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芬兰教育现场 豆瓣
作者: [美] 蒂莫西·D·沃克 译者: 李红燕 / 牛双红 2018 - 9
芬兰因为在21世纪第一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出色表现震惊了全世界!
这个PISA测评的目的是评估15岁的年轻学子在数学、科学和阅读领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时至今日,这个北欧小国的教育成就依然让世人瞩目。以“较少的在校时间,很少的家庭作业以及几乎没有标准化考试”著称的芬兰教育如何能够令他们的学生在PISA测评中取得足以与压力重重下的亚洲学子抗衡的PISA高分?
借由在赫尔辛基一所公立小学教授五年级学生的机会,美国教师蒂莫西·沃克先生开始了芬兰学校的探秘之旅。他曾在《大西洋》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谈及他在芬兰的发现,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本书集结了沃尔所有的心得,揭示了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在K12课堂上实施芬兰式教学的最好方式。
从保证大脑休息到创建平和宁静的课堂环境,这本书拉开了世界上最受称赞的教育体系快乐教学的序幕。他在书中所传达的信息是简单而深刻的:这些芬兰式的策略可以在美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其它国家使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或者学童的家长—都不会愿意错过这本书中所传递的令人愉悦的能够带来转变的信息。
----------------------------------------------------------------
媒体推荐:
“课堂上多一份愉悦,老师少一些讲述,可以让学生们学得更好?”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芬兰人找到了答案,蒂莫西·沃克在这本引人入胜的重要著作中让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明白了如何可以做到像芬兰老师一样。《芬兰教育现场》是一本值得广泛阅读和讨论的书籍。
——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全球成就鸿沟》(The Global Achievement Gap)和《造就创新者》(Creating Innovators)作者
几年以前的一个春天,我参观过赫尔辛基及周边城市的一些课堂试图发现芬兰教育的秘密。这次的访问让我大开眼界,然而我发现我所寻找的都可以透过阅读蒂莫西·沃克的这本书而获得。感谢蒂莫西的美国视角,把教育、常规、信念和目标区分开来,能够帮助世界各地的老师有意识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芬兰式教育。我强烈地向所有愿意成为更好的老师的人推荐这本书。
——保罗·索拉兹(Paul Solarz),五年级教师,《像海盗一样学习》(Learn like a PIRATE)作者
清晰,详尽,发人深思,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33个令教与学更加愉悦也更有成效的策略。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反应绝不是“这套东西是哪里来的?”或者“我们可做不到这样!”而是越想越觉得“当然是这样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会偏离我们所熟知的事实而走得那么远呢?”
——卡罗尔·安·汤姆林森(Carol Ann Tomlinson)教育学博士,弗吉尼亚大学柯里教育学院,小威廉·克莱·帕里什教授,教育领导力、基础和和政策研究协会主席
“蒂莫西·沃克是我遇到的最勤于思考的教育工作者。他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清晰地阐述了日常互动、政策、课程、流程、同僚关系以及学生的期待。他在书中引述的芬兰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回答了关于芬兰的教育体系是否可以植入到美国和其它国家的质疑。这本书是送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礼物,也是可以分享给我们值得尊重的同行或任何你认识的家长的礼物。”
——瑞克·沃姆利(Rick Wormeli),《公正不总是等于平均》(Fair Isn’t Always Equal)作者
2019年11月9日 已读
可以清晰看到,别人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教育最核心的出发点。他们希望教育能够让人获得舒坦的幸福,感知到正义与平等的重要,并为此而赋权,强调提升学习者的责任感,讲究学习与现实的联结,达到有实质意义的精通。与讲求击败他人,秩序结果、资源稀缺的应试教育对比,这种方式既是价值观也是思维方式的分野。本书的好处,是作者不只一味推介鼓吹,也会以外来参与者的身份反思这一套理念的特殊条件与可参考性,给一些实在的小tips。
儿童 北欧 平等 成长 政治
暴力与社会秩序 豆瓣
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
8.6 (9 个评分) 作者: 道格拉斯·C. 诺思 / 约翰· 约瑟夫· 瓦利斯 译者: 杭行 / 王亮 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3 - 6
《暴力与社会秩序》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框架中研究暴力问题,揭示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怎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我们称之为自然国家(natural states)的社会里,暴力的限制是通过对经济的政治操控而产生的特权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来达成的。特权使暴力不至于被强势的个人滥用,但这么做无疑又会阻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反之,现代社会则是通过开放经济与政治组织的权利,培育政治与经济的竞争,来限制暴力的。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以及为何开放的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较为发达、何以有25个国家由一种社会秩序转型为了另一种,提供了一个框架。
性義工 豆瓣
セックスボランティア
作者: 河合香織 译者: 郭玉梅 八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上帝真會捉弄人,像這樣的人,居然還有性慾!」
第一本關心身心障礙者性需求的報導文學
性,是生活的根本
性,是確認自己出生意義的一項功課
身心障礙者的性需求該如何處理?
