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现在终结萧条! 豆瓣 Goodreads
End This Depression Now
作者: [美国]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罗康琳 中信出版社 2012 - 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最新力作
▶世界顶级经济学专家最犀利并有趣的经济学观点
▶作品人人都可以读懂,号称真正的“平民经济学奖”得主
▶ 欧美畅销书榜经典经济读物
▶ 中国顶级经济学家巴曙松鼎力推荐并作序
★★★★★
克鲁格曼是美国最受憎恨、也最受敬佩的 专栏作家。
他是少有的文笔出色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有人戏称,克鲁格曼也应该获得一块诺贝尔文学奖。擅长讲经济学故事,因为他实在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摆弄复杂的经济学术语,所以,“平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头衔非他莫属。
克鲁格曼在中国时不时就会掀起轩然大波——他的观点常常激起中国经济学家的群起而攻之,但另一方面,他毫不留情的大胆言论也赢得众多的读者和粉丝。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系列”共四本,分别是《现在终结萧条!》、《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兜售繁荣》。
《现在终结萧条!》克鲁格曼的最新作品,美国和欧洲畅销书榜上有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盛赞道:克鲁格曼的这本书,为终结全球金融危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色彩的政策建议,为我们把握全球经济走势、并相应采取对策提供了一个参照,同时也为中国应对危机中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个参照,我认为是很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
★★★★★
谁说2007年开始的经济大衰退已经成为历史了?
看一看美国——2400万美国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经济增长异常乏力;再观察一下欧洲——欧债危机如毒瘤一般四处蔓延,欧洲央行政策错误百出,从国家对民众信心备受打击……
克鲁格曼把当前的经济环境比作希特勒执政时期!这一切无疑都是悲剧,但是难道我们就只能接受这种状况?
“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振臂高喊出他对这些困境的回答。我们曾经见证过这种场景,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我们缺乏的是采取切实行动的意愿。
克鲁格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应对这场危机迄今为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我们该如何看待通货膨胀?我们的经济结构出现问题了吗?我们需要放松金融机构的管制吗?房地产问题如何解决?需求问题如何应对?
作者信心百倍地指出,我们前面的道路非常明确——必须优先回到增长的轨道上来。我们每滞后于正常生产力水平一天,就会为这场经济衰退增加天文数字的损失。现在,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
克鲁格曼的这本书,为终结全球金融危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色彩的政策建议,为我们把握全球经济走势、并相应采取对策提供了一个参照,同时也为中国应对危机中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个参照,我认为是很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

克鲁格曼可能是他所在的年代最有创造力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人》

“口号和辩论”、“数据和模型”的大师。
——《金融时报》
红色资本 豆瓣 谷歌图书
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9.0 (13 个评分) 作者: 卡尔•沃尔特 CARL E. WALTER / 弗雷泽•豪伊 FRASER J. HOWIE 译者: 祝捷 / 劉駿 东方出版中心 2013 - 8
揭示中国非凡崛起与金融改革的真相!
