日
出版发行:
EMI
An Alpine Symphony / 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豆瓣
Antoni Wit
/
Weimar Staatskapell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20日
出版发行:
Naxos
Pfitzner · Strauss / Orchester der Deutschen Oper Berlin 豆瓣
蒂勒曼 Christian Thielemann
/
Odob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5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Dvorak: Concerto for cello in Bm; Strauss: Don Quixote 豆瓣
Rostropovich
发布日期 1998年4月21日
出版发行:
Russian Revelation
Richard Strauss:Don Juan/Till Eulenspiegel/Waltzes/Metamorphosen 豆瓣
Rudolf Kempe
/
Staatskapelle Dresde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ESTAMENT
Richard Strauss: 5 Great Tone Poems 豆瓣
Haitink
/
Jochum
发布日期 1994年8月16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Richard Strauss: Don Quixote, Don Juan 豆瓣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Fritz Reiner
发布日期 1996年3月26日
出版发行:
BMG Classics
Best-Loved Orchestral Works 豆瓣
Libor Pesek
/
Leitner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5月21日
出版发行:
Disky Communications
理查·施特劳斯指挥堂吉诃德 豆瓣
Berlin State Opera Orchestra
/
Enrico Mainardi (cello), Karl Reita (viol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30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DUTTON
理查·格奥尔格·施特劳斯(德语: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指挥家。他与以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但一般简称为理查·施特劳斯,以与该家族的众多成员相区分。
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圆号演奏家弗朗茨·施特劳斯(Franz Strauss),从小就受到父亲的音乐教导,八岁的时候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的教导非常注重“浪漫主义”,但理查德·施特劳斯本身的音乐最后成为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查·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特点,在其创作生涯的极盛期被认识为晚期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晚期的作品流露出一定的现代派倾向,如调性的瓦解等等。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和指挥偏好都表现出他对于德意志古典音乐传统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他深受莫扎特和瓦格纳的影响(后者几乎影响了理查德·施特劳斯那个时代所有的作曲)。理查德·施特劳斯具有极其卓越的对位写作才能,几乎所有作品的织体都非常复杂。
理查·施特劳斯在二战中曾担任纳粹德国的国家音乐局总监(事前未与他本人协商),战后受到审查,直到1948年才由政府正式弄清。事实上,他由于创作涉及同性恋话题的《埃莱克特拉》,与犹太作家茨威格合作《沉默的女人》,以及儿媳是犹太人等原因一直受到纳粹政府的监视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这张专辑在众多历史录音中,算是音质出众,我们可从中一窥大师的指挥艺术。
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圆号演奏家弗朗茨·施特劳斯(Franz Strauss),从小就受到父亲的音乐教导,八岁的时候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的教导非常注重“浪漫主义”,但理查德·施特劳斯本身的音乐最后成为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查·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特点,在其创作生涯的极盛期被认识为晚期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晚期的作品流露出一定的现代派倾向,如调性的瓦解等等。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和指挥偏好都表现出他对于德意志古典音乐传统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他深受莫扎特和瓦格纳的影响(后者几乎影响了理查德·施特劳斯那个时代所有的作曲)。理查德·施特劳斯具有极其卓越的对位写作才能,几乎所有作品的织体都非常复杂。
理查·施特劳斯在二战中曾担任纳粹德国的国家音乐局总监(事前未与他本人协商),战后受到审查,直到1948年才由政府正式弄清。事实上,他由于创作涉及同性恋话题的《埃莱克特拉》,与犹太作家茨威格合作《沉默的女人》,以及儿媳是犹太人等原因一直受到纳粹政府的监视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这张专辑在众多历史录音中,算是音质出众,我们可从中一窥大师的指挥艺术。
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Tod und Verklärung 豆瓣
Giuseppe Sinopoli
/
New York Philharmonic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 (Universal)
Brahms: Symphony No. 3; Richard Strauss: 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豆瓣
Jadoni Festival Orchestra
/
Sergei Beliakov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5月20日
出版发行:
High Definition(H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