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Shadow Mothers 豆瓣
作者: Macdonald, Cameron Lynne / 卡梅隆·林·麦克唐纳 2011 - 2
"Shadow Mothers" shines new light on an aspect of contemporary motherhood often hidden from view: the need for paid childcare by women returning to the workforce, and the complex bonds mothers forge with the 'shadow mothers' they hire. Cameron Lynne Macdonald illuminates both sides of an unequal and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rofessional women and childcare providers - immigrant and American-born nannies as well as European au pairs - "Shadow Mothers" locates the roots of individual skirmishes between mothers and their childcare providers in broader cultural and social tensions. Macdonald argues that these conflicts arise from unrealistic ideals about mothering and inflexible career paths and work schedules, as well as from the devaluation of paid care work.
小孩共和国 豆瓣
L’Internationale des républiques d’enfants (1939-1955)
作者: [法] 萨米埃尔·布雄 / [法] 马蒂亚斯·加尔代 译者: 马雅 / 陈秋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 - 9
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又草草落幕的大胆实验。
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被组织起来,形成自治“小国家”……
那些在小小身躯和头脑里结出来的果实,成为后世丰富的遗产。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一场重要会议,汇集了当时欧美诸国的教育界、慈善界精英,号召其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将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组织起来,让这些孩子形成自己的自治“共和国”,肩负“市长”“警察”等社会职责……在这一个个小小“政体”背后,教育家们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看这些小小的身躯和头脑里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次实验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遗憾落幕,但它给后世的教育改革、慈善事业管理、儿童心理学和人道组织行动方式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
★在千疮百孔的战后欧洲,面对流离失所的儿童们,人道主义者合力展开的教育自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无论是孤儿还是被残酷地与父母分离的孩子,都被安置在儿童营地或村庄。这种人道主义援助与教育乌托邦相辅相成——教师、牧师、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受新教育和“自治”思想的启发,建立了儿童团体“小孩共和国”。从意大利到匈牙利,在法国和德国,孩子们变身年轻的工人,他们选举“政府”“法院”等“权力机关”,力图为重建被摧毁的欧洲作出贡献。
★战争受难儿童的避风港,新教育理念的试验田,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的大胆尝试。
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战争走向结束的那段时间,欧洲各国出现了大量“儿童村”,接收战争受难儿童,建立“儿童村”的成年人用新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们重建身心——孩子们组建并管理自己的“政府”,还有自己的“法院”、“警察部队”、合作社、报纸,甚至他们本“国”专有的“货币”。这样大胆的尝试,也是迄今国际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教育实验。
★ 一段以儿童为主角的隐秘历史,重新定义教育与社会、困厄与重建、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由于当事人的故去、档案的尘封、时代的更迭,“小孩共和国”的这段历史长期未能受到世人的关注,本书围绕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特罗根“儿童村”领导人会议,重回这些“小孩共和国”的组织者、建设者曾经置身的历史现场,追踪他们的教育实验经历,揭示不同时期“小孩共和国”的亲历者不为人知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身处历史激流中的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包容与妥协。
-
这本书反映了实地志愿者和资助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但不一定秉持相同的策略和方向。书中的孩子们经历了战争的痛苦,比那些相对没有经历过同样程度的困难和危险的孩子成熟得更快。这个基于绝对真理和诚实的体系,首先是为了唤起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前法国红十字会培训学院培训主管、评论家伊夫·福库普(Yves Faucoup)
我们该如何处理战争受害儿童,以及所有那些发现自己被残酷地剥夺了住所、父母和家庭的人的问题?数以百万计的孤儿或被遗弃的儿童在街头流浪或流离失所,成为摧毁他们世界的冲突的受害者。从慈善、人道主义到教育事业,各种经验开始不断涌现,以帮助这些儿童,而这本书的作者们追溯的正是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三位作者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全书12章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丰富的照片和档案文件,都聚焦于一个独特的事件,最终拼成了一幅精确而富有启发性的整体图景,就像这些看似独立的努力彼此连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网络。
——法国《解放报》(Libération)
借助独家档案和大量图像资料,本书展示了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新教育精神和乌托邦情怀的教育和政治世界。
——法国《世界报》(Le Monde)
2024年1月4日 已读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不该复读“乌托邦、理想主义尽皆幼稚”的陈词滥调,而应不厌其烦地强调:儿童的任何惨状都是成人的傲慢自私所致的可耻失败。抛开时代知识积累的局限仍然可见,“小孩共和国”必然失败的背后,是各种私利的循环:大到对战争责任的逃避、急不及待的意识形态扩张、regime合法性争夺,小到所偏好的学术理论自证、组织建制盈利盘算...无论如何,在被安排的理想主义戏剧之中,孩子从来都不是自主自由的实践者。ta们被安排了一项超越其能力范围的教育理想实验,只能毫不意外地引导出唯一的结局:成人的过错被掩盖饶恕,其权威却更见增长。引致战争的社会秩序也被保留延续。到最后,人类下一代的教育所需依旧被置于各种斗争之后。这段历史的重新挖掘,真的会让傲慢的成人有所反思吗?Doubt that.
