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y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乐 科利奥兰序曲 豆瓣
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 Kakhidze,J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象出版社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乐 科利奥兰序曲》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

科利奥兰序曲:科利奥兰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莎士比亚以他的故事写成一部悲剧。贝多芬于1807年为它创作了这首序曲,瓦格纳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是“他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这首序曲,以科利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利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豫不定,内心的矛盾以及荣誉的崩溃。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01 I.Allegro con brio 18’08
02 III.Marcia funebre.Adagio assai 16’14
03 II.Scherzo.Allegro vivace 05’25
04 IV.Finale.Allegro molto 12’13
演奏: 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 Jansug Kakhidze
05 Overture“Coriolan”,OP.62 07’51
演奏: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Jean-Yves Gaudin
贝多芬:第1、第2交响乐,《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 豆瓣
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 Vakhtang Kakhidz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象出版社
《贝多芬:第1、第2交响乐,《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01 I.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 10’05
02 II.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08’15
03 III.Menuetto.Allegro molto e vivace 03’32
04 IV.Finale.Adagio-Allegro molto e vivace 06’05

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
05 I.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 11’16
06 II.Larghetto 12’57
07 III.Scherzo.Allegro 03’26
08 IV.Finale.Allegro 06’52
演奏:TBILISI SYNPHONY ORCHESTRA 指挥:VAKHTANG KAKHIDZE
09 Overture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Op.43 05’17
演奏:TBILISI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JEAN-YVES GAUDIN
L'Arlesienne Suites 1 & 2 / Symphony in C 豆瓣
Bizet / Scholz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Pilz
