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光影的魅力 (199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Visions of Light: The Art of Cinematography
8.3 (12 个评分) 导演: Arnold Glassman / Todd McCarthy 演员: 厄内斯特·R·迪克森 / 迈克尔·查普曼
其它标题: Visions of Light / Visions of Light: The Art of Cinematography
  记录许多着名摄影师的访谈,畅谈他们对摄影的看法,以及他们在参与拍摄电影过程,与各个导演合作的经验。片中并穿插经典片段,对映摄影师的说法,让一般观眾能更了解摄影师的工作与贡献。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部电影,应该说是“关于电影的纪录片”更合适。在这部电影中 ,我们也能发现以上介绍过的多部影片。例如《梦断情天》的摄影师Nestor Almendros,他在临死之前接受了这部电影的短暂采访。还有《末代皇帝》的摄影师Storaro等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导演控制摄影师的拍摄手法。例如,《Rosemary's Baby》的导演Roman Polanski,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有时仅仅需要将摄像机多移动几个厘米,就能使影片的效果得到巨大提升。《In Cold Blood》的导演Conrad Hall,在1967年接受采访时,提到当年是如何选择并搭建了一个牢房,里面囚禁的是Robert Blake扮演的杀人犯,他即将走上绞刑架。雨水不停地打在铁窗上。Hall发现,如果摄像机放在某个特定的角度,雨滴的阴影看上去像Blake脸上的泪水。这个镜头后来成了影院中的催泪弹。
  这部电影由数百个电影片段组成。影片结束后,你一定会深深地被摄像机背后的灵感和魔法打动。而静态摄影师也将从中获益匪浅。这是一部摄影科教片,数百个片段将指导你如何用光,如何选择合适的色调,如何使你的片子成为经典。
  这部电影按年代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无声电影年代。第二部分是带旁白的黑白电影时期。第三部分是彩色电影时期。影片最后讨论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色彩调动观众的情绪。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2010)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9.1 (108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普莱斯 演员: 比尔·坎宁安 / 安娜·温图尔
其它标题: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 街拍皇帝
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的纪录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尔依然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比尔的镜头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着装出位有个性,比尔都乐于捕捉你的美。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女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然而,这样一位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时尚且功不可没的老人,依然住在狭小工作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街拍照,不过老人家却觉得这样最好,对他来说,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无关紧要,能够自由地捕捉新鲜,才是他的追求。
本片推出后深受欢迎,先后在悉尼电影节、南塔基特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和阿布扎比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纪录片殊荣。
Art Photography Now 豆瓣
作者: Susan Bright Aperture 2005 - 10
In the previous century, photography helped shape art; in the current one, it has begun to dominate it. Not only are major international museums and galleries mounting blockbuster exhibitions, but art photographers are also being celebrated as contemporary masters and their work commands unprecedented prices. This indispensable survey presents the work of 76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est-known art photographers in the world: Andreas Gursky, Thomas Struth, Cindy Sherman, Jeff Wall, Sophie Calle, Wolfgang Tillmans, Nan Goldin, Martin Parr, Allan Sekula, Boris Mikhailov, Inez van Lamsweerde, Stephen Meisel, Philip-Lorca diCorcia, Sam Taylor-Wood, and many more are featured in its pages. Susan Bright, former Curator of Photographs at London's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has organized the book into seven sections--City, Portrait, Document, Object, Landscape, Fashion, and Narrative--and provides an introductory essay for each. Along with each photographer's works, presented in sequence within those divisions, Bright's commentaries provide context and depth, and quotations from the artists themselve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motivation, inspiration, and intentions behind the work. Following in the tradition of Photography Past/Forward: Aperture at 50 and the Photography Speaks series, this volume will become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curators, collectors, scholars, practitioners, and anyone who wants comprehensive, up-to-date exposure to the state of the medium today.