「《性義工》裡的人,許多並不是「性輔導師」,然而不論是完全做義工的家庭主婦,或專門為身障者所服務的性工作者,都是在為肢體上Disabled的人,提供一種社會的基礎建設,讓他們的生活儘量免於Handicapped……」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
「人間真實有兩種,一種是美好得讓人掉淚;一種是冷酷得讓人掉淚。本書屬於後者。那是正常人所不願面對卻真實存在的難堪。別過頭去,無助於事。坦然面對,翻讀思索,或許,你會從中看到美好得讓人掉淚的人間。」
──文字工作者/傅月庵
「面對性的慾望,那裡一直有一道封印──「不要去揭開它!」大家拼命喊、拼命阻止,以為只要牢牢守住,不要碰觸,就可以化解掉身心障礙者的七情六慾,假裝它們不存在。《性義工》安安靜靜揭開了它。」
──中廣「心靈的春天」節目主持人/丁美倫
「不論這對他們有多困難,窮其一生,他們都未曾放棄,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一刻。」
──樹德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
「不再逃避而選擇了面對,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台北縣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涂心寧
凪的新生活 (2019) 豆瓣
凪のお暇
8.2 (624 个评分) 导演: 坪井敏雄 / 山本刚义 演员: 黑木华 / 高桥一生
日本人气漫画《风平浪静的闲暇》也要真人化了,今日TBS电视台宣布,演技派女优黑木华即将出演真人版《风平浪静的闲暇》剧集。
《风平浪静的闲暇》的主角是一位28岁的职场女性,性格老好人的她在东京一家公司过着稳定但也无趣的生活,在一次晕倒醒来后,她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决定辞掉工作、甩掉男友、退掉租房,断绝所有过去的联系,重新开始人生。
黑木华表示,这个故事很有趣,自己也很喜欢,现实生活里也是和女主角一样的性格,所以很明白她的那种容易焦躁的个性。该剧目前正在拍摄中,计划将于7月在TBS电视台播出。
2019年9月27日 看过
#老婆看的时候瞄两眼之云看剧 其实结局没有那么温暖,伤感除了蔓延在人际离别之间,更凝聚于那架拆屋的推土机上。它是压迫商业资本的象征,最后还是拆散了这个好不容易培育出相依为命的情感,能够展望出不同于资本社会原子化个人的生活想象的社群。主角拒绝了两个男人,但最后还是“回去工作”,这个结局只是很保守的日式价值的体现了。不过伤心是真的啊,他们处了一个夏天分别时都这么悲伤,想想相知相处十年那几个走出房间的那一刻吧。
女性 成长 日本 社会
祖蔭下 豆瓣
6.9 (8 个评分) 作者: 许烺光 译者: 王芃 / 徐隆德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2001 - 7
由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撰写的《祖荫下》出版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书中以西镇“民家人”的家与亲属制度作为代表 ,分析整个中国情况的做法也由此受到了广泛的争议。对西镇的重访发现经历了 50多年变迁的西镇仍然生活在“祖荫下” ,他们在七月祭祖的同时 ,会在正二月间祭 拜当地的保护神———本主。他们的认同也存在着编撰家谱所呈现出的“汉人族源认同”与强烈的“白族认同”两个方面 ,是一种“双重认同”。“祖荫下”生活着的是一群不能仅仅用“汉人”来理解的多元文化群体
水晶之城 豆瓣
作者: [美]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 译者: 林鹤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这是关于洛杉矶兴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历史。在这座城市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有着非常复杂的权力关系,从海外的日本资本到本地的黑帮,从洛杉矶的警察郜门到街头无家可归的人,作者叙述了这鹰城市中形形色色的角色,以及被“极权”控制的公共空间。土生土长的作者,富含感情地评论了这座美国人既爱又恨的城市消失的过去、失败的梦想和无法变成现实的远景。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杨念群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 1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社会与文化丛书。《空间·记忆·社会转型》分为“空间:从传统到现代的建构”、“知识传承: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中国基层社会”三编。
