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开启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之门 豆瓣
作者: [英]玛格丽特·维默特 译者: 朱梦珏 / 缪安琪 2013 - 1
本书为国内引进出版的首部音乐剧行业前沿著作,填补了国内音乐剧行业的空白,使音乐剧爱好者、音乐剧从业者获得世界先进成熟的音乐剧制作过程的第一手资料。书中深入解析了音乐剧创作幕后的编剧、作曲、作词及导演与制作背后的逻辑,为读者揭开音乐剧创作历程的神秘面纱,从中能领略到音乐剧真正的奥秘。透过本书,读者仿佛与鲍伯利和勋伯格等音乐剧大师面对面,走进《悲惨世界》、《西贡小姐》、《马丁?盖尔》等世界经典音乐剧的奇妙世界。
2020年2月12日 已读
2020.02.02 ~ 2020.02.12
前边的采访还是信息量很大的,后半部分的资料罗列比较水。
文化 艺术 音乐剧
无主之作 (2018)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Werk ohne Autor
8.3 (315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演员: 汤姆·希林 / 塞巴斯蒂安·科赫
其它标题: Werk ohne Autor / Never Look Away
库尔特(汤姆·希林 饰)的姨妈由于被认定精神不正常而被关进了集中营,并最终因纳粹医生卡尔(塞巴斯蒂安·科赫 饰)的核准被送入了毒气室。成年后的库尔特进入了美术学院深造,一次偶然,库尔特邂逅了名为艾利(葆拉·贝尔 饰)的女孩,美丽活泼的艾利渐渐的治愈了库尔特内心的伤痕,当两人鼓起勇气想要将关系再推进一步时,却遭到了艾利父亲的强烈反对……毕业后的库尔特当了一名东德的专业画家,并幸运地在柏林墙建成之前与妻子艾利一同逃往了西德。之后,库尔特进入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就读,家庭生活的压抑和在创作上迟迟无法突破的苦闷,最终让库尔特寻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情迷画色 (2009) 豆瓣
Desperate Romantics
7.8 (18 个评分) 导演: Diarmuid Lawrence 演员: 艾丹·特纳 / 塞缪尔·巴奈特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伦敦,在那个工业化方兴未艾的钢铁时代,在街头巷尾、在画廊、在充满怀古风情的普通房屋里,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画家、诗人和评论家正热烈地针砭时弊,探讨艺术,展望人生。这些致力于打破旧习的人,用他们富有激情的「男性浪漫」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奋斗。阴谋家,不知羞耻,叛逆者,你有时甚至可以这么称呼他们。但他们绝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为了名誉、金钱、地位、成功、爱情,还有性。制片人用很形象的语言描述本剧为:拿着画板的「明星伙伴」(Entourage)。
摘自emule
天才 第二季 (2018) 豆瓣 TMDB
Genius Season 2 所属 : 天才
7.8 (13 个评分) 导演: 肯尼士·比勒 / 凯文·霍克斯 演员: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 克蕾曼丝·波西
National Geographic在《天才》首季季终后,公布已续订的第二季会聚焦在著名艺术家Pablo Picasso;剧集执行制片Ron Howard在访问中表示,尽管毕加索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作画的动力﹑有甚么困扰过他,以及他是如何「经历动荡」下,成就自己的伟大艺术。
2018年10月5日 看过
2018.09.30 ~ 2018.10.04
时间线过于复杂,但确实增加了可看性,还塑造了一个不是悬念的悬念(毕加索太太是谁)。七老八十的部分最有意思。
AntonioBanderas 亲情 人性 传记 历史
相约在今生 (1994) 豆瓣
Sirens
6.0 (5 个评分) 导演: 约翰·杜根 演员: 休·格兰特 / 塔拉·菲茨杰拉德
其它标题: Sirens / 妖女
安东尼康平神父(休·格兰特 Hugh Grant 饰)受教会所托,携妻子艾斯黛拉奔赴偏远的澳大利亚小镇,去劝说画家诺曼林赛(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撤掉即将举办的个人画展上一张亵渎宗教的画作。
甫一下车,夫妻俩即发现自己陷入了怪诞的境地:酒馆里满嘴脏话的老头子、懒洋洋讲着冷笑话的酒客们都十足透露着不友好。画家林赛本人的不合作态度更是坚决。饭桌上时常出现的混乱争论、男女模特们满不在乎的行为方式、以及小镇居民与画家模特们的对立让康平神父的任务横生枝节,也让艾斯黛拉的思想与行为慢慢的产生转变,面对自己造成的一对模特间的隔阂,艾斯黛拉决定在离开之前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7年10月15日 看过
2017.10.15
好美的电影!我喜欢这种女性主义,不强势,不激进,不非此即彼有我没你,而是展现女性的美好,告诉你要骄傲地悦纳自己,悦纳自己的身体,悦纳自己的欲望,悦纳自己的选择。
HughGrant 人性 友情 喜剧 喜欢的人演神职人员
帷幕 豆瓣
Le Rideau
8.1 (31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董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9
