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金翅雀 豆瓣
The Goldfinch
8.0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唐娜·塔特 / Donna Tartt 译者: 李天奇 / 唐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1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将使我们更接近真实与美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生爆炸,男孩西奥的母亲丧命,十三岁的西奥奇迹般幸存。但由于父亲早已遗弃他们母子,西奥只能寄住在有钱的同学家。陌生的环境令他不知所措,崭新的人际关系令他倍感挫折,但最令他难以忍受的是失去母亲的伤痛。
但他意外拥有了博物馆的名画《金翅雀》。这幅画是他在回忆起母亲时的唯一慰藉,将他带进了幽深黑暗的艺术世界……
成年后的西奥游走在名人画室和自己工作的古董店之间。他并未与这个世界变得亲近,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他并不知道的是,自己处于一个正在逐渐缩小的危险的圆圈中心。
《金翅雀》由美国著名女作家唐娜•塔特耗费十余年时间创作,一部会让你挑灯夜读、推荐给所有朋友的伟大小说。
——————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普利策奖获奖小说
美国文学女神唐娜·塔特万众瞩目的大师级巨作
——————
•唐娜•塔特凭借《金翅雀》入选《时代》“年度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
•作者唐娜•塔特与莫迪亚诺、昆德拉等同时位列《费加罗报》年度作家
•安德鲁•卡内基杰出小说奖
•美国书评人奖短名单
•百丽女性小说奖短名单
•希拉里•克林顿推荐书目
•版权售出32个国家或地区
•销量超300万册
•出版三年,仍位居《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
•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畅销书
•《每日野兽》年度20部“好书中的好书”第2名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5部小说第3名
•《卫报》年度6部最佳小说第1名
•《书页》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科克斯评论》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经济学家》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北美时尚快报》年度图书
•巴诺书店年度最佳小说之一
•《傲骨贤妻》第六季第四集致敬书目
•《饥饿游戏》电影公司取得版权,即将改编成电影或迷你剧!
•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希拉里•克林顿,李•佩斯……从作家、政治家到演员,众多名人一致追看
•美国亚马逊有史以来评论数最多的20本书之一
——————
媒体推荐
了不起的成就……如果有人对小说失去兴趣,这本书会让他再次产生对小说的爱。最后几页表达的思想严肃、宏大、复杂,但作者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
——《卫报》
一部现代史诗,一场旧式朝圣……带枪的狄更斯,嗑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玩古董的托尔斯泰。如果这部小说还不能为塔特赢得主要由男人组成的美国伟大小说俱乐部(约翰•斯坦贝克,哈珀•里,菲利普•罗斯等),那我们应该关闭这个俱乐部,再开个世界伟大小说俱乐部,因为这本书完全配得上这个名头。
——《泰晤士报》
很难说明《金翅雀》对作为读者的我产生了多大影响,以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影响。我一向喜欢“好男孩和妈妈”的故事,所以读到十三岁的西奥用残忍而美丽的文笔讲述他深爱的母亲在爆炸中丧生、他的命运被改变,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场景转换时,我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怪诞、悲伤、虚弱、酗酒、且经常干些小坏事的西奥的模样扎根于我的心里。不过,这本引人入胜的七百多页大书不止讲了悲剧和失去,还是一部关于失踪名画的盘子铺得很大的神秘小说,一部关于友谊、艺术和表象的沉思录。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生活的编年史:有时恢弘,偶尔紧张但总是感人。
——美国亚马逊编辑月度推荐
唐娜•塔特的最新小说英文版有784页,但整本书的叙述有种令人难以抗拒的迷人的急迫感,和作者另一杰作《校园秘史》一样悬疑性十足。
——《出版人周刊》
