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活在黑暗时代 豆瓣
Hannah Arendt: A Life in Dark Times
6.9 (9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妮·C·海勒 译者: 张乐腾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2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是最天才又最具挑衅性的声音之一,有人称赞她是智者,有人谴责她是骗子。阿伦特也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的女人,纽约著名传记作家安妮·海勒,用快节奏又全面的方式,描述了她内心矛盾的来源和她的最大成就,从混乱的童年,到她所谓“有意识的贱民”阶段——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不会“因为社会的不认可,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不会为了赢得认可而“不惜一切代价”。
本书是海德格尔《黑色笔记》(2014年)首次爆炸性出版后,他在笔记中大放的厥词,以及他和阿伦特复杂的情人关系,都在本书中做了更新,令读者对阿伦特的认知更多一层晕眩和唏嘘。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她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刺入她的灵魂,生根,孤绝尘封。”—以阿伦特最争议的事件开篇既大胆又直率,文字平实坦荡,一口气读完了。
传记 回忆录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学
爱这个世界 豆瓣
8.3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译者: 陈伟 / 张新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5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伟大而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她的主要著作《人的境况》、《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已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作为一名与学术流派、政治党派及意识形态路线保持距离的独立思想家,阿伦特拥有范围持续扩大的读者。本书是西方学界最早、最权威的一部阿伦特传记性著作。作者从书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认识阿伦特的人那里收集资料,以传记的方式,展现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描述她的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与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书中,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阿伦特的故事折射着那个时代,她的著作也是为了寻求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就本质来说,传记关注的是一个人的生活,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她思想的历史基础,是激发她进行思考的特定经验,是滋养她的友谊与爱,以及展示她的思维方式或思想风格。在阿伦特那里,对立的思潮碰到一起,这使她的思想丰富而又激越。通过此书,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资料,了解和把握阿伦特的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和观点。
朋友之间 豆瓣
BETWEEN FRIENDS: The Correspondence of Hannah Arendt and Mary McCarthy, 1949-1975
8.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 [美] 玛丽·麦卡锡 译者: 章艳 中信出版社 2016
【内容简介】
她们初遇于1944年的纽约: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刚刚逃离纳粹德国,才华横溢的玛丽·麦卡锡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二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开始了长达25年的鱼雁往返。在信中,她们辩谈时事: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水门事件……也探讨文学、倾诉情感、闲聊八卦。
《朋友之间》收录了阿伦特和麦卡锡之间的所有通信。这些信件充满了智慧和雄辩,又不乏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为我们近距离展示了20世纪两位杰出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向我们呈现了她们之间漫长而独特的友谊。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汉娜·阿伦特与同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玛丽·麦卡锡的书信集,既是两位知识分子友谊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艺术和政治批评的典范,更是20世纪文化和思想史的见证。
◆阿伦特与麦卡锡的书信文字严谨、敏锐,字里行间却又不乏友人间的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伟大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她们心灵的一隅。
◆信件涉及包括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尼克松、水门事件等历史事件,也涉及包括乔治·奥威尔、奥登、海德格尔、埃德蒙·威尔森、罗伯特·奥本海默等读者熟悉的人物,为我们了解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提供了极佳视角。
···
【媒体推荐】
很难找到另一位比阿伦特更适合引导人们面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20世纪思想家。
——《纽约客》(New Yorker)
玛丽·麦卡锡是我们时代真正的女作家。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过去和气质的女人之间的友谊是什么样的?她们成为朋友并非因为她们“想着类似的事”,而是因为她们都以与对方、为对方“思考”为己任。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对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段友谊的耐人寻味的记录。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这些信件智慧、雄辩、有爱,勾勒出这段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友情。……也是艺术批评的典范和友谊的见证。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她们漫长的通信异常精彩,反映了二人截然不同的人格和对政治、哲学、文学人物、当代事件的观点。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人的境况 豆瓣
Human condition
9.2 (1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王寅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通过对劳动、工作和行动;权力、暴力和体力;地球和世界,以及财产和财富等诸概念的区分,强调了人在面临现代社会高度科技化、自动化和经济现代化情境下,仍然具有的“复数性”和开端启新的行动能力,从而重树人们对于人类事务的信念和希望。这本曾被欢呼为“参与式民主的教科书”,将批判的目光投向我们当前认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时隔50年,这《人的境况》的原创性仍然像当时一样令人瞩目,并能激发起新的思想和讨论。
责任与判断 豆瓣 谷歌图书
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陈联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7
《责任与判断》一书完整收录了汉娜·阿伦特生命中最后十年的讲演、报告及随笔,由纽约新学院大学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杰罗姆·科恩编辑出版,他曾长期担任阿伦特的助手,是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的保存者。
《责任与判断》集中探讨了与恶的本质及道德抉择相关的基本问题,代表性文章为“论道德哲学的若干问题”。回顾20世纪的多重政治危机,其困难和挑战的核心并不在于人们对道德真相的无知,而是道德真相竟不足以作为标准,指引人们作出判断。道德的崩溃反映出的乃是西方思想传统的大断裂。
本书将再次让读者领略到阿伦特思想的渊博与深刻,及其用哲学思考分析当代政治问题的突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