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给孩子的唐诗课 豆瓣
作者: 六神磊磊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8
六神磊磊,“不勉强孩子背唐诗,我只负责让孩子爱上唐诗。”
《给孩子的唐诗课》六神磊磊2019年全新力作,专门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唐诗课程。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和专家们一起精心打磨,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带领孩子去探寻那个五彩斑斓的诗的世界。
在这里,磊磊会用另一 种方法讲唐诗。不搞填鸭和大量死记硬背,不搞全盘一字一句的赏析,不搞那么多“标准答案”,而是带孩子们穿越时光,来到公元618年去漫游,做他们的游伴。给他们讲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们的故事,了解诗人们的小秘密、开心和忧伤。
2022年8月7日 已读
看了三分之一。选篇连贯精细,但“童趣”废话太多,致使不想续读。
古诗 文学 文艺 美学
2022年5月14日 已读
好处是顺着朝代先后梳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也能在分析讲述时提及必要的格律、文学手法知识。但选篇和分析的细处真是一言难尽:对于讲述战争的篇目缺乏多元的评判角度,而只一味“复古”代入,共情一种显然不符现代文明的武勇杀戮精神;讲述有关儒家士人精神的篇目也是带着自觉的立场带入,缺乏批评分析,采取明显的尊讳态度,多处出现前后矛盾的价值取向。比如,一边不惜生搬硬造“隐士型渔夫”“志士型渔夫”等词汇,颂扬在儒道姿态之间切换表演的士人形象,呈现出强烈的身份边界意识和优越的视角取景框,一边又认为体恤平民的士人才是“真正的儒家知识分子”;从可多样解读的农耕田园诗中明确附会上“性别分工”,书本终章却赞扬秋瑾的女权倡议;片面地评议宋明理学......这是教育书籍啊教授,不是你们精神儒家士人的布道讲堂,有点公允求真的精神这么难?
儒家 古典文艺 古诗 教育 文学
共读绘本的一年 豆瓣
作者: (美)薇薇安·嘉辛·佩利 译者: 枣泥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5
从小到大,孩子听过很多故事。但故事到底在孩子心中唤起了什么?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阅读能否给孩子带更深层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家长、老师,以及所有参与儿童教育的成年人,又该如何在与孩子的共读中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
本书作者薇薇安·嘉辛·佩利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她捕捉到孩子的阅读兴趣,以此促成一场为期一年的绘本共读活动;她是活动的策划者,却甘愿将舞台留给学生;她不预设实施方案,而是从旁引导,在集体讨论中激发出每个孩子的理解潜能。
孩子们用讲故事、做表演、画海报、与作者通信等方式,探讨了故事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并延伸到友谊、性别、艺术等深刻主题。不过,正如作者所观察:孩子本就知道如何思考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内容,让他们有机会展示或整合自己的天赋。
★美国英语教师委员会杰出教育奖
★哈佛大学出版社教育类年度图书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推荐:这本书为我们定义了什么是学前教育更够且应该做到的!
2022年1月26日 已读
“其实每个儿童最开始都在尽可能地深入挖掘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但成人却不停添置更多的话题内容干扰了这种专注。教育机构可以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找回这种专注。”---最感动的瞬间:有一次大家都在听故事,奥利弗也听到了,还写了一个字母S的纸条给老师。而当老师问这个字母的含义时,其他孩子齐声回答“sweetheart”;瑞妮想起李奥尼创作的角色的性别,埃蒂外婆说起她如何理解《小黑鱼》,幼儿园里实际存在的身份观念环境,这些话题都与图画书讲读教育所急需的多元文化教育视角相关;孩子前言不搭后语的感想,的确值得许多成人反复琢磨,从中获得成长。
儿童文学 图画书 图画书理论 图画理论 教育
图画书的讲读艺术 豆瓣
作者: 陈晖 明天出版社 2016 - 4
2022年1月20日 已读
与同龄研究者相比,陈晖老师的分析视角丰富得多。她的书对每一种讲读理论层面、每一本图画书的分析都力求齐全,但加法做得过多导致同义表述堆叠,文字反而显得枯燥。不过,对比某些研究者容易出现价值误判、穿凿附会,她的单本分析更加准确(《快活的狮子》是典型例子)。她的整体思路也不难总结:明确快乐是讲读的主要目标(不是学习),尊重儿童的认识判断,不将成人的分析成果、审美倾向、价值判断强加于讲读过程,对艺术元素的鉴赏作适当引导,不强求儿童一次发现所有艺术细节,注意针对不同故事的气氛、体裁采取不同的讲读语调等等。
儿童文学 图画书 图画书理论 图画书研究 图画理论
古色之美 豆瓣
作者: 青简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权威再现71种经典古色】