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大长篇锐利、无畏、引人入胜、迅速,情节如巨蟒盘绕,细节清晰绵密,感情丰沛纠结,焦虑渐渐加深,无穷无尽……深刻检视了幸存的神秘和忧伤,美和沉迷。
——《书单》
一部凶猛的杰作。
——《华盛顿邮报》
耀眼夺目……这部令人着魔的交响乐似的小说汇集了塔特女士所有的叙述才能,读这么一本书会获得巨大的喜悦。
——《纽约时报》
《金翅雀》完全是关于艺术的一本书,我们从读第一页起就知道自己为何如此喜欢唐娜•塔特:快速的情节,优雅的文笔,仿佛正在纸页间呼吸的人物,引人入胜的完美场景……欢乐与悲伤存在于同一瞬间,整本书会久久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名利场》
一部期待已久的优雅沉思录,关涉爱,回忆,和艺术迷人的力量……宏大,自信,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杰作,值得我们等这么久。
——《科克斯评论》
这是一部经典,你如果没读过,读吧。你如果已经读过,再读一遍。
——《今日秀》
——————
名人推荐
唐娜•塔特的《金翅雀》读了就停不下来。
——李•佩斯(Lee Pace)
唐娜•塔特女士的书我也喜欢,新作《金翅雀》最好看。和她也聊过不少,是位相当风趣又有魅力的女性。
——村上春树
《金翅雀》是每十年才会出现几部的那种珍品,这部璀璨的文学作品直抵心灵和意识的深处……唐娜•塔特的这部小说太特别了。
——斯蒂芬•金
我的床头柜上放了一堆我正在读的或者希望能马上读的书,一般我会同时读好几本书。我正在读的是唐娜•塔特的《金翅雀》、玛娅•安琪罗的《妈妈和我和妈妈》和哈兰•科本的《想念你》
——希拉里•克林顿
一部优美的成长小说,一本直抵内心、能引发强烈共鸣的书,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男孩和一幅躲过劫难的名画的故事,人物刻画细致鲜活。
——普利策小说奖授奖词
你该把阅读《金翅雀》作为家庭作业。
——戴恩•德哈恩(Dane DeHaan)
去年每个人都在谈论这本书,现在你也可以读了。
——弗洛伦斯•韦尔奇(Florence Welch)
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读《金翅雀》,非常喜欢。唐娜•塔特创造的人物非常丰富,情节也很吸引人。
——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
你读过《金翅雀》吗?那本书写得太美了,完全是关于艺术和生活的。
——《傲骨贤妻》第6季第4集
我真嫉妒那些比我早读到这本书的读者,因为他们比我早享受到西奥这个人物和他的奇妙旅程。
——萨拉•杰西卡•帕克
2016年11月25日 已读
2016.11.15 ~ 2016.11.25
写得确实好,敏锐、细腻、真诚。我更喜欢童年在纽约的部分,孩子的孺慕与孤独令人心碎。后面的拉斯维加斯少年、纽约青年和荷兰冒险部分也很好,但于我缺了那种亲近感,只能纯理智地去欣赏、品读了。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Follow the Stars Home 豆瓣
作者: Luanne Rice Bantam 2001 - 1
SOMETIMES WE FIND THE FAMILY WE WERE ALWAYS MEANT TO HAVEAcclaimed novelist Luanne Rice "touches the deepest, most tender corners of the heart". Her stories remind us how precious and fragile life can be -- and that we must risk our hearts every day to know happiness.Abandoned by her husband, Tim McIntosh, before their daughter was born, Dianne Robbins has spent eleven years caring for her exceptional child's every need -- almost alone. It was Tim's brother, Alan, the town pediatrician, who stood by Dianne and her daughter, Julia. Throughout years of waiting, watching, and caring, Alan hid his love for his brother's wife. But Dianne has closed her heart toward men -- especially men named McIntosh. It will take a very special twelve-year-old to remind them that love comes in many forms, and can be received with as much grace as it is given.As lyrical and moving as the poetry of nature, Follow the Stars Home is a miracle of storytelling that will take your breath away.