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金融改革2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作者通过对中国的银行及货币政策,股票及债券市场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总结,包括对中国金融高层决策的一些重要背景及金融交易内幕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很多独特而深刻的洞见。
兜售繁荣 豆瓣
作者: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刘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9
每逢经济危机,寻找“复苏”和“繁荣”的良方,便成为那些“事后诸葛亮”的预言家欺世盗名的立身之本,而一些政府也经常病急乱投医,总是听信那些政策企业家兜售的“繁荣”政策,试图借此走出经济低谷。
然而,当“政策企业家”取代了真正的经济学教授,当庸俗的经济学偏方击败了严肃的经济学思想,当坏的经济学理论驱逐了好的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又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对真正的经济学家来说,是该坚守还是放弃严密的政策思考和谨慎的理沦研究?在这个被失望情绪笼罩的年代,谁才拥有真正的繁荣点金之手?在这本言辞犀利、视角敏锐的佳作中,经济学大师克鲁格曼以七十年代后的美国为样本,精辟分析了经济观点影响政策决策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其间所发生的种种怪象。对于当前一心追求繁荣的各国政府、致力于提供政策建议的学者乃至众多迷惑不解的公众而言,《兜售繁荣》的观点无异于醍醐灌顶。诚如书中所言,严肃的经济学家的思想不仅更能引导我们发现真相,而且会更有趣味。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豆瓣
作者: [美国] 保罗·克鲁格曼 译者: 刘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9
1929年股市大崩盘,拉开20世纪大萧条序幕;
1982年债务危机,第三世界国家遭遇危机后的萧条;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至今仍在萧条中徘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诸多经济体深陷衰退;
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愈演愈烈,经济萧条再度袭来;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前夕,克鲁格曼再次预言,21世纪严重经济衰退无法避免,世界或将遭遇“失去的十年”。经济萧条从未远离我们,萧条经济学重返历史舞台。
博彩经济学 豆瓣
作者: 王五一 2011 - 2
《博彩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切入,以博彩价格理论为核心,从赌客的理性人身份到博彩企业的经营特性,落脚到博彩市场的特殊构造,初步构成博彩微观经济学的体系纲要,其中还涉及博彩业的产业性质、博彩税收研究以及博彩市场监管等问题。作为一本学术理论专著,《博彩经济学》除了追求理论上具有的普适性以外,同时与澳门博彩实践的特殊性相结合,进行了实践层面的阐述。该书所及内容对我国彩票等相关产业的政策制定及发展具有相当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资本主义不是什么 豆瓣
作者: 许宝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3
本书的主要目的并非是重新建构“资本主义是什么”的系统解释,而是对各种关于资本主义的老生常谈的清理,因此取名“资本主义不是什么”。综合经济人类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希望以一种崭新的视野,讨论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资本主义与流行的意识形态的分别和关系,在日趋简化的“左”和“右”的取向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
本书作者许宝强多年来从事文化研究工作,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力,本书为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以及对文化研究、中西文明比较,经济发展、社会现状感兴趣的读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2月2日 已读
用史实、数据拆解“自由市场”“私有财产”等新自由主义论述迷思,结合香港的在地经验,指出“经济人”等论述假设欠缺事实基础,点明其政治、经济、文化建构的实质用意。多种文化研究视角对碰,主流经济学迷思解毒首选。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经济学 文化研究 新自由主义
货币哲学 豆瓣
Philosophie des Geldes
作者: 西美尔 译者: 陈戎女 / 耿开君 华夏 2007 - 7
倘若貨幣經濟帶來的不安全感和不忠感——與具體財產的情況針鋒相對——不得不造成十足的現代情緒的惡果:即人們滿心期望占有某件東西得到滿足,一瞬間馬上又有了超出這件東西的欲望,即生命的內核與意義總是從人們手中滑落,那麽這就證實了人們有一個深切的渴望,要給予事物一種新的意義,一種更加深刻的意義,一種事物本身的價值。
現代,尤其看起來是在最近的階段,浸透著焦慮、期望和沒有消除的渴望的感覺,好像最重要的、終極性的事情要來了,那就是生活和事物的真正意義與中心點。這當然是手段劇增在感覺上帶來的結果,我們復雜的生活技術迫使我們在手段之上建築手段,直至手段應該服務的真正目標不斷地退到意識的地平線上,並最終沉入地平線下。在這個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金錢。
货币金融学 豆瓣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 financial markets
9.2 (8 个评分) 作者: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译者: 郑艳文 / 荆国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本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本书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
