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赋权型性教育:给孩子好的性教育 豆瓣
作者: 方刚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作者提出的赋权型性教育理论,是中国目前唯一本土的性教育理论,受到性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影响日趋扩大。
本书系统论述了赋权型性教育理论、内容、技术,帮助读者全面提升对性教育的认识。
从事性教育,观念很重要。本书对性教育思考独到而深入。
作者是全国“性教育讲师”培训与考核负责人,此书也是性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2021年1月23日 已读
主课必读参考书第一遍。在课程内容基础上细化了每个重要主张的论述,一些章节提供了相应的学术论据。论证上,与“人的权利与文化情景”相关的部分观点有矛盾之处,我会尝试做更严密、更有效的证成,因为我认同赋权型性教育的整体主张。书本后半部分呈现了许多真实情景中的应对选择,但这部分组稿相对松散。
人权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平等 心理学
一句话性教育 豆瓣
作者: 方刚 / 王晓斌(编) 东方出版社 2020 - 6
《一句话性教育》选编著名性教育专家方刚博士关于性教育的经典语录,取材方刚的性教育著作与演讲,涵盖了性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九个方面。书中通过一句句简短精练、轻松又不乏深意的语言,将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脉络与要点清晰介绍出来,有方刚性教育方式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方刚博士多年性教育课程与咨询的实践凝结,从意识观念到实操方案,简明扼要,一针见血,是家长与老师性教育入门的优秀读本,也是引导男孩女孩更好认识自己,拥有健全健康性心理状况的教学指南。
1、性教育入门指南,简单几句说清性教育。告别不做、不会、不敢、不屑,用连珠妙语打破难以启齿的枷锁与边界,教你讲什么、怎么讲。
2、总括赋权型性教育新思路,不只是性生理教育,也是人格成长的教育,提供一种亲子关系新模式。
3、不回避LGBT等敏感话题,教会家长如何在孩子悦纳自己、认知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扮演正确角色。
4、每节内容配有性教育主题漫画,辛辣讽刺性教育现状,幽默一笑间,打开心扉重新认识性教育。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豆瓣
9.9 (12 个评分) 作者: 周保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本书以“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为主题,重点讨论当代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通过此书,可以对《正义论》的论证结构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背后的道德基础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回应了对自由主义的主要批评,并提出作者对这一政治理念的思考。
2020年8月31日 已读
「這樣的風景,由我們創造。如果我們看到,並好好珍惜,這就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CD disobedience 中国 周保松 哲学
Why We Can't Wait 豆瓣
作者: King Jr., Martin Luther 2011 - 1
Dr. King’s best-selling accoun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Birmingham during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1963

On April 16, 1963, as the violent events of the Birmingham campaign unfolded in the city’s streets,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mposed a letter from his prison cell in response to local religious leaders’ criticism of the campaign. The resulting piece of extraordinary protest writing,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 was widely circulated and published in numerous periodicals.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ampaign and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 in 1963, King further developed the ideas introduced in the letter in Why We Can’t Wait,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frican American activism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of 1963. During this time, Birmingham, Alabama, was perhaps the most racially segregated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campaign launched by King, Fred Shuttlesworth, and others demonstrated to the world the power of nonviolent direct action.

Often applauded as King’s most incisive and eloquent book, Why We Can’t Wait recounts the Birmingham campaign in vivid detail, while underscoring why 1963 was such a crucial year for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Disappointed by the slow pace of school desegregation and civil rights legislation, King observed that by 1963—during which the country celebrated the one-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Asia and Africa were “moving with jetlike speed toward gaining political independence but we still creep at a horse-and-buggy pace.”

