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豆瓣
作者: 叶启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文收集了作者近二十年间公开发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12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理论本土化探索的过程。文章首先结合社会思想史与社会发展史,对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本身以及当代诸多相关的社会现象(诸如生产、消费、科技与大众传媒等)进行了批判性的检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论点,认为社会学理论如果不走本土化之路,就永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间公开发表的对社会理论本土化探索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的汇集,内容主要包括学术本土化、社会学理论的反省、从生产到消费、传播与科技四篇,适合社会学研究者阅读。
北歐經驗,台灣轉化 豆瓣
女書文化 2015
台灣正面臨著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的嚴峻困境,但政黨輪來替去,並未能找到對策。在這當兒,青年貧窮有如海嘯襲來,挾帶著世代正義的怒號,令整個社會幾乎束手無策,開始了解到少子女化是因為青年低薪、失業,窮得無法(多)生養小孩。
而北歐國家的育幼扶老與就業政策,是舉世公認的典範。
本書作者群對於北歐經驗的省思,沉澱為「社區大家庭的整體照顧──托育、長照、就業三合一政策」(簡稱「三合一照顧政策」)建言,反覆琢磨相關大數據,事理邏輯,人性國情,以及國內、外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預設為未來二、三十年間我國育幼養老的棘手問題(按,以目前的生育率估計,台灣將於十五年後到達日本今天的高齡人口比例)提供錦囊妙計,作為按圖索驥之用,希望有助於建立良善的永續托育和長照制度,並藉著同步提振就業和生育,而緩解人口與經濟、社會困境,意圖將解決難題化為讓社會向上提升的力量,因此是一個正向面對難題的策略。
血观音 (2017) 豆瓣 TMDB
血觀音
8.0 (1131 个评分) 导演: 杨雅喆 演员: 惠英红 / 吴可熙
其它标题: 血觀音 / 修罗花
《血观音》描述在女人组成的棠府里,住着3位不同世代但一样懂人心的女性,由棠夫人(惠英红饰)主持大局,穿梭权贵间,靠着高超手腕与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个性如刺猬般的大女儿棠宁(吴可熙饰)为求母亲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儿棠真(文淇饰)多半静静观察,唯母命是从。直到某天,棠家亲密友人惨遭灭门事件爆发,三人各自被牵扯其中,一向以大局为重的棠夫人,为了守护一切,费尽心机,却让三人走向不同的命运。
2018年6月28日 看过
三位都演得很稳,吴可熙隔着屏幕都撩死我了。从《嘉年华》和《血观音》看,文淇潜力很高啊。
台湾 金马奖
双瞳 (2002) 豆瓣 TMDB
雙瞳
7.4 (451 个评分) 导演: 陈国富 演员: 梁家辉 / 刘若英
其它标题: Double Vision / 더블 비전
由于两年前揭发同僚贪污,台北警官黄火土(梁家辉)被上级报复调入冷门的外事组工作,利益也曾连带受损的新同事对他怒言相向,加上妻子清芳(刘若英)受不了他长期不回家要求离婚,黄火土感觉他的世界正在逐渐四分五裂。
就在此时,三宗受害者的身份并无关联的震惊了台湾社会的离奇命案发生,法医(杨贵媚)验尸发现他们都是因中一种神秘的黑霉菌产生幻觉而死,因为缺乏此方面的人才,当局从美国请来此种案例的侦办专家凯文莱特(David Morse)协助破案,黄火土重被任用。随着一桩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实的被发现,一场围绕政治利益与民众利益的斗争也在黄火土和办案伙伴李丰博(戴立忍)及整个警察队伍之间展开。
