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
香港政治 豆瓣
作者: 馬嶽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2010
About the Book
本書回顧了香港政治發展的重要歷程,以及政治變遷的主要課題。政治發展往往是「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t)的,下一階段的發展由上階段的歷程模塑而來。瞭解歷史的進程背景,對掌握今天的香港政治現況有莫大幫助。
本書首三章從殖民地早年的政治狀況說起,介紹回歸前的主要政治事件和發展歷程;第四章和第五章分析了政黨和選舉制度的變遷;第六章至第八章則討論了回歸以來香港政治發展的幾個重要議題:包括高度自治、法治和人權、行政立法關係和議會發展,以及民主發展等。對香港政治有興趣的讀者,希望本書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分析角度。
目錄
總序一 社會科學與通識教育……………馬傑偉
總序二 我的本土方法:社會分析的兼容與厚度……………吳俊雄

第一章 殖民早期政治與六七暴動
第二章 中英談判與香港前途
第三章 回歸前的民主運動與民主發展
第四章 選舉制度的發展
第五章 政黨政治的發展
第六章 回歸後的高度自治、法治與人權
第七章 回歸後的行政立法關係與議會發展
第八章 回歸後的民主發展及其爭議
第九章 結論:香港政制發展的困局
參考書目
通識系列編後語……………馬傑偉、吳俊雄
索引
2016年9月11日 已读
“从殖民时期政制起源到民主运动兴起失落,能抓住政制困境根源,使人感知历史之激越,闻说今日种种叹息不已。”原评论被豆瓣无知会情况下删掉了,活该这里成为大家眼中的资料库。
政治 政治学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香港政治
管治香港 豆瓣
作者: 曾銳生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7 - 10
孫中山先生自獻身中國革命以來,即與不少有識之士欲就管治之道向香港取經,為中國現代化尋求出路。究竟英國成功治理香港的訣竅何在,值得中國借鏡?
在這部資料詳盡、論據中肯的著作中,曾銳生博士探討被視為香港政府精英的政務官,如何令一百四十年前庸昧的初期殖民地政府,演變成二十世紀末最優秀的現代政體之一。
二次大戰後,香港政府成功融合中國傳統政治和現代英國公務員系統的精髓,把效率、誠信、公正、仁慈家長主義及不干預思想融為一體。香港因而取得空前發展,尤以工商與金融業成就顯著。中國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政策,部分原意是要確保香港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後,其卓越管治得到承傳,延續繁榮安定。
本書從歷史角度描述政務官的工作生涯和演變,從中透視特區政府如何維持並進一步提高管治成效。
序言
第一章 殖民地社會的管治
治理非華裔居民
管治本地華人
缺乏健全體制
第二章 官學生計劃
計劃的起源
從官學生至官場明日之星
對殖民地政府的影響
第三章 仁慈家長主義
學習中文
官學生的生活與工作
培育精英
第四章 太平洋戰爭的影響
消除種族歧視
展現新貌
第五章 擴大政府架構
從官學生至政務官
政務活動範疇不斷擴大
守舊派的沒落
迅速發展與蛻變
第六章 迎接華人社會的挑戰
現代理民官的生活與工作
民政主任的生活與工作
輔政司署的生活與工作
政府部門的生活與工作
打擊貪污
第七章 本地化
「翻新殖民官」與外地新進
本地招聘的障礙
「無形屏障」背後
性別障礙的結束
英國官員還是中國官吏
第八章 迎接現代的挑戰
麥堅時改革
沒有民主下的問責制度
為帝國終結作好準備
第九章 政府中的精英
團隊精神
與非政務官的關係
與倫敦的關係
第十章 自我克制的精英管治
聰明睿智與良好管治
自我克制的政治中心
更深遠的意義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
殖民家國外 豆瓣
作者: 羅永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 7
今天當一個合格的「中國人」並不容易,同樣地,想不當一個「中國人」就更加困難。因為,香港人之為香港人的內在本質,正是各式各樣「活在家國之外」的經驗。捨此之外,我們也無從定義何謂香港。這種經驗內裏既含花果飄零的憂戚,也有逍遙輕灑的快活,以及為何香港人 always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永遠太簡單,有時太天真)的秘密。
回首十年,這十年恐怕就是簡單與天真的香港人,跌跌撞撞,走出童蒙的關鍵十年。尚未理清自己的前世今生,就掙扎着要擺脫「無間」歷史的輪迴,從虛擬的自由幻境逃逸。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大體上就是這十年來香港在此(後)殖民的詭異時空,邁向她原初起點的一些印跡。毫無疑問,今天的香港已不再是兩塊割讓地加一塊租借地,因為無論租借的還是割讓的,英國皆已歸還中國。這城市也不再是難民棲居的臨時落腳地,而是一個七百萬人安身立命,為生活、為幸福、為理想而拼搏奮鬥的家園。可是,我們的家園,好像仍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1997才剛過去,2047「大限」的陰影就已濃罩。不過比這更壞的是,現在才是真正的1997。 「被回歸了」十七年之後,有人要求再次「回歸」英國;也有來自北方的三申五令,試圖重新教導我們,原來這麼多年來大家都搞錯了,我們並不能視「基本法」為一本我城的小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