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uss
金色大厅中的约翰·施特劳斯 豆瓣
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 类型: 古典
《金色大厅中的约翰·施特劳斯》是全球首套还原演奏厅现场声效古典音乐,多声道6.1录音黑胶DTS CD。圆舞曲之王,永恒之舞·不容错过的音乐宴会!采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录音级别的现场录音技术,最逼真的演奏厅现场聆听新体验!

“圆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柔美舞曲再次舞动,《蓝色多瑙河》、《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华丽的旋律,经典浪漫的,永恒的华尔兹!顶级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录音级别的现场录音技术,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带你走进金色演奏厅,亲临华丽的圆舞曲音乐盛宴!

01 狩猎波尔卡 OP.373 Auf der Jagd (At the hunt)op.373 02:14
02 蓝色多瑙河 OP.314 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 Op.314 10:58
03 蝙蝠序曲 《Die Fledermaus Overture》 08:34
04 安娜波尔卡 OP.117 Annen——Polka,op.117 04:04
05 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 OP.324 Thunder and Lightning(Fast Polka)op.324 03:12
06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OP.325 G'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Walzer op.325 12:03
07 皇帝圆舞曲 OP.437 Kaiser Walzer,op.437 10:37
08 春之声圆舞曲 OP.410 Fuhlingsstimmen Op.410 (Walzer) 06:07
09 闲聊快速波尔卡 OP.214 Tritsch——Tratsch,Polka schnell,op.214 02:42
博斯科夫斯基:施特劳斯家族作品全集 豆瓣
Willi Boskovsky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9月17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 (EMI Austria)
正宗维也纳圆舞曲==博斯科夫斯基指挥施特劳斯圆舞曲
有关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算是通俗古典了,哪个乐队也能来招摇一下,各种节庆都会拿拉特斯基来烘托气氛。但要听正宗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乐队不可,其他乐队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对头。包括Telarc那两张爆棚效果的施特劳斯作品,其价值也只是拿来试音用罢了。
原因无他,维也纳圆舞曲在演奏时具有独特的节奏型,简言之就是嘭恰恰三个节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但又不是象附点拖得那么明显。再说得仔细点就是它的第二拍有点向前赶,形成1-2较短,2-3拍较长的情况。来源是维也纳宫廷女士们跳舞时都要在那一拍转圈,可能是不赶一点会转不过来吧。
这就是维也纳圆舞曲“味道”所在。但这种区别说来简单,没有其它乐队能象维也纳自己的乐队和指挥这么烂熟于心,成为演奏时自觉的节奏型,因为他们是从小就浸淫在这种气氛里,不需要去想,自然就发挥出来了。其它乐队要模仿这种节奏,生硬不说,最要紧的为整个乐队打节奏底的低音乐器,很难一直保持整体一致的节奏型,因为大家都是刻意的。
所以,要听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的乐队不行。新年音乐会各种指挥走马灯似的换,指挥有权选曲,但无权要求乐队按照普通的三拍子节奏演奏。而且指挥也知道,乐队完全有能力按严格的三拍子演奏(否则其它乐曲就没法听了),但这正是维也纳乐队的特色,失去它就不是维也纳了。
另外听许多施特劳斯演奏还有一点不爽之处。施特劳斯圆舞曲既是作伴舞用,几乎每一节都是要重复的。但现代演奏时经常省略这种重复。如果拿本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等曲谱对照聆听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如果偶尔一听,也无所谓。听长了,就觉得这种不重复的演奏法象赶集,非常不过瘾,每段都是戛然而止的感觉。历年的新年音乐会很多指挥都采用不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演奏法,印象只有2、3个是完全遵重原谱的,好象包括最有名的87年卡拉扬版。
维也纳音乐的专家,施特劳斯作品最佳诠释者之一
博斯科夫斯基 (Will Boskovsky) 奥地利人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1909年生于奥京维也纳,9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7岁即获克赖斯勒小提琴大赛首奖,其后走入独奏及室内乐演奏,1932年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1939年经该口指挥克纳伯兹布许 (H. Knappertsbusch, 1888-1965)提拔为四位首席之一。除此之外,他当时也兼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以及维也纳学院附设小提琴学校的校长,并自组维也纳八重奏和维也纳爱乐四重奏等室内乐团。
1954年博斯科夫斯基首度担任著名的维也纳新年演奏会指挥,其后每年即在该演奏会指挥,前后达放十年之久。博斯科夫斯基以史特劳斯家族音乐的诠释者享誉乐坛,1969年荣任维也纳史特劳斯管弦乐口指挥,两年后自维也纳爱乐引退,从此专心于指挥的职事,并进而赢得了「维也纳音乐」最佳指挥的美誉。
