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China outlook 2023
作者: EIU Economist Intelligence 2023 - 1
It will be a year of change and challenge for China in 2023. Although the country has lifted the most disruptive “dynamic zero-covid” restrictions, the path towards normalisation will be bumpy as authorities navigate surging infections and pressures facing the healthcare system. The conventionbreaking new leadership team that took power in October will inherit an economy facing pressing and lingering issues, including the aftermath of campaign-style reforms in property and technology.
2023年2月7日 已读
地方财政紧张到处去变卖罚款甚至没收,公共支出缺口仍然很巨大(医保),有司还会评级帮“优质股”兜底,这些是跟普通人最接近关切的信息了。至于那些进出口变化,中欧贸易长短前景和红利行业的信息,是留给那些全球经济特权精英阶层的。
全球化 政治 经济 经济学
指标陷阱 豆瓣
The Tyranny of Metrics
作者: [美]杰瑞·穆勒 译者: 闾佳 东方出版中心 2020 - 7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哈佛商学院院长库拉纳、耶鲁大学公卫学院院长施莱辛格等 强力推荐!
◆英国教育标准局等多国教育、医疗、商业官方机构,《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各大国际媒体力荐!
◆本书作者杰瑞·穆勒是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杰出教授,著作等身,凭借畅销书《市场与大师》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唐纳德·卡根奖。
◆本书2019年决选入围哈耶克图书奖!
◆无论OKR还是KPI,都可能让人误入歧途!指标曾经只是一种工具,为何如今却成了一门“邪教”?
今日各式各样的组织都深信,成功的必经之路就是量化人的绩效,公布结果,并根据数字来分配酬劳。但是,当我们饱含热情地投入具有科学严谨性的评估过程,我们却由测量绩效,变成了痴迷于测量本身。这就带来了“指标的暴政”,它始终威胁着人类生活的品质和最重要机构的表现。在这本来得甚为及时的力作当中,杰瑞·穆勒揭示了我们对指标的沉迷正在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并探讨了我们应当如何加以补救。
本书简明易懂,列举了大量来自教育、医疗、商业和金融、政府、警察和军队、慈善事业及对外援助领域的事例,解释了为何看似势不可挡的量化绩效的压力,会造成扭曲和分心效应,不管是经由鼓励“对数字动手脚”还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但是,指标其实可以成为好东西,只要我们是用它来辅助——而非替代——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力,穆勒也列举了指标在哪些情况下发挥了有益作用。
书末还提供了一份何时以及怎样运用指标的核对清单。对于日益波及我们所有人,却罕有人质疑的一股趋势,《指标陷阱》是一份不可或缺的矫正。
不许再卖 豆瓣
作者: 左大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 7
不许再卖:揭穿企业改制的神话,ISBN:9787500591221,作者:左大培
富可敌国 豆瓣
More Money Than God: Hedge Funds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Elite
作者: [美]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译者: 徐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暴力与社会秩序 豆瓣
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
8.6 (9 个评分) 作者: 道格拉斯·C. 诺思 / 约翰· 约瑟夫· 瓦利斯 译者: 杭行 / 王亮 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3 - 6
《暴力与社会秩序》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框架中研究暴力问题,揭示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怎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我们称之为自然国家(natural states)的社会里,暴力的限制是通过对经济的政治操控而产生的特权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来达成的。特权使暴力不至于被强势的个人滥用,但这么做无疑又会阻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反之,现代社会则是通过开放经济与政治组织的权利,培育政治与经济的竞争,来限制暴力的。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以及为何开放的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较为发达、何以有25个国家由一种社会秩序转型为了另一种,提供了一个框架。
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 豆瓣 Goodreads
9.0 (22 个评分) 作者: 章奇 / 刘明兴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3
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书中的逻辑不仅能够分析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性质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谁创造的经济奇迹? 豆瓣
作者: 巫永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3
本书以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崛起为论题,综合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并访谈了多位曾亲历台湾经济腾飞的经济官僚,深入探讨了台湾经济崛起的政治根源,对诸多经济现象尤其是台湾中小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 豆瓣
作者: 顧汝德 天窗出版社
揭露「地產霸權」之後,你更不能不知「官商同謀」的可怕真相。
要解開香港死結,由剖析殖民時代埋下的公義私利矛盾開始……
港英時代最後一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綜合多年對香港政府及商界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寫成《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審視政府和商界經常陷入矛盾的同謀關係,以致令民主發展和社會公義賠上沉重的代價。
書中重點披露,港英政府為了維持香港經濟增長和確保殖民地管治威信,如何削弱英商的利益及英國在外交上的影響力,轉而與華資商界精英合作。書中亦展示社會大眾如何奮力抗衡「官商同謀」,防範公眾利益被公然出賣,成為英資、中資或本地商界的私人利益。
香港回歸後,「官商同謀」繼續上演。中國政府決定維持殖民地時代的政治制度,令特區政府的新管治班子,無法正面回應社會各界對政治及社會民生的訴求,處處裹足不前,令社會階級矛盾更深,面臨引爆點。
本書特別收錄作者於2011年全新序言及修訂版引言,貼近香港政局的最新發展。
2019年10月4日 已读