世界史 儿童 历史 心理学 思想史
解密青春期 豆瓣
作者: 方刚 东方出版社 2021 - 1
《解密青春期:陪孩子平稳度过10~18岁》以著名性教育专家方刚博士个人的青春期日记为线索,深度、全面地解析了青春期的关键词和高频话题。全书探讨了青少年在这个必经的特殊时期,如何平衡学业、友情、恋爱和性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少年方刚对自己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观察记录和对爱情、友情的迷茫探索,更有性教育专家方刚对此前经历的详细批注与专业解,从心理学理论到实操方案,深入浅出,是家长和老师的必读青春期指导书,也是引导青少年平稳度过青春期的教程。
2023年9月29日 已读
老师自我坦白的真诚和勇气值得称道。老生常谈的知识和话题要实践出来才能让现实改变,帮助到后来者。
教育 育儿 赋权型性教育 青春期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豆瓣 Goodreads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8.8 (60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 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
【编辑推荐】
※去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2023年3月27日 已读
这次sisterhood对谈讲了许多历史:婴儿潮世代以前的女性经验、婴儿潮次世代面对toxic mothers、婴儿潮次世代自己的亲密关系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从零开始”这个概念,原来不只是一个给新来者的欢迎语,更是对过往历史扼腕:前代女权主义者的行动和思想没有直接传承给下一代,后生得重头再来。或许人间世就是如此曲折且不可预料吧。下一世代也找到了自己的思想资源和抗争手法,她们有自己的路要走。ps“作为男性我感到抱歉”这句话能引起极大的愤怒,千万不能说这种毫无责任感毫无sense的话。继续脚踏实地地去实践。
哲学 女性主义 女性主義 女权主义 心理学
Privilege 豆瓣
作者: Shamus Rahman Kh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 9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high schools in the nation, St. Paul’s School in Concord, New Hampshire, has long been the exclusive domain of America’s wealthiest sons. But times have changed. Today, a new elite of boys and girls is being molded at St. Paul’s, one that reflects the hope of openness but also the persistence of inequality.
In Privilege, Shamus Khan returns to his alma mater to provide an inside look at an institution that has been the private realm of the elite for the past 150 years. He shows that St. Paul’s students continue to learn what they always have—how to embody privilege. Yet, while students once leveraged the trappings of upper-class entitlement, family connections, and high culture, current St. Paul’s students learn to succeed in a more diverse environment. To be the future leaders of a more democratic world, they must be at ease with everything from highbrow art to everyday life—from Beowulf to Jaws—and view hierarchies as ladders to scale. Through deft portrayals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Khan shows how members of the new elite face the opening of society while still preserving the advantages that allow them to rule.
2023年4月3日 已读
For the new elites of usa, privilege is not sth entitled or inherited,but sth embodied through some constantly exclusive experience.Despite they can be benefited a lot from this kind of activities,they should learn to show indifference to knowlege and experience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the ease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in hierarchies. 2nd read done
人类学 历史 原文 心理学 思想
Unwind Your Mind 豆瓣
作者: Emma WhispersRed HarperOne 2019 - 11
Join the millions experiencing the soothing power of ASMR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 radical new wellness trend for relaxation and stress-relief with proven benefits similar to meditation. In Unwind Your Mind, beloved ASMRtist Emma WhispersRed explores how this powerful practice can help us find calm and be present anytime and anywhere.