《帷幕》是昆德拉于2005年3月出版的最新作品。作为《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他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将读者带到各国,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
旅途上的建筑 豆瓣
作者: 郭学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 9
《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讲述了:写建筑的书往往容易被数字和术语扼杀了可读性,也淹没了思想性。这是一本轻松有趣味的书,一本把欧洲建筑写活了的书,一本有着思想深度和艺术品味的书,轻松并不意味着肤浅。作者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辅以精美的图片脉络清晰地阐明了欧洲经典建筑的艺术特征、技术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欧洲建筑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介绍了欧洲建筑艺术、建筑风格、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讲述了围绕这些建筑发生的故事,也自然而然的介绍了与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旅途上的建筑:漫步欧洲》适合于建筑业从业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更适合于对建筑、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2016年11月10日 已读
2016.10.28 ~ 2016.11.09
读了这本书,才体会到林达的可贵。本书的选题非常好,但这位作者的强项在建筑,而不在历史,更不在哲学,行文造句也很令人无语,他若是扬长避短,本书将非常有价值,可惜,大半篇幅都是“作者一思考,读者便发笑”。另外,本书的编校质量叫人不敢恭维,唉,读的时候真恨不得拿支笔帮它改。
历史 建筑 文化 游记 艺术
西班牙旅行笔记 豆瓣 Goodreads
8.1 (70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2016年9月25日 已读
2016.09.08 ~ 2016.09.24
远胜于《带一本书去巴黎》,无论内容还是文笔。如果你爱西班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军事 历史 宗教 战争 政治
Me and Kaminski 豆瓣
作者: Daniel Kehlmann Pantheon 2008 - 11
From the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author Daniel Kehlmann, a provocative and wickedly funny novel about two unpredictable men–one an artist and the other a journalist, who together embark on an unexpected adventure with uproarious results.
Sebastian Zollner’s failure as a journalist is matched only by his personal failures: his girlfriend is moving in a new lover before Sebastian even knows he’s been dumped. Searching for the break that will redeem him in the eyes of his peers, he heads off on a wild goose chase into the mountains to interview the eccentric, legendary painter Manuel Kaminski, with the hope of writing his biography.
Kaminski is going blind and is living in seclusion with his daughter. He could be working on his next masterpiece or easing into his final days, and his inconsistent career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he has been a fraud or a genius. His artistic reputation hinges on any number of factors but most prominently on a definitive biography. Enter Zollner–who has no intention of writing a puff piece. He’s out to dig dirt and to force Kaminski to confront the legacy of his work. But the secrets he uncovers will lead Kaminski, and Zollner himself, to places neither of them ever expected to go.