本書架構很清晰,從主題出發先講殖民政府,再講權力商業間的利益交換,最後再講述商業內部的分野變遷。顧汝德做過中央政策組顧問,又是商界老熟人,說起他們之間的破事既理據十足,又簡明扼要直陳痛處。因為熟悉,能作自身反思,微觀上指出權力精英團隊的閉塞、離地與傲慢,根本不如一些淺層研究聲稱那麼得力;中觀可詳細說明所謂「行政吸納」華人商界精英機制的原理、存廢;宏觀上又能破除很多論述迷思,如殖民地在憲制、金融等方面只能聽命於英帝國、政商始終奉行放任自由主義、殖民政府完全是商界(尤其是英商)的傀儡、只為了英帝國利益、上海人成就了CITY的工業化⋯他們很骯髒,但又不如我們想的髒的那麼簡單。本書的論述,講述過往卻映照當下。
历史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學 政治经济学
奢侈品之战 豆瓣
作者: fa ma dong 译者: 文爱艺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9 - 3
《奢侈品之战》精准把握住了原著《Les Guerres Du Luxe》的幽默感,几个奢侈品品牌的大佬的个性特征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法国人富有深度的玩世不恭、意大利人看似粗犷实则精巧、美国人进取睿智但乂敏感多疑的特征都跃然纸上。奢侈品是昂贵的,高昂的价格是造成奢侈品幻觉的因素之一。同时,对品牌进行巨额投资已获得可以被称为奢侈品的身份,这是造成奢侈品幻觉的有一个因素。
2019年8月27日 已读
#借标 Co-China 90 奢侈品消费的逻辑。开头两篇贵朝右翼保守自由派的分析很无聊,后面的中日法英美等国的经历梳理不错,让人看到历史相似之余又屡生歧异。
历史 新自由主义 时尚 消费主义 社会
巨变 豆瓣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7.2 (8 个评分) 作者: [英] 卡尔·波兰尼 译者: 黄树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1
20世纪思想巨匠卡尔·波兰尼代表作
台湾中研院黄树民教授经典译本修订版
一部“历久弥坚”的著作
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欧洲文明所经历的转变,今日看来就如同当代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转变一样,以至于波兰尼的这本书几乎就像是在评论当代议题。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世纪的经典之作。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2019年1月20日 已读
因新古典自由主义观念传播而遭遮蔽一时的名著。追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起源、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变迁。以扎实的史学、人类学依据证明“理性人”、自由市场等理论假设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事实经历,揭示经济经由观念塑造,从社会事实中分离出来的经过。波兰尼全面拆解有关自由市场的所有神话,甚至驱散了产业革命带来民主的幻想。当然,他的金本位自律市场带来战争的指控也存在单要素归因的嫌疑,但此处存疑不能取消其他论述的效力。作为一个60年代离世的人,波兰尼明确论述,现代复杂社会的自由诠释,应更着道德层面的平等普及,这样的识见让人佩服而感动。
卡尔·波兰尼 历史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政治
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 豆瓣
Economic Thought Before Adam Smith
作者: [美]默里•N.罗斯巴德 译者: 张凤林 商务印书馆 2012 - 9
该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大部头经济思想史著作。作者罗思巴德,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结晶,系在作者去世后由其在冯米塞斯研究所的同事整理出版。本书最大特点是,从奥地利学派的分析视角对于浩瀚的西方经济思想史料进行了重新审视,发掘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渊源,对于以往流行的诸多史论给予了新的评析甚至批判,从而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自1995年初版后,引起广泛关注,故1996年和1999 年连续再版。在一定程度上,本书有点类似于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熊彼特也倾向于奥地利学派,且该书也是在他去世后由别人整理出版的。奥地利学派的重要思想家向来都有注重详细考证经济思想史料的优良传统。不过,《经济分析史》毕竟成书于半个多世纪前,难以完全适应当今对于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潮流。本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经济分析史》,它无论在新史料的发掘方面还是在从新的视角解析方面,都更富有当代的气息。所以,罗思巴德的新著在这方面就有了更为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的翻译出版对于国内学术界全面、深入地研究西方经济思想史,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正义的理念 豆瓣
The Idea of Justice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王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正义是人类无法掌控的一种理想,还是能够指导人们做出决策、提升人们生活水准?在这本内容丰富的作品中,阿马蒂亚·森教授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主流理论的正义论。书中探索了欧洲启蒙运动滋生出来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霍布斯等人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在一个限定的社会环境里,诸如在一个主权国家境内建立理想社会。第二种是亚当·斯密、孔多赛侯爵、玛丽·斯通克拉夫特等人的主张。这些人竭尽全力消除社会里各种看得到、摸得着的不正义现象。作者赞成第二种模式。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公共理性能够减少社会中的不公正。现代的正义原则必须避免狭隘化,从而解决全球普遍存在的不公正问题。这本出色的著作展示了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远见卓识。
后街金融 豆瓣
作者: 蔡欣怡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1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非正式制度的力量、中国非正式金融业的政治经济学、福建省金融业的性别世界、温州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河南省有创造性的资本家等。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 豆瓣
作者: 中能兴业 地震出版社 2012 - 3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把握能把握的机会》内容简介:作者曾为长盛基金、天弘基金等基金公司、中国人寿、中英人寿等保险公司、招商证券、中银国际、民族证券等券商的投资研究部门提供基本面分析内部培训;为中海油、中海油服、中广核、大唐国际等大型国企提供EVA价值管理体系建设咨询;为《财富(中文版)》、《财经·金融实务》、《中国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等财经媒体提供上市公司价值分析数据。
地產霸權 豆瓣
作者: 潘慧嫻 译者: 顏詩敏 天窗出版社 2010 - 6
香港的樓價一再飇升,令不少中產階級怨聲載道,抱怨沒有能力買樓。究竟香港樓價長時間高企的原因何在?