Unwind Your Mind blends exercises to help you experience calm through ASMR every day. In her trademark therapeutic, soothing style, Emma WhispersRed helps us incorporate ASMR into our daily lives, revolutionizing our approach to self-care, mindfulness, and healing. Complete with a foreword from the psychologist who led one of the largest studies on ASMR, this essential guide to ASMR offers both the latest research on this growing phenomenon and the practical tools for fighting anxiety and finding calm in our lives.
Unwind Your Mind is supplemented by three companion audio originals—the first of their kind widely available—ASMR for Your Commute, ASMR for Your Lunch Break, and ASMR for Bedtime.
2023年4月9日 已读
From the legendary Emma WhisperRed! This book helps me understand some of the very basic of ASMR, and open a brand new world of mind for me!If you are trying to find some concrete introduction to ASMR and some guidelines to practice it by yourself,this book helps. And don't forget to follow WhisperRed on youtube to check out some videos to EXPERIEN
ASMR mindfulness 原文 心理学 教育
私立小学闯关记 豆瓣
6.8 (11 个评分) 作者: 槙原久美子 译者: 刘晓婷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9
太郎五岁时,槙原久美子听取朋友的建议,舍弃教学品质日益下滑的公立小学,将太郎送到私立小学。
然而,进入私立小学只是长期严酷竞争的开始。身为母亲,久美子既要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应付学校的繁杂要求、帮助太郎追赶其他同学的进度,还要和其他家长“斗智斗勇”,获取学习情报。面对苛刻死板的应试教育、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校园竞争,久美子和太郎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
槙原是一位非常专业的记者,她的叙述和太郎的日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反思我们当今的教育环境和淘汰焦虑,并向父母和教育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教育,还是“最适合”的教育?
【编辑推荐】
★从奋起竞争到激流勇退,“退赛”母亲回忆顶尖小学艰辛求学路。
——本书讲述了母子二人通过艰难补习考上私立小学,最终却在繁重课业和残酷竞争中选择离开的故事。透过母子二人的小学奋斗史,见证他们的收获与挫败、成长与反思,反照出当代精英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走进全日本最顶尖的私 立小学,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赢在人生的起跑线?
——掌握一门乐器,独立撰写一份历史调查报告,自己做一个小发明并拿到专利。六年级就能在海里游两公里,会背着背包在山间远足,在家里下厨做饭。当然,这都建立在门门功课全A的基础上。
★孩子上学,家长受累,直击新时代超级妈妈的两难窘境。
——白天抓日常生活起居,晚上为了作业和课与孩子斗智斗勇,还要处理同其他母亲和老师的复杂人际。作者久美子最终选择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结果发现在如今,当母亲比上班还累。
★久美子的记述和太郎的日记可以帮助今天的家长反思以下问题:
精英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打造过人优势,但是否磨灭了他们的个性?
家长的投入对孩子不可或缺,但过度控制是否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主性?
高标准可以磨练孩子的承压能力,但是否损伤了他们宝贵的自尊?
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教育,还是“最适合”的教育?
★内附精美插图和太郎日记,生动还原母子二人闯关心路
★《他乡的童年》导演、媒体人周轶君诚心推荐
2023年9月7日 已读
卷的背后是随处可见的厌女实践和母职羞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化环境对人的塑造:作者虽然有意识去反思深入镶嵌在保守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制度,但在实践上仍旧深度地内化这些价值和目标。读者真能看见,这个保守、沉默、顺从到荒谬又显得不可理喻的东亚岛国,是如何顺利地实现它的再生产。
成长 教育 日本 社会 私立学校
Privilege 谷歌图书
作者: Shamus Rahman Kh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 8
An inside look at how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elite private schools prepares its students for success

A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high schools in the nation, St. Paul's School in Concord, New Hampshire, has long been the exclusive domain of America's wealthiest sons. But times have changed. Today, a new elite of boys and girls is being molded at St. Paul's, one that reflects the hope of openness but also the persistence of inequality.

