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精英的傲慢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TYRANNY OF MERIT: Can We Find the Common Good?
7.7 (31 个评分) 作者: [美]迈克尔·桑德尔 译者: 曾纪茂 中信出版社 2021 - 9
※引领当今世界思潮的重要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作者迈克尔·桑德尔时隔8年重磅新作
※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反思美国梦的破碎,揭示教育的目的、工作的意义,应答当代社会的热议话题,剖析西方政治分歧的根源,启发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每个关心社会公平的人,都请读一读这本书
※ 大学文凭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吗?赚钱越多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大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当公平的假象造成撕裂与对立,跟随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工作的价值与成功的定义,是每一个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经历的思辨
※桑德尔亲自为中文版书写寄语,期待与中国读者探讨公正、美德与成功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作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濂、复旦大学教授陈云诚挚推荐;《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等40多家权威媒体热评好书
※在《精英的傲慢》中,桑德尔对优绩制的批判揭示了严重的不平等造成的社会危机,引人深思,催人警醒。他呼吁社会开启道德上的转变,重新定义成功的观念,探寻一种新的公共生活理想。——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应该如何平衡普通人的生命尊严与生活压力?贡献正义可否取代分配正义?英才统治要为欧美民粹主义的泛滥负责吗?针对这些棘手问题,桑德尔给出了颇富争议性的回答。这不禁让人好奇,在接下来的哈佛公开课上,桑德尔会以何种方式回应那些反对的声音。——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桑德尔机敏、有见地、有同理心地揭露了我们所钟爱的成功神话的残酷本质。读完这本书,你可以理解民粹主义怨恨存在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美国梦”更像是一种嘲讽,而不是一种承诺。——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
——————————
【内容简介】
大学文凭是通向成功的敲门砖吗?赚钱越多的工作,对社会贡献越大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社会,就是公正的吗?
当“美国梦”成为谎言,当平等的假象造成胜者的傲慢与败者的愤怒,当不同立场的人失去相互倾听的能力,跟随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工作的价值与成功的定义,是每一个社会和个体都需要经历的思辨。
·
曾经,社会承诺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同等机会下公平竞争,那么优胜者就应该获得奖赏。这是“美国梦”所代表的理想,也是大多数现代社会认同的优绩至上主义的伦理核心。
然而桑德尔认为,昔日激励无数人奋斗的“美国梦”,恰恰是造成今日美国社会分裂的根源,这种看似公平的成功观造成精英的傲慢和底层民众的怨恨,使成功者深信其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忘记帮助他们的时机和运气,轻视比自己不幸和缺乏资格的人。这一现状阻碍了社会流动,助长阶级对立,侵蚀民主政治,最终导致民粹主义的兴起。
面对优绩的霸权,桑德尔希望每位公民思考:不同阶层的人是否可以谋求一种公共利益?我们对彼此的责任是什么?他带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辨: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价值与尊严,重新反思成功的意义。同时,他提醒我们保持谦卑,珍惜所有人的付出,积极讨论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的举措,走向一种少些怨恨、多些包容的公共生活。
2022年5月11日 已读
优绩主义所造就的,是一个赢家通吃,败者无可遁形的社会。优绩主义的核心是信奉自己的命运靠自己创造,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应完全由自己承担。因此,胜出的精英理所应当地认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应得的,而没有上过大学的底层人民只能把悲惨境遇归结于自己的无能,从而陷入怨恨与绝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公平竞争的表象掩盖了由社会经济地位造成的不平等现实,机会平等也只能作为补偿不平等的一种方式,并不等同于真正社会公平。教育系统已经成为了充斥着残酷竞争的巨大社会分类机器,大学是通往精英集团的唯一通道。尽管各大学基本上都是按照考试成绩录取新生,但名牌大学中富裕家庭的子女总是远远超过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正如桑德尔所言:“打破障碍是件好事,但美好的社会不能仅仅以保证逃离不公正为前提。”
政治哲学 社会学
群众与权力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埃利亚斯·卡内蒂 译者: 冯文光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6
本书探讨了群众与群体的动态关系,以及群众如何、为什么服从统治者的权力。20世纪的人类历史充斥着集体迫害、群体狂热、世界大战等毁灭性灾难,促使卡内蒂思考群众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指令”和“蛰刺”是卡内蒂解释群众与权力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卡内蒂认为,权力的本质是“指令”对人的 伤害(即“蛰刺”)。追溯指令最原始的形式,是动物遇到死亡威胁时的逃亡,因此“每一道命令都隐含着残忍可怕的死刑判决”。
尽管是一部理论著作,但本书的写作风格与学院派极为不同。卡内蒂采用的是简洁且隐喻性的文学语言,内容广涉人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如卡内蒂通过深入分析精神病患者席瑞柏的回忆录,揭示统治者和偏执狂的共同点:伟大、慷慨、藐视他人、幸存感(即比别人活得更长)。
=====================================
编辑推荐
(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评战后最具影响力的一百本书——埃利亚斯・卡内蒂花费34年心血写就《群众与权力》,这部巨著在卡内蒂的著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卡内蒂文学风格和思想成果的体现。
(2)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人类学家?还是特立独行的文学家?——与学院派的群众理论研究不同,卡内蒂的《群众与权力》采用了简洁且隐喻性的文学语言,内容广涉人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又处处可见文学家的洞见,因此卡内蒂的群众“理论”被称为一种诗学或者诗性人类学。
(3)洞察权力的本质,呼唤理想的群众,在权力侵噬人性的时代承担起一个作家的责任——卡内蒂认为,群众之所以会有暴力、愚昧等倾向,根本原因并不是群众本质恶劣,而在于权力对群众的伤害。权力向群众下达命令,群众因害怕而顺从。而真正的群众是与权力对立的,在真正的群众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有权力命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