With edgy wit and intelligence, Daniel Kehlmann dives into the problems of what is “truth” in our celebrity-crazed times and embraces the energy and humanity that lie beneath the pretensions of the art and journalistic worlds. A firecracker of a novel.
2016年8月10日 已读
2016.08.04 ~ 2016.08.09
情节简单、篇幅精干,清冽的欧洲文艺范儿。其实是个很沉重的故事啊——徘徊在成功的辉煌与失败的惨烈之间两边都不靠的等死的艺术家,半生都在逃避,甚至不惜装瞎来给自己的逃避创造借口,还有那个一心想走捷径,偏偏每一步都拖拖拉拉的落魄作家,拿不起又放不下,有小自私却做不到大卑鄙,那种小人物的善良使他被扮猪吃老虎的老爷子耍得团团转,最后几乎沦落到一无所有的境地——然而作者的笔触是如此轻快,四处散落的刻薄的小幽默令人时时忍俊不禁,哦,这份酸楚的可爱!
kindle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绝美之城 (2013)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La grande bellezza
8.0 (328 个评分) 导演: 保罗·索伦蒂诺 演员: 托尼·塞尔维洛 / 卡洛·维尔多内
其它标题: La grande bellezza / Den Store Skønhed
罗马,夏日,一队穿梭其中的游客。这座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老城池,正以一种神秘而冷艳的姿态诱惑着他们,让人心甘情愿地被这份精致得令人绝望的美丽所俘获,沉醉其中。然而在捷普·甘巴尔代拉(托尼·瑟维洛 Toni Servillo 饰)眼中,罗马却是一座寂寞之都。65岁的捷普是一名成功记者,风度翩翩、魅力十足。年轻时代撰写的一本文学作品让他在早年就名利双收。他辗转在各样肆意妄为的奢靡与觥筹交错的社交之中,用一双冷酷到几近麻木的双眼,目睹这座绝美之城背后的空虚与隐秘。当女高音的咏叹调再次响起,游走在平民生活与上层社会之间的捷普,开始重拾那些逝去的青春记忆,只有罗马之城仍依旧着她的冷漠与华美,不曾改变。
本片斩获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及2014年第71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两项大奖,并入围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世界电影史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 / 大卫·波德维尔 译者: 陈旭光 / 何一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1
《世界电影史》是一部在欧美电影史论界广有影响的世界电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国家十分畅销的电影教科书,美国许多大学的电影系和传播系均以此书作为教材。此电影史论浩繁渊博,系统周详,上至电影诞生,下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剧情(故事)影片、纪录影片、先锋实验影片三大块来综述百年电影发展史。
《世界电影史》电影史的体系架构相当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电影艺术、电影美学风格、电影大师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之外,《世界电影史》对电影工业的发展也有资料详尽的独到论述。《世界电影史》无论在电影史的整体外观,还是在某些特殊细节上都提供了对电影史形貌的新颖见解,不仅是一次对世界电影历史的生重新整合,也是对世界电影研究学术史的一次系统探索和批判。
2016年2月19日 已读
2006
因为是考研的参考书,所以看得很仔细。原著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中文版的翻译和编辑简直是在犯罪!