公民不服從! 豆瓣 谷歌图书 博客來
Civil Disobedience & Life without Principle
作者: 亨利.梭羅 / Henry David Thoreau 译者: 劉粹倫 紅桌文化 2012 - 10
梭羅最犀利、幽默的演講! 本書收錄梭羅最具影響力的兩篇演講〈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句句箴言,閃耀真誠的光芒。 有一天,梭羅去跟鞋匠拿修好的鞋子,路上警察以他拒繳人頭稅為罪名,將他逮捕入獄。但有人代繳了稅金(據說是他的姑媽),所以他很快獲釋。1849年他發表著名的演說〈公民不服從〉,告訴鄉親,其實不應該傻傻地效忠政府,因為公民有不服從惡法或暴政的義務。 梭羅的影響無遠弗屆,公民不服從的精神讓同一個時代的托爾斯泰深深感動。往後更是啟發了甘地、馬丁路德.金恩,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更別忘了,21世紀還有茉莉花革命與佔領華爾街運動。 梭羅的影響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面向:他認為把工作、賺錢當成第一要務,這樣的生活很可惜。他反問,我們人活著是為什麼?難道只是汲汲營營,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真正活過? 梭羅的經典語錄 若只想到自身的利益,就很容易被政府掌控,甚至自願上當。 政府可能處境艱難,狗急跳牆,只是我也愛莫能助。政府必須跟我一樣,自己想辦法,哭哭啼啼解決不了問題。 應該先學會做人的道理,再來才是當個好國民。 我們習慣把事情進展不順利,歸咎於大眾還沒準備好要改變;但是實際改革的速度如此緩慢,是因為少數人也沒聰明到哪裡去。 雖然多數人沒有像你那麼善良,但這不是你要關心的重點,因為只要良善沒有雜質,就會在社會中漸漸發酵。 講道義的人還好擺平,半路殺出來的衛道人士反而難搞定。 聰明人不會把成敗交給機緣,也不會妄想靠多數人的力量來成事。 最顯而易見的錯誤,只有在最冷漠的人群中才能看到。 我們人的一生應該成為反摩擦力,抵抗不義的事情,讓政府這部機器停擺。 我覺得上帝站在正義的這一方,不用再等其他人了。如果你更堅守正義,就是比別人提早加入多數人的陣營。 金錢是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死要錢絕對不是美德。 如果人變有錢之後,會去實現窮苦時想要做的事,就是對文化最大的貢獻。 關於生活,梭羅在〈沒有原則的生活〉中建議: 做自己熱愛的事,不要騙自己為薪水工作。 不要僱用只為錢工作的人。 商業活動發達不等於文明進步,人性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寶藏。 不要浪費時間在膚淺的新聞和八卦上。 作者簡介 亨利.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生於十九世紀的美國文人。寫就《湖濱散記》,喜歡旅行。家裡開鉛筆工廠,當過土地調查員,念過哈佛,老師是愛默生。坐過一夜牢,因而寫下〈公民不服從〉,認為不論是當官的還是普通人,做人處事要憑良心。 譯者簡介 劉粹倫,在臺大念歷史,荷蘭藝術學院念創作。斷斷續續住過歐洲,喜歡散步、看舞劇。目前住臺北,成立紅桌文化,夏天出書,冬天讀書。合譯的作品有《風格就是你》、《有毒污泥愛你好》。
2019年8月31日 已读
#借標 Co-China 176 從 Occupation Movement 論公民不服從 陳宜中詳細分析羅爾斯理想定義中各種與現實不符的元素:行動中不能完全拒斥暴力,行動發起未必源於多數共識,亦未必僅限於政治性地違抗專門的惡法(少數人良知強制多數進行價值重審,如動保、環保),甚至未必要從後果反論比例原則,行動者也未必要為「違法」束手就擒(不認錯、請律師、反栽贓嫁禍等);謝世民結合Sun Flower講述CD概念,陳榮堅引述德國基本法有關公民抵抗權的定義,引入新時代獨裁者分化、收編、假民主技術手法語境,探討CD的抵抗實質及其困難。最後強推一下破橋的話(大意):有些人總在強調制度不可能完美,但總是要求異議抗爭必須完美。他們在乎的只是秩序,津津樂道權力之間的桌底交易,如自己果真持份其間一樣。
公民不服从 公民抗命 台湾 哲学 政治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豆瓣 Goodreads
