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朱子语类(全八册) 豆瓣
作者: (宋)黎靖德 译者: 王星贤 注解 中华书局 1986 - 3
这本书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全书共一百四十卷,由南宋末期的黎靖德编成,书的全名是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殁后,黎靖德收集其门人分记的语录(朱子所讲的话),将之编辑起来,并按其内容分类为二十六个项目。语类的内容生动,极具魅力。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 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当然,朱子所说的话,常因时间或对象的不同,及抄录者理解力的不同,而有不少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想要深入了解朱子学派的思想,探寻其问题的本意,朱子语类乃是最宝贵的资料。
经学历史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皮锡瑞 中华书局 2008
《经学历史(竖排版)》是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经学史。在书中,皮锡瑞以今文经举作为经学的正宗源头,在经学发展各时期的叙述中,以今文经学在各个时期舶发展为依归而进行判别。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论述经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
中国经学,假使我们慎重点说,上追到西汉初年为止也已经有二千百多年的历史。这二千多年中,经部书籍,因为传统的因袭的思想关系,只就量说,也可以配得说汗牛充栋。不说别的,我们只要一看纳兰性德汇刊的通志堂经解,经解,也几乎使你目眩多至若列举朱彝尊经义考的书目,那翼所谓「更仆难数」了。但是,假使我们能够应用史学家处置史料的手段,这许多繁重的著作,也不过可以归纳为三大派,所谓「经学的三大派」。
张载集 豆瓣
作者: 张载 / 章锡琛 点校 中华书局 2012 - 6
《理学丛书:张载集》详细介绍了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解颅、解颅,相与论学的有限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合称“北宋五子”。南宁朱熹发展继承和发展了二幢学说,并汲取周、张、邵学说的部分内容,加以综合,熔铸成庞大的体系,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此同时,也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别派与之对峙。
二程集(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宋] 程颢 程颐 / 王孝鱼 点校 译者: 王孝鱼 注解 中华书局 2004 - 2
《二程集》是程颢、程颐全部著作的汇集。内容包括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六种,其中程颐的著作居多。遗书是二程的弟子们记下的二程语录,后来由朱熹加以综合编定。外书是遗书的辅编或续编。所以叫做外传,据朱熹说,是由于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材料的可靠性也较差的缘故。文集是二程的诗文杂著。经说是二程对一部分儒家经典的解说和发挥。以上四种,在宋代均单独刊行,也曾有人把它们合在一起刊行,称程氏四书。
论戴震与章学诚 豆瓣
作者: 余英时 三联书店 2000 - 6
作者的“内在理路”说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读过此书后,不但可以了解这一说法的具体含义并为理解清代学术史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而且还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近十多年来围绕儒学现代价值问题的诸多争论。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 豆瓣
作者: 杜维明 2013 - 5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是杜维明先生早期学术生涯中的三部随笔作品中的第二部。杜维明70年代初短暂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后,1971-1981年转赴伯克利,《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所收文章是这一时期的心得随笔。伯克利十年,也是杜维明自动选择了一条符合儒家身心性命之学的“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的道路在伯克利执教和研习的十年。
海报: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杜维明作品系列) 豆瓣
作者: 杜维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8
1988年作者应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历史系的邀请,以“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为题,开设了13次的公开课,从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和多因素的视野来考察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和现代精神的儒学诠释。作者的核心关切是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回应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兴起的著名命题。作者认为,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有选择的亲和性,并没有反证韦伯的命题,但却迫使韦伯命题只通用于现代西方。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化虽在历史上引发了东亚的现代化,但没有在结构上规定东亚现代性的内容。因此,东亚现代性是西化和包括儒家在内的东亚传统互动的结果。
作者对儒家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理解烙下了80年代的深深印痕,如从韦伯—帕森斯—哈贝马斯一脉相承所构想的理性化过程作为现代化的本质特色,而对以福柯、德里达、拉康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进行的反思则涉及较少。而作者对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因素则从几个层面来把握: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精神资源,企业伦理,民间社会的“心灵积习”,生命形态的价值取向,认为发掘儒家传统的人文资源,不仅有助于中国现代精神的发展,也可以用来构建全球伦理这个设想。
儒家思想 豆瓣
作者: 杜维明 译者: 曹幼华 / 单丁 2013 - 6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部英文论文集,继《仁与修身》之后进一步确认做人与修身在儒家传统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对儒家“自我”概念做了传述和诠释,把儒家的自我作为创造性转化的观念加以理解,并对如何探索儒家传统中的丰富资源提出了一些方法。作者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本体论,即主要思想家所理解的人性的形而上,及宋明儒学中的宗教性与人际关系。
近思录 豆瓣
作者: (宋)朱熹//吕祖谦 译者: 查洪德 注释 中州古籍 2008 - 1
《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最后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