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豆瓣
9.2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篇,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我们还全面辑录了鲁迅先生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字,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包括序言、通信等,从中可以了解他对古代小说之研究的演变过程,希望有益于读者。
故事新编 豆瓣
9.3 (2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故事新编》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故事新编》艺术特色鲜明:漫画化的勾勒和速写;夸张手段的巧妙运用;以极省俭的笔墨塑造人物。
呐喊 豆瓣
9.7 (2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呐喊》作者鲁迅,鲁迅自己,本以为现在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他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鲁迅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自己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豆瓣
9.5 (6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坟》收作者1907年至1925年所作论文二十三篇。1927年3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1929年3月第二次印刷时曾经作者校订。1930年4月第三次印刷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作者说:将这些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西,集合了做成一书样子的缘由,说起来是很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首先就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章。这是我做的么?我想。看下去,似乎也确是我做的。那是寄给《河南》②的稿子;因为那编辑先生有一种怪脾气,文章要长,愈长,稿费便愈多。所以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倘在这几年,大概不至于那么做了。又喜欢做怪句子和写古字,这是受了当时的《民报》③的影响;现在为排印的方便起见,改了一点,其余的便都由他。这样生涩的东西,倘是别人的,我恐怕不免要劝他“割爱”,但自己却总还想将这存留下来,而且也并不“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④,愈老就愈进步。其中所说的几个诗人,至今没有人再提起,也是使我不忍抛弃旧稿的一个小原因。他们的名,先前是怎样地使我激昂呵,民国告成以后,我便将他们忘却了,而不料现在他们竟又时时在我的眼前出现。
其次,自然因为还有人要看,但尤其是因为又有人憎恶着我的文章。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们多着,而有些人们却一心一意在造专给自己舒服的世界。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给他们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苍蝇的飞鸣,是不知道人们在憎恶他的;我却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飞鸣就偏要飞鸣。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一点,就是敌人罢,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君子之徒⑤曰:你何以不骂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呢⑥?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这些诱杀手段的当的。木皮道人⑦说得好, “几年家软刀子割头不觉死”,我就要专指斥那些自称“无枪阶级”而其实是拿着软刀子的妖魔。即如上面所引的君子之徒的话,也就是一把软刀子。假如遭了笔祸了,你以为他就尊你为烈士了么?不,那时另有一番风凉话。倘不信,可看他们怎样评论那死于三一八惨杀的青年⑧。
2009年11月20日 已读
“古已有之”之忧虑
杂文 鲁迅
鲁迅书信(全四册) 豆瓣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鲁迅书信曾由许多广平陆续收集,并于1937年6月由三闲书屋出版影印本《鲁迅书简》一册,收书信六十九封;后又于1946年10月由鲁迅全集出版行铅印本《鲁迅书简》一册,收书信八五五封和断片三则。1958年我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十两卷中,共收书信三三四封;1976年出版的《鲁迅书信集》则收一三八一封(其中包括致日本人士九十六封),附录十八则。1981年版《鲁迅全集》共收入书信一三三三封,另致外国人士一一二封,附录十二件。除已见于鲁迅自编文集及《集外集拾遗》的书信不再编入外,当时所发现的鲁迅书信都已收入。
2005年版以1981年版为基础,删去其中重收的二封和误收的一封,增补新发现的佚信十八封,并收入鲁迅《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一件。
且介亭杂文末编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且介亭杂文末编》收作者1936年所作杂文三十五篇。一九三六年作的《末编》,鲁迅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第一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似乎同属姊妹篇,虽然当时因是未完稿而另外搁开,此刻也把它放在一起了。《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
集外集拾遗 豆瓣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集外集拾遗》书名系由作者拟定,部分文章由作者收集抄录,有的加写“补记”或“备考”。但未编完即因病中止,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是由许广平编定印入。这次抽去译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三篇和《 附记》(已录入《华盖集?忽然想到》注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和《编完写起》一则已移置《集外集》的有关文章之后;《 序言》已移入《译文序跋集》;《教授杂咏》的第四首系这次补入;若干诗文则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若干诗题据作者书录的题款重新核定。
2009年10月8日 已读
“平仄弗调”之片言絮语
鲁迅
热风 豆瓣
9.3 (6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热风》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1925年11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沦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鲁迅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华盖集续编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华盖集续编》收作者1926年所作杂文三十二篇,另1927年所作一篇。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还不满一整年,所写的杂感的分量,已有去年一年的那么多了。秋来住在海边,目前只见云水,听到的多是风涛声,几乎和社会隔绝。如果环境没有改变,大概今年不见得再有什么废话了罢。灯下无事,便将旧稿编集起来;还豫备付印,以供给要看我的杂感的主顾们。
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现在更不想和谁去抢夺所谓公理或正义。你要那样,我偏要这样是有的;偏不遵命,偏不磕头是有的;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其实, “杂感”而已。
从一月以来的,大略都在内了;只删去了一篇(2)。那是因为其中开列着许多人,未曾,也不易遍征同意,所以不好擅自发表。
书名呢?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就还叫《华盖集》。
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
2009年9月14日 已读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面临淋漓的鲜血" 顶着“纸糊的假冠”继续猛进
杂文 鲁迅
三闲集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三闲集》收作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三闲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匪笔三篇,某笔两篇,述香港恭祝圣诞,吊与贺,“醉眼”中的朦胧,看司徒乔君的画,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通信(并Y来信),太平歌诀,铲共大观,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革命咖啡店等内容。
2009年8月25日 已读
“TIU NA MA" “俏妙的哀伤”
杂文 鲁迅
华盖集 豆瓣
9.1 (1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灵,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和“系”,咬文嚼字(三)等内容。
且介亭杂文二集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且介亭杂文二集》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收录了鲁迅1935年所作杂文四十八篇。杂文是鲁迅创造的一种新型文体。这种文体既吸收了英国随笔篇幅简短、绵里藏针、微而显著、小而见大的特色,又借鉴了魏晋散文“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文风,特别是继承了魏晋文章的骨力。其杂感和短评,是鲁迅杂文的骨干,侧重于议论,融会了诗的境界、形象和美的文字等。它是诗与政论的融合,是史笔与诗情的结晶,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体,是战士和诗人一致的产物。
朝花夕拾 豆瓣
9.1 (1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朝花夕拾,ISBN:9787020055272,作者:鲁迅
而已集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而已集》主要内容有:一九二七年;黄花节的杂感;略论中国人的脸;革命时代的文学;写有《劳动问题》之前;略谈香港;读书杂谈;通信;答有恒先生;辞“大义”等。
2009年4月18日 已读
有一种人:在无话可说的年代里 他们是呐喊着;在无话不说的年代里 他们却是“不语之人” 他们当中有个名字 就叫鲁迅
杂文 鲁迅
魏晋风度及其他 豆瓣
作者: 鲁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鲁迅与左联 豆瓣
作者: 王宏志 新星出版社 2006 - 5
本书是《急流时代的中国命运——鲁迅与左联》的修订版,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作者运用了大量史料,以平实、客观及缜密的态度进行考证及分析,对这个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以及政治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作了深入和全面的探讨。在一些深具争议性的问题上,包括鲁迅在“左联”所扮演的角色、鲁迅与“左联”瓴导人的关系和矛盾等,提供了独到见急解,讲述了一个不同的鲁迅与“左联”的故事。 附录的两篇文章处理了过去被视为敏感的课题:鲁迅死后的评价问题以及鲁迅翻译的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