宠物公墓 豆瓣
Pet Sematary
7.6 (40 个评分) 作者: [美]斯蒂芬·金 译者: 韩满铃 / 李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斯蒂芬·金创作于八十年代的一部经典作品。一度被认为是其作品中最恐怖的一部,曾被搬上银幕。
在缅因州拉德洛镇的一片密林深处,有一个密克马克部落的坟场。古老而神秘的印第安人传说代代相传:那里有食人的幽灵,还有一种起死回生的魔力。孩子们把他们死于非命的宠物埋葬在那里,期待着宠物归来……
克利德医生家的屋后有条小径,那路通往山上的密林,也通往一个邪恶的传说。邻居乍得对初来乍到的这一家关照有加却又欲言又止,只是一再提醒:看好你们的孩子,留神你家的猫。但小猫还是离奇毙命。在乍得的怂恿下,克利德鬼使神差地将它埋于那片坟场——古老传说再现,某夜,小猫带着一身泥腥恶臭又回来了,眼中闪烁着邪气。不幸终究还是发生:克利德的小儿子命丧车轮,一家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往昔的心理阴影被残忍地唤醒。在邪恶魔力的感召下,密林深处,一幕难以置信、超乎人伦的悲剧上演了……
本书弥补了其他版本漏译缺译的现象,从内容上更加忠实于原文,对人名、地名作了修订,并精心增加了注释。
2016年11月4日 已读
2016.10.31 ~ 2016.12.03
我对美式恐怖并不是太感冒,不过小说写得确实不错,极具镜头感,描写都自带蒙太奇效果,粗粝的行文下是作者细腻的心思。男人其实远没有女人坚强。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路易斯可以那么理性地谈论观念中的死亡、理想的应对,但真的面临惊悲,他却无法坦然面对。倒是书中的女性,她们平时柔弱、胆怯,却能够承受着痛苦接受最难以接受的悲剧。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恐怖
我就要你好好的 豆瓣
Me Before You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乔·莫伊斯 译者: 苏心一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2
你可以把生活变成故事
但你想不到故事的结局
露·克拉克知道很多事情。她知道从公共汽车站走回家有多少步。她知道她喜欢在“黄油面包”茶馆工作,喜欢这有点迷糊又有点窘迫的生活。她其实清楚地知道自己或许不喜欢男朋友帕特里克。
露不知道的是她马上要失去她的工作,即将发生的事情会让她猝不及防。
威尔·特雷纳知道摩托车事故带走了本可以波澜壮阔的人生。他现在觉得每件事情都毫无意义,了无生趣。他确切地知道该怎样结束这一切。
威尔不知道的是露将穿着她五颜六色的衣服,闯进他的世界,而彼此的生活将彻底改变……
2016年10月31日 已读
2016.10.25 ~ 2016.10.31
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威尔最后依旧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一般。译者有一定文笔,但译得并不好,翻译腔过重,很不生动活泼,毕竟这只是一部通俗言情小说而已啊!不过,告别和尾声这两章还是很感人的。
kindle 亲情 外国文学 小说 成长
恶魔预知死亡 豆瓣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7.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顾效龄(译) 新星出版社 2008
格伦•霍尔茨曼过着舒适的生活,每天从自己家的窗户观赏落日……然而只过了半小时,他便在第十一大道的电话亭里被枪杀。当警方在一个越战退伍老兵的身上找到这些子弹的弹壳时,一切似乎已经明了。但马修则不这么认为……
===========================
“劳伦斯•布洛克是侦探小说界的大师;马修•斯卡德系列是本世纪最好的侦探小说。” ------乔纳森•凯勒曼
“侦探小说中的硬汉……这不是轻松的闲逛,但却是一次了不起的旅行。”
------《纽约时报书评》
“我阅读马修•斯卡德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 ------候孝贤
“好书!” ------斯蒂芬•金
“雷蒙•钱德勒和达希尔•哈米特仍然对悬疑小说流派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说有某个侦探小说作家能够与他们相媲美,那就是劳伦斯•布洛克。”------《旧金山纪事报》
2016年10月27日 已读
2016.10.21 ~ 2016.10.26
书没什么不好(当然也没怎么好),但我不喜欢《马耳他之鹰》这种硬汉类侦探小说。我期待读到的是一个扣人心弦、充满悬念的罪案/推理故事,而不是一个私家侦探的心路历程。若把它当纯文学来看吧,其文学性无疑达不到纯文学的最低标准。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文学
京华烟云 豆瓣 Goodreads
7.9 (14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1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原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
全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问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动、“三·一八”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书结构宏伟,线索交错,全景式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林语堂先生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向不了解中国而鄙视中国的外国人展示真正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因此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本土文化的钟情以及列祖国深深的热爱。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曝呈中国的一切困恼纷扰,但由于此,也正表示我们对国家未尝放弃我们的希望!无需加以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诚盼此书将给予吾人以深刻的启示,将我们深植于往昔的根蒂,开出灿丽的鲜花!”