这首作品标为第一号交响曲,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比才唯一有编号的文响曲.实际比才还创作了第二、第三号交响曲.但他临死前把自己不应留世的作品全部烧光这两首交响曲究竟是散佚还是当时烧掉的,至今不得而知。这首作品作于1855年,时比才17岁, 共4个乐章:1.生动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具有莫扎特洛可可音乐的典雅,和弦效果和主题发展受贝多芬影响。其发展部的开端令人想起森林中的鼓号,由两个主题出现两次形成发展。2.慢板,A小调,扩大的三段体。双簧管表达的哀愁的主题是异国情调,以卡农手法处理的轻松旋律,令人想起法国古典舞蹈。3.活泼的快板,G大调,融合比才少年时期接触的意大利歌剧的轻快与贝多芬的雄壮有力而成的谐谑曲,中段有田园舞曲风格的乐句。4.活没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发展部是由第一、第二两个主题与进行曲风格的动机交织而成,转调频繁。这一乐章有19世纪歌剧序曲的感觉。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Resurrection' 豆瓣
RSO / Ljubljana
发布日期 2000年2月23日
马勒《复活》备忘录
● 马勒,毕罗与《复活》
德布西和马勒是横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两位音乐大师,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德布西的音乐一直都有广大的听眾群,而马勒的作品在1960年代之前,只有被少数指挥家、作曲家以及音乐专家所熟知。60年代之后,藉由唱片录音之助,马勒才取得乐坛上的正统地位,成为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马勒在世时是一位极被肯定的指挥家,但做为一位作曲家,他显然生不逢时,即便他汉堡歌剧院的同僚,首演过好几部当时最前进的作曲家华格纳作品的指挥家毕罗(Hans von Bülow),也不能略识其好。马勒全长五个乐章的第二号交响曲《复活》,写作时间经历六年—— 一直到1894年,毕罗去世,他参加其葬礼,在听到从教堂管风琴坛上传来的德国诗人克洛普斯托克(Klopstock,1724-1803)讚美诗〈复活〉的合唱后,才彷彿电击般受到感动,完成了附有女声独唱与合唱的最后两个乐章的写作。但讽刺的是他曾在1891年将他名为〈葬礼〉的第一乐章在钢琴上弹给毕罗听,毕罗当时听了说:「跟它比起来,华格纳的《崔斯坦》像是一首海顿的交响曲。」又说:「如果我听到的是音乐,那么我再也不敢说我懂音乐了。」
● 马勒作品与生平的重要元素:反讽
马勒的交响曲体制庞大,将十九世纪音乐所标誌的巨大性发挥到极致。但他同时兼顾诸多细节,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亲密性的特质。马勒以过人的天份,将宏伟的音乐架构与室内乐般亲密的气氛融合为一。他企图藉由音乐传达出最深刻的哲学问题:人类在自然和宇宙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的人类经验:悲剧,欢乐,动乱,救赎……。世界的欢愉和苦难原本就是互相衝突、相互矛盾的,而马勒透过反讽手法表达此一主题。「反讽」是不断出现在马勒作品与生平与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见到一种「二元性」。最常被提到的一个事例,是他死前一年向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依德的告解。
据佛洛依德所记,马勒的爸爸是个很粗暴的人,与妻子的关係并不好,使马勒从小就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有一次马勒的父母又开始争吵,马勒受不了便夺门而出,到街上却听到手摇风琴奏出的流行曲调〈噢,亲爱的奥古斯丁〉(即中译〈当我们同在一起〉)。逃出家里的争吵,却在街上听见欢乐的歌谣,这是一种很大的情境转变,此种「人生至大不幸与俚俗娱乐的交错并置」,自此即深植在马勒脑中。可以说,马勒在还没认识生命之前,就已认识了「反讽」。
马勒交响曲作品中的「二元性」特质,表现在简单对应複杂、高雅对应俗艳、官能对应理智、紊乱对应抒情、欢乐对应阴霾……等对立情境。他喜欢在乐曲中做很大的情绪转变。马勒曾经表示:一首交响曲就是一个世界,必须无所不包。
● 马勒《复活》:生命的问答
马勒说《复活》交响曲第一乐章〈葬礼〉乃其前一首交响曲《巨人》中的英雄之死亡,亦为其一生之剪影,同时也一个大哉问:「你为何而生?为何而苦?难道一切只是一个巨大、骇人听闻的笑话?」马勒说他对这问题的解答就是最后一个乐章。的确,整首交响曲的目标乃是往最后面两个附有歌曲的乐章推进。第一乐章长大(约20分鐘)而剧力万钧,但它并不是一个直接了当的葬礼进行曲,一首悲歌,或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那样的輓歌,它要更苦些——它是争辩性的、寻问性的,对显然毫无意义、充满矛盾的人生。马勒说奏完这个乐章后,必须至少要有五分鐘休息的间隔。
第二乐章是明朗快活的兰德勒舞曲(Ländler,奥地利乡村舞曲),让人想到自然之美,山水、田园给人类的慰藉。马勒说这是对过去的回忆,英雄过去生活中欢乐幸福的一面,纯粹无瑕的阳光。我们知道,马勒这时已在阿特湖畔的史坦巴赫(Steinbach)建了他第一间夏日「作曲小屋」。他在湖光山色间创作,大自然的美景清音尽皆涵化其中。马勒说:「在我的世界中整个自然界都发而为声」——发而为声,讚美那创造它的天主。
