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东京的空间人类学 豆瓣
東京の空間人類学
作者: [日] 阵内秀信 译者: 刘东洋 / 郭屹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 3
《东京的空间人类学》(東京の空間人類学)是日本学者阵内秀信于1985年写就的一本著作。该书不仅取得了不俗的销量,还荣获了当年的“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而以它为代表的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系列关于东京城市空间的著述,在日本大众传媒界掀起了所谓的“东京论”热潮。这股潮流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衰退。
水晶之城 豆瓣
作者: [美]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 译者: 林鹤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这是关于洛杉矶兴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历史。在这座城市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有着非常复杂的权力关系,从海外的日本资本到本地的黑帮,从洛杉矶的警察郜门到街头无家可归的人,作者叙述了这鹰城市中形形色色的角色,以及被“极权”控制的公共空间。土生土长的作者,富含感情地评论了这座美国人既爱又恨的城市消失的过去、失败的梦想和无法变成现实的远景。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杨念群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 1
《空间·记忆·社会转型》:社会与文化丛书。《空间·记忆·社会转型》分为“空间:从传统到现代的建构”、“知识传承: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中国基层社会”三编。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巫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观 豆瓣
Conceptions of Space in Social Thought
作者: 罗伯特·戴维·萨克 译者: 黄春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观:一种地理学的视角》内容简介:美国当代社会理论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分析和批评19世纪社会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时更以嘲讽的口吻说,在社会科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分析过程中删除了时空概念。他认为,在以往的社会理论中,时空被看作一种自然的常态、一种外生变量,而并非连续性的社会创造。然而,事实上,“时空”不仅是纯内生变量而且还是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的关键所在。
空间与政治 豆瓣
作者: [法] 亨利·列斐伏尔 译者: 李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8
本书详细阐述了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模型”,深入地探讨了“空间”当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利/反抗”模式,对“空间关系”这一晚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了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