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豆瓣
作者:
夏晓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8
本书分别以“女性社会”、“女性之死”题名:上篇“女性社会”期望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其中,对上海“中国女学堂”的考述锁定女子社会化教育起步期,将中西观念、中学与西学的相互激荡、冲突与调和作为讨论的重点,而该校所标举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在日后各地的办学实践中尤具启示意义。与之相呼合的是发生在北京的女学生杜成淑拒绝男学生屈疆约会信事件的考察,透过双方公开的私函与背后的妇女团体分裂的的隐情钩稽,论者有意凸显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困惑。女报的出现亦自晚清始。第三章以发刊于1904年的《女子世界》杂志为标本,清理晚情,“女界革命”倡导者的妇女论述之内涵,文本分析不仅显示出刊物主持人在廷续三年的编辑过程中思想的游移,其间男性与女性声音的同中有异更值得关注。“男降女不降”之说的晚清曾流行一时,这一话语既源于明清之际的历史记忆,也与晚清妇女论独特的现实关怀相指涉。探究其中复杂的多意旨,揭示历史资源如何转化为现代理念,是为该章的着力之处。
私语词典 豆瓣
作者:
柳美里
译者:
于荣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9
《私语词典》主要内容:柳美里,1968年6月22日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在日韩国人,剧作家、小说家。横滨共立学园高中肄业。1986年以剧作《致水中之友》闻名而开始受到关注,1996年以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品有《水边的摇篮》、《家庭标本》、《私语词典》、《鱼之祭》、《家庭电影》、《淘金热》、《命》等。
《私语词典》是柳美里的一部随笔集,她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四十四个词语,以各种各样的情景和自己的回忆为主料,佐以辛辣独特的诠释,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越来越迷离而冷漠的世界。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满足着现代社会人们日益猖獗、深深隐藏的偷窥欲望;另一方面,作者一贯以大胆揭露隐私而著名,甚至把隐私视作“难得的财产”,《私语词典》也恰如其名。这部随笔集堪称颠覆我们常识的一部“新辞典”。
《私语词典》是柳美里的一部随笔集,她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四十四个词语,以各种各样的情景和自己的回忆为主料,佐以辛辣独特的诠释,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越来越迷离而冷漠的世界。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满足着现代社会人们日益猖獗、深深隐藏的偷窥欲望;另一方面,作者一贯以大胆揭露隐私而著名,甚至把隐私视作“难得的财产”,《私语词典》也恰如其名。这部随笔集堪称颠覆我们常识的一部“新辞典”。
相助 豆瓣
作者:
[美] 凯瑟琳·斯多克特
译者:
唐颖华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1962年的密西西比,距离奥巴马当选总统还有47个年头。白人男子至高无上,女人是漂亮的摆设,有色人种则是不可接触却又不得不接触的贱民。种族冲突此起彼伏,两个女佣,一个大学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小姐,冒险开始她们的变革之路。爱与痛苦,仇恨与信仰,恐惧与勇气,交集在三十万字的分量里,密密麻麻浸润心灵。作者以细腻真实的笔触重现了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关系,刻画了艾碧莲、明尼、雯三个人物形象,大时代的激流教小人物只能学会隐忍,但当变革的声音从喉咙里发出,饱满而又真挚的感情喷薄而出,谁又能说,这股直抵人心的力量不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救赎?
本书出版之后,版权被三十多国争先引进,《纽约时报》、《出版者周刊》、《华盛顿邮报》联合推荐 并连续报导,堪称近年来不可多见的力作。
本书出版之后,版权被三十多国争先引进,《纽约时报》、《出版者周刊》、《华盛顿邮报》联合推荐 并连续报导,堪称近年来不可多见的力作。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豆瓣
8.5 (34 个评分)
作者:
[意] 奥里亚娜·法拉奇
译者:
毛喻原
/
王康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3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是一本社会历史、真诚忏悔与虚构故事的混合物,是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这颗精子”和“想象力这颗卵子”天然受孕的结果。
它的主题不仅涉及文学史上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一个未婚母亲与她腹中胎儿的一段旷世未有的缠绵恋情,而且涉及作者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无论从哪方面说,这本书都是法拉奇的不朽之作。
它的主题不仅涉及文学史上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一个未婚母亲与她腹中胎儿的一段旷世未有的缠绵恋情,而且涉及作者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无论从哪方面说,这本书都是法拉奇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