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 豆瓣
天才アラーキー 写真ノ方法
6.6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荒木经惟 译者: 柯宛汶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3
相机是工具,以此拍摄出来的照片是作品。然而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其实摄影已渗入生命。在日本,同森山大道、杉本博司一起被称为战后最重要的摄影家,荒木经惟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打造镜头,打造视界。他的争议,撼动了摄影传统,也奠定了一条新摄影之路。
谜一样的荒木经惟,头顶各种叛 逆的名号, 这是他首次认真分享他的摄影哲学:
“活着,生,与死。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 ”
摄影: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
镜头:我不主张换镜头,而是要自己后退或前进来接近被摄体。摄影,要运用自己的身体来拍。
快门:一直按下快门的话,那快门声就会停止喔。我认为,那就是最接近「死亡」的瞬间。在生与死之间来回不停游走的,就是摄影了吧。
焦距:焦距,要对在当时的感觉或心情,当时的事物上。
构图:我花了大半时间研究照片的构图,结果就是,那些并不重要。
照片完成度:完成度太高的照片,会让人想要马上销毁喔。在照片完成的那一刻,就会产生这种心情。甚至还在拍摄时,就想毁掉了吧。
相机:如果要改变人生,就要换男朋友,换女朋友,或是换个地点。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摄影风格,那就换台相机吧。
Instant Light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Andrei Tarkovsky 译者: 虹風 繆思出版 2008 - 8
《Instant Light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是Instant Light: Tarkovsky Polaroids的中译本。这本书收集了塔可夫斯基在1979至1984年之间,在前苏联和意大利所拍的69张照片,即塔可夫斯基完成《潜行者》(Stalker,1979)之后,在《乡愁》(Nostalgia,1983)摄制期间所拍的。
这本拍立得摄影集,背后有段曲折复杂的故事。1981年,塔可夫斯基已名声远播,受邀和妻子至意大利工作,继而计划定居异国。此举触怒苏联当局,于是将其儿子扣押,一家分隔两地,塔氏不得返回俄国。这本摄影集的前半部,包括大量塔可夫斯基在俄国时期的家庭、妻儿、及生活快照,后半部,则是他至意大利后的影像素写。除了他一贯的诗意与神秘气质外,里面诸多故土与爱子照片,之后变成流亡异国的导演魂牵梦系的执念,这些影像后来变成电影,就叫做《乡愁》(Nostalghia)。直到塔氏病痛缠身,即将离世前夕,其子才获准前往意大利,一家拥抱。
荒谬的真实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孙京涛 译者: 孙京涛(编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 2
这是一本美国著名女摄影家黛安·阿勃丝的传记,也是她的摄影作品和生活照片的合集。 本书叙述了她一生中的关键事件和生活中的奇特、隐秘的事情。
2010年10月13日 已读
国内摄影书啊……唉……
摄影
城市表情 豆瓣 谷歌图书
8.0 (5 个评分) 作者: 顾铮 译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2
书中介绍了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多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他们之中既有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己任的摄影家,也有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桑德,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渲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的一直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
2010年9月5日 已读
都懒得再吐内地摄影书印刷质量的槽了
摄影 纪实摄影
关于他人的痛苦 豆瓣
8.2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6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张元:有种 豆瓣
作者: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一石文化/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2010
《有种》的构思起源于《北京杂种》,当时我在这个城市中看到了年轻人肆意宣泄的力量,歌手崔健、窦唯和何勇的音乐,架构一些模糊不清的故事线索。二十年后,那一代人年华已去,新一代年轻人在做什么?在这个巨大的城市中,那些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如何生活?
三天时间面对两百多个年轻人,在北京他们艰难地谋生,每一个坐在摄影机前面的人都按捺不住地去表述他们的生活,畅想他们的未来……经常使我们忍俊不禁,也经常使我们泪流满面……
恰好是北京的冬季,我认为应该是最美的时候。黑、白、灰——它更衬托了这个城市的力量。
———张元
----------------------------
崔健(《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北京杂种》),王小波(《东宫西宫》),李阳(《疯狂英语》),金星(《金星小姐》)……张元最新的电影艺术项目《有种》,承续了这一传统,这一次他将视线投向了十组“80后”北漂青年,听他们心灵的倾诉,看他们年轻的面容。
“有种”是一种生活状态,在整个社会越来越犬儒主义化的今天,
“你有种吗?”
