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
Computer Science Distilled 豆瓣
作者: Wladston Ferreira Filho Code Energy LLC 2017 - 1
A walkthrough of computer science concepts you must know. Designed for readers who don't care for academic formalities, it's a fast and easy computer science guide. It teaches the foundations you need to program computers effectively. After a simple introduction to discrete math, it presents common 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 It also outlines the principles that make computers and programming languages work.
面具与乌托邦 豆瓣
El perfil del hombre y la cultura en México
作者: [墨]萨穆埃尔·拉莫斯 译者: 艾青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8
★拉丁美洲哲学思想走向成熟的突破之作,开启墨西哥国民性批判先河,首次中译。
★丝丝入扣揭示民族自卑心理根源,号召人们重塑墨西哥精神,抵抗物质文明和现代技术对人的物化。
★“光启·拉美思想译丛”,拥有超强顾问与译者团队,汇集海内外拉美研究专家。由滕威、魏然主编,戴锦华、汪 晖、索飒、赵振江、陈众议、刘健芝、Gesine Müller、Gustavo Esteva Figueroa、Héctor Hoyos、Ignacio López-Calvo、João Pedro Stedile、Karina Batthyány、Maria Montt Strabucchi、Mariano Siskind、Paulo Nakatani、Walter D. Mignolo等鼎力支持。历时两年,精心编选书目,集中展现拉丁美洲思想的丰硕成果,“站在拉美看拉美”。
在世界文化与本土文明之间,在现代技术和精神文明之间,在信心缺失与妄自尊大之间,如何“认识你自己”?这不仅是墨西哥的问题,也是每个第三世界国家人民都面临与反思的问题。萨穆埃尔·拉莫斯深入解析塑造民族心理的历史力量,指出殖民制度造成了墨西哥人心里深处的自卑感,让他们不敢正视过去,企图将历史一笔勾销,从零开始。他认为墨西哥革命在反对独裁者迪亚斯政权媚外倾向的同时,又陷入了封闭性的民族沙文主义。然而,真正的自救之路应该是直面自我,辩证地看待历史遗产和民族性的优劣。他指出,墨西哥人应该摆脱世界主义眼光的风情画式的“墨西哥主义”,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本书堪称拉丁美洲哲学走向成熟、引起世界注意的突破作品,是用历史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性眼光分析具体民族文化的尝试。
科幻精神 豆瓣
El espíritu de la ciencia-ficción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侯健 2022 - 3
★科幻迷波拉尼奥文学宇宙的地基,媲美《荒野侦探》的青春诗篇
☆对波拉尼奥而言,科幻不仅意味着宇宙航行、外星生物,或对未来科技的预言,更意味着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一抹对抗暗淡生命的明亮激情
————————————————
波拉尼奥的早期作品,既充满幽默感又有溃败潦倒的青春悲情,日后出现在他作品中的诸多元素以及叙事结构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小说虽以科幻为题但并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故事围绕21岁的雷莫和17岁的扬·史瑞拉展开,他们在皮诺切特政府掌权后移居墨西哥城,一起租住在一间小阁楼里。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给他崇拜的科幻作家们写抒情又谵妄的信,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困扰、梦境。雷莫则同形形色色的诗人朋友一起在墨西哥城中游逛、调查、聚会……
————————————————
虽然并非科幻文学,但科幻文学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仍是波拉尼奥招牌的以诗人为主角的故事,在巧妙编织起的三重叙事时空里,讲述他们如幽灵般漂泊的生活,充满了独属青春岁月的荒唐潦倒、激情与执着、反思与反叛。——陈楸帆
《科幻精神》是一把打开波拉尼奥小说珠宝盒的钥匙,是一份关于他所沉迷的图景的索引。波拉尼奥的忠实粉丝无疑会喜欢这杯熟悉的、混合着悲伤与狂喜的鸡尾酒。——《巴黎评论》
《科幻精神》以非常规的结构吸引读者去解开它的奥秘。……(这本书)是波拉尼奥宇宙的地基。一部有趣的、情感充沛的、完成度极高的小说。——《华尔街日报》
波拉尼奥绘制了一幅迷人的蓝图,从他的诗延展到了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所代表的垮掉派文学。——《纽约客》
充沛的情感、冷幽默、对文学与生活交错的激情,可以看到波拉尼奥卓越才华的草图。——《科克斯书评》
《科幻精神》是一封31岁的波拉尼奥写给17岁的自己的长信。——NPR
一枚小小的宝石……波拉尼奥对艺术、文学、女性以及墨西哥城的旺盛激情在这本小说里有了具体的形态。——《华盛顿邮报》
两位年轻作家耐人寻味的梦幻画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追寻共同热爱的文学,也以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出版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