2016年10月22日 已读
2016.09.25 ~ 2016.10.21
宏大是蛮宏大的,但文学性很弱好不好,人物塑造也是典型的观念先行!而且老实讲,姚家、曾家的生活史根本丝毫不能代表当时中国、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另外,我真不喜欢姚木兰。
中国 亲情 历史 友情 名著
The Moth 豆瓣
作者: Catherine Cookson
When Robert Bradley gave up his job in the Jarrow shipyards to work at his uncle's old-established carpenter's shop in a small village, he found that life with domineering Uncle John did not always prove easy. As a diversion, he began exploring the Durham countryside and it was there that he had his first strange encounter with Millie, the ethereal girl-child whose odd ways and nocturnal wanderings had led to her being known locally as 'Thorman's Moth'.
The time came when a dramatic turn in Robert's affairs brought him into a close involvement with the Thormans of Foreshaw and especially with the eldest daughter, Agnes, who alone of the family loved and protected the frail, unworldy Millie. But this was 1913, and anything beyond the most formal relationship had to face the barriers and injustices of a rigid social hierarchy that was soon to perish in the flames of war.
2016年10月21日 已读
2016.10.11 ~ 2016.10.21
一个狗血而又清新的爱情故事,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笔触轻盈,相当细腻。故事其实很简单,但书的篇幅却并不小,读来倒丝毫不觉冗长。
kindle 亲情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无声告白 豆瓣 Goodreads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8.0 (389 个评分) 作者: [美] 伍绮诗 译者: 孙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7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一部温柔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纽约》

在这本书中,伍绮诗深入地谱写和揭晓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这些隐藏已久,安静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种族和性别等议题的探讨,慢慢地带领读者见识到伍绮诗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胜,直至读到最后一页,深深的触动仍在心间回荡。伍绮诗的首部小说,情感复杂,仿佛一股吸引人的强劲水流,拖着你随着急流向前,直到抵达最后的秘密。
——《科克斯书评》

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洛杉矶时报》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确!围绕身份焦虑和巨大悲恸,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开了故事……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
——《波士顿环球报》

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生为女儿们的书中女性来说,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是人生中的第一道课题。
——《Vogue》

我对《无声告白》爱不释手……伍绮诗的笔触细腻、观察敏锐,对李家每一位成员的描摹,对他们种族差异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寻杀害家中二女莉迪亚真凶的线索,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都让我紧扣心弦。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一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作者乌文•阿克潘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对这个混种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绮诗的这部处女作,张力十足,余味久久不散。
——《娱乐周刊》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书道》

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伍绮诗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永远无法消弭。
——《旧金山记事报》

读完了还久久沉浸在故事里面。16岁少女的死亡让她的家人们开始怀疑——她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处女作让人想起了《可爱的骨头》。