2018年5月30日 看过
两星半。叙事、背景、人物塑造都不太喜欢。
台湾
大佛普拉斯 (2017) IMDb TMDB 豆瓣
大佛普拉斯
8.8 (1552 个评分) 导演: 黄信尧 演员: 庄益增 / 陈竹昇
其它标题: The Great Buddha+
菜埔(庄益增 饰)是一家雕塑厂的夜间保安,家中有一位重病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肚财(陈竹昇 饰)是菜埔唯一的朋友,菜埔经常在值夜班的时候把肚财叫过来和他作伴。一天,两人突发奇想决定看一看菜埔的老板黄启文(戴立忍 饰)的行车记录仪里记录了哪些影像,希望向来风流的老板能够贡献出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解两个独身男人内心里的寂寞之苦。
行车记录仪所记录的影像果然没有让菜埔和肚财失望,但与此同时,两人也发现了黄启文的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实际上,菜埔和肚财的一举一动皆没有逃过黄启文的眼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他决定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2018年5月21日 看过
最后那个彩蛋很出戏,又来“坏人等天收”那套淳朴又怯懦的幻想,其他细节写实得无可辩驳。
台湾
社會運動的年代 豆瓣
作者: 何明修 / 林秀幸 主編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11 - 2
台灣社會自解嚴後,民主化的腳步加速社會運動的普及,在主流媒體看不到的地方,社會運動的力量已無聲無息浮現在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群體採用這種語言,這種深植於人心中,相當多元化的意見表達方式,一旦在社會運動的年代忽略了這股集體力量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就無法清楚理解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
《社會運動的年代》是一本傳承學界二十年來研究成果,並開展新局的重要著作。本書邀集十三位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法律學者,就四大社會運動研究議題:組織與策略、法律與人權、日常生活,以及學界研究成果,就其關注的領域分工寫作,共同探索台灣晚近二十年來的社會運動歷程,引領讀者更全面性地理解台灣的運動社會。
裡台灣 豆瓣
作者: 劉克襄 玉山社 2013 - 6
裡,放在台灣前面,似乎變得陌生而疏離,卻是這回行旅的關鍵字。
台灣各地的熱鬧或溫暖,此回,我都想經由「裡」的親密漫遊,跟大家一起分享。
——劉克襄
每一個時代,都有山川風物、人文歷史的記述,供後人想像追溯彼時的風貌。多年來,劉克襄走遍大城小鎮深山野壑,如是熟悉家園,又筆耕不輟,累積出精采豐厚的《裡台灣》。
惟這不是詳實的旅行指南,更非沉迷於走訪的心情撞擊。年輕起,鳥類、植物、歷史、古道、鄉鎮、鐵道等諸多題材的潛修歷練,一一開闊劉克襄的視野,加上樂於試驗的精神,他的作品往往深具開創性,洋溢著博物學家綜觀博聞的特質,更擅長小題大作。
不論行走百年地景、小村小鎮,或是采采鄉野,他都一直在尋找一個最貼近當地的角度,烙印這片土地的銘記。賞鳥時,它是候鳥交會的驛站。倘若漫遊台南府城,那是五個圓環,以此為核心一層一層包圍,不僅蘊蓄了古都的街景美學,台南人的生活巧思也鑲嵌其中。又如流連淡水老街,則是一家麵包店、一間二手書屋,讓淡水繼續吐露憧憬。或者在東石,密密麻麻的蚵架像方形圖陣的詭異密碼,彷彿搭乘太空梭駛抵未來的某一星球國度;而當你輕咬當地的小吃蚵仔包,澎湃十足的海洋風味,又將你拉回現實,蚵田蚵海蚵屋蚵的人生盡在其中。
裡台灣,如此地道內行,彷彿攝影師按下快門,拍下一張張經典的影像。書中景點幾為普羅或知名勝地,即便訊息充斥,作者還是能發掘不同的面貌。時而溯古論今,描述地貌流動;時而博引自然,道盡風物。裡恰如漬物的甕裡乾坤,包羅作者漫遊台灣的奧義。閱讀著每一篇文章,我們彷彿神遊預覽了書中景點,摸透它們的脾性,更興起旅行實證的衝動。不論現在或將來,《裡台灣》都抓得住台灣!