In Privilege, Shamus Khan returns to his alma mater to provide an inside look at an institution that has been the private realm of the elite for the past 150 years. He shows that St. Paul's students continue to learn what they always have—how to embody privilege. Yet, while students once leveraged the trappings of upper-class entitlement, family connections, and high culture, current St. Paul's students learn to succeed in a more diverse environment. To be the future leaders of a more democratic world, they must be at ease with everything from highbrow art to everyday life—from Beowulf to Jaws—and view hierarchies as ladders to scale. Through deft portrayals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ents, faculty, and staff, Khan shows how members of the new elite face the opening of society while still preserving the advantages that allow them to rule.
2023年4月3日 已读
For the new elites of usa, privilege is not sth inherited,but sth embodied through some constantly exclusive experience.Despite elites can be benefited a lot from those activities,they should learn to show indifference to knowlege and experience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the ease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in hierarchies. Disagree the democracy analysis though.
kindle 人类学 原文 思想 政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 豆瓣
作者: 华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旨在探索研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如何与幼儿实践活动紧密衔接。作者在研究学前儿童生活、活动和学习等方面全面发展与认知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线索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同时,为了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和培养其实践工作能力,作者研究、开发了适用于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法课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单元课程”,使幼儿师范教师的职前培养贴近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实践教学证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单元课程”在科学、系统、全面地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学前基础教育理论、音乐基本理论和音乐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掌握构思、设计、实施、评价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教育思维和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整合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和资源,实现儿童早期教育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2023年3月1日 已读 看了一下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和音乐教育理念的部分。理论体系的梳理简要明瞭,适合入门了解。但其他教育观念分析非常陈腐,处处透露出父权制爹味的异味。阅于2022年。
教育 育儿 音乐
东大女子 豆瓣
ルポ 東大女子
6.2 (12 个评分) 作者: [日]太田敏正 译者: 应婧超 2022 - 4
东京大学是全球大学排名最高的亚洲学校,然而在东大每年入学的3000人新生中,只有不到两成是女性。
“东大女子”在日本社会中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标签,一方面意味着这些拥有日本最高学历的精英女性在智商、能力上的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冷、强硬、缺少女性魅力等固化形象,暗示着她们背离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闯入男性主宰的社会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本书将揭开这些被视为“男强女弱”社会的异类的高学历女性在求学过程,工作,生活与家庭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真实情况,以及她们对抗社会偏见、追求性别平等和自我实现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成就。
正如有识之士指出,如果这群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本应更有选择余地的女性都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社会多样化的实现更是无从期待。可以说,东大女子的生活状态正是日本未来社会的先兆。因此,“只有当东大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之时,才是日本真正变革之际。”(中屋健一)
2022年10月13日 已读
其实内容大多是东亚父权社会内部的老生常谈。但有两个议题让我印象深刻:1. 家庭养育冲突中不仅仅是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还有“资本商业社会的竞争价值>养育照顾价值”这层核心价值冲突。当然,再往深层上说,对养育价值的鄙夷漠视也源于父权社会的价值逻辑:男性人类发明的理性文明及围绕其展开的社会活动都比“自然的”“生物性”“家庭的”“女性的”事务要高级、有价值;在家庭中提倡性别平等,还要用力批判这种逻辑假设;2. 书中提及研究表明越是讲究“能力主义评价体系”的人和组织,越是容易忽略评价体系的偏颇与不公正,更不利于人和组织的进步。最后,躲在办公室不回家带娃做家务的男性数学都不好,书中那些多元男性气质实践者的经历让人鼓舞,让人看到东亚圈也非铁板一块。大家需要为一个鼓励多元人生选择的社会建设而努力鸭。
性别平等 性别意识 教育 日本 男性气质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豆瓣
作者: [英]艾登·钱伯斯 译者: 许慧贞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儿童阅读是需要环境的,而环境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共同创建和引导。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
老师和家长都期望更有技巧地帮助孩子成为深爱阅读的成熟读者,本书与您探讨的正是怎样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自在地遨游于阅读世界!