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香港: 本土與左右(思想26)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思想編委會編著 聯經 2014 - 10
本期的專題是「香港:本土與左右」,共收錄6篇文章。這幾年,香港興起了本土意識的話題,也出現了不少訴諸本土意識和香港人族群身分的新興社會運動。身分政治占據了香港的文化及政治舞台。香港人的身分政治在「回歸」前後引起永不休止的爭論,根源來自1997香港的主權治權移交中共的過程中,「香港人」一直都缺席,香港前途談判中,中、英雙方也無意讓任何有「香港人代表」身分的人參與談判,可以說沒有代表香港整體的民意。
本期的訪談對象吳思先生,長期思索中國的政治轉型課題,提出「用特赦換憲政和民主」的思路,主張中國共產黨應啟動、主導政治體制改革,並主動轉型為憲政制度下的社會民主黨。
致讀者
最近香港爆發的公民街頭運動,一如今年三月在台灣發生的太陽花學運,所涉及的問題需要從跨越了運動本身的宏觀視野來掌握。運動之所以出現,當然有明確具體的當下原因。不過在這兩個運動的背後,似乎均有幾個共同的歷史趨勢在發生作用,為運動提供了豐沛的動力與特定的方向。這包括了一、中國崛起對於周邊社會所造成的衝擊日形強大,迫使港台社會必須從維護自主性的角度思考與中國大陸的互動方式;二、這些社會內部的政治支配結構(代議體制與主流政黨)凍結在上一個階段的記憶中,無法反映社會的多元動態與新生的訴求,從而很難凝聚共同體的意志與決策;三、年輕世代業已形成新的價值觀,嚮往一種個人化而摻雜了美學情調與道德想像的自我感覺方式,對於嬰兒潮世代價值體系的運作方式感到壓抑與疏離。這三方面的問題都很複雜棘手,但既不可能迴避,也是這些社會中的宏觀思考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今年年初開始規劃本期的「香港:本土與左右」專輯時,我們當然不可能預料後來事態會如何發展。不過不言而喻,香港正面臨一個其來有自的歷史時刻,需要歷史與結構性的分析與展望。「本土與左右」這個主題,呈現了幾位作者探討香港問題的共同焦點。本期的香港專輯並不是時事評析,而是從香港百餘年積累下來的身份認同問題著眼,回顧香港的歷史、社會、文化,以及族群、階級等多個面向之間的糾結。如今,學運之後的局面仍然混沌,香港的政治面貌還在蛻變之中,但香港的自我意識畢竟發生了重大的質變。值此之時,這個專輯對於理解當前香港的困局有其可觀的啟發。
在此或可預告,針對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本刊在未來一期也將推出專輯,邀請多位作者提出檢討與反思,相信讀者們會有興趣。
本期《思想》除了聚焦香港,還有文章分別梳理中越邊界的戰爭記憶、探討馬華文學中的身分認同問題、也介紹了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考的一些糾結之處。此外,秦暉先生對比分析「綠色」(環保)議題在中國與西方所處的政治脈絡之不同,問題意識獨特,見解犀利,對關心環境議題的讀者會很有啟發。
《炎黃春秋》是一份馳名海內外的重要刊物,其總編輯吳思先生則以《潛規則》一書,為中文創造了一個傳神而耐咀嚼的概念兼流行新詞。在陳宜中先生對吳思的訪談中,讀者可以認識到「潛規則」這個概念的來由、含意,以及它所涵蓋、說明的廣泛現象。吳思對中國政治轉型的看法也很獨特,並不贅詞於民主的應然,而是強調民主轉型的成本與利益,寄希望於既得利益者「算通利害關係」。這種想法不免會引起爭議,不過吳思先生對中國各層級的政治均積累了深厚的認識,思路踏實而又敢言直言,讀者可以取為參考。
2017年12月30日 已读
羅永生的身份認同歷史梳理為本期焦點所在,細緻、清晰、全面得反顯“平常”。葉蔭聰揭示本土右翼話語蘊含第三波新自由主義落地的質地,思路新穎,又緊扣宏觀大局。陳允中、司徒薇的傭工權益關懷,讓讀者看到他們在空間抗爭中的獨特貢獻。本土派申明了基本觀點,秦暉就綠色思潮話題提示全球範圍中聯動的民主治理機制欠缺,“血汗工廠打敗民主”絕非危言聳聽。非常豐富,非常精彩。
思想 思想史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學
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 豆瓣
Economic Ideology and Japanese Industrial Policy
作者: 高柏 译者: 安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5
《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1931-1965年的发展主义》回顾了1931年至1965年期间日本的经济意识形态和产业政策,指出了经济意识形态对日本经济活动实践的重大影响。《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1931-1965年的发展主义》是关于那些在战后日本真正地指导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思想家和战略家的第一个认真的研究。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事实是我们在理论上理解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均衡转移时的关键。高柏这部充满智慧的书,有力地削弱了西方经济思想家在意识形态上用他们的模型解释日本个案的努力。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书,它对那些已经忘记市场经济中国家的作用的人们将是一个震撼。
房产税 豆瓣
作者: 徐滇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9
针对当前人们对房产税的种种疑惑,本书厘清房产税的法理基础、开征房产税的目的、房产税和土地出让金的关系、征收房产税依据的房价和税率等问题,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征收房产税的方法。
开征房产税有没有法理基础?房产税在本质上是对居民住房产权的保护费和资源使用费。
中国税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减税。如果没有综合税改的全面安排,开征房产税必然是加税,不符合减税的要求。
土地出让金(地价)构成房屋产权的一部分,而房产税的本质是产权保护费。
要划清房产税征收的边界,以免在执行过程中造成混乱,并给寻租活动提供空间。
一套简单可行的房产税征收方案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美国大萧条 豆瓣
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作者: [美] 默里·罗斯巴德 / [美国] 穆瑞·罗斯巴德 译者: 谢华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4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撰序推荐:
“当我们正在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建议所有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媒体人士,甚至普通大众,都读一读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反思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思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恰当,也有助于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解读20世纪初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
探究经济世界繁荣与衰退交相罔替的来龙去脉
《美国大萧条》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著作。作者根据米塞斯关于商业周期的理论,细致而全面地分析了美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经济状况,对那场发生在上世纪初的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巴斯罗德认为那场大萧条不是因为政府实行了“自由放任主义”的政策引起的,而恰恰相反正是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使然;对于金融领域,巴斯罗德采取了反中央银行的立场,批评了中央银行违背金本位原则,而对金融货币领域加以干预的做法,认为这样对长期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场美国大萧条震动了世界。
是“自由放任”之罪?抑或是“过度干预”之弊?
怎样的人为动机使得经济数据发生了变化?
历史轮回之际,
商业周期理论是否依然有效?
8000亿救市美元何时生效?
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应当扮演何种角色?
而我们,又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危机?
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豆瓣
8.2 (11 个评分) 作者: 王健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作为美国最高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全球最主要金融机构之一的美联储,
究竟是不是私人机构,股东是谁,利润如何分配?
谁负责制定美联储的政策?
它是否真像传说中那样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
它又如何在金融危机时力挽狂澜,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量化宽松政策真的是美联储在滥发货币转嫁危机吗?
美国经济复苏后,美联储如何从现行政策中全身而退,又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什么影响?
本书不仅对美联储的历史背景、政策目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作了客观明确的描述,而且对国内读者特别关心的有关美联储的各个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澄清若干对美联储的常见误解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美联储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及其行事逻辑,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全球市场的预见能力!
金融的本质 豆瓣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7.9 (8 个评分) 作者: [美] 伯南克 译者: 巴曙松 / 陈剑 中信出版社 2014 - 4
2009年《时代》杂志 “年度风云人物”
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全球人物权势榜前十(2011~2013年)
执掌美联储8年,成功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
危机之后5年,看一个风云人物的金融思考
一次席卷全球危机的事后反思
债务风险暗流涌动的中国当下,我们需要伯南克这样的思考!
作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本•伯南克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注定要在美国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三个重要角色,即加息运动的终结者、楼市衰落的减震器以及为美国经济列车提供安全保障的巡道工。伯南克成功地扮演了上述三个角色,以自己的方式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
在美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
《金融的本质》一书,即是伯南克以其擅长的通俗、直接的方式,汇集了伯南克关于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诸多政策背后的金融思想,以及他的金融理念。
该书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贯穿了美联储从1914年成立至此次金融危机期间90余年的历史,既是一本简短的关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金融史,也可以说是应对危机的金融政策演变史。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部分讲述了二战之后直到最近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美联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讲述此次金融危机以及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及后续影响。这两个部分能让我们充分了解美联储相关政策如何出台及其背后的理念。
在金融危机过去5年之后,在中国债务风险越来越严重的时局下,我们更应该通过上一次的金融危机,回顾伯南克和美联储的措施,看看:
对于金融危机,他如何反思?