不想環遊世界,想貼近台灣,有時寂寞,卻無可取代。
作者劉克襄年輕氣盛時,經常騎著野狼125馳騁四方。得子後因孩孺的牽絆,開始探索住家附近的閒置野地。囿於一小方天地,仍有萬般發現,總是急忙記錄和繪圖,不減狂熱的心志。如今他繼續背著背包,不停地走路,看山水風物,看台灣的內裡,也照見自己。本書即是他走遍大城小鎮深山野壑,如是熟悉家園,又筆耕不輟,累積出精采豐厚的《裡台灣》。書中景點幾為普羅或知名勝地,即便訊息充斥,作者還是能發掘不同的面貌。時而溯古論今,描述地貌流動;時而博引自然,道盡風物。裡恰如漬物的甕裡乾坤,包羅作者漫遊台灣的奧義。閱讀著每一篇文章,讀者彷彿神遊預覽了書中景點,摸透它們的脾性,更興起旅行實證的衝動。
2018年5月12日 已读
散文書寫當中較有在地意識的作品。在劉克襄的觀感中,遊覽某地不僅是一場主觀的遇見,更是一次深入貼近的認知:人與自然互動相依,歷史與當下呼應相融。於是,自然風貌的變遷,人的價值行動都不再割裂,而成為了使人能夠感知、思索的經驗。那麼,遊記不再只是山啊水啊美食啊貓啊,也對有人的生活喜好、環保社運、社區重建行動的檢視。
刘克襄 台湾 在地 本土
台灣花布 豆瓣
作者: 吳清桂 大塊 2010 - 3
提起阿嬤的「紅花仔布」,總會讓許多人想起,小時候,家裡的床單、被套或是媽媽背著弟弟妹妹的花布上頭,一朵朵色彩鮮明豔麗的大紅花。
「紅花仔布」就像春天的花蕊,曾綻放美麗的光芒,深植於台灣人心中,蘊藏在人們底層的記憶裡,伴隨著當年許多台灣人度過長夜寒冬,還有那個年代濃濃韻味的文化印記和美麗回憶。
這個五、六十年來和台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花布,就是台灣的在地文化,就是台灣的精神,是台灣人共同擁有的美麗情感與記憶,所以我們將這些阿嬤ㄟ花布稱為「台灣花布」。
「拍攝這些花布的過程,每一塊花布都經過我的手燙熨過,留著我的情感和痕跡。」自從吳清桂和台灣花布邂逅,迸出這段彩豔花布的情緣,就此和它結了不解之緣。
幾年來,吳清桂陸續在全台各地蒐集台灣花布,將這些僅存的花布圖案整理、分門別類,甚至著書成冊。同時也進行著花布的田野調查,拜訪老布莊、批發商、花板彩繪師甚至印染廠。幾乎全台跑透透之後,在欣賞美麗的花布之餘,也真切感受到這些伴隨所有台灣人成長的花布,在大家心中蘊涵的特殊情感。
從第一本書開始,吳清桂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把這些花布故事呈現給台灣人,這不但是一個史文化的記載和資料的保存,而是每個台灣人曾經編織過的美夢再現。
這一次,吳清桂蒐集更多的台灣花布圖案,不僅是她自己的收藏,還有其他花布愛好者和廠商提供的許多已經不在市場上流通的典藏花布,甚為珍貴。而為了延續花布的生命,不只要讓設計者運用,還要推廣到眾人的日常生活。
隨書附贈圖樣應用光碟與印有美麗花樣的紙張與花布,讓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塊花布把玩,繼續編織那美麗的花布夢!
本書特色:
1. 實地採訪、介紹台灣花布的歷史淵源與印染程序,以及台灣花布蛻變成文創與時尚元素的歷程。
2. 全書收錄200餘款台灣花布圖樣,包含多款市面少見的典藏品與絕版品,珍貴保存台灣花布圖樣資料。
3. 隨書附贈精選花布圖樣光碟,高解析JPG格式,適用於多數電腦與應用程式。
4. 隨書印贈花樣紙張與花布,讓花布素材隨手可得,自己動手做,親自體驗台灣花布的迷人之處!