电影学 美国 艺术
永远和三秒半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7
从童年到大学,从电影到文字,从上海到香港……毛尖在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时说:“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也没有人看到她如何从一个青涩的新锐作家成长为通行于两岸三地华文世界的学者兼专栏作家。
此次十年专栏精选结集,或许能提供一个角度够全、距离够近的了解毛尖的可能。
知名作家 毛尖的影评结集,包括作者的代表作和原创新作。作品对世界著名电影和经典文艺片的评论,其见解独特、笔调别致的影评本身就给读者带来一种艺术享受。本书由知名学者陈子善作序并倾力推荐。
2014年9月15日 已读
2014.07.29 ~ 2014.09.05
读毛尖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趣”,而且越是她心无旁骛地写的那些她想写的东西,就越是活色生香趣味盎然,相反,那些隐隐绰绰地耍点小聪明、羞羞答答晒点小卖弄的文章,虽然依旧不乏滋味,但文章的气韵多少还是会让人感觉有点浑浊凝滞了。
中国 影评 散文 文化 文学
地狱 豆瓣
Inferno
7.6 (63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路旦俊 / 王晓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头疼欲裂地从佛罗伦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苏醒,埋在各种管线与一堆医疗设备里。他完全想不明白理应身处哈佛大学校园的自己怎会来到了意大利。在他依稀的梦境中,一个美得惊心动魄的蒙面女子隔着被鲜血染红的翻腾河水对他低语着:去寻找,你会发现……
年长的马可尼与年轻的西恩娜两位医生向罗伯特·兰登解释他的病情,并描述着他来到此地的情形,此时,一位黑衣女子突然闯入重症监护室,不由分说地一枪击毙试图阻拦她的马可尼。西恩娜一把拉起罗伯特·兰登狂奔而逃。
发现外套口袋里无端冒出一个标有警示图标的钛金管后,罗伯特·兰登且惊且惧,紧接着,他无意间得知西恩娜孩提时曾是个智商高得异乎寻常的神童。为了摆脱身份不明的对手,厘清眼前困境的来龙去脉,兰登与西恩娜结为搭档,开始与时间赛跑,他们被引入了由经典艺术、秘密通道与未来派科技构成的迷阵。而解开一切的钥匙就藏匿于史上最为神秘暗黑的诗篇--但丁的《神曲》之中。兰登必须赶在世界被不可逆转地改变之前,找到答案。
2014年3月3日 已读
2014.02.28 ~ 2014.03.03
作为惊险小说很不错,分分钟神展开,令人欲罢不能。比《失落的秘符》好,但没能回归《天使与魔鬼》的高度。
kindle 丹・布朗 冒险 外国文学 小说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1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1年2月6日 已读
2011.02.01 ~ 2011.02.06
不愧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是其风格的充分体现。傅惟慈先生的翻译是大家风范,流畅优美,不过有极少数方言的使用似乎有些过于本土化了。编辑同学有些不认真哦,明显的错别字和标点错用都没看出来哦,最离谱的是,译序里用的是《月亮与六便士》,都没有和封面、版权页的书名《月亮和六便士》相统一……要扣工资哦~~
传记 名著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低俗电影 豆瓣
Down and Dirty Pictures: Miramax, Sundance, and the Rise of Independent Film
作者: [美] 彼得·毕斯肯德 译者: 杨向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7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独立电影制作人及其背后两个助力引擎——米拉麦克斯公司和圣丹斯电影节——兴起的编年史。彼得·毕斯肯德勾勒出那些让独立电影运动从边缘走向奥斯卡领奖台的人物的群像.这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圣丹斯电影节创始人罗伯特·雷德福以及与其兄弟鲍勃一起让米拉麦克斯变成独立电影大本营的哈维·温斯坦。作者深刻犀利的叙述建立在大量生动的轶事趣闻之上,形成了紧凑而扣人心弦的行文风格。
2009年10月19日 已读
2009.10.19_x000d_
虽然有不少编辑错误和译名错误,但总体来说译文还算通顺流畅,实属庆幸。书的信息量很大,八卦超多,读来趣味盎然~~总之很有收获,值得一看~~
电影 美国 艺术
一次讀完15位美術大師經典講義 豆瓣
台北:灵活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6
陪您一起走入美术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画布
15 artist’s master classics insights greatest of all time
林卫 编著
大师讲座系列 7
2009年10月13日 已读
瞎拼八凑,错误百出,文理不通,逻辑混乱……应该是湾湾的山寨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非常不负责任。介绍拉斐尔的那篇看得我直冒火:简直是三流言情小说,一个字也没有提到《雅典学院》,一个字也没有……拜托你要抄也抄点有价值的内容吧!
台湾 美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