2022年8月31日 已读
“有支持能力的大人”的概念很有启发性。Chambers这本的很多架构细节需要实践去感悟、反思和延伸。希望我能努力且成为这么一个有支持能力的大人。
图画理论 教育 绘本 绘本理论 绘本研究
故乡的微光 豆瓣
作者: 付新华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 9
◆ 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美好,让没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
◆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泰戈尔《萤火虫》
《故乡的微光》是中国萤火虫研究第一人付新华教授十三年来的研究结晶。一本独一无二的萤火虫读本,有故事,有情怀,有诗意,带你走进梦幻般的萤火虫世界。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寻找、考察萤火虫的美好经历,以及十三年来不减丝毫热情的萤火虫研究之旅。同时,书中还有国内种类最全的萤火虫科普资料、实用的萤火虫摄影指南,各种美轮美奂的萤火虫大片。
《故乡的微光》既是记录,也是怀念。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和美丽的图片,可以看到作者对萤火虫,这些故乡、童年中闪烁的微光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萤火虫正在消失的现状的忧虑。
达尔克罗兹方法:体态律动 豆瓣
作者: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著 译者: 谢呈译 2021
本书是雅克-达尔克罗兹于1916年在德国出版的系统性理论教材。其中系统的解释了达尔克罗兹音乐与动作的训练方式与方法。书中可以看到很多我们熟知的练习如:迅速反应、身体卡农、抑制练习等。在书中读者可以系统的明白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学习,学习达尔克罗兹方法在教学中的使用。
2022年5月14日 已读
好处是顺着朝代先后梳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也能在分析讲述时提及必要的格律、文学手法知识。但选篇和分析的细处真是一言难尽:对于讲述战争的篇目缺乏多元的评判角度,而只一味“复古”代入,共情一种显然不符现代文明的武勇杀戮精神;讲述有关儒家士人精神的篇目也是带着自觉的立场带入,缺乏批评分析,采取明显的尊讳态度,多处出现前后矛盾的价值取向。比如,一边不惜生搬硬造“隐士型渔夫”“志士型渔夫”等词汇,颂扬在儒道姿态之间切换表演的士人形象,呈现出强烈的身份边界意识和优越的视角取景框,一边又认为体恤平民的士人才是“真正的儒家知识分子”;从可多样解读的农耕田园诗中明确附会上“性别分工”,书本终章却赞扬秋瑾的女权倡议;片面地评议宋明理学......这是教育书籍啊教授,不是你们精神儒家士人的布道讲堂,有点公允求真的精神这么难?
儒家 古典文艺 古诗 教育 文学
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 豆瓣
J'AI TOUT ESSAYÉ: Opposition, pleurs et crises de rage
作者: [法]伊莎贝拉·费利奥莎 / [法]阿努克·迪布瓦 译者: 魏舒 新星出版社 2017 - 9
《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是作者两本畅销法国的亲子书中的其中一本,另一本为《他怎么总找我麻烦?!理解六至十一岁孩子》。两本书的书名看上去都是家长声嘶力竭的绝望呼喊,但副书名给出了心理学家的答案:理解孩子。如何理解?运用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发现来理解。
家长当然不必去研读这些前沿科学的学术论文,本书有严密的理论支持,但无难懂的理论表述,作者和绘者已经把科学方法融入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图画中,助家长解除焦虑,轻松掌握营造和谐亲子关系的实用窍门。
2022年3月31日 已读
“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关系”这句话的确非常精辟。即便许多有学习基础的家长都没有总结出来这句话。参照书中依据大脑发育进度提出的建议,能发现不少自己还能提升的细处,比如明确指令、对概念把握不同程度的应对、对专注记忆能力不同程度的应对等等。看那些孩子脑瓜默念的小框框都想掉泪,就都是大人错得离谱啊。真是一本既网红也靠谱的好书,冲着这种轻松直观的插图形式必须五星。
伊沙贝拉奥费利奥沙 儿童 儿童教育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
整体养育 豆瓣
作者: 陈忻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4
孩子胆小、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 么办?……我该如何养育我的孩子?我的养育方式是否合适?……
几乎每一位焦虑父母,都在寻找“药到病除”的育儿解药,希望专家给出一个标准育儿答案。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育儿公式。如果父母可以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一些为人父母的原则和方法,很多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整体养育》是一本给广大父母的育儿指南。其中既有育儿的“内功心法”,也有育儿的“具体招式”,可以切实帮助父母建立对儿童发展的整体认识,帮助孩子发展各种必需的核心能力。只有我们手里握着儿童发展的全景图,用整体养育的思路去看待孩子的发展,才能看清楚来路和去路,进而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2022年3月30日 已读
第一部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基本面,看完觉得自己的确做得还不错;读完第二部的确很有收获,在基本面下增添了更多具体方法,能支持我在日常实践中把更多细节做得更好。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延伸出来的支持方法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儿童教育 发展心理学 家庭教育 心理学 成长
You, Your Child, and School 豆瓣
作者: SIR KEN ROBINSON / LOU ARONICA Viking 2018 - 3
An essential book for parents to help their children get the education they need to live happy, productive lives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Element and Creative Schools
Parents everywhere ar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especially now, when education has become a minefield of politics and controversy.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educators, Robinson has had countless conversations with parents about the dilemmas they face. As a parent, what should you look for in your children’s education? How can you tell if their school is right for them and what can you do if it isn’t? In this important new book, he offers clear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dvice on how to support your child through the K-12 education system, or outside it if you choose to homeschool or un-school. Dispelling many myths and tackling critical schooling options and controversies, You, Your Child, and School is a key book for parents to learn about the kind of education their children really need and what they can do to make sure they get it.
