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永远和三秒半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7
从童年到大学,从电影到文字,从上海到香港……毛尖在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说:“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也没有人看到她如何从一个青涩的新锐作家成长为通行于两岸三地华文世界的学者兼专栏作家。
此次十年专栏精选结集,或许能提供一个角度够全、距离够近的了解毛尖的可能。
知名作家 毛尖的影评结集,包括作者的代表作和原创新作。作品对世界著名电影和经典文艺片的评论,其见解独特、笔调别致的影评本身就给读者带来一种艺术享受。本书由知名学者陈子善作序并倾力推荐。
2014年9月15日 已读
2014.07.29 ~ 2014.09.05
读毛尖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趣”,而且越是她心无旁骛地写的那些她想写的东西,就越是活色生香趣味盎然,相反,那些隐隐绰绰地耍点小聪明、羞羞答答晒点小卖弄的文章,虽然依旧不乏滋味,但文章的气韵多少还是会让人感觉有点浑浊凝滞了。
中国 影评 散文 文化 文学
电影,另一种选择的可能 豆瓣
作者: 彭小莲 2013 - 4
从耳熟能详的好莱坞大片,到清新隽永的欧洲文艺片,从日本的国宝级导演,到捷克名不见经传的小制作,曾执导《上海伦巴》、《美丽上海》、《假装没感觉》的彭小莲,用身为资深电影从业人员的视角评点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她心中留下印迹的电影作品,又以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细腻,抒发这些影片带给她的感悟,带领我们走进那迷人的光影世界。
全书收录了彭小莲所写的33篇影评文章,评论对象为美、英、法、德、意、西、日、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中国的多部剧情片和纪录片,主流商业电影、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有所涉及。文章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在介绍影片内容的同时抒发作者的感悟,由于作者本身的导演身份,其感悟并未停留在情感表述的层面,而是采用一种专业人士的内行视角对影片的效果进行解读,并对我国的电影工业现状有所反思。
2013年5月3日 已读
2013.10 ~ 2014.02
有一定的可读性,至少可以看看专业导演推荐的电影……作者文笔比较一般,遣词造句相当随意(原稿更是如此,扶额),但胜在真诚坦率,而且偶有神来之笔,比较神奇。
中国 影评 政治 散文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