依据中科院权威色值,《释名》《说文解字》等经典史料,甲骨文、金文等古字字形,精准呈现天青、月白、胭脂、藤黄、天水碧等71种至美古色
【品读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央土,土色黄”“ 近朱者赤”……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讲述国宝器物的色彩故事】
元人为什么迷恋青花瓷?慈禧太后为什么喜爱翡翠?胭脂背后有怎样的血泪往事?解读器物色彩背后的历史故事
【知名摄影师青简全新力作】
她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转载,被誉为“美得让人窒息”。走遍大半个中国,用镜头再现中国传统颜色之美
-----------
《古色之美》选取中国传统五正色和三间色:青红黄白黑紫绿褐,详析八大色系七十一种传统颜色(胭脂、藤黄、月白、藕荷……)的源流与现状。
每个色系分三篇论述:言色、物色、行色,从字源、国宝器物,和作者旅行途中捕捉的景色三个角度,分享古色之美。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七十一种经典古色、两百张绝美摄影,精选纸张、四色印刷,完美呈现中国传统色彩与文化之美。
2021年7月27日 已读 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看到了一些自己行文表述的习惯。区别是我的语言远不及作者的华丽,我也无法如作者一般面临古物、古人形迹产生许多浪漫想象。作者对不同土地上的生活经验的臆想我也无法认同。青色一章的情感、体会、意境最佳,其他篇目的语言上佳,只是多读则腻。
历史 绘画 美学 色彩
重屏 豆瓣
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8.9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画家挥洒翰墨,手卷随手慢慢展开;雅集的士人聚在园林,正赏玩着竹杖挑起的一幅立轴;帝王在画屏前驻足,随后在屏背题诗一首。对于理解中国绘画来说,这些具体的绘画形式与特定的观赏场合显然十分重要。然而在大多数对这一重要艺术传统的介绍中,这一切还是被忽视了。一幅中国画往往只剩下画心的图像,绘画的物质性消失了,绘画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紧密联系因而也变得隐晦不明。
本书首次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作图画再现,正是这两方面的交互合作与相互制约使得一张画生意盎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把美术史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屏风可以是一件实物,一种艺术媒材,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巫鸿对此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分析。通过多样的角色,屏风不仅给予中国画家无穷的契机来重新创造他们的艺术,同时也让本书作者有机会处理宽广的主题,包括肖像与图画叙事、语词与图像、感知与想象、山水画、性别、窥探欲、伪装、元绘画以及政治修辞等等。
100个改变时尚的伟大观念 豆瓣
作者: 哈里特•沃斯里 译者: 唐小佳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 - 8
观念是一切的开始,本书汇集了那些正在影响和创造着未来时尚潮流的观念。20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其中许多创意给女性服饰带来了影响。世纪初和世纪末的裁剪设计风格,反差是巨大的。从20世纪初的女性紧身胸衣、曳地礼服和舞会上的监护人,到现在的裸背日光浴、迷你裙、航空旅行和网络购物,很难想象,如此之快、如此之丰富的变化仅仅发生在100年之内。
本书的主旨是要梳理和阐释1900年到2010年之间女性服饰的革命性变化。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写,并将时尚发展过程中每个重要变化的时间点进行标注。书中的结尾部分提到,未来时装世界的惊喜现在已经开始,如计算机技术整合纺织布料、裙子上的印花可以通过按钮改变图案等。但是,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如果依照上个世纪时尚流行的发展趋势,那么未来的发展过程将注定是富有挑战性、戏剧性并将完全超越我们的想象。本书不仅提示读者关注时尚发展的重要时刻,而且还强调了这些时尚观念决定着我们审美文化的未来走向。
2020年7月31日 已读
内容组织太零散,没有清晰的归纳思路。讲述也是蜻蜓点水细节不具,明明抓到不少我很感兴趣的题目,最终却没能满足我哪怕十分之一的好奇心。
历史 时尚 服饰 美学 艺术
画的背面 豆瓣
Le Postello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法] 埃尔韦·里谢 / [法] 维诺克·德沃 译者: 潘文柱 / 解青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8
❊未署名的画作与美术馆藏品有什么区别?何以见得?
❊是价值连城还是不值一文?谁说了算?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价值?