好绘本如何好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郝广才 21世纪出版社 2009 - 11
What is “好”绘本?
How to do? How to see?
“绘本”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感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体,正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新阅读空间。本书以许多备受肯定的“好绘本”为例,破解当中的图文密码,将绘本“如何好”的秘诀告诉你!
让想做绘本的人,更加清楚绘本创作的脉络和方向。
让喜爱绘本的读者,重新阅读绘本的另外一个层次。
让重视孩子的父母、老师们,更了解如何选择好的绘本来引导孩子的眼睛。
每一个对绘本好奇的人,都能透过本书建立完整的绘本观,寻找新的可能性,发挥创意思考和无限想象。
2017年6月20日 已读
从版面设计、视角、角色、创意等创作细节讨论什么是好绘本。记得住那么多原则,然后去实体店一本本拆来对照么。当成插画名家、优秀绘本入门地图也不错。
台湾 绘本 育儿 郝广才
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 豆瓣
作者: 周易正 總編輯 行人文化實驗室 2015 - 11
◇二十一世紀最前衛的生命科學研究報告
◇為曾經存在卻不被承認的「牠們」正名
◇不只聽我們怎麼說,還教你怎麼找妖怪
你小時候,或者你家長輩曾經被「魔神仔」牽走過嗎?
高山上唯一一條路前方,走得異常快的「黃色斗篷山友」,可不可以跟著走?
曾聽過有人在鄉下被一隻呲牙裂嘴的「大黑狗」追趕?
「妖怪」一直貫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媽媽嚇小孩」到「嚇死大家」的故事,從小到大、從台灣有歷史到今天,妖怪從未缺席。但奇怪的是,妖怪卻一直保持著隱晦的神祕面孔。關於妖怪的文字記錄一直不被重視,通常僅存在口耳相傳中。而妖怪的形象在散佚龐雜的資料當中,也從未取得共識。
面對這些無法被定位,但卻無所不在的「妖怪」,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妖怪研究,在相關報導、研究、採集中大海撈針,找尋妖怪的蛛絲馬跡。希望藉由這些初步研究,一方面讓妖怪的形象「具體」地出現在眾人面前,讓散落在每個人心中的記憶碎片找到共同的基礎。另一方面,希望讓這些妖怪「露臉」之後,能夠打開臺灣人想像世界的大門,引入更多妖怪(咦?)
本套書利用圖鑑(第一冊)、觀察記錄指南(第二冊)、專訪及重要文獻摘選(第三冊)等不同形式,經由視覺、知識、行動、思考,打開探討臺灣妖怪多樣性的一條三叉路,以回應佔據了許多臺灣人集體經驗中悄悄卻堅實的那一個位置。
這是一套知識豐富、幽默有趣、圖文並茂的妖怪百科,如果你曾經想過「妖怪」是什麼,那麼現在正是了解臺灣妖怪、學習與牠們和平共處的最佳時機!
《壹、臺灣妖怪圖鑑》
妖怪曾經廣泛出沒在臺灣不同地區,卻不敵勢力逐漸強大的人類,許多弱勢物種不是已經絕跡,就是正面臨滅絕的危機。不過因為環境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遷,竟也發現/演化出新的都市物種!
本書精選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六隻形態、個性和能力各異的陸生類、水生類、植物類妖怪,從基本資料、能力分析、習性描述、出沒目擊記錄,搭配圖鑑插畫,讓你快速掌握妖怪棲息在哪、吃什麼、習性以及特殊行為!牠們也可能是你哪天上山下海遊玩時,最有機會打到照面的物種!
《貳、妖怪觀察記錄指南》
光看圖鑑還無法滿足你對妖怪的好奇心?
本書貼心整理出一套妖怪觀察法,帶著圖鑑和這本觀察記錄指南,動身出發去尋找妖怪吧!