King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the civil rights struggle, noting tasks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must accomplish to bring about full equality, and asserts that African Americans have already waited over three centuries for civil rights and that it is time to be proactive: “For years now, I have heard the word ‘Wait!’ It rings in the ear of every Negro with piercing familiarity. This ‘Wait’ has almost always meant ‘Never.’ We must come to see, with one of our distinguished jurists, that ‘justice too long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
2020年6月14日 已读
MLK’ writing shows us a textbook of how to give people inspiration,courage,faith and motivation. I can conclude some of his principle here:when addressing the feelings of the oppressed,do not just put out words,but also the vivid details that a real person are facing day by day. 论述抽象概念目标时要善用形象比喻,要牢牢把握行动在当下的意义论述。今天再看他的精神宗旨,很是感叹。现实已远离了他的初衷,但战斗仍在延续。
MLK disobedience 公民不服从 公民抗命 原文
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豆瓣
作者: Bryan Capl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7 - 4
2020年5月2日 已读
作者操持一套自恋傲慢诡辩的言辞,一直回避对真问题的回应:历史而言,市场化的行动到底有没有产生更优质的社会共存景象;经济学家是否依然根据市场理论假设去做政策建议;主观定义了政治经济两种领域中“理性人假设”的不同解释效力以后,怎么克服其内在矛盾,相应的政策建议(更坚定的相信市场调控)怎么面对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挑战(虽然他声称很尊重该研究)。细读判断,作者只是将主流学院派、所谓新古典主义的价值倾向、判断路径和框架缺陷全部继承下来,结合了一些归因、诠释值得深辨的实验,写了一份长篇的argument。但除了明示他们对全面的人类福祉不感兴趣,无视当代demo丰富多元的内涵(不止选举),作者没有为他们的立场提供无可反驳的辩护。少有可以称道的好处,就是对部分研究结论的完整呈现。
主流经济学 原文 政治 政治学 新自由主义
亲爱的安吉维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7 (151 个评分) 作者: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6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2017年十大好书】
【献给所有与抗性别不平等抗争的父母的一份指南】
******
几年前,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收到昔日好友的一封信,好友询问这位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尼日利亚裔作家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养育成一个女权主义者。《亲爱的安吉维拉》即是阿迪契给好友的一封回信。
这十五条无价、睿智的建议,其实是关于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强大、独立的女性。
这些建议直接、有力而坦诚,从给予女儿(如果她渴望如此)选择一架飞机模型而非布娃娃当玩具的自由;到和女儿开放讨论穿衣、化妆或者性向的问题,让她不要将婚姻视为一种“成就”;作家还鼓励读者破除陈腐的性别观念,抛弃那种认为女性的生活就该以厨房、家务和丈夫的需求为中心的褊狭之见。同时,作家还反驳了那种看似进步、公平的表达背后的不公平预设,比如女性“被允许”去获得成功,本质上其实是认为女性不应该拥有权力的落后意识。
《亲爱的安吉维拉》尖锐地触及了21世纪的性别政治的核心。它将开启一场全新的、被迫切需要的讨论,即在当下,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的自我。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已成为我的家传物之一。有个建议细节让我很受启发:讲述时不要只提空泛的批判概念如“父权制”“厌女症”,要学会用举例来将不平等、不公正的思想具体化,并且要提出实在的克服、改变的办法。
书信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女性主义 女权 女权主义
Half the Sky 豆瓣
作者: Nicholas D. Kristof / Sheryl WuDunn Virago 2010 - 8
Pulitzer Prize-winning reporting team, husband and wife Nicholas D. Kristof and Sheryl WuDunn, take us on a journey through Africa and Asia to meet an extraordinary array of exceptional women struggling against terrible circumstances. More girls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are girls, than men were killed in all the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mbined. More girls are killed in this routine 'gendercide' in any one decade than people were slaughtered in all the genoci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entral moral challenge was slavery. In the twentieth, it was totalitarianism. In the twenty-first, Kristof and WuDunn demonstrate, it will be the struggle for gender equal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ierce, moral, pragmatic, full of amazing stories of courage and inspiration, HALF THE SKY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 global citizen.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This book gets peopl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lives and the “unimaginable issues”of wome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authors gives proper reflections and lots of explicit methods that change people’s lives. It’s inspirational and also cautionary for me,who always just think theoretically. A lot of contents are missing in the Chinese version.