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的唱片录音,除深受欢迎的史特劳斯圆舞曲外,以1969年和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共演的「莫扎特舞曲全集」(Decca出品),以及其后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奏的约翰史特劳斯 「蝙蝠」最为脍炙人口。尤其「蝙蝠」一曲所表现的清新和活力充沛,充分显示了他对维也纳轻歌剧旋律和曲式的天性才华。
巴伦博伊姆:2009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豆瓣
Daniel Barenboim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发布日期 2009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经有超过六十年光荣历史。作为一项年度最热门的古典音乐事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着全球性的影响力。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向全球五十多个地区转播,全世界有数以千万的人们观看。
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第一次由阿根廷——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执棒。从1991年到2006年,巴伦博伊姆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从1992年开始,他还是柏林State Opera Unter den Linden 的音乐总监。巴伦博伊姆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从1989年开始合作,现在他已经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客席指挥。
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豆瓣
Georges Pretre / Wiener Philharmoniker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2日 出版发行: Decca (UMO)
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乔治·普莱特指挥。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会有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绝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进行现场直播,听众数以千万。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票都要提前几年预订,音乐会的CD和录像资料的发行权都是各唱片公司争夺的焦点,因为它意味着崇高的声誉和丰厚的商业利润。中国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以后一直派专题摄制组去维也纳现场直播,使国人对维也纳和新年音乐会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年的1 月1日上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比绍夫:第一交响曲 豆瓣
Werner Andreas Albert / Staatsphilharmonie Rheinland-Pfalz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15日 出版发行: CPO
比绍夫 Hermann Bischoff(1868-1936),德国作曲家,出身于一个铁匠家庭,却阴差阳错地成了理查·施特劳斯的唯一学生(实际上是免费帮理查打杂的)。结束不愉快的师生关系后,他也并未取得过太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是典型的德奥后浪漫主义风格,有丰富的旋律和配器色彩,但结构有所欠缺。
比绍夫:第二交响曲 豆瓣
H. Bischoff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28日 出版发行: cpo Records
比绍夫 Hermann Bischoff(1868-1936),德国作曲家,出身于一个铁匠家庭,却阴差阳错地成了理查·施特劳斯的唯一学生(实际上是免费帮理查打杂的)。结束不愉快的师生关系后,他也并未取得过太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是典型的德奥后浪漫主义风格,有丰富的旋律和配器色彩,但结构有所欠缺。
塞尔: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 豆瓣
George Szell / Cleveland Orchestra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报纸版
理查·施特劳斯 Richard Strauss (1864.6.11~1949.9.8)
德国作曲家,生于幕尼黑。父弗朗兹·施特劳斯为慕尼黑宫廷歌剧院乐队的圆号演奏家,给予儿子良好的音乐教育。理夏德最早的作品如管弦乐《节日进行曲》(op.1)和短小可爱的管乐小夜曲(op.7),写作时尚未满十岁。1885年,中断了在慕尼黑大学的学习生涯,去迈宁根当汉斯·冯·比洛的助理指挥,不出一年,即继比洛而任首席指挥,在迈宁根乐队的一位小提琴师,瓦格纳的侄婿亚历山大·里特的影响下,他从布拉姆斯转向李斯特和瓦格纳的风格。从《意大利之行》(1887)起,大胆创作了一系列交响诗和描绘性交响曲,使之名利双收,并引起人们关于标题音乐的优点之争。继续用这一形式写作的作品有《唐璜》(1889)、《死与净化》(1890)、《梯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唐吉诃德》(1898)、《英雄的生涯》(1899)和《家庭交响曲》(1904)。与此同时,他的指挥生涯也有进展,慕尼黑歌剧院和魏玛宫廷歌剧院都聘请他去工作。1891年,科西玛·瓦格纳邀他去拜罗伊特指挥《汤豪舍》。1894年,主要在瓦格纳音乐的影响下完成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并在魏玛首演,由波琳·德·阿娜(后成为他的妻子)饰演女主角。至此,他似乎已成为瓦格纳的最理想的继承者。189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皇家歌剧院指挥,1919至1924年与肖尔克同为维也纳歌剧院指挥。