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
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 豆瓣
7.9 (8 个评分) 作者: 许纪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0
《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从思想史的视角梳理了包括后现代思潮、国家主义思潮、新左翼思潮、虚无主义思潮、反西方主义思潮等各种思潮,并对其源流、影响做了考辨,进而深刻指出:当今的中国只有继续沿着启蒙的路径,融入人类主流文明,才能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2020年5月22日 已读
从“新天下主义”的论述回望许纪霖老师对“新启蒙年代”的总结反思,的确能窥见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焦灼:贵朝是要以何种文明再临世界?80s转入90s那段社会、思潮的变迁经过,真是看一次感叹一次。当时许纪霖老师忧心价值虚无的状态正在抽空古典自由主义建制安排的吻合度,但由此诉诸对更丰富的整全性价值的回溯却缺乏说服力:如果那些一揽子价值本身就历经水土不服导致了“启蒙”的分裂,为什么要想象人们在一种更加价值虚无、更加丛林的状态下会突然接受那些价值?更不论合流的regime论述正在鼓吹完全对立的另一套价值体系。由此来看,正义与公共理性并不如他所言那样“吸引力不足”。而就从这些论述来看,许纪霖老师的关怀基本只聚焦在建制构想之上,对于承认政治、身份政治的潮流,很缺乏合力的想象。
中国 历史 启蒙 国家主义 思想史
德国的历史观 豆瓣
作者: (美) 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 译者: 彭刚 / 顾杭 译林出版社 2014 - 2
本书围绕对19世纪到当代的德国历史观和德国民族史学思想传统的讨论,追溯了德国自由主义的悲剧性历史,考察了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反民主特征得以合法化的历史观。当现代历史研究十九世纪首先在德国大学中被职业化的时候,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正在上升的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德国的历史研究绝非如德国历史学家们声称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是受到了对德国民族性认同的深刻影响,其要旨在于拒斥启蒙运动的理性和人道主义的观念。德国历史思想的最根本贡献,亦即对史料的批判性分析的强调,与一种试图将特定政治和社会现状合法化的、远非客观的“历史主义”结合在一起,这种“历史主义”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纳粹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彻底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权威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 豆瓣
作者: [英国] 威廉·华兹华斯 译者: 黄杲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 10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他的作品一扫古典主义雅致雕饰的诗风,强调“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以其纯朴清新的语言摇写大自然中的景物和人物以及人们的生活。抒发其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