——《嘉人》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

冷静,激烈……这个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苏里人》

伍绮诗极有技巧,她将这个悲剧的每个微小线头都捡拾了起来,顺着这些线头,牵出了很多秘密,诸多真相纷至沓来,酸楚而最终令人振奋。
——《娱乐周刊》编辑评论语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的第一个章节有些阅读难度,一个家庭的大女儿死了,这个情节,对那些追逐快感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而紧凑的各种转折——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彼此都深藏着太多从未诉说的秘密。这绝对是我今年最爱的一本小说。
——美国《大观》杂志
豺狼的日子 豆瓣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弗·福赛斯 译者: 姜焜 新星出版社 2009 - 6
《豺狼的日子》内容为:一九六三年,一名杀手受雇刺杀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除了“豺狼”这个代号,全世界任何情报组织都对此人一无所知。刺杀戴高乐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对于“豺狼”这样的顶尖高手来说,这已经是百分之百的胜算。他杀人无数,从未失手;他身手非凡,冷酷无情。对来他说,唯一的准则是就是杀手的职业准则,最大的敌人就是还活着的目标。
每次“豺狼”都能领先一步,逃出警方布下的罗网。面对危险之极、高深莫测的“豺狼”,整个法国警方都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一位低级别的警长,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实际上身怀绝技。
历史的命运维系在两个人之间这场尊严与智力的较量之中。
2016年10月11日 已读
2016.10.07 ~ 2016.10.11
写得还是不错的,但戏剧性让位于纪实性,导致阅读感受不佳。不由自主地站豺狼,看到最后好心塞。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惊险 文学
偷书贼 豆瓣
The Book Thief
8.1 (118 个评分) 作者: [澳] 马克斯·苏萨克 译者: 孙张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8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发条女孩 豆瓣 Goodreads
The Windup Girl
8.7 (3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保罗·巴奇加卢皮 译者: 梁宇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7
2009 年《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小说
2009 年《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 年《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 年《轨迹杂志》(Locus)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 年 Barnes & Noble 书店年度最佳科奇幻小说第二名
2009 年星云奖(Nebula Award)最佳科奇幻小说得主
2010 年雨果奖(Hugo Award)最佳科奇幻小说得主
2010 年轨迹奖(Locus Award)最佳新人科幻小说得主
2010 年约翰.坎贝尔纪念奖(John W. Campbell Memorial Award)得主
2010 年康普顿.库克奖(Compton Crook Award)得主
2010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参考及读者服务学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书单推荐最佳科幻小说
2010 年科奇幻评论网站 SF Site年度读者票选第二名
2011 年英国科幻协会奖(BSFA Award)最佳科幻小说入围
2012 年日本星云奖海外最佳长篇小说得主
近未来的世界,石化资源近于枯竭,以石油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分崩离析,人类社会进入了严酷的后石化时代。在这个时代,生物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为庞大的粮食公司、种子公司所垄断。凭借它们掌握的基因修改技术,这些跨国集团获得了超越政府和国家的权力。在此之后,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力和无止境的贪婪又让这些所谓卡路里巨头肆意滥用手中的技术。结果就是,基因修改生物几乎破坏了全世界的生态系统。
本书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泰国。由于偏僻的地理环境,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得以保持其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侥幸逃过了灭国的劫难。王室和政府仍能维持统治,而且貌似强硬,以此抗衡对此地生物资源垂涎欲滴的跨国公司。政府与公司、公司与公司、国民与外来难民,几方勉强形成了脆弱的平衡。
谁都没有想到,打破平衡的竟然是一个沦为玩物的基因修改人。这个“发条女孩”加上一个野心勃勃的大班、一个忍辱负重的难民、一个来历可疑的执法官员,在这个国家掀起了惊涛骇浪。
2016年9月27日 已读
2016.09.21 ~ 2016.09.27