有哪些必須遵守的原則?行前該如何準備?衣著和裝備該如何選購?工具和誘餌該如何準備?等待及觀察有什麼步驟?熟讀以上指南、按部就班,讓你開心觀察、安心回家。除了用眼睛觀察,也請務必使用專門筆記法,寫下你的觀察記錄,這些筆記將是未來妖怪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參、妖怪見聞錄》
八位不同領域專家的跨界論壇,現身說法!他們是花費數年研究妖怪的學者、長期蹲點在妖怪最常出沒的區域、或是以妖怪為靈感的創作者。透過專訪,聽他們從各種角度,解讀什麼是「妖怪」?
關於妖怪的研究,和妖怪一樣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和多樣性,本書截選日本、中國、臺灣歷年重要文獻及論述,看妖怪在文字化和圖像化的過程中,以何種形象和方式存在於我們的世界。
好評推薦
「這本書很有趣!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台灣也有本土妖怪。」茂呂美耶/作家
「在遠古世界中,神靈、妖怪、鬼魅均為先民生活主要環節;但科學興盛之後,對心靈的重視與自然的敬畏卻退居次要,也帶來許多後遺症。本書有系統的蒐錄台灣妖怪,對民族心靈的探索尋求、文化傳說的補遺重塑,都是令人欣慰的重要一步。」葉怡君/作者
千江有水千江月 豆瓣
作者: 萧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台湾当代经典小说,三十年来感动了海峡两岸无数青年男女。台北青年大信初到布袋,经女主角贞观导游地方,两人因而相恋。后来贞观至台北上班,大信至金门当兵,两人之间的情愫产生变化。
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悲情城市 (1989) TMDB 豆瓣
悲情城市
9.1 (743 个评分) 导演: 侯孝贤 演员: 陈松勇 / 李天禄
其它标题: A City of Sadness
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坷德,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从此不断。“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家中的四兄弟更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着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梁朝伟 饰)。然而悲剧并没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林文清也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到此,林家男子只剩他和吴宽美(辛树芬 饰)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地学语的幼儿……
2015年12月7日 看过
侯孝贤用平实、安静的镜头,构造一种画外叙述力,将时代浮沉之间,失落者的不忿、悲伤、无奈、隐忍、隔膜、麻木写至毫厘之细。“228”“1989”这些数字其实能够牵动两岸人藏于心底的共同情感。
1989 侯孝賢 台湾 梁朝伟
鲁冰花 (1989) 豆瓣
魯冰花
8.7 (43 个评分) 导演: 杨立国 演员: 黄坤玄 / 李淑桢
其它标题: 魯冰花 / Dull Ice Flower
年轻气盛的美术老师郭云天(于寒)从大城市调到水城乡小学后,发现其它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古阿明(黄坤玄)是个绘画天才,加上调查后得知古阿明家境贫困,郭云天开始对他照顾有加,时常为他不惜同其它老师发生冲突。
校长委托郭云天挑选一名美术选手代表学校参加比赛,郭云天力荐古阿明,遭到其它老师的反对,据理力争一番,郭云天终没抵过众人之口,心怀对古阿明的歉意带着他的一幅绘画离开了水城乡。而落选后的古阿明因为伤心外加营养长期不良,患上肝病不治身亡,不知他送给郭云天作纪念的那张画已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 豆瓣
作者: 蕭新煌 / 顧忠華 主編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0
《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是一本動員當前台灣十大社會運動,集結近百個社運團體代表,在十場分組論壇、一場南部會議和一次全國大會師後,共同集思廣益所呈現的集體智慧和心聲,對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後的社會分歧和政治不信任,發出了為另一波社會改革而再出發的行動宣言。第一篇總論有四章,剖析社會運動的挑戰、突破和再出發的時代意義,透過公民社會新動力的宣言,揭櫫十大社會運動的未來訴求;第二篇共二十章,評述十大社運的自我診斷和未來策略;附錄則詳載了參與社運團體的重要資料,以及2篇對台灣新民主和第三部門發展趨勢的觀察論述。
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 豆瓣
