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O
博斯科夫斯基:施特劳斯家族作品全集 豆瓣
Willi Boskovsky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9月17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 (EMI Austria)
正宗维也纳圆舞曲==博斯科夫斯基指挥施特劳斯圆舞曲
有关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算是通俗古典了,哪个乐队也能来招摇一下,各种节庆都会拿拉特斯基来烘托气氛。但要听正宗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乐队不可,其他乐队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对头。包括Telarc那两张爆棚效果的施特劳斯作品,其价值也只是拿来试音用罢了。
原因无他,维也纳圆舞曲在演奏时具有独特的节奏型,简言之就是嘭恰恰三个节拍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但又不是象附点拖得那么明显。再说得仔细点就是它的第二拍有点向前赶,形成1-2较短,2-3拍较长的情况。来源是维也纳宫廷女士们跳舞时都要在那一拍转圈,可能是不赶一点会转不过来吧。
这就是维也纳圆舞曲“味道”所在。但这种区别说来简单,没有其它乐队能象维也纳自己的乐队和指挥这么烂熟于心,成为演奏时自觉的节奏型,因为他们是从小就浸淫在这种气氛里,不需要去想,自然就发挥出来了。其它乐队要模仿这种节奏,生硬不说,最要紧的为整个乐队打节奏底的低音乐器,很难一直保持整体一致的节奏型,因为大家都是刻意的。
所以,要听正宗的维也纳圆舞曲,非维也纳的乐队不行。新年音乐会各种指挥走马灯似的换,指挥有权选曲,但无权要求乐队按照普通的三拍子节奏演奏。而且指挥也知道,乐队完全有能力按严格的三拍子演奏(否则其它乐曲就没法听了),但这正是维也纳乐队的特色,失去它就不是维也纳了。
另外听许多施特劳斯演奏还有一点不爽之处。施特劳斯圆舞曲既是作伴舞用,几乎每一节都是要重复的。但现代演奏时经常省略这种重复。如果拿本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等曲谱对照聆听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如果偶尔一听,也无所谓。听长了,就觉得这种不重复的演奏法象赶集,非常不过瘾,每段都是戛然而止的感觉。历年的新年音乐会很多指挥都采用不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演奏法,印象只有2、3个是完全遵重原谱的,好象包括最有名的87年卡拉扬版。
维也纳音乐的专家,施特劳斯作品最佳诠释者之一
博斯科夫斯基 (Will Boskovsky) 奥地利人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1909年生于奥京维也纳,9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7岁即获克赖斯勒小提琴大赛首奖,其后走入独奏及室内乐演奏,1932年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1939年经该口指挥克纳伯兹布许 (H. Knappertsbusch, 1888-1965)提拔为四位首席之一。除此之外,他当时也兼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以及维也纳学院附设小提琴学校的校长,并自组维也纳八重奏和维也纳爱乐四重奏等室内乐团。
1954年博斯科夫斯基首度担任著名的维也纳新年演奏会指挥,其后每年即在该演奏会指挥,前后达放十年之久。博斯科夫斯基以史特劳斯家族音乐的诠释者享誉乐坛,1969年荣任维也纳史特劳斯管弦乐口指挥,两年后自维也纳爱乐引退,从此专心于指挥的职事,并进而赢得了「维也纳音乐」最佳指挥的美誉。
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的唱片录音,除深受欢迎的史特劳斯圆舞曲外,以1969年和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共演的「莫扎特舞曲全集」(Decca出品),以及其后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奏的约翰史特劳斯 「蝙蝠」最为脍炙人口。尤其「蝙蝠」一曲所表现的清新和活力充沛,充分显示了他对维也纳轻歌剧旋律和曲式的天性才华。
贝多芬:第五(命运)、七交响曲 豆瓣 Spotify
9.7 (105 个评分) Carlos Kleiber / Wie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2月20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历史上只有一张唱片同时登上企鹅三星带花、日本唱片艺术名曲三百、《留声机》百大、DG 100(英国的Gramophone杂志为纪念Deutsche Grammophon的百岁生日,特别评选出的榜单,名为「DG百年历史最伟大的百张唱片」),Classic CD百大(由台湾著名古典音乐杂志《CD Hi》推出)五份权威榜单!这张唱片就是由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当录音技术发展到本世纪中期以后,在那么多伟大指挥家都一再与一流乐团录过贝多芬的交响曲之后,几乎没有人相信还有谁能在这些音乐中找出更多令人振奋的新素材,可是一九七五年,克莱巴的第五、七号交响曲录音出现了,这是一份真正伟大的录音!这张是唱片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
如果你的唱片架只允许一张唱片,那么留下的一定是这一张!