Feminism 不服从 公民抗命 原文 女性主义
82年生的金智英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2년생 김지영
8.0 (381 个评分) 作者: [韩]赵南柱 译者: 尹嘉玄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 - 9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亚洲10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
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
韩国总统文在寅、国民主持人刘在石、“少女时代”崔秀英、BTS团长金南 俊都 在阅读, 但阅读这本书的女艺人会被人身攻击。
《熔炉》《釜山行》原班主演孔侑、郑有美出演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内容简介: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某医院妇产科。成长于公务员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里。
她就是那种你每天都会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
从小,金智英就有很多困惑。
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上小学时,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愈是喜欢的女生就愈会欺负她。”上了中学,常要提地铁、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在学校也不能掉以轻心,也有男老师喜欢对女同学动手动脚。可她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关公司。她发现虽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却几乎都是男性。下班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金智英感觉自己彷彿站在迷宫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脚踏实地找寻出口,却发现怎么都走不到道路的尽头。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电子书 金智英有个想法:法律制度改变了,但人还是按照旧有的价值去思考去行动。到底是制度改变了人的价值还是相反?对那些男性的描绘用笔简练又传神。如写郑代贤那一句“心态上会有不同”。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民主 韩国
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 豆瓣
Liberalism and Modern Society
作者: [英]理查德·贝拉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 10
在《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一书中,贝拉米检讨了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演变,探讨了密尔、格林、涂尔干、韦伯和帕累托以及其他一些思想家的著作,将他们的理论与其各自的历史背景紧密地联系在 起,揭示了诸多隐藏存自由丰义思想之下的社会与道德假设的偶然性 现代社会在整个19世纪早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贝拉米认为.这些变革从根本上破坏了自由主义的许多核心原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批判性地检讨了反映在哈耶克、诺齐克和罗尔斯这些当代政治哲学家著作中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出他们的自由丰义所立基的社会观念和道德直觉如今是时代错误的和站不住脚的 他丰张.只有 种建立存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民主自由主义才能为现代世界复杂与多元的社会提供一种合理的政治理论。
2019年12月31日 已读
与其他理论家不同,贝拉米并不单纯从理想建构角度反省自由主义的得失。他检视自由主义思想在英法意德四国不同形式的历史参与,落脚于尝试实践自由主义的知识者诸如霍布豪斯、涂尔干、帕累托、韦伯等人在各国具体的历史社会环境的遭遇与变迁,展现了同宗思想的不同变奏,又强调了其共同的困境:个人自由假设在实践中遭遇不同个体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斗争,摧毁了自由主义建构社会的可行性。一定程度上,贝拉米还在章节安排之间暗示了自由主义历经不同实践的变化:乐观主义(进步主义)—调和证明(涂尔干社会学)—理想怀疑(帕累托的怀疑)—放弃调和承认冲突之下再论证(韦伯)—转向理想建构探讨应然层面(当代政治哲学复兴)。最终他对伦理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的批评很有说服力,但推崇那套韦伯式的现实主义却让人看着都直摇头。为什么你就确定程序可靠?
古典自由主义 帕累托 德国 德沃金 意大利
香港第一 豆瓣
作者: 區志堅 / 彭淑敏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2
第一位「香港」小姐,原來不是我們熟悉的孫泳恩!
早在1844年,香港已發生第一次罷工!
香港第一次填海,原來是在上環文咸東街!
在香港第一次出現的人、事、物,都是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從中可以認識香港殖民地時期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以及各種民生與公共建設的情況。從這個角度追溯香港歷史,不單生動有趣,也極具保育與教育意義。本書透過政治、經濟、民生、社會建設、醫療、教育、出版、娛樂、宗教和建築等不同範疇,帶你穿越時空,細味香港這個家的點點滴滴
2019年8月26日 已读
找了一本封面好看一點的借標First class.自覺對當地制度也算熟悉,不料本課在我的舊識基礎上添加了很多歷史、案例的細節說明。尤其在法制、區議會歷史方面真真切切幫我補了課。非常感謝。實在不忍借標陳曉蕾,因為她也是很好的本土生活方式記述者。
历史 政治 民主 香港
合法性的限度 豆瓣
作者: [美]艾伦·沃尔夫 译者: 沈汉 商务印书馆 2005 - 11
本书是西方激进派政治社会学家的代表著作。作者认为:西方世界在20世纪50年代对自由民主盛行呈现乐观的态度,而到了70年代则出现了悲观主义的看法,因为自由民主没有解决西方社会的严重问题。自由民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中原因在于自由民主为冲突和矛盾所困扰。自由、民主涉及到不同的相互冲突的政治理论,在19世纪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到了当代,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作者回顾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史。指出自由、民主曾采取了相继不同的制度形式,如积累的国家、普选制的国家、二元国家等等类型。而每一种国家形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其结果便是国家的停滞。作者认为,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
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 豆瓣
作者: Freedom Writers / Zlata Filipovic Main Street Books 1999 - 10
Straight from the front line of urban America, the inspiring story of one fiercely determined teacher and her remarkable students.
As an idealistic twenty-three-year-old English teacher at Wilson High School in Long beach, California, Erin Gruwell confronted a room of “unteachable, at-risk” students. One day she intercepted a note with an ugly racial caricature, and angrily declared that this was precisely the sort of thing that led to the Holocaust—only to be met by uncomprehending looks. So she and her students, using the treasured books 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and Zlata’s Diary: A Child’s Life in Sarajevo as their guides, undertook a life-changing, eye-opening, spirit-raising odyssey against intolerance and misunderstanding. They learned to see the parallels in these books to their own lives, recording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diaries and dubbing themselves the “Freedom Writers” in homage to the civil rights activists “The Freedom Riders.”