9.7 (23 个评分) 作者: 周黎安 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其中,有些学者从政府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发展之谜,尤其是关注于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充当的角色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时,不难发现许多国家的政府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有这么高的激励去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如何解决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作为问题的?但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粗放型增长、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如何与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模式联系在一起呢?本书从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治理视角出发,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经条件和制度基础,提供了一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公民心事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公民!官员是什么?公务场合是“公仆”,下班以后是“公民”。学者也是公民,可以关起门来做学问,也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
作为《书生傻气》的姊妹篇,本书所收妙文是2008年以来易中天陆续写作和发表的。公民关心社会,天经地义——矿难,城管,三聚氰胺,糊涂的拆迁,心酸的理想,绿丝带与红跑车,中国教育与中国足球,以及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中国梦与中国之套,仇官仇富,三俗非俗,又有《三国演义》的“性之病”,曹操变脸,关羽成神,孙权下课,诸葛升坛,还有逝者柏杨、吴冠中、蔡定剑等远去的雷声……
公民社会不能没有的那些,都是本书要说的。比如公民权利、民主意识,比如自由、法治,比如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游戏规则,比如公权力的限制和私权利的主张。现在中国每发生一起事件,差不多都会牵涉到常识问题。反复言说常识,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但愿不用再说。
奢侈品之战 豆瓣
作者: fa ma dong 译者: 文爱艺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9 - 3
《奢侈品之战》精准把握住了原著《Les Guerres Du Luxe》的幽默感,几个奢侈品品牌的大佬的个性特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法国人富有深度的玩世不恭、意大利人看似粗犷实则精巧、美国人进取睿智但乂敏感多疑的特征都跃然纸上。奢侈品是昂贵的,高昂的价格是造成奢侈品幻觉的因素之一。同时,对品牌进行巨额投资已获得可以被称为奢侈品的身份,这是造成奢侈品幻觉的有一个因素。
2019年8月27日 已读
#借标 Co-China 90 奢侈品消费的逻辑。开头两篇贵朝右翼保守自由派的分析很无聊,后面的中日法英美等国的经历梳理不错,让人看到历史相似之余又屡生歧异。
历史 新自由主义 时尚 消费主义 社会
无后为大 豆瓣
7.6 (7 个评分) 作者: 关军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 - 10
2013年9月15日 已读
#补标 大约2013年阅于拇指阅读。作者的观点现在忘光了。只记得自己也曾经很害怕成为父亲。因为伦理上,即便是现在,我都没办法为无法实行新生命意愿咨询的生育决定提供正当的理由。只是新生命来了,就呼唤了一种责任的热诚。
教育 社会
短衣夜行紀 豆瓣
作者: 李維怡 kubrick 2013 - 7
《短衣夜行紀》是李維怡繼2009年《行路難》後於本地出版的文字耕作結集。集子中,維怡繼續以文字錘煉各種社會參與的思考和感受,並逐步走向一種詩歌、散文、紀錄片、小說共融的筆耕方式。集子以真實世界的緩慢、細緻,紀錄下各種被輾過的裂痕,以圖在這高速消費化、廣告化、偶像化的都市 中,持續拷問「人」的立足點。 2014年六月,《短衣夜行紀》被選為第七屆「香港書獎」獲獎書籍之一。
雄仔叔叔在序中寫道:
「歷史和瑣事,會被遺忘,至記不清楚。從1966年的反天星加價事件到2005年的反領滙收購,途經1995年的金輪大厦天台屋抗拆再到2010年的反高鐵,我們記得什麼呢?除了『歷史的算術』,我們記得那些人嗎? • • • 在社運、抗爭的呼喊、激昂中,理論、認知只是抗爭堡壘部份的基石,這部份的基石可在權力運作下朽壞,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愛和尊重,才是抗爭的人間正道 • • • 」
2019年8月23日 已读