内容是真的好,视野宏大、细节丰富,对基因技术泛滥后人类生存状况的生动展望令读者不寒而栗。最大的问题在于,本书篇幅相当大,但没有明确的情节线索,这很影响阅读体验。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洞穴 豆瓣
La caverna de las ideas
7.1 (7 个评分) 作者: 何塞·卡洛斯·索摩萨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0
一个年轻男子横尸山间,死状恐怖,认定死因是遭到饿狼的利齿咬啮。但解谜人,庞铎区的赫拉克勒斯一眼就断定这必是其死后才引发的惨状。事实远非如此。解谜人受命调查事件真相。在接连而至的另两起凶案后,就在他认为自己又将再一次运用逻辑推理完成这次漂亮的“解谜”时,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2016年9月19日 已读
2016.09.13 ~ 2016.09.19
这构思真是绝了,但文化、哲学层面的东西我不是很能看得懂……看完都没弄清,那传说中的“观念”究竟是什么。
kindle 哲学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巨人的陨落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Fall of Giants
8.4 (270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5 其它标题: 巨人的陨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2016年9月14日 已读
2016.08.26 ~ 2016.09.13
这么大部头的书,全无冗长之感,节奏明快而内容深沉,将那段历史深入浅出地细细梳理,读来获益匪浅。
kindle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战争
鹰翅行动(上下册) 豆瓣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吴正 花城出版社 1985 - 9
2016年8月26日 已读
2016.08.19 ~ 2016.08.25
这个题材是绝对好的,但写得很一般,至少衬不上肯·福莱特的名头,或许是他太害怕会辜负那些真实人物了吧,只敢用流水账的形式来再现这起事件,导致全书的可读性完全来自事件本身的荒诞与惊险,“文学性”、“艺术性”在其中是明显缺失的。另外,这一版的翻译也不咋地。
kindle 外国文学 小说 惊险 文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 Alquimista
7.9 (496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丁文林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3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少年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间奇遇不断,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他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春雪 豆瓣 Goodreads
春の雪
9.0 (10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春雪》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曾总结说:“《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长篇小说,于1966年脱稿。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描写清显与聪子的爱情纠葛,因为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聪子没有把握住他的感情,只得接受皇上的敕许,与治典亲王订了婚。此时清显通过友人本多与聪子保持联系,向聪子求爱,聪子在惶惑中与清显发生了关系。结局清显忧郁死去,聪子削发为尼。作者的这部作品在纯爱中也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美、创造美,又毁灭了美。在这里,三岛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小说也因而浸润着东方艺术的神秘色彩。
2016年8月19日 已读
2016.08.05 ~ 2016.08.18
比我想象的更颓废,美是真美,但却是一种绵软无力的变态的美。我现在已经欣赏不了“no zuo no die”的爱情了,唉……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日本
寒鸦行动 豆瓣
Jackdaws
8.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秘密设立了一个新的情报组织——特别行动处,这是一支清一色的女子部队。这群勇敢而出色的女特工在整个欧洲展开了激烈的抗德游击行动。高级特工弗立克是特别行动处的重要成员,也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间谍。在一次破坏任务中,由于情报有误,弗立克付出了惨重的代 价,她带领的队伍全军覆没。时间紧迫,盟军的反攻日益逼近,她必须在一周之内再次深入敌后,捣毁德军的电话通讯枢纽,斩断柏林、巴黎、诺曼底所有纳粹分子的联系。于是,一群身份各异又毫无特工经验的女性聚集在弗立克身边:散漫的贵族、分不清幻想和现实的小妖精、脾气暴虐的吉卜赛杀人犯、擅长撬保险柜的小偷、异装癖同性恋……她们临时集结成代号为“寒鸦”的小队,踏上了有去无回的征途。然而,本该绝密的行动计划却让一位嗜血成性的纳粹军官获悉,他通过高超又残忍的审讯技巧,从俘虏口中套出了大量情报。他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寒鸦们的到来……
风暴岛 豆瓣
eye of needle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凤凰出版社 2013 - 9
本书是肯•福莱特的处女作,一上市即受到广泛的关注,被改编为热门电影,并于次年获得了爱伦坡最佳小说奖,至1999年全球累计销量逾1000万册,是美国《出版人周刊》《时代周刊》等杂志强烈推荐的超级畅销小说。
