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
储安平与《观察》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谢泳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 9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大受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后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1日复刊,1950年5月奉命改为《新观察》。
想给储安平写传记的人很多,但由于档案没有公开,所以至今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储安平传记。著名学者谢泳在这部《储安平与<观察>》的专著中,以客观、平实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系统地介绍、论述了储安平这位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分子令人难以忘怀的命运轨迹,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观察》的兴衰历史。
想给储安平写传记的人很多,但由于档案没有公开,所以至今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储安平传记。著名学者谢泳在这部《储安平与<观察>》的专著中,以客观、平实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系统地介绍、论述了储安平这位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分子令人难以忘怀的命运轨迹,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观察》的兴衰历史。
书生的困境 豆瓣
作者:
谢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制度变化,书生之困,有什么关系。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学习》杂志事件揭示的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作用,《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透露的高层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 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学习》杂志事件揭示的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作用,《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透露的高层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 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