❊一幅可能是大师作品的画
❊一段画布上的探索
❊一个真实故事
🖼 编辑推荐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图像小说:
一个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在纸醉金迷之中突然遇到了“强烈的、疯狂的爱,刺破、改变人生的爱”——艺术。在低入高出的艺术品交易过程中,他偶然淘到一幅令他终生爱恨交加的画。捡漏只需一时冲动,而鉴定却用了整整二十五年。
◎一个“纸上谈兵”的悬疑故事:
一幅没有署名的油画,可能是大师之作,但被专家一句话贬为赝品。主人公跨越时间、地域,根据蛛丝马迹一步步逼近一个多世纪前的创作真相……整部作品读起来恍如一部另类侦探小说,又恍如一部另类传记作品,讲述一幅画的前世今生。
◎看透一幅画的表面,看到艺术品和艺术品市场的背面
书中人和读者的心情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跟着画作的每一步发现忽高忽低。虽然主人公最终通过研究、对比、联想理清了这幅画的全部经历,虽然科学技术已经足以将这幅画的表面分成一层层的剥开审视,虽然书后的相关资料足以揭开艺术鉴定的神秘面纱,但我们读后反而更加迷惑:艺术品市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 内容简介
斯特凡纳·K本是一个花花公子,在一幅画的感召下进入艺术品交易行业。他偶然间低价淘到一幅手法独特的油画,它似乎是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德加名画的“前作”,即草稿或样品图;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幅画创作于名画之后,价值不可估量;权威专家却判定它为赝品,不值一文……兜兜转转,一波三折,他尝试用各种新式鉴定方法为这幅画平反,不知不觉就用去了半生的时间!
📷 媒体推荐
“一次出人意料,而且引人入胜的阅读。它其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被真正的激情改写一生的故事。”
——《漫画星球》网站
“温柔得像一件印象主义作品。”
——BD fugue
“《画的背面》是一部引人入胜、出人意料的图像小说,一件彻头彻尾的艺术品。”
——书商网评论
🏆获奖情况
法国利斯莱瓦努瓦心动漫画奖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巫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新艺术运动 豆瓣
Art Nouveau
8.4 (9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埃斯克里特 译者: 刘慧宁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7
在历史语境中理解艺术
探索视觉形式背后的观念
20世纪现代设计史上的光辉篇章
美感与灵感的源泉,现代装饰界的璀璨明珠
◎ 编辑推荐
☆ 详实清晰,带领读者走近那真正为新的时代而生的“崭新的艺术”
巴黎地铁站的曲线造型铁艺、莱俪不对称曲线珠宝、蒂芙尼日本风格的玻璃器皿…… 这些我们如今熟悉又陌生的装饰语言都与19世纪末欧美视觉领域酝酿的变化息息相关。衔接两个时代的新艺术风格多样、遍布各地、纷繁复杂,它神秘、美丽又短命,至今仍然吸引、困扰和启发着我们。在这本全面而清晰的著作中,作者将新艺术放在其所处时代面临的问题语境中加以讨论,将之与现代生活与国家主义、唯灵论、妇女解放运动、青年崇拜的世纪末焦虑联系起来,为读者铺就了一条再次认识新艺术的道路。
☆ 包罗万象,一览现代设计的先驱实验,重现新艺术的灵感来源
维克多·奥尔塔、埃米尔·加莱、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安东尼·高迪……现代设计思想的重要奠基人和实践者在本书中得到了概括性介绍,尤其是对其作品的精彩分析,追根溯源又极具启发性。新艺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其源头追溯至法国新洛可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象征主义运动;新艺术的发展极具革命性,将继续鼓励设计师探索钢铁、玻璃等材料的可能性。新艺术是现代建筑和设计诞生的土壤,也将持续为其提供养料。
☆ 纸上阅读与视觉想象,开启新艺术城市文化漫游
伦敦、格拉斯哥、巴黎、维也纳、巴塞罗那、布宜诺斯艾利斯……新艺术与欧美城市文化共生,其遗产亦与当下城市面貌交融。阅读开启视觉想象,或许会唤起你的漫游记忆,又或者是你下一次旅行的契机。与“新艺术”相识在书籍里,偶遇在旅途中。
☆ 图文并茂,完美呈现经典实例
260余幅插图,涵盖建筑、家具、珠宝、海报设计等新艺术运动中的代表作。日本进口内文纸印刷,采用耐久性好、不易变形的特种软胶胶装,简约平整,提高读者阅读的舒适度。
◎ 内容简介
新艺术是19、20世纪之交欧美最耀眼、最流行的风格,它给家具、珠宝和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装饰语言,也为建筑、雕塑和绘画领域注入了新的装饰形式。本书是一本从世界范围内讨论新艺术运动的专著,问题与实例相结合,作品与时代挂钩,全面梳理了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发展和风格特点。
◎ 名人推荐
令人印象深刻……对这一包罗万象的主题的概述清晰而简明。
—— 罗斯玛丽·希尔(Rosemary Hill),《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从建筑到纺织工艺品,是对新艺术风格的一份详实论述,插图精美。
—— 弗兰克·惠特福德(Frank Whitford),《星期日泰晤士报》