但他的家在上巴伐利亚的加米施,写完《莎乐美》(1905)——第一部轰动一时而争议甚大的成功歌剧——后,即定居加米施。皇帝说这部病态的歌剧对施特劳斯不会有什么好处,据说施特劳斯回答皇帝说,是这部歌剧的收益使他得以建造他的乡间别墅。下一部歌剧《埃莱克特拉》(1909)几乎同样骇人听闻,在这部根据索福克勒斯原作改编的歌剧中,他取得着名的维也纳诗人、戏剧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合作,霍夫曼斯塔尔除这部歌剧的台本外,还接连为施特劳斯写了五个台本——《玫瑰骑士》(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1912—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1919)、《埃及的海伦》(1928)和《阿拉贝拉》(1933)。霍夫曼斯塔尔在写作上述最后一个台本时,因受到儿子自杀的刺激,中风而死。人们一般认为是霍夫曼斯塔尔使施特劳斯从《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这类过度病态的作品转向后期音乐的比较和悦的风格,《玫瑰骑士》标志洛可可式的转折。但是这样做是好是坏,意见不一。有些权威人士认为,施特劳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德国淘气鬼的声誉后,创作开始走下坡路。有的则认为他是必须通过《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不拘一格才能到达成熟期的比较文明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最后几部作品,如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1942)——以18世纪为背景的精致的谈心式作品——表现了施特劳斯最纯净最富灵感的技艺。对于施特劳斯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既有可能不分轩轾地加以欣赏,也有可能因他在漫长的一生中留下如此风格迥异的佳作而感到欣慰。他在纳粹时期的活动也同样是自相矛盾的。他的歌剧《和平日》(1938)获得希特勒的嘉许,他也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在德国。但是,他的喜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的台本作者是他大胆支持的犹太人斯蒂凡·茨威格。另外,虽说他为弦乐队而写的《变形曲》(1945)被普遍认为是为希特勒创作的挽歌,战后甚至在荷兰禁止上演,但它的音乐可能只是表现对他所热爱的德国遭到毁坏而感到的悲痛。
施特劳斯的主要作品有:
(1)歌剧:《贡特拉姆》(魏玛,1894),《火荒》(德累斯顿,1901),《莎乐美》(德累斯顿,1905);《埃莱克特拉》(德累斯顿,1909);《玫瑰骑士》(德累斯顿,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斯图加特,1912;修改本在维也纳,1916),《没有影子的女人》(维也纳,1919),《间奏曲》(德累斯顿,1927),《埃及的海伦》(德累斯顿,1928),《阿拉贝拉》(德累斯顿,1933),《沉默的女人》(德累斯顿,1935),《和平日》(慕尼黑,1938),《达夫尼》(德累斯顿,1938),《随想曲》(慕尼黑,1942)和《达奈之恋》(萨尔茨堡,1952)。
(2)芭蕾舞剧《约瑟夫的故事》(巴黎,1914)和《甩奶油》(维也纳,1924)。
(3)管弦乐:音诗:《意大利之行》(1887),《麦克白》(1887),《唐璜》(1888),《死与净化》(1889),《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唐吉诃德》(1897),《英雄的生涯》(1898),《家庭交响曲》(1903),《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f小调交响曲(1884);小提琴协奏曲(1883);圆号协奏曲二首(1884,1942);双簧管协奏曲(1945);单簧管与大管二重小协奏曲(1948);二十三件弦乐器的《变形曲》(1945)和《资产阶级绅士》组曲(1919)。
(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81),大提琴奏鸣曲(1883),钢琴四重奏(1884)和小提琴奏鸣曲(1887)。
(5) 歌曲:四组用乐队伴奏(1897—1921),二十六组用钢琴伴奏(1882—1929),以及乐队伴奏的《四首最后的歌》。
(6)钢琴曲:b小调奏鸣曲(1881)和两组小品(1881,1883)。
编订格鲁克的《伊菲姬妮在陶里德》(1894),莫扎特的《伊多梅纽斯》(1930)和柏辽兹的《乐器法》(1905)。
施特劳斯: 华尔兹 豆瓣
Jascha Horenstei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Chesky
专辑介绍:
Produced by Charles Gerhardt
Recording Engineer: K.E. Wilkinson
Recorded in Vienna, December, 1962
Transferred using a customized state of the art Ampex tube tape recorder and an extraordinary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with 20 bit linearity and 128 times oversampling/digital filter, in an effort to achieve the finest quality sound.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施特劳斯家族是奥地利历史上最多产和著名的音乐世家,而小约翰施特劳斯又是这个音乐世家里最杰出的成员。不像其他的音乐家,例如贝多芬和舒伯特,他们的生活是充满艰辛和磨难的;而小约翰的生活历来都是富足幸福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作曲风格,他的曲子多让人感受到那种华贵和富丽堂皇的感觉,洋溢着幸福的气氛。这张专辑是我最喜欢的施特劳斯作品选之一,专辑中精选的都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演奏的年代也比较久远,指挥风格非常严谨,曲子忠实于施特劳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