第三乐章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詼谐曲,在表面詼谐的音乐气氛下,激盪着一股焦躁、难以言述的暗流。马勒说彷彿从前乐章意犹未尽的梦中醒来,再度回到生活的喧嚣中,常常觉得人生不停流动,莫名的恐怖向你袭来,彷彿在远处,以听不见音乐的距离看明亮的舞蹈会场。这个乐章的旋律使用了马勒先前所谱的《少年魔号》歌曲〈圣安东尼向鱼说教〉,是由急促的十六分音符音型构成的「常动曲」。原曲是一首讽刺歌,讲因没有人上教堂而改向鱼说教,眾鱼欣然聚集,然而听完后依然旧习难改,贪婪的照样贪婪,淫荡的照样淫荡。马勒没有用其歌词,但原诗的讽刺、戏謔精神在焉。此乐章散发讥誚的幽默,彷彿狂乱的女巫之舞,是马勒式的第一次鬼怪式的詼谐曲:每日的生活在偏狭、忌妒、琐碎中延续,旋转,旋转,无休止地旋转。这首詼谐曲具有更多马勒式的「世俗」风格特色,这是街巷、酒馆式的音乐,粗野、鲁莽、俚俗,虽然今天,隔了一百多年,坐在国家音乐厅里听它,会觉得还相当高尚、优雅(因为它已经变成经典了!)。马勒是很懂得资源回收,让用过的音乐材料复活、再生的作曲家。《第一号交响曲》一、三乐章用了两首自己写的《年轻旅人之歌》的旋律。《第四号交响曲》第四乐章〈天国的生活〉的旋律早出现在《第三号交响曲》第五乐章里。《第五号交响曲》第五乐章序奏用了《少年魔号》歌曲〈高知性之歌讚〉开头的主题。《第七号交响曲》第二乐章引用了《少年魔号》歌曲〈死鼓手〉开头的进行曲音型。但他大概没想到,他《复活》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日后会被别的作曲家回收、再利用。
第四乐章是一个简短的、冥思默想的乐章,非常柔美动人,由女低音唱出以德国民谣诗集《少年魔号》中〈原光〉一诗谱成的歌,其旋律据说是马勒创作中最优美的。这是马勒交响曲中第一个有人声歌唱的乐章。
有女低音、女高音独唱与合唱的第五乐章,长达三十几分鐘,像是一幅巨大的壁画,描写「末日审判」巨大的呼号,以及随之而来的「复活」。马勒说末日来临,大地震动,基石裂开,殭尸站立,所有的人向最后审判日前进,富人和穷人,高贵的和低贱的,皇帝和叫化子,全无区别。而后,啟示的小号响起。在神秘的静寂中,传来夜鶯之声。圣者和天上之人,合唱着:「复活,是的,你将复活,/我的尘灰啊,在短暂的歇息后……」。此乐章的歌词,前面是克洛普斯托克的圣诗〈复活〉,后面则是马勒自己所写:「要相信啊,我的心,要相信:/你没有失去甚么!……/要相信啊:你的诞生绝非枉然,/你的生存和磨难绝非枉然!……/生者必灭,/灭者必复活!/不要畏惧!/準备迎接新生吧!……/复活,是的,你将复活,/我的心啊,就在一瞬间!/你奋力以求的一切/将领你得见上帝!」这就是马勒所说,对於「为何而生?为何而苦?」的问题的解答:对慈爱的天父的信念,对复活后幸福永生的信念。依照这个答案,整首交响曲自然可视作一个自悲剧的人生(第一乐章)、朴实的人生(第二乐章)、衝击性的混乱人生(第三乐章)解放,进而憧憬死亡、追求永生的过程。
但我觉得马勒此曲不仅表现对救赎的信念与希望、对深奥激情的探索,更表现出人类生活的困顿、混乱、欢娱、荒谬、怪诞……。怀疑、绝望和对信念的渴望、信念的恢复形成鲜明的对比。来世的「复活」固然可以期待,如其不然,这可鄙复可爱的人生,应该也有其存活之道。我觉得马勒在前三个乐章里透露给我们很多这样的讯息。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方向,不要以描绘期待来世「复活」的第五乐章为高峰,而以铺陈、调侃现实混乱人生的第三乐章为中心。这第三乐章的确令人着迷,要不然二十世纪作曲家贝里欧怎会将它挪用到他的作品里?
● 《复活》的复活:马勒与贝里欧
义大利战后最知名的作曲家贝里欧(Berio, 1925-2003),1968年《交响曲》(为管弦乐团与八名独唱者,包括朗诵者)的第三乐章,从头到尾以马勒《复活》交响曲第三乐章詼谐曲为骨乾,管弦乐在其上拼贴了从蒙特维尔第、巴哈、布拉姆斯到荀白克、魏本、贝尔格、布列兹、史托克豪森等十几位作曲家的作品片段,独唱者和朗诵者复织进一层以朗诵为主的歌词——大多数拼贴自贝克特(Beckett)的小说,不时还可听到“Keep going!”的叫声。此曲因多层、繁複之拼贴手法广为人知,其天真、迷人,瓦解了许多人对二十世纪新音乐的敌意。这是贝里欧对马勒的致敬,也是马勒第二号交响曲《复活》的另一种复活。
贝里欧说:「马勒的交响曲啟发了这一乐章音乐材料的处理。人们可以把词和音乐的这种联繫看成一种解释,一种近乎意识流和梦的解释。因为那种流动性是马勒詼谐曲最直接的表徵。它像是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途经各种景色,而最终消失在周围大量的音乐现象中。」马勒与贝里欧的这两首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让我想起诗人瘂弦在〈如歌的行板〉一诗中所说的:「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作者:陈 黎
Beethoven: Symphony No.1; Leonore Overture No.2 豆瓣
Saito Kinen Orchestra & Seiji Ozaw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14日 出版发行: Japan
专辑介绍:
纪念斋藤秀雄去世25周年(1999年),在第8届松本斋藤纪念音乐节上的录音。
可以感觉得到青年贝多芬呼吸的、活着的演出!