一份濃縮的上世紀中葉至本世紀初的微觀香港社會歷史講述。既是個人見聞,也是公共記錄。李維怡的中短篇裡有很多「弱者」,但他們中不少人又不是絕對的「弱」,甚至或多或少都夥同秩序對其他弱者施予壓迫與傷害:質疑領取綜緩者不工作的阿娟,關心朋友卻拋棄大陸妻子的牛精雄,都是這樣的「弱者」。至於那些從光亮處來,卻拿了暗刃割取私利的大學生、學生會代表、社工、記者,則是很多人未能識別的秩序從犯。李維怡又比較慈悲,看到人心灰暗之間一絲光明。看得很傷心,雖然一些篇目的象徵過於刻意。
历史 政治 文艺 新自由主义 李維怡
思想的锁链 豆瓣
作者: (法) 苏珊·乔治 译者: 蓝胤淇 商务印书馆 2016 - 8
乔治·布什于2009年1月离开白宫之后美国就回归“正常”了吗?本书在对美国社会和政治文化长达数十年的进行了饶有兴味的、彻底的并且时常令人胆寒的描述之后,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美国世俗与宗教右翼抱着敏锐的使命感,凭借四个“M”—金钱(money)、媒体(media)、营销(marketing)、管理(management)进行了“经过机构与制度的长征”,从而改变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当自以为其政策、纲领和计划会一直占据上风的左翼仍然按照惯性行事之际,运转良好的右翼基金会、游说团体、智库、出版物、政治领导人、律师以及活动组织已经缓慢地、战略性地取而代之了。新自由主义者、新保守派与宗教右翼的广泛联盟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新的常识,他们攻击启蒙价值观,并将那些创造文化并使其合法化的顶层社会作为目标人群,因为他们深知思想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
本书是一部极其难得、研究透彻的优秀论著。其清晰而优雅的文笔必将令读者为之痴迷,同时也为政治、文化、宗教及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而对于那些希望在未来看到一个另样的美国的人而言,第一步就是仔细阅读本书从而理解如何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帝国瀑布 豆瓣
Empire Falls
作者: (美)理查德·拉索 译者: 马爱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6
《帝国瀑布》获2002年普利策小说奖、200 1年亚马逊网站最佳小说、《时代》杂志力荐的十大英文精品之首。小说叙述了缅因州一个小镇上蓝领阶层的生活。四十多岁的迈尔斯·罗比是“帝国烤肉店”经理,为镇上的富婆法兰辛·怀亭经营快餐店,并在精神上受这个女人的控制。妻子詹宁跟她的私通者结婚;迈尔斯非常疼爱成长中的女儿,密切关注她的学校生活和交友。后来,校园里发生枪击案,迈尔斯带着受惊吓的女儿逃离了小镇。《帝国瀑布》充满了悬念,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揭秘的过程。
小说《帝国瀑布》以几个家庭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在讲述二十世纪最后四十多年一个传统工业小镇的社会变迁的同时,描绘了善恶之间地貌无比曲折复杂的灰色地带。本书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取胜,叙事主要是全知全能式的,穿插了一些用异体字排出的倒叙,大都取主人公迈尔斯·罗比的视角。以敏锐且富有启迪性的视角反映了一个小镇上日渐衰落酐生活。本书继承了美国最伟大小说的传统,捕捉了过去与现在、喜剧与悲剧、国家和个人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再生产 豆瓣
La Reproduction. Éléments pour une théorie du système d'enseignement
作者: (法)布尔迪约等 译者: 邢克超 商务印书馆 2002
《再生产》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讲述了关于教育行动的双重专断性、关于教育权威、关于教育工作和系统,文化资本与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
美丽新世界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BRAVE NEW WORLD, 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9.2 (265 个评分) 作者: [英] 赫胥黎 译者: 陈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其它标题: 美丽新世界