早在1943年,德国军方就觉察到盟军即将反攻西线战场,但对确切的登陆地点和事件,缺乏进一步的情报。亨利•费伯是希特勒唯一信任的间谍,外表英俊而严肃,行事滴水不漏,任何知道他身份的人,只要看到了他的脸,都会被他灭口。在希特勒的授意下,他秘密潜入英国,只有他知道盟军真正的进攻地点,他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将这个情报送往柏林。
英国人为了阻止情报外泄,派出了军情五处的专业特工。费伯孤身潜行,一路避开英国特工的追击,保护着左右战局的情报胶片,来到英国边境的荒凉海岛——风暴岛。
在这座荒凉的小岛上,他遇到了少妇露西。对美和爱情的渴望一直潜藏在他内心深处,此刻却渐渐苏醒;他被训练成一名冷酷无情的杀手,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择任何手段,可是在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动摇了……
Me and Kaminski 豆瓣
作者: Daniel Kehlmann Pantheon 2008 - 11
From the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author Daniel Kehlmann, a provocative and wickedly funny novel about two unpredictable men–one an artist and the other a journalist, who together embark on an unexpected adventure with uproarious results.
Sebastian Zollner’s failure as a journalist is matched only by his personal failures: his girlfriend is moving in a new lover before Sebastian even knows he’s been dumped. Searching for the break that will redeem him in the eyes of his peers, he heads off on a wild goose chase into the mountains to interview the eccentric, legendary painter Manuel Kaminski, with the hope of writing his biography.
Kaminski is going blind and is living in seclusion with his daughter. He could be working on his next masterpiece or easing into his final days, and his inconsistent career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he has been a fraud or a genius. His artistic reputation hinges on any number of factors but most prominently on a definitive biography. Enter Zollner–who has no intention of writing a puff piece. He’s out to dig dirt and to force Kaminski to confront the legacy of his work. But the secrets he uncovers will lead Kaminski, and Zollner himself, to places neither of them ever expected to go.
With edgy wit and intelligence, Daniel Kehlmann dives into the problems of what is “truth” in our celebrity-crazed times and embraces the energy and humanity that lie beneath the pretensions of the art and journalistic worlds. A firecracker of a novel.
2016年8月10日 已读
2016.08.04 ~ 2016.08.09
情节简单、篇幅精干,清冽的欧洲文艺范儿。其实是个很沉重的故事啊——徘徊在成功的辉煌与失败的惨烈之间两边都不靠的等死的艺术家,半生都在逃避,甚至不惜装瞎来给自己的逃避创造借口,还有那个一心想走捷径,偏偏每一步都拖拖拉拉的落魄作家,拿不起又放不下,有小自私却做不到大卑鄙,那种小人物的善良使他被扮猪吃老虎的老爷子耍得团团转,最后几乎沦落到一无所有的境地——然而作者的笔触是如此轻快,四处散落的刻薄的小幽默令人时时忍俊不禁,哦,这份酸楚的可爱!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名利场 豆瓣
Vanity Fair
8.5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萨克雷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穷画家的女儿蓓姬·夏普,自幼失去父母,但绝顶聪明。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从寄宿学校毕业后,由一名家庭小教师起步,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削尖了脑袋钻进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交际明星。这一尤物的发迹历程,在滑铁卢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映衬下,展现了堪称世界文学中最成功的一个女冒险家艺术形象。萨克雷的词锋犀利,机智幽默,解剖人生精妙入微。本书问世将近一百六十年来,一直被誉为一面讽世明镜、一部警世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