埃斯克里特……结合最新的研究材料,带领我们一路悠然从容旅行于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俄罗斯及美洲。书中的社会历史分析体现了其历史学专业背景。
—— 温迪·希契莫夫(Wendy Hitchmough),《工艺》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陈世骧 译者: 张晖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9
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史诗和戏剧传统。陈世骧率先提出的“抒情传统”论,成为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本书是陈世骧相关论著的翻译、结集,首次完整地呈现了抒情传统论的全貌,将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诗与它的山河 豆瓣
作者: 萧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
最早认识自然山水之审美价值并持续进行书写,是中国文学令人瞩目的一项成就。关于自然风景的许多话语和观念都率先在诗中出现,而后方衍至绘画,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表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萧驰花费七年时间,以十次实地考察为基础,写作了这部新著。作者以新的观察角度和理论进路,结合案头研究与户外考察,对自谢灵运被贬永嘉的永初三年迄至白居易于洛阳谢世的会昌六年这424年间的诗歌文本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内容涵摄了此期间最重要的十五位书写自然山水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朓、江淹、何逊、阴铿、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韦应物、元结、柳宗元、韩愈、白居易。每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以对中古诗歌审美话语的考掘,本书亦为探讨早期山水画和园林中的景观观念形成提供了线索。作者更向世人发起呼吁——中华山河不仅为古人吟咏的对象,亦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广阔语境,一旦被横加破坏便再难复现。
和服之韵 豆瓣
きもの熱
8.8 (5 个评分) 作者: [日]清野惠里子 著 / [日]浅井佳代子 摄影 译者: 史诗 新星出版社 2014 - 10
惠里子女士手中仿佛有一块磁石,只吸引美丽的和服。
——樋口可南子(著名电影演员)
本书由日本作家清野惠里子和摄影家浅井佳代子合作完成,最初边拍摄边在Maple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出版,各界好评如潮。
“与和服的相遇是一切的开始。”清野惠里子以典雅流丽的文笔娓娓道来有关和服的逸闻趣事,讲述自己与和服的不解之缘。从每件和服独特的质地、纹样、纺织和印染工艺,到如何裁制、搭配各类织锦和腰带,详解和服的一针一线,配以浅井佳代子和风古韵的照片,让人不禁深深为日本传统服饰之美折服。
书中那些曼妙的身姿,既非专业演员也非职业模特,而是极具艺术修养的各领域杰出女性。她们以自然的神情、雍容的身姿,完美展示了和服的知性与优雅。
2018年12月23日 已读
简朴清雅之间的华丽。让老婆享有如此一身,成了我的梦想。
和服 日本 生活 美学
庭园之心 豆瓣
作者: [日]重森千青 译者: 谢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这是了解日本庭园的一把钥匙。
作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全书的关键性问题:何谓“日本庭园”,日本庭园的特点是什么?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他从庭园建造的时间、类型、规模、美学评价等角度出发,选取十所代表性的日本庭园进行解读,这十座庭园代表了日本庭园从池泉庭园,到枯山水庭园,再到大名庭园的发展脉络。作者以造园家的视角,提炼出每所庭园的看点,告诉读者看什么,以及怎样看。这些看点便是日本庭园独特的构成要素。
2018年12月23日 已读
对庭园造景的内涵、变化的介绍很好。而为全书印上一张张低分辨率的黑白配图,也真是另一份“编辑之心”了。
庭园 建筑 文化 日本 美学
植物画の至宝 花木真寫 豆瓣
作者: 源 豊宗 / 今橋 理子 淡交社 2005 - 11
江戸時代第一級の文化人・近衛予楽院が真写した花木たち。日本ボタニカルアートの嚆矢である、陽明文庫伝来の精細優雅な植物細密画の名品を再現する。
服装的罗曼史 豆瓣
作者: 罗玛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 6
《开花的身体:一部服装的罗曼史》讲述从巴斯尔的翘臀欲望到乔治·阿玛尼的柔软肩膀,从第一件比基尼到第一条牛仔裤,从东方的三宅一生到西方的范思哲……服装的历史里藏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都超科人们的想像,另有隐情,服装承载着人类最本原的欲望,同时与人类文明史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回顾人类的服装发展史,我们发现在道德的指向上,服装和肉体之间一直呈现着一种紧张的关系,当肉体被视为不洁和罪恶的摇篮时,服装便充当起警察的角色。服装的压迫往往以束缚的姿态出现,带有明显的虐恋意味。虐恋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穿衣服的目的到底有哪些,你可曾想过?
