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彷徨 豆瓣
9.4 (18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本书收作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十五版次。
2020年3月29日 已读
《在酒楼上》《肥皂》《弟兄》极其喜欢。《祝福》今天读来更觉凄戚。读过林毓生的主观附会与借题发挥,更加细心地注意《在酒楼上》的枝末,更觉林毓生立论的私心。鲁迅老师短篇中那些短句遣词,真是彰显锤炼的功用。
中国 女性主义 小说 文学 新文化运动
重返五四现场 豆瓣
作者: 叶曙明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 - 4
新与旧交锋的大时代,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大师辈出,群星璀璨,风云际会,百年激荡……
最生动的历史实录,还原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余世存撰写长序,深度阐扬五四精神
解玺璋·十年砍柴·张宏杰联合力荐
…………………………………………………………………
“五四”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群贤咸集,大师辈出的年代,各种思想像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引领风骚。那是一段激情迸发、永不复返、令今人无限神往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这个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的大时代,细述民国政界与学界的风云往事:
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锷、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陈炯明、章士钊、傅增湘、吴稚晖、张东荪、鲁迅……时势造就英雄,人才成就时代。
五四时代的北大,群星璀璨,出入的都是当世名人: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陶孟和、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顾颉刚、马叙伦、刘文典、马其昶、梁漱溟……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有请大师们重返五四现场!
…………………………………………………………………
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让人们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
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
媒体推荐
★叶曙明是当今华文世界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
——台湾大学教授 蔡源煌
★叶曙明先生的《重返五四现场》一书让我们跟着他重温了五四……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他眼中的五四,尤其是他把广东人梁启超、陈炯明当作五四运动的开端和结束,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
——著名学者、作家 余世存
★长久以来,五四被各种思想搞得面目全非、奇形怪状。现在,我们跟随作者,穿过重重迷雾,重返五四现场,或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五四的真相,这是该书的魅力所在。
——出版人、评论家 解玺璋
★叶先生这本书是认真的、有才华、有见解的信史,为我们细腻而有条理地梳理呈现了民国史上重要的一个片断,它不但扩充了我们对民国史的了解,也为我们反观身处的时代提供了一个角度。
——新锐历史作家 张宏杰
★《重返五四现场》试图突破五四被符号化后的重重外包装,采取胡适先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谨严态度,来尽量还原五四时期人与事的生动场景,让他们重新活在九十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著名专栏作家 十年砍柴
2011年7月9日 已读
叶曙明说自己对中国历史有种深沉的宿命感。但如果细细斟酌作者试图客观呈现给读者的那段深远过往的细节点滴,恐怕就连读者也堕入一种悲观深沉的态度:”不容匡正“而又自”唱双簧“的思想革命、”石条压驼背“式的文学革新、隐忍负重而又心存底线的”桐城谬种“、以正义为名即可打倒一切的爱国学生、亡国阴影不散、文人做派不自觉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 叶曙明 启蒙情结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