在1999年音乐节上征服听众的第一号交响曲以及《列奥诺拉》序曲第二号演出节目组。从组成斋藤纪念乐团开始的实质性的第15年时的节目,演奏时所表现得合适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正是乐团成熟的显现。演奏出年轻的贝多芬清新的气息,也是对恩师斋藤秀雄的“乐团应该像四重奏一样演奏”的信念的忠实的实现。
Beethoven: Symphony 9 Choral 豆瓣
Beethoven / Seiji Ozaw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2年9月26日 出版发行: Japan
放置在最终乐章的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创作的颂诗《欢乐颂》,来表现出全人类的理念的贝多芬的毕生大作“第九交响曲”。
小泽征尔带领斋藤纪念乐团,对他而言是从新录音的演奏,以诚实的方式来表现作品本质,不断表现出富有有紧迫感的危机演奏。
此张唱片在之前也获得的销量极高的销售记录。
BEETHOVEN: SYMPHONY NO.6 'PASTORAL' 豆瓣
Seiji Ozawa / Saito Kinen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5月20日 出版发行: Japan DEECA
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多彩的牧歌延伸开来的感情的乐想的《田园》,是一组以巧妙的自然描写的充满着人文主义的主题音乐的交响曲,贝多芬自己对其就有如此的说明“相对于音画而是感情的表现”。小泽征尔带领斋藤纪念乐团,不断提炼出声音,表现出明亮而亲和的演出。
同时录音的还有由丰富声音而急遽演出的《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
BEETHOVEN: SYMPHONY NO.3 'EROICA'/EGMONT OVERTURE 豆瓣
Seiji Ozawa / Saito Kinen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5月20日 出版发行: Japan DEECA
作为众所周知的浪漫派交响曲的极盛起点的纪念碑的名曲,由打破之前常识的未曾有的大规模的乐器编成以及壮大的规模,贝多芬的激情的热情迅速表现出来的《英雄》交响曲。小泽征尔与斋藤纪念乐团在1997年前往欧洲音乐之旅时,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的录音,充满着构筑坚固的力量的演奏。同时录音《艾格蒙序曲》。
BEETHOVEN: SYMPHONIES NOS.5,7 豆瓣
Seiji Ozawa / Saito Kinen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5月20日 出版发行: Japan
曲子开头由著名的主题论理重迭构成,来表现出精神上的斗争与胜利,在交响曲史上屈指的名作——第五交响曲。被称为瓦格纳的“神化的舞蹈”,全曲节奏充满动感活力的“酒神”的第七交响曲。录音是在1993年与2000年的“斋藤纪念音乐节”的,小泽征尔将为您演出由他点名组成的乐团,富有向心力的演出。
Bruckner: Symphonies Nos. 1 - 9 豆瓣
9.5 (8 个评分) A. Bruckner / Eugen Jochum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4月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01.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The Saucy Maid"), WAB 101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2.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Symphony of Pauses"), WAB 102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3. Symphony No. 3 in D minor ("Wagner"), WAB 103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4. Symphony No. 4 in E flat ("Romantic"), WAB 104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5. Symphony No. 5 in B flat ("Tragic"; "Church of Faith"; "Pizzicato"), WAB 105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6. Symphony No. 6 in A major ("Philosophic"), WAB 106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7. Symphony No. 7 in E major ("Lyric"), WAB 107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8.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Apocalyptic"; "The German Michel"), WAB 108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09.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Unfinished"), WAB 109 (various versions)
Composed by Anton Bruckner
Performed by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Eugen Jochum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1碟装CD) 豆瓣
大阪爱乐乐团 Osak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朝比奈隆 Takashi Asahin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享誉全球的贝多芬交响曲》被誉为20世界最伟大指挥家之一的穆拉文斯基和历史最悠久的列宁格勒乐团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解读庄严雄伟,气象万千,传达出这部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而对“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诠释也被列入极品之列.速度适中,节奏活跃紧凑,乐旬展开更是精妙无比,令人难忘。柏林交响乐团演绎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被爱乐者列为“了不起的作品”,热情满溢,艺术张力十足,其传递的激越情绪无疑让其跃身为乐迷的首选版本。

DISC ONE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01 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6:28
02 第二乐章:行板 8:15
03 第三乐章:快板 7:12
04 第四乐章:快板 9:55
A大调第七交响曲
05 第一乐章:稍稍绵延的,生气勃勃的 12:38
06 第二乐章:小快板 9:51
07 第三乐章:急板 8:17
08 第四乐章:有活力的快板 7:51

DISC TWO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01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 16:44
02 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14:13
03 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 15:49
04 第四乐章:急板 23:46
Brahms: The Symphonies ~ Haitink 豆瓣
Bernard Haitink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2月25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Import
荷兰指挥家 Bernard Haitink 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交响曲、小夜曲以及序曲,1994 年 Philips 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