这是一个关乎尊严的问题。
全书特别收录大量珍贵的张元早期文字与影像资料。
--------------------------
张元对社会有种敏锐的观察能力,他把视角放在了不被大众所关注的青年文化和社会边缘人群中,并且带着对主流价值观的挑战和批判性。他的电影和摄影作品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我们周遭生活的社会。
——杰罗姆•桑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馆长)
有我,你别怕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法]卡特琳娜·谢纳 著 / 马克·吕布 摄 译者: 谈珩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4
《有我,你别怕》主要内容:不知不觉,一句接一句,它们为我稀释了浓得化不开的愁绪与愤怒,揉进了这本小册子的字里行间。空气、光明与天地分割了所有字词。如今,空气、光明与天地穿梭在破碎的哀伤中,让这哀伤变得轻盈,变得从此可以承受。二十二年前生活加诸我的使命,靠写作推进了一大半……
克莱芒丝,从今天起,我可以对你说出童话故事的结尾,美女对野兽说的那句话:“有我,你别怕。”是的,无论日子呈现出怎样的色彩,无论是惊心动魄还是安然无恙,我也能对你说:“有我,你别怕。”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 豆瓣 谷歌图书
9.3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译者: 李之聪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0 - 3
这是一套经典的摄影教材,由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编著。书中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摄影技术。学习者通过自学,可全面掌握并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艺。本书除常规摄影外还包括最新的数码摄影技术。根据新版本全部重新翻译,内容比老版本增加约一半,且全部为彩色印刷。
欢迎你到纽约摄影学院来,我们急切地等待着开课,你们也在跃跃欲试了。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你已经向高水平挺进了:你进入本院就表明你决心提高摄影技艺,脱离“典型的业余水平”而铲乌于高层次的严肃的业余和职业摄影师的行列。我们希望你们能坚定决心——这一次,在多年的向往之后, 终于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摄影家们常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相机这个尤物,而结果去口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踏上摄影之路,几乎都是被相机及其附件的魅力所吸引。它完美神奇,使我们如获至宝,珍爱之极。我们通过它观察、取景、测光、测距、调焦,然后一按快门,“咔嗒”一声——瞬间的艺术就诞生了!
甚至,不管相机多么昂贵,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地增加投入。因此,经常留意各种广告,研究哪家商店出售什厶产品,价格如何。我们凝视着照相器材商店的橱窗,宛如一个孩子驻足于玩具商店门前。我们还常常和摄影同伴们比镜头等等,体验着“我的比你的大”那种自我满足的心情。
然而,严肃的摄影爱好者会向往更高的水平——去探求摄影艺术的完美。而能紧紧抓住摄影者的正是照片本身——精美的印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它让你懂得什么样的只是好照片,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杰作。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更难达到的境界——自然也会有丰厚无比的回报——这正是纽约摄影学院将要引你攀登的境界。
当然,我们永远不会失去对相机这个小东西的厚爱,因为它是摄影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知道,相机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照片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
如果,你们立志勇攀高峰,我们纽约摄影学院的同仁们一定竭诚相助。这是我们的承诺。
你们即将学习的摄影函授课程是前所未有的最佳教材。
本教材的每一谍和本学院的每一位同仁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你们走上成功之路,教给你们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摄影家或一流的业余摄影师所必备的一切技艺。
一次・图片和故事 豆瓣
Einmal:Bilder und Geschichten
8.6 (3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维姆·文德斯 译者: 崔峤 / 吕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有一次……”童话总是这么开头的。文德斯的这部图片日记简洁、优美,读起来犹如随意的抒情诗歌。二百多幅充满生命力和灵感的照片,四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文德斯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的各种经历与随感,寻常或不寻常的;诸如500年历史的阿尔卑斯山农庄小屋、街头流浪儿、废弃的汽车影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还有许多他与电影、艺术同行们,如黑泽明、戈达尔、马丁・斯科塞斯、大岛渚、滚石乐队等交往或偶遇的有趣故事。...
摄影全接触 (1989) 豆瓣
Contacts
导演: 雷蒙·德帕东
其它标题: Contacts
Netflix and Photography: Contacts
The following series of DVDs, originally seen at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hotography (ICP), can now be rented via Netflix. Take a look if you haven’t had a chance to watch them yet.