如何听爵士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Listen to Jazz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焦亚 译者: 孙新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5
爵士乐的精髓何在?我们该如何品鉴大师级的演奏?即兴演奏就是随意发挥吗?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听谁的,有关爵士乐的种种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资深爵士乐评论家特德·焦亚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赏乐之道,他从爵士乐的核心谈起,扩展至爵士乐的结构、历史、流派、名家赏析,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听爵士”,只要用心聆听,定能深入爵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揭示其魅力所在。
5个爵士乐关键元素+12种爵士乐风格+9位爵士乐大师+150位当代爵士名家 ★ 爵士乐终身成就奖得主全新力作 本书作者特德·焦亚被誉为“美国杰出的音乐史学家之一”,著有爵士乐相关书籍10种,作品屡获殊荣。他于2017年5月获得“爵士乐新闻记者协会”授予的“爵士乐终身成就奖”。
★ 获评经济学人年度好书,广受赞誉 入选《经济学人》2016年年度好书,《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纽约客》《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盛赞推荐。繁体中文版亦得到焦元溥等多位专业人士推荐,上市后销量迅速突破两万册。
特德·焦亚做得太好了,许多人会因此爱上爵士乐!——《经济学人》
★ 匠心独运、清晰轻巧的赏乐指南 作者身兼音乐史学家与爵士乐手,他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将多年积累的私家赏乐建议凝结于这本轻巧的指南中,透过纷繁复杂的音乐世界解开了爵士之谜。
★ 国内爵士乐坛重量级大咖推荐 知名DJ、中国爵士乐坛先锋人物张有待作序;张北音乐节及天漠音乐节的创办人、《爵士圣经》作者李宏杰撰写推荐语。
一器一会 豆瓣
京都でみつける骨董小もの
作者: [日]村松美贺子 译者: 罗嘉 中信出版集团 / 楚尘文化 2017
【编辑推荐】
*日式生活美学+“恋物”风潮
走访老物件,使用老物件,感悟传统文化的底蕴;分享曼妙的日式生活美学,让快节奏生活慢下来。
*京都游的新风向:文化恋物游
16家旧物老店+3处旧物集市,徜徉京都,眼观手触,邂逅此生一遇的美妙心动。
|个性老店| ANTIQUE Belle/smokeroom/画廊・启/李青/几一里/MASA/古美术佃
|日用即道| 小盘,小碟/厨房用具/酒器/文具/旧衣新裁
|古物集市| 天神市/弘法市/京都文化博物馆古董广场/手工集市
*逆断舍离风向,个性手记诠释美物在心。
断舍离风行,还是要留下美好的旧物在身边。
近百幅高清大图,见证古董旧物中曾经的时光与风尚印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京都古物文化的作品。
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美贺子的脚步,去探访京都14家久负盛名却又风格各异的古董老店,还有三大历史悠久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古寺集市。
从西洋的玻璃器皿到日本的古陶细瓷,从朝鲜的蓝绢彩绸到唐风的印花和纸,从日用饮馔到童年文具,透过物,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品味京都独特悠然的人文风物。倾听那些痴念于美的收藏人背后,发现、守护旧日时光的动人故事。
2018年5月8日 已读
一本书发现自己的恋物体质!看看这些美物玩赏,就画成了一张里京都游览地图。旧布料和服、旧彩纸太美。梦想买一套这样的和服给老婆。
京都 器物 日本 村松美贺子 美学
忆江南:湖山日历2018 豆瓣
作者: 宋乐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忆江南:湖山日历2018》是一本以江南为主题的摄影日历书。宋乐天持续十多年观察、记录、拍摄浙江,尤其是杭州西湖,其摄影作品独具风格,很受欢迎。本日历所选的377张摄影照片,是从她持续十年观察、记录、拍摄江南的数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这本日历书以宋乐天的摄影作品为主体,以风光、物候、市民生活为中心,按照四季流转配图,同时配有部分文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偏重文化介绍。它既是一本关于江南的摄影作品集,又具有日历的实用功能,还可以作为杭州四季旅游指南,兼具记事功能,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豆瓣
9.3 (36 个评分) 作者: 张岱 译者: 夏咸淳 / 程维荣 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 5
《陶庵梦忆》展示了明末色彩斑斓的市民阶层的生活情态,书中所载多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胜概、山川景物、风俗人情、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