对于美联储,他如何看待?
对于金融体系的漏洞、风险和监管,他又抱持着哪种理念?
这些回顾,能够让我们,对金融体系漏洞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如果没有伯南克,情况还会更糟!……伯南克不只是吸取历史教训,他自己谱写了历史。 ——《时代》杂志
伯南克是一个对经济大萧条起因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过人的勇气和创造力,有能力来完成作为美联储主席的使命。
——奥巴马
这些文章通俗易懂,智慧有趣。你很难再找到更好的讲述是哪一步出了问题,以及美联储和国库是如何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的短小精悍、技术性不强的文章了。 ——罗伯特•索洛 《新共和》
在这本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的书中,伯南克讲述了美联储从刚成立到遭遇最近的金融危机这段时间的历史,他的讲述和解释是连贯和富有说服力的。
——巴里•艾肯格林 著名经济学家
一位美联储主席亲身回顾和解释美联储的行动方案是非常罕见的。在这本珍贵的书中,伯南克有力地说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的决定与中央银行长期以来的做法是一致的。他的解释是历史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伦•布林德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书里的文章,以及伯南克对学生提问的问答,博学而又精炼简明。可能,书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提供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中央银行家对相关美联储政策思维与动机的富有洞察力的思考。
——塞尔•温康沃尔《经济记录》
一课经济学 豆瓣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H·黑兹利特 译者: 蒲定东 中信出版社 2015 - 4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专为社会大众撰写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全书包括三大部分26章,以一堂课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涉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向读者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足球经济学 豆瓣
Soccernomics: Why England Loses, Why Spain, Germany, and Brazil Win, and Why the US, Japan, Australia, Turkey-And Even Iraq-Are Dest
7.5 (8 个评分) 作者: 西蒙•库珀(Simon Kuper) / 史蒂芬•西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 译者: 马睿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 1
《足球经济学: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世界大赛上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球?为什么苏格兰总是令人讨厌?为什么德国总是在用一种很机械但很有效率的方式踢球?为什么美国不能支配世界足球?——如何才能做到?世界上最强的足球国家是哪一个?哪个国家拥有最热情的球迷?足球对自杀率有什么影响?哪一项体育运动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为什么操控足球俱乐部的人表现如此愚蠢?这些都是每一个足球迷可能会问的问题,《足球经济学》一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以经济学家的智慧和体育作家的技巧,高度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足球话题,重新审视了资料,揭示了这项最受世人喜爱的运动中与直观思维截然相反的事实,概括成一种具有突破性看待足球的方法,这将对世界足球产生深远影响。
著名足球评论人李承鹏、央视著名体育主持人张斌、《足球》报总编刘晓新、专文推荐
亚马逊书店商业经济类第一位、体育足球类第一位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豆瓣
the mind of the market
作者: [美] 迈克尔·舍默 译者: 闾佳 湛庐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7
本书就是舍默研究的最佳呈现。他用进化论阐述了市场(经济的载体)发展的过程,然后用心理学剖析了市场内部所发生的经济行为背后的本质;市场是进化的,随之进化的还有人的行为,而这些进化的行为让市场具备了某种“心理”。舍默就是在这个经济学、进化论和行为心理三条线的交叉口,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经济行为的方式。虽然我们还不能说,舍默将开创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但在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最开始研究前景理论时,谁也没有预料到他们会有后来的斐然成绩。
人口 豆瓣 谷歌图书
8.4 (5 个评分) 作者: 何清涟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本书从宏观上全面分析了中国明清以来近400年人口激增对社会进程的巨大影响。《走向未来丛书》之一。
贫穷的本质 豆瓣 Goodreads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7.2 (60 个评分) 作者: 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 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 译者: 景芳 中信出版社 2013 - 4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内容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