作者: 田哲益 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2010 - 9
1984年成立的「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係以一批原住民知識青年為中監分子,本書即以此促進會所推動的活動為主軸,看這群年輕人如何提倡「部落主義」,並跨越族群、城鄉,爭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自我認同、國家族群與文化政策等訴求。
台灣原住民,原來是台灣領土的主人,由於歷經外來政權的統治,原有的文化特色已逐漸凋零。為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台灣原住民掀起了一波波自覺性的社會運動,並於1984年成立「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爭取原住民的自主地位。
原住民社會運動發展至今,成果有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憲法增修條款、原住民電視台成立等,以及各原住民族正名、身分、母語、就業、經濟立法保障等,但未來仍須再加努力,團結維護原住民的權利與文化。
台湾历史上的移民与社会研究 豆瓣
作者: 陈小冲 编 九州出版社 2011 - 9
《台湾历史上的移民与社会研究》内容简介:国际学术界对古代的琉球为何地一直争论不息。台湾著名教授中,方豪主张宋元以前的琉球即为台湾,而梁嘉彬却主张古代琉球从来不是台湾!①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古人所说的琉球,实际上包括台湾岛与冲绳群岛。对学术问题众说纷纭是正常的,笔者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台湾古称流求(或作流球、瑠求、流虬),但在明朝建立后,琉球之名被冲绳群岛的中山诸国所占用,台湾反而被称为“小琉球”,后改鸡笼、东番、北港等地名,最后才被称为台湾。本文试图探讨流求之名在台湾失落的原因和过程。
逆光飞翔 (2012) 豆瓣
逆光飛翔
7.9 (208 个评分) 导演: 张荣吉 演员: 张榕容 / 黄裕翔
其它标题: 逆光飛翔 / Touch of the Light
音乐天分超凡的男孩裕翔(黄裕翔饰)弹得一手好琴,却天生失明。他坚持不参加任何比赛,只希望能拥有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他第一次离家北上念书,遇见热爱跳舞却因故被迫放弃梦想的女孩小洁(张榕容饰)。裕翔能“看见”世界上不被旁人看见的美丽,从未放弃过这个世界。他就像一缕温暖的逆光照进了小洁冰冷的内心,而小洁则带领着裕翔经历了他从未尝试过的冒险。两个看似永不会相交的灵魂,却成为彼此遗失的那份力量。两人身后的那道耀眼的逆光,正温暖着、鼓舞着他们向梦想展翅飞翔。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男主人公黄裕翔本色演出。女主角则由台北电影节、亚太影展双料影后张榕容饰演,两人延续前作的绝佳默契,演绎了一段好友之间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历程。导演张荣吉凭借此片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女主角张榕容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男主角黄裕翔荣获2013年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2013年9月16日 看过
好看
台湾
不能没有你 (2009) 豆瓣
8.0 (95 个评分) 导演: 戴立忍 演员: 陈文彬 / 赵祐萱
其它标题: No Puedo Vivir Sin Ti / Cannot Live Without You
台北市中心,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李武雄(陈文斌 饰)怀抱着不满10岁的女童(赵祐萱),准备跳天桥自杀,这引起了警方和媒体的围追堵截。在电视机前,很多民众关注着事态的发展。面对警方,武雄口中疾呼“社会不公”,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原来,武雄与前女友同居时育有一女,即他怀抱中的女童,孩子名叫妹仔。后来,前女友改嫁,音讯全无。武雄独立抚养女童,两人相依为命,生活悲惨。为了讨生活,武雄从事了多项高危工作,潜水排污就是其中之一。妹仔到了适学年龄,但是依照法律,法定监护人——即生母和继父才有资格办理手续。武雄虽为生父,却因无法律依据,无法行使监护人的权利,为了妹仔可以如愿入学,武雄踏上了一条艰辛的维权之路……
本片取材于2003年一则社会新闻,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年度台湾杰出电影4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