With funds raised by a “Read-a-thon for Tolerance,” they arranged for Miep Gies, the courageous Dutch woman who sheltered the Frank family, to visit them in California, where she declared that Erin Gruwell’s students were “the real heroes.” Their efforts have paid off spectacularly, both in terms of recognition—appearances on “Prime Time Live” and “All Things Considered,” coverage in People magazine, a meeting with U.S. Secretary of Education Richard Riley—and educationally. All 150 Freedom Writers hav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nd are now attending college.
With powerful entries from the students’ own diaries and a narrative text by Erin Gruwell, 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 is an uplifting, unforgettable example of how hard work, courage, and the spirit of determination changed the lives of a teacher and her students.
The authors’ proceeds from this book will be donated to The Tolerance Education Foundation, an organization set up to pay for the Freedom Writers’ college tuition. Erin Gruwell is now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where some of her students are Freedom Writers.</p>
我们的孩子 豆瓣
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帕特南 译者: 田雷 / 宋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 5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理解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读罢此书,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等这回事。”帕特南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帕特南依次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双全的关爱或在隔代教养的环境中长大。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贫富阶级之间的“剪刀差”——在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邻里社区内都有鲜明的反映。在这个生而不平等的时代,仅仅谈机会均等都是不公正的!
2013年,帕特南曾因“深化了我们对美国社区的理解”而得到总统颁布的国家人文勋章。本书在此意义上又是一次学术的跃进,它更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的全幅图景:当寒门子弟发现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劳时,美国梦已碎。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这本书以手术刀般的锐利所进行的批判,是我们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
2019年2月18日 已读
扎实得让人感动的田野调查搭上定量数据,描绘新一代尝试实现社会流动之际,所遇到的家庭教养、学校环境、社区资源、公共参与中的全方位阶级差距。工人阶级子弟历经产业转移、新自由主义扩张后越渐遭遇隔离,在贫穷、不公、厄运之中每况愈下,人人平等的美国梦已成遥不可及的幻想。不仅展现了代际间的成长环境差距,甚至阐明了右翼民粹政治崛起的社会基础。读着既感知识充沛,又觉并无新见:产业人群造无情抛弃、收入分配不公倍增、阶层固化人群隔离、社会资源准入限制、公共参与力量不均甚至公正丧失,这些美国issue,难道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所见所闻吗?
必须专门提及:本书的翻译多处应用网络口语,用以翻译粗口原话合适不过,但为了下笔爽快在正文里写下“撕逼”这种攻击性的词句,既不恰当也不严肃,希望出版方正视。
平等 政治学 教育 新自由主义 民主
帝国之河 豆瓣
Rivers of Empire: Water, Aridity, and the Growth of the American West
作者: [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译者: 侯深 译林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是一部讲述水与对水的征服的历史。作者力图通过两个途径来破解既有的美国西部神话:一是发现、分析自然,特别是自然中的水,在西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二是超越西部,在一个远为宏阔、久远的时空中理解西部的水与人类的关系,考察水与水控制的历史。这两个途径在流淌的水中“合入其流域的独圈”,映现出横亘于西部大大小小的水坝、沟渠上方的主题:通过技术与资本成就的对自然的主宰,与掌握技术与资本的人对其他人的控制相始终。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引起极大争议。赞誉者将之视为环境史与新西部史学的绝妙之作,批评者则往往认为其论点过激。然而无法否认,此书无论文字还是论述均属上乘,迄今为止仍是环境史、西部史以及其他美国史学者的必读书。
團結不折彎 豆瓣
作者: 潘文瀚 / 黃靜文 進一步 2012 - 8
甚麼是獨立工運? 香港走過1950、60年代受國共兩黨政治影響的工會運動,1970年代跳脫出左右意識型態,隨本土製造業興起的獨立工運,千禧世紀交接時新自由主義的衝擊,香港勞工階級摸索尋求自主抗爭的道路,團結地追求公義與民主。 這,就是獨立工運。 在香港社運波瀾壯闊的今天,五位作者,帶著勞工關懷的視野,刻劃香港爭取獨立工運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來龍去脈。
使民主运转起来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Making Democracy Work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 Putnam ) 译者: 王列 / 赖海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1 其它标题: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
本书以民主制度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的研究探讨了有关公民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运用社会资本、治理和善治等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对意大利进行个案考察,经历长达20年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专制崩溃后,成功地利用意大利深厚的公民传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机制,逐渐使意大利社会走向善治和繁荣。并得出关于民主制度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社会资本是民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