《地產霸權》作者潘慧嫻,曾任新鴻基地產集團創辦人郭得勝的私人助理達八年,其後加入嘉里建設,負責土地及物業的估價與收購。藉其從事地產發展業的專業經驗,配合詳盡的資料及數據,深入剖析香港地產業的運作與結構,縷述樓宇供應數十年來如何由數大地產財團壟斷。她
作者更從地產業延伸,認為「地產霸權」已擴展至公用事業及零售服務業,成為香港貧富懸殊、民怨沸騰的罪魁禍首。作者支持自由市場,在書中建議特區政府應立即改善政策,以保障市場公平,不應再縱容地產財團壟斷各大行業,阻礙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
本書英文原版 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 於2007年獲「加拿大書評年鑑」編輯推薦書籍。中文譯版《地產霸權》經作者重新修訂內容,加入2010年的最新分析及資料,從樓價飛升、高鐵爭議,以至政府修改樓宇強迫拍賣比例等,均作出深入探討,讓讀者透徹掌握香港當前的政經局面。
「潘慧嫻從事地產業多年,難得她有這樣的勇氣,撰書論述地產市場及公用事業市場的種種不公平的現象。書中所述的,正是她多年來從事地產業的親身經驗和體會,絕非紙上談兵,可讀性極高。筆者在此誠意向讀者推薦此書。」
─ 林本利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
「經濟學上有所謂『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如水、電等,是壟斷下有最大的經濟效益,但其利潤便要受到管制。究竟香港的地產商是否壟斷呢?無論你同不同意本書的結論,看完本書後,你肯定會有更深刻的看法。」
─ 黃元山 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本書把土地政策連上權力結構,解釋了香港如何出現了一個「親發展商」的政府 , 進而論述發展商把王國從物業開拓至公營事業,令本地經濟高度集中,因而衍生連串後遺症。作者視野廣濶,帶引讀者從另一個新角度分析土地政策,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 陳景祥 《信報》總編輯
「這兩三年,社會對高地價政策衍生出來的問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怨憤……要對抗少數精英支配大眾的失衡局面,民眾教育是重要的一步,本書定是不二之選。」
─ 易汶健 獨立媒體特約記者
「The first thing that struck me is that your book is much more serious than the superficial and sarcastic stuff from Sub-Culture (to be more precise, mere destructive caricatures without any constructive and progressive ideas). There is just nothing in Chinese that deals with the subject that your book does. If there were, I would have recommended that publisher.」
─ 宋以朗 著名網誌東南西北(ESWN)作者
本書賣點
# 深入分析各大地產商的運作模式,以及政府的政策如何有助他們進一步擴張勢力,導致目前樓價高企,是香港第一部以詳盡數據及資料引證地產業壟斷情況的專書。
# 以地產業作為出發點,深入分析香港貧富懸殊、經濟難以進一步發展的原因,讓讀者對香港的政治、經濟、民生局面有宏觀的掌握。
# 內容適合各類對香港時事、社會民生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包括政策研究者、新聞從業員、學生等,更適合作為大學社會科學及中學通識科的參考資料。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茅于轼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 - 11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3版)》着重从两个方面讨论道德问题。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道德问题中充满着引人人胜的矛盾论证,它常引起喜欢思考的人的兴趣。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越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越能体现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对这类现象作深层次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并看出我们应朝什么方向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
现代化的陷阱 豆瓣
8.6 (24 个评分) 作者: 何清涟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 1
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仅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面对贫穷,中国的传统文化游刃有余,然而面对财富,却捉襟见肘。在公平与正义的旗帜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手中的,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诸如腐败、软政权化、分利集团化、地方恶势力以及黑色经济等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陷阱。
2011年6月1日 已读
何老师的书让我失望了,通篇诸多问题涉及的表层现象居多,实际调研、深入分析则很少,给人以虚浮不实的感觉。但圈地运动、权力寻租方面的分析则比较深入。总的来说全书可当作20世纪末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简史看看。
中国 何清涟 现代化的陷阱 经济
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 豆瓣
作者: 秦晖 / 金雁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 2
本书包括:告别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转轨进程回顾、起点平等的产权改革模式——捷克经济转轨评述之一、持续五年的“新布拉格之春”——捷克经济转轨评述之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