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
我,十三岁,妓女,吸毒者…… 豆瓣 谷歌图书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8.3 (11 个评分) 作者: [西德] 凯·赫尔曼 / 霍斯特·里克 整理 译者: 戴明沛 等 作家出版社 1988 - 4 其它标题: 我,十三岁,妓女,吸毒者...
这本书在德国刚一出版就成为一本畅销书。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个个都争相传阅。
这本书本来可以不存在。因为起初只是两位记者——凯·赫尔曼和霍斯特·里克为了研究德国青年问题而打算广泛进行采访。一般地讲,这类采访往往是感人而有趣的。然而,当他们去采访克丽斯蒂娜的时候,谈话刚进行了几分钟,两位记者就被这位姑娘那流畅、生动的叙述所震惊了。他们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原先的计划,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倾听克丽斯蒂娜和她母亲,以及他们周围有关人的叙述。
这位年轻姑娘感人肺腑、坦诚细腻的诉说生动描述了她如何抽第一支“白面烟”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开始在放学后被迫外出卖淫,以图赚钱支付她那每天所需的两针海洛因,这当中还穿插着姑娘妈妈悲痛的忏悔,从而使得本书成了一本独树一格的写实作品。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吸毒、绝望及至今天世界之腐败的活生生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正如霍斯特——埃贝哈德·里希特教授在他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令人肠断心碎的书为我们所描述的部分青年的不幸和苦恼,远远胜过几十篇由社会学家写出来的分析报告。”
镜中恶魔 豆瓣
Hunger und Seide. Der Teufel sitzt im Spiegel
9.2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丁娜 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这本书包含《饥饿与丝绸》和《镜中恶魔》两部散文集。
《饥饿与丝绸》由13篇文章构成,选自作者在1990-1994年间,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公开演讲的演讲稿。
《镜中恶魔》是由作者在1989-1990年间的11篇演讲稿结集而成。作品中内在的、外在的紧张和冲突一以贯之,“魔鬼坐在镜子里”,是文集的核心意象。
女人.房子.一本小說 豆瓣
作者: 威廉.格納齊諾 / Genazino, Wilhelm 译者: 劉興華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 - 6
「被中學開除後,我必須加快腳步成長。也許在這粗暴的過程中,我失去了大部分的青春……」
故事裡的「我」,其實是作家格納齊諾的化身。在這本自傳色彩小說中,他敘述十七歲少年維岡被學校開除後,因緣巧合下過著奇妙的雙重生活。白天,他是工廠學徒,夜晚,幫當地小報社採訪新聞。這個一無所有的夢想家,原本只盼望人生能擁有三樣東西:一個女人,一間房子和一本自己寫的小說。但隨著最要好的朋友自殺,他發現自己雖然活著,卻像混泥土攪拌機一樣空轉……
國際書評家一致讚譽,這是德國最幽默文學大師格納齊諾代表作之一。他將傳統題材的成長小說,融入獨特的觀看世界的角度:輕盈、奇特、充滿巧思,語言獨具一格,又深情感人。
荒原狼 豆瓣
9.1 (28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赵登荣 / 倪诚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