出版于一九三二年的《美丽新世界》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文学界和思想界影响深远。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继《美丽新世界》这部寓言小说杰作之后,赫胥黎又于一九五八年出版了论著《重返美丽新世界》,在这部雄辩的作品中,作者运用其丰富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比较了现代社会与他在《美丽新世界》中所构想的寓言性图景的方方面面,像人口过剩、宣传和洗脑以及化学劝诱等,认为他早年悲观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本书将赫胥黎这两部最经典的名著全部收入。
2019年4月21日 已读
#电子书# 《美丽新世界》对生物技术统治的惊悚构思,反映了赫胥尼所经历的转型时代:如日中天的生物学闯入英伦知识界,自由主义理论家期望以生物学的实证发现,证成共同体的概念构想、社会共同行动达成改革的伦理正当性。作为一个持有相对旧式自由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赫胥尼否定进步理论家的乐观关联,除了坚持精神与生物学的二元对立(人必须控制科研所得),也继承了旧式自由主义对集体、国家的天然忌惮,加上对商业统治、消费奴役的洞察,他对那个进步年代的集体讨论作了更多恐怖联想。实际上,附录中的论述更显高能:巴普洛夫式审问、暗示性商业信息轰炸引导消费,都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日常……
奥尔德斯·赫胥黎 思想史 文艺 社会 科幻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018) 豆瓣 TMDB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7.4 (1381 个评分) 导演: 娄烨 演员: 井柏然 / 宋佳
其它标题: 地狱恋人 / 地狱情人
中国南方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唐奕杰在一次拆迁纠纷冲突中意外坠楼身亡。年轻警官杨家栋开始调查,发现唐奕杰坠楼案与和他过从甚密的紫金企业负责人姜紫成,还有几年前紫金企业合伙人阿云失踪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过程中,杨家栋被设局陷害,遭到停职。失踪的阿云则听说现身在命案现场。

同样以命案开场,娄烨继《浮城谜事》后再度以悬疑类型为体裁,时序横跨近三十年,足迹遍及两岸三地,透过一段三角关系,讲述了一段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轨迹。他亦透过今昔交错的叙事时序,巧妙暗示人物关系与推动剧情。摄影师包轩鸣首次与娄烨合作,捕捉了在钱、权、欲快速膨胀且空虚迷失的时代里,迷离又暧昧的人物关系。
2019年4月4日 看过
逃难藏匿还上qq撩骚,领导去现场摆款闲杂人等随意进出,案情一出媒体直接拿到涉嫌公职人员、权贵全名背景进而现场截访,打着贵朝华南的背景画面,呓语了一通港台社会的错置想象。毫无疑问,事件的死结又落在某几个人的私怨情仇之间。我知道国内社会题材影视作品就只能在线内比划,但这种删改出来的社会描述尝试,怎么的也难与进步挂钩,说得难听甚至有误导、混淆认知的可能。ps:镜头晃得我很晕,不知道有啥意义。冠希老师失踪了。
社会
权力精英 豆瓣
作者: C.赖特.米尔斯 译者: 许荣 / 王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橥域外学术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缺,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内。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件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 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做出贡献。
本书是米尔斯的又一部代表作。 这一次,米尔斯将研究对象锁定在美国的上层社会或曰 统治阶级的身上,只不过,米尔斯认为用“权力精英”一词可以更好地对美国社会的权力状况做出恰当的分析。
白领 豆瓣
White Colla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作者: [美] C.赖特·米尔斯 译者: 周晓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
本书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里,成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并不断地吸引着新的读者。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一,本书能让我们了解美国中产阶级兴起与该阶层变化的历史;其二,它能校正国人对中产阶级种种不正确的估量,起码打消人们对中产阶级成长和作用的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