2010年3月31日 听过
克大师总是这么流畅,干净利落,让人痛快,虽说有哗众取宠之嫌但是舒服就是王道
Beethoven C.Kleiber DG VPO symphony
200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豆瓣
Mariss Jansons / Wiener Philharmoniker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1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诞生于1939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音乐界的一大盛事,于每年的1月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以演奏“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为主,由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演奏。从1987年开始,在总体风格不变的前提下,维也纳爱乐乐团还不断邀请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与他们同台演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卫星向全球几十个国家进行直播,观众人数超过10亿。
《200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指挥大师马瑞斯·杨颂斯 Mariss Jansons执捧,马瑞斯·杨颂斯1934年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院,是赫伯特·冯·卡拉扬和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的弟子,曾任奥斯陆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伦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等职。目前同时担任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曾多次以客席指挥身份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是古典乐界最活跃的指挥家之一。2005年12月马瑞斯·杨颂斯曾携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了两场曲目不同的交响音乐会。此次《200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还特别挑选了这位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小泽征尔:200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豆瓣
9.1 (9 个评分) 小澤征爾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9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ついに、われらが小澤征爾が、日本人、いやアジア人として初めて、60余年の歴史を誇るウィーン・フィルのニューイヤーコンサートの指揮台に立った! ハプスブルク王朝時代からの伝統文化を継承する世界最高のオーケストラ、ウィーン・フィルは、ユーロ通貨開始の国際的記念の年に、ヨーロッパを代表し、三顧の礼をもってアジアの偉大なマエストロを迎え入れたのである。この録音はその歴史的なドキュメントでもある。
この重大な演奏会にあたって小澤は普段にもまして綿密な準備で臨み、ウィーン・フィル楽員もそれに最高の演奏でこたえている。「こうもり」序曲でのロザムンデのアリアの哀愁のメロディでの滴り落ちるような美音、「悪魔のダンス」でのたたみかけるようなエネルギッシュな迫力、「ウィーン気質」での弧を描き、弓がしなるような独特の緩急自在なリズム、「チック・タック・ポルカ」での息を呑むスピード感、そして「美しく青きドナウ」で微妙に甘く漂う葡萄酒のような芳香、「ラデツキー行進曲」での小澤ならではの楽しさいっぱいの和やかさ。すべてがすばらしい。
それにしても、小澤の全身から発される生命力のオーラは本当に凄い。人種も文化の違いも越えて、誰もが魅惑されてしまう。ウィーンで小澤が聴衆にも音楽家たちにも絶大な人気を誇るのは当然だろう。
この演奏全体で特に感じられたのは、音楽全体に「愛と幸福のしるし」が満ち満ちていることである。困難と不安のなかで迎えた2002年の冒頭に当たって、「これから再び明るい時代がきっとやってきます! 希望に満ちたいい年になりますように!」という熱くポジティヴなメッセージがここで発信されたことの精神的意味はとても大きい。
2002年秋からのシーズンでいよいよウィーン国立歌劇場の音楽監督の地位につく小澤征爾。ウィーン楽壇と小澤の結婚によって、両者とも画期的な飛躍を遂げるのではないか。そんな期待に思わず胸がふくらむのをどうして抑えられようか?(林田直樹)
メディア掲載评论ほか
2001/2002 OZAWA~スペシャル・活动。小澤征爾指揮、ウィーン・フィルハーモニー管弦楽団の演奏による、2002年1月1日にウィーン・ムジークフェラインで行われたニューイヤー・コンサートの模様を収録したライヴ盤の限定盤。 (C)RS
马勒:全集特选 豆瓣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0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2010年7月7日为马勒诞生150週年纪念,DG特地发行此限量套装来纪念这位大师。
尽管是挂DG名号,但这套马勒全集拥有了环球体系的外援,除了DG外,Decca、 Philips都提供历年的马勒名盘。