2022年3月30日 已读
看评论特别能看到简中家长的mentality:虽然Robinson已经提供很多具体的参照标准,很多行动指南,又延伸出许多细分领域的支撑读物,但还是被认为没有提供某些“育儿绝招”,“没有启发实行不了”。很多人没有提到书里一个重要数据:基础条件以后,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的要素中,财富、健康、身份地位加起来影响不超10%。我好奇多少简中家长读了这个数据直接把书丢开了。
原文 发展心理学 幸福 心理学 思想史
The Whole-Brain Child 豆瓣
作者: Daniel J. Siegel / Tina Payne Bryson Delacorte Press 2011 - 10
Your toddler throws a tantrum in the middle of a store. Your preschooler refuses to get dressed. Your fifth-grader sulks on the bench instead of playing on the field. Do children conspire to make their parents’ lives endlessly challenging? No—it’s just their developing brain calling the shots!
In this pioneering, practical book, Daniel J. Siegel, neuropsychiatrist and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Mindsight , and parenting expert Tina Payne Bryson demystify the meltdowns and aggravation, explaining the new science of how a child’s brain is wired and how it matures. The “upstairs brain,” which makes decisions and balances emotions, is under construction until the mid-twenties. And especially in young children, the right brain and its emotions tend to rule over the logic of the left brain. No wonder kids can seem—and feel—so out of control. By applying these discoveries to everyday parenting, you can turn any outburst, argument, or fear into a chance to integrate your child’s brain and foster vital growth. Raise calmer, happier children using twelve key strategies, including
• Name It to Tame It: Corral raging right-brain behavior through left-brain storytelling, appealing to the left brain’s affinity for words and reasoning to calm emotional storms and bodily tension.
• Engage, Don’t Enrage: Keep your child thinking and listening, instead of purely reacting.
• Move It or Lose It: Use physical activities to shift your child’s emotional state.
• Let the Clouds of Emotion Roll By: Guide your children when they are stuck on a negative emotion, and help them understand that feelings come and go.
• SIFT: Help children pay attention to the Sensations, Images, Feelings, and Thoughts within them so that they can make better decisions and be more flexible.
• Connect Through Conflict: Use discord to encourage empathy and greater social success.
Complete with clear explanations, age-appropriate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day-to-day struggles, and illustrations that will help you explain these concepts to your child, The Whole-Brain Child shows you how to cultivate healthy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so that your children can lead balanced, meaningful, and connected lives.
2022年3月30日 已读 “左右脑分工”“上区下区”这种极有可能是错误的、极有可能被误解的观点竟仍被作为主要理论介绍,委实让人惊讶。建构论、简并理论真的要加强传播。但非常吊诡的是,虽然借用的理论落空,但本书所提供的实践方法却极有可能是有效的。毕竟这类延伸的方法论与最基础的脑神经科学发现依然是吻合的。其中最受益的是“可控的回忆倒带法”。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把不明就里的情绪源头的细节拼凑完整,我们才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以后往何处去。
原文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 情绪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