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
暴力 豆瓣
Violence: Six Sideways Reflections
8.9 (15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 Slavoj Žižek 译者: 唐健 / 张嘉荣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 11
我们所能眼见的物理暴力往往是某种系统暴力的产物。这种系统暴力维持着我们身处其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为此,人们看待暴力的方式本身就是被系统所塑造的。齐泽克诊断了人们认知并扭曲暴力现象的各种形式,试图颠覆自由资本主义-基督教意识形态主宰的那种认识暴力的图像,并以“神的暴力”超越主观暴力和系统暴力的合谋。齐泽克以一部小说的故事和一句带有智者风格的话结束了他对暴力的反思:在某个民主国家的选举中,70%的投票是弃权票;重新投票后更糟,有80%的票弃权。政府认定有反政府的阴谋,因此开始秘密逮捕和审讯,却一无所获。这导致政府将应对手段不断升级,直至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炮制阴谋……最终政府自己制造出恐怖分子。然而,首都却一直继续近乎正常地运作,民众以无法理解的和谐和非暴力的抵抗阻挡了政府每一波攻击。因此,“有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暴力的行动。”
2019年12月31日 已读
齐泽克关照的是肉眼可见的暴力投影出来的社会环境、深层机制、内在逻辑里的强制与压迫。如引发可见暴力的压迫体制、对他者身份的强制定义、语言自带难以拆除的“牢笼”等。论述使用很多概念,在诸如“创伤者陈述破碎”这种判断里,给我很大的冲击。难道不是吗?房思琪,jingyao这样的受害者,不都被社会“合法合理地”暴力支配着,被要求提供受害者完美证明,被要求陈述“连贯”、“逻辑”通顺,即便另一侧的被告持续扭曲事实造谣泼脏水。
哲学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学 文化研究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译者: 季广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 1
在这本挑战性和原创性的著作中,斯拉沃热·齐泽克对后现代世界中的人类力量问题予以审视。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希区柯克的《后窗》,从瓦格纳的歌剧到科幻小说,从《异形》到犹太笑话,作者以其敏锐的分析,探讨了有关整体性和排他性意识形态幻象问题,而人类社会正是由之构成的。
书中将关键性的精神分析概念、哲学概念与极权主义、种族主义之类的社会联系在一起,以探讨控制之幻象的政治蕴涵。《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代表着对精神分析的意识形态理论和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大量当代文化现象作了精辟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