乐迷最感兴趣的应该是,DG这套全集里,10首交响曲和《大地之歌》各由哪些名演获选,答案也揭晓了。第一号是库贝力克版(DG,1967)、第二号是梅塔版(Decca,1975)、第三号是海汀克版(Philips,1966)、第四号是布列兹(DG,1998)、第五号是伯恩斯坦(DG,1987)、第六号是阿巴多(DG,2004)、第七号是辛纳波里(DG,1992)、第八号是索尔蒂(Decca,1971)、第九号是卡拉扬(DG,1982)、第十号是夏伊(Decca,1986)、《大地之歌》是朱里尼(DG,1984)。
其中,朱里尼的《大地之歌》绝版多年,这套全集像及时雨一样。此外,克雷莫在DG的4D系列中录制的马勒钢琴四重奏,也已经绝版多年,这次的再版,令人期待。
Mozart, W.A. Requiem K.626 / 莫札特:安魂曲 (貝姆) 豆瓣
9.5 (43 个评分) Julia Hamari / Karl Ridderbus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內容簡介:
貝姆可說是廿世紀公認的莫札特音樂的代言人!
從未正式上過指揮課程的貝姆,似乎天生就具備這種本領,也可說他是自學成功的例子。對於樂團,貝姆要求甚嚴,不時予以責備。除了繼承十九世紀德奧傳統,他可以被譽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大師。對於莫札特的音樂,他終生熱愛不渝,成就也最高。
在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的音樂中,大部分充滿了天真活潑的風格,雖然在部分小調作品或是慢板的樂章中,可以感受出比較憂鬱、陰暗,略帶哀傷的情感,但是多半還是可以感覺出莫札特音樂中特有的開朗性格……不過這樣的看法,當你聽過莫札特的最後一部作品:Requiem in D minor, K.626 (安魂曲) 之後,應當會有很大的轉變……
這首安魂曲的創作背景,有一個很神秘的傳聞,說是一位黑衣使者找上莫札特,希望出錢作一首莫札特自己的安魂曲!不過事實上是當時的莫札特疾病纏身,經濟上又陷入困境,因此當一位想為自己過世的太太作一首安魂曲,卻又不願透露姓名的伯爵派人來委託莫札特作一首安魂曲時,莫札特會接受這項委託了,並且伯爵同意先付一半的錢,另一半等到曲子完成後再付。
由於莫札特的病已經相當嚴重,而為了儘早交出這首作品以拿到酬勞,莫札特更是日以繼夜不停的作曲,在寫作此首安魂曲的同時,莫札特的最後一首歌劇:魔笛 (The Magic Flute)也同時在進行中。
不料,莫札特的身體狀況終究無法負荷,到了 1791年12月5日莫札特病逝時,安魂曲並未完成,只有開頭的 Introitus "Requiem aeternam" 與 Kyrie 已完成,而第二到第七部分的 "Dies irae" 到 "Lacrimosa"的第八小節只完成了人聲,器樂的低音部,以及部分樂曲的片段的部分;而其餘的部分,也就是 Sanctus、  Benedictus 及 Agnus Dei 和 Communio "Lux aeterna" 的部分根本還沒寫。
莫札特去世後他的遺孀康絲坦彩為了怕拿不到後半部分的錢,於是便請莫札特的弟子 Franz Xaver Suessmayr 依照莫札特在總譜上的指示將其餘部分完成,包括 Lacrimosa 第九小節之後,以及最後四個樂章。
當他去世時,家中分文不存,遺體只好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莫札特的遺體原先是放在當初與康絲坦彩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運往墓園,當時因暴風雪侵襲,送葬的人半途折返,只留下被埋沒在無名墓園內莫札特孤單的遺體,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已永遠無法找到了,莫札特之墓,永遠成謎。過了很久,當世人公認莫札特是曠世奇才,是非常偉大的音樂家時,才動員在墓園作調查挖掘,但仍是無功而返,最後只隨意選個地方替他立了個墓碑,算是對他的景仰。
「天妒英才」這句話應用在莫札特身上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他一生坎坷,終身貧困,但始終樂觀,保持著赤子之情,那時代的人對莫札特並不了解,對莫札特的音樂也只是表現出一般的欣賞程度,但是,如果莫札特死後有知,他應可安息,因為我們已從他的作品中洞徹真情了。
卡拉扬/格蕾丝·班布丽 电影版《卡门》 豆瓣
Mirella Freni / Olivera Miljakovic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1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DVD)
This spectacular opera film was taped in 1967 and is based on the 1966 Salzburg Festival production directed by Herbert von Karajan himself, who also conducts the fabulous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production features the three greatest expon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roles at the time: Grace Bumbry’s magnificently seductive-toned Carmen, Mirella Freni’s ineffably lovely, touching Micaëla and Jon Vickers’s thrillingly manic-depressive Don José
