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bert
シューベルト:交響曲第9番 豆瓣
君特·旺德 Günter Wand /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Orches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BMG RCA
内容介绍
《舒伯特第九"伟大"交响曲》伟大的交响曲,不仅仅只是听贝多芬的。“歌曲之王”弗朗茨·舒伯特的第九“伟大”交响曲代表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最高成就,这首划时代的巨作充分表现了舒伯特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在整部作品里面,全曲似乎笼罩在一种魔力之中,如潮涌来的音乐不断亮出一道道风景。
德奥传统权威指挥家君特·旺德80多岁高龄炉火纯青的演绎,已臻化境的指挥艺术在世界一流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完美配合下,把舒伯特这部艰深浩大的交响曲华丽地表现出来,像一条清溪似的推动着我们迎来那随着配器而不断变化而呈现的万千色彩。
唱片现场演出的完美录音品质更使得此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世名版名盘。
●“歌曲之王”舒伯特与贝多芬“英雄”交响曲齐名的伟大交响曲
●德奥权威指挥君特·旺德执棒世界一流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倾情演绎
●现场录音,完美音质展示舒伯特最高音乐成就
《日本唱片艺术》特选。柏林爱乐乐团/君特·旺德 指挥。
曲目
FRANZ SCHUBERT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Symphony No.9 in C, D.944 “The Great”
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D.944
01 I. Andante; Allegro ma non troppo第一乐章:行板;不太快的快板(13:56)
02 II. Andante con moto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15:46)
03 III. Scherzo: Allegro vivace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10:46)
04 IV. Finale: Allegro vivace第四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12:12)
(52:39)
指挥:君特·旺德/柏林爱乐乐团
录音:1995年
爱默生四重奏组、罗斯特洛波维奇: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 豆瓣
爱默生四重奏组 Emerson String Quartet / 罗斯特罗波维奇 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1828年秋,舒伯特病情已经加重了。但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仍写下了两首惊世骇俗的作品:《C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956》《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960》。前者是舒伯特室内乐中的扛鼎之作,后者则堪称是贝多芬之后最好的钢琴奏鸣曲之一,也是他的遗作。
这首五重奏为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而作。比起弦乐四重奏,这部作品更加浑厚、丰富,体现了舒伯特对于死亡的不祥预感以及他固有的乐观精神,情感起伏很大。不论从写作技巧还是精神层面来看,它都是室内乐作品中永恒的瑰宝。
舒伯特这首弦乐五重奏以两只大提琴的独特组合、切分音式的悸动节奏感、扣人心弦的旋律歌咏、情绪强烈变化的渲染力,不知安慰了多少心灵;其中第二只大提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声部,可以独自引导旋律,也常常负责独特的节奏音型。 然而,舒伯特处理多只乐器的作曲技巧并不像贝多芬利用多声部对位;例如第一乐章歌谣般的第二主题,第一大提琴演奏主旋律,另一只则如同补足主旋律的尾韵般地助奏;再例如第四乐章一开始的主旋律由第一小提琴主奏,第二小提琴一下子参与主旋律形成八度音合奏,一会儿又完全脱离主旋律而单纯伴奏,如此产生微妙的音色变化,产生属于舒怕特的独特风格。
特别要指出最令人喜爱的第二乐章一开始的主旋律应该在第二小提琴,它以非常少的音符来刻划宁静地沉思。 要如此澄清不单是乐曲结构上的要求,还包括了存在于作曲家最后期作品中『神秘参与』般的心灵跃升之精神要求。 虽然我们可以把第一小提琴演奏的旋律(事实上是美化过的伴奏与助奏)当成主题而不妨碍对本乐章的喜爱(根据非正式的观察,即使是阅读总谱的老乐迷,还是有一大堆人不知道这乐章的主题是在第二小提琴),但是唯有第二小提琴上的那个真正主题才能让我们同时理解它与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D.960)第二乐章里的神秘与宁静,而能深刻体会一个短命音乐家的不朽存在。 无怪有人声称这个乐章是可以陪伴着永远的安息,死后愿与这音乐同归尘土。
本乐曲一方面承接着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的强烈音响效果,另一方面却加上足量的抒情气氛加以微妙平衡;于是第一乐章的发展部可以听到复杂对位与单纯歌谣间的平衡,第二乐章可以听到神秘悠远与热情表达的平衡;第三乐章出现最夸张的心灵对比,第四乐章硬是让凄怆的旋律融合进欢乐的节奏与单纯美感的旋律。 如此表现音乐家伟大的生命后期心灵,可说是舒伯特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Tribute to a Unique Artist 豆瓣
Carlos Kleiber
发布日期 2004年10月12日 出版发行: DG
[the recordings] are rewarding readings of rigour and intensity from a conductor every music lover should know.
Record Review / David Mellor, Mail on Sunday / 05 September 2004


--------------------------------------------------------------------------------

. . . a 1978 Schubert "Unfinished" with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is testimony enough to his genius, the first movement (with repeat) initially poised on a nerve's edge, tremulous and full of energy; the second properly relaxed. Kleiber was one of the few conductors to mark a profound climate change between the two movements, and his benchmark performance contradicts the notion that Schubert's Eighth is a mere torso. It has never sounded more perfectly complete.
Record Review / Rob Cowan, Independent (London) / 06 September 2004


--------------------------------------------------------------------------------

The musical strengths are easy to list. Each work -- or, in the case of "Tristan", complete scene -- is a living whole. Complex, richly variegated musical arguments emerge like single, soaring spans of melody . . . If you haven't yet discovered Kleiber, don't hesitate.
Record Review / Stephen Johnson, BBC Music Magazine (London) / 01 December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