Contacts (Volumes 1, 2, 3)
Contacts 1: The Great Tradition of Photojournalism
William Klein, Henri Cartier-Bresson, Raymond Depardon, Mario Giacomelli, Josef Koudelka, Robert Doisneau, Edouard Boubat, Elliot Erwitt, Marc Riboud, Leonard Freed, Helmut Newton, and Don McCullin
Contacts 2: The Renewal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Nan Goldin, Sophie Calle, Duane Michals, Sarah Moon, Nobuyoski Araki, Andreas Gursky, Hiroshi Sugimoto, Thomas Ruff, Lewis Baltz, Jean-Marc Bustamante, and Jeff Wall
Contacts 3: Conceptual Photography
John Baldessari, Bernd and Hilla Becher, Christian Boltanski, Alain Fleischer, John Hilliard, Roni Horn, Martin Parr, Georges Rousse, Thomas Struth, and Wolfgang Tillmans
半农谈影 豆瓣
作者: 刘半农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0 - 10
刘半农是“五四”运动时期文学革命运动的先驱者,除在文学创作、文艺评论、语言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造诣外,还对中国语法、民歌、考古、历史、乐律及占代音乐史等方面颇有研究。与同胞刘天华、刘北茂合称“刘氏三兄弟”。本书为其专门谈摄影的佳作,也是中国第一本摄影艺术专著。作者以其特有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娓娓而谈,读来亲切生动,饶有趣味,即便是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也可能由此对摄影生一种兴致。
战争画师 豆瓣
作者: [西班牙] 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 译者: 张雯媛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一幅企图描绘所有战争的壁画,埋藏着一名无法忘怀的女人;一张逆转命运的无名士兵照片,引发对人性、救赎、爱情、艺术的思考。
他,曾是获奖无数的战地摄影记者,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辗转尼加拉瓜、索马里、伊拉克、巴尔干半岛等地,用镜头捕猎尸体和废墟。她,曾是魅力无限的模特,却追随他穿越战争,当个游走于灾难的旅人,她的名字“奥薇朵”——西班牙文“遗忘”之意,却是他唯一无法遗忘的人。他放下相机,企图画出一幅超越时空的战争壁画。某天,从他摄影作品里走出来的士兵马克维奇找上门来,要他以死偿还命运的捉弄。故事在四天之中游走于爱情、死亡、罪责、暴力、艺术。在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对话中,人性的良善与冷酷、邪恶与道德、战争与艺术,如剥洋葱般一层层揭露……
2009年2月5日 想读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摄影
留学摄影 豆瓣
作者: 赵刚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6 - 9
《留学摄影》讲述英式摄影教育,欧洲新闻摄影及职业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和欧洲大画幅摄影和黑白摄影,英国专业摄影名店及专业器材租赁业,英国二手相机大会。
世界摄影史 豆瓣
作者: 李文方 2004 - 1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独特的结构,讲述了摄影术诞生后一百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家及经典作品。
皇帝的妻子 (2003) 豆瓣
The Emperor's Wife
导演: Julien Vrebos 演员: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 马克思·比斯雷
其它标题: The Emperor's Wife
皇后无法生育的事实成为了皇帝的一块心病,暗地里,他派出了手下张伯伦(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寻找年轻健康的女性替自己传宗接代。张伯伦绑架了名叫沙巴(拉蒂西亚•多瑞拉 Leticia Dolera 饰)的女孩,将她囚禁了起来,逼迫她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皇后。然而,在此过程中,张伯伦却爱上了善良美丽的沙巴。
张伯伦知道沙巴对自己恨之入骨,早就有另外一个男人占据了她的心。为了让沙巴高兴,张伯伦将创造机会让沙巴和自己心爱的男人幽会。皇后知道了沙巴的存在,派出杀手暗杀沙巴,张伯伦带着沙巴踏上逃亡的旅途,与此同时,沙巴的腹中怀上了孩子。
焦点不太准 豆瓣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张炽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焦点不太准》由《焦点不太准》、《卡帕之路》两部分组成。《焦点不太准》是卡帕的二战回忆录,再现了他随盟军出生入死,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战中所拍照片百余幅。《卡帕之路》记录了卡帕四海为家的一生。精选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玛格南 豆瓣
作者: IC传媒 文汇出版社 2006 - 1
《玛格南》系中国国内第一次集中展现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作品的大型图文摄影集,相当数量的图片在中国尚未公开刊载。全书按照时间倒叙,分为四个主要部分:1990-2005、1970-1989、1960-1969、1930-1959,并为每个部分配有世界形势导读,让读者宛若走进时间倒流的机器,从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海啸,一直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那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同时,数篇海峡两岸摄影专家为本书专门撰写的内容翔实、观点深刻的评论文章,全面展现了华人摄影人心目中的“玛格南”。  什么是“玛格南”?“玛格南”,在枪文化发达的美国,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左轮手枪子弹,0.50英寸的“玛格南”被认为是威力最强的手枪子弹。另外,“玛格南”在法语里还有“至高无上”“不可思议”的意思,也是一种香槟酒的名字。1947年成立的玛格南图片社是著名的新闻摄影图片社,过去50年多里,玛格南摄影师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甘地遇刺与肯尼迪遇刺,惟一记录下全过程的都是玛格南的摄影师。玛格南摄影师让照片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性,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关于玛格南图片社的名字,据说是创始人之一卡帕从香槟酒的名字得来的灵感。但近60年来,玛格南图片社对世界纪实新闻摄影事业的影响,以及记录历史、针砭时弊的作用,完全可以担当一种威力巨大、至高无上“子弹”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