On its release the film was hailed by Die Presse, (Vienna) as a “unique artistic event”, while Le Monde felt that Karajan’s production brought “a whole new dimension” to the opera, “combined with a magisterial interpretation”
A classical and utterly dramatic approach to probably the world's most beloved opera – Karajan’s Carmen is as much a delicacy for opera fans as it is a perfect starter for newcomers
2011年1月2日 听过
两个男的不如两个女的,米凯拉最给力,劝何塞回家那一段还真有点感动,卡门次之,军官大叔入戏太晚,斗牛士的嗓子不好听。
Bizet Bumbry Carmen DG DVD
夏伊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帕瓦罗蒂主演:威尔第《弄臣》 豆瓣
Edita Gruberova / Luciano Pavarotti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 Filmed on location in 1981 in Italian Renaissance landmarks including the Castello di San Giorgio in Mantua, the Piazza Duomo in Cremona, and the Teatro Farnese in Parma, Jean-Pierre Ponnelle’s authentic rendering captures all the tenderness and tragedy of Verdi’s heart-breaking drama.
* Riccardo Chailly conducts the Wiener Philharmoniker and a stellar cast featuring Luciano Pavarotti, Edita Gruberova and Ingvar Wixell.
* Luciano Pavarotti sings the role of the Duke of Mantua, a part in which he is unsurpassed; Edita Gruberova,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loratura sopranos of our time, sings the role of Gilda; and Ingvar Wixell, a superlative baritone, sings a captivating Rigoletto.
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瓦格纳序曲和管弦乐曲集 豆瓣
Wiener Philharmoniker / Georg Solt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11日 出版发行: London / Decca
详细内容: Disc: 11. Rienzi: Rienzi -- Overture2. Der fliegende Holldnder: Der fliegende Holldnder -- Overture3. Tristan und Isolde: Tristan und Isolde -- Prelude, Act I4. Tannhauser: Tannhauser -- Overture5. Tannhauser: Tannhauser -- BacchanaleDisc: 21. Lohengrin: Lohengrin -- Prelude, Act I2. Siegfried Idyll3.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 -- Prelude and Hymn, Act I4. Parsifal: Parsifal -- Prelude, Act I5. Gotterdammerung: Gotterdammerung -- Siegfried's Funeral March广告语: 这张唱片是已故伟大的指挥家索尔蒂爵士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曲集,它与棱角分棱线突出的德国风格演奏方式迥异,其诠释方式反而比较珍惜作品中的和谐之美。唱片收录了瓦格纳最著名歌剧《作品选自《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汤豪塞》,《罗恩格林》等选段.
布列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马勒第六交响曲 豆瓣
9.3 (14 个评分) Gustav Mahler / Pierre Boulez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4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Gustav Mahler was an Austro-Bohemian Romantic composer, and one of the leading conductors of his generation. As a composer he acted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19th century Austro-German tradition and the modernism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