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死在這裡也不錯 豆瓣
作者: 马家辉 天行者出版 2008
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故事是這樣的:十七年前,作者與身邊人約定,到了四十五歲,獨自出門旅行一年,回來後,彼此不問去過哪裡、做過甚麼。
今年,作者四十五歲了,本來應該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閉門在家,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反方向」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
紙上筆下,對身邊人,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
鍾曉陽序說:
「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書裡的旅程,這個熱情敏感豁達諧謔又有點憂鬱的旅行者。」
閱讀是人與書、與作者相遇,山一程水一程,同行一段,美好不下於旅行。像馬家輝在倫敦那一篇說:『unexpected,電光火石的剎那碰在一起,嘿,居然是你。』」
目錄:
l 序。山一程,水一程 鍾曉陽
l 自序。青春的約定
l 京都 。 花見
l 長江 。 高樓上
l 福爾摩莎 。 上墳
l 布拉格 。 卡夫卡的眼睛
l 維也納 。 我的佛洛伊德
l 薩爾斯堡 。 年輕的旅者
l 英倫 。 書簡
l 愛丁堡。哭泣的理由
l 巴黎 。 當然是海明威的
l 威尼斯 。 水是溫柔鄉
l 波士頓 。 火爐邊
l 拉斯維加斯。噩夢與綺夢
l 吉隆坡 。 好風好水好女人
l 樂蜀 。 魂斷黃沙
l 北京 。 疾走溫蒂
l 西安 。 華山不論劍
l 曼谷 。 人間智者
Into the Wild 豆瓣
作者: Jon Krakauer Anchor 2007 - 8
After graduating from Emory University in Atlanta in 1992, top student and athlete Christopher McCandless abandoned his possessions, gave his entire $24,000 savings account to charity and hitchhiked to Alaska, where he went to live in the wilderness. Four months later, he turned up dead. His diary, letters and two notes found at a remote campsite tell of his desperate effort to survive, apparently stranded by an injury and slowly starving. They also reflect the posturing of a confused young man, raised in affluent Annandale, Va., who self-consciously adopted a Tolstoyan renunciation of wealth and return to nature. Krakauer, a contributing editor to Outside and Men's Journal, retraces McCandless's ill-fated antagonism toward his father, Walt, an eminent aerospace engineer. Krakauer also draws parallels to his own reckless youthful exploit in 1977 when he climbed Devils Thumb, a mountain on the Alaska-British Columbia border, partly as a symbolic act of rebellion against his autocratic father. In a moving narrative, Krakauer probes the mystery of McCandless's death, which he attributes to logistical blunders and to accidental poisoning from eating toxic seed pods. Maps. 35,000 first printing; author tour.
Copyright 1995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Inc. --This text refers to the Hardcover edition.
回不去了 豆瓣
作者: 馬家輝 臺灣本事文化 2011 - 1
櫻花荼靡,春之極盛
你站在風中,時光流逝,景色一瞬
因為回不去,人生故而絕美
回不去的是旅途,是心情,是流金韶華
你無能為力,只能飛快書寫這一切。
你不是悲傷,也不是不悲傷。
你不是捨得,也不是不捨得
那停駐過的,都密封,都凝凍。
馬家輝愛開玩笑。生老病死葷腥不忌,朋友家人文人陌生人包括自己的玩笑都開,彷彿如此就能跟上帝發笑的聲音抗衡。
馬家輝很矛盾。他討厭行旅和人群,卻無法抵擋想出走的心情。他馬不停蹄,卻不時駐足旁觀在身旁流逝的歲月。
馬家輝走走停停,凝神注視。
歲月昏黃,記憶在燈光下閃耀。
他很明白,花終究要落,
即使駐足,躊躇,旅人終究該瀟灑離去。
入世且多情,旁觀自己的瀟灑
繼《死在這裡也不錯》,那個自承喜歡旅遊又不敵身心疲弱的旅人再次出發了……
他走得很遠,走了許多地方。從中國長沙、日本大阪、寮國緬甸、德國,沿路深情凝視這世界,最後又回到了自己,但他心裡明白,所有一切的歲月和時光,都再也回不去了。
在漫长的旅途中 豆瓣
8.6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星野道夫 译者: 蔡昭仪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2
单独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河地带扎营一个半月,所拍摄所写下的冰河挤压滚落至海中的声音;长期在海湾中冒着酷寒与浪涛,划着小独木舟来回巡弋所捕捉到的座头鲸深潜前扬起尾鳍的画面;一个人横跨阿拉斯加的四季,在各地扎营所记录下的驯鹿……
日本国宝,极地摄影家星野道夫最后遗作。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读者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Vagabonding 豆瓣
作者: Rolf Potts Villard Books 2002
Vagabonding is about taking time off from your normal life—from six weeks to four months to two years—to discover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on your own terms. Veteran shoestring traveler Rolf Potts shows how anyone armed with an independent spirit can achieve the dream of extended overseas travel. Potts gives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on:
• financing your travel time
• determining your destination
• adjusting to life on the road
• working and volunteering overseas
• handling travel adversity
• re-assimilating back into ordinary life
Not just a plan of action, vagabonding is an outlook on life that emphasizes creativity, discove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spirit.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郭子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 10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郭子鹰通过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沉淀出这场归期未定的视觉旅行和21段藏于旅途的灵魂悟语。他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你:
上路吧,寻找那个更可爱、更勇敢、更真实的自己。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不同的地方遇见的不同的人,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在那个与你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着你的人生。
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之间,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那个你,卸下了在都市丛林里背负的重重铠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
————
“ 境地”——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
“浮生”——旅途中遇到的人,他们在与你航迹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了你的人生。
“絮语”——我们都需要一个小小瞬间,让自己的平淡时光显得更值得被回忆一些。
如果,生命终究用来挥霍,最好的时光只能在路上。如果,选择离开的理由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那么,出发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担当,需要放下一切,甚至付出代价。旅行最终会让你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不在此地,就在彼岸。
——《时尚旅游》前主编 廖敏
被都市樊笼禁锢的人们,都应该像这本书倡导的那样,经常踏上“灵魂出窍”的旅程。
——搜狐博客总监 赵牧
在路上的时光,真诚的面对自己,抛却浮光掠影的羁绊,从自我中找到本我。倾注在文字里,凝固在图片中,是你的时光。
——Lonely Planet中国区顾问 李小坚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完美展现了光与影的协调所带来的精神涤荡和他乡客旅对自由灵魂的追求及向往。郭子鹰笔下和镜头中的斯里兰卡,纯真、温暖、艳丽,散发着迷人的热带异域之光彩。
——斯里兰卡旅游推广局中国区代表 单琳
诚挚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出品
2011年秋温暖上市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豆瓣
POWER TO GO
7.5 (51 个评分) 作者: 陈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
陈坤动情自述从出身贫寒的“北漂”青年一夜成名到找回自我,继而重新上路的成长历程。关于亲情与友情、家庭与事业、名利与信仰的心灵全纪录。
本书记录了陈坤带领十名大学生志愿者行走西藏过程中,对生命的点滴感悟。穿插了他成名前后生活中的小故事。笔端情感真挚,读来亲切自然。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你生命中的真相相遇。”——陈坤
这不只是一本明星写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老老实实的心灵告白,你可以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和转化。这本书也不仅关乎心灵,更关乎现世人生,关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无常世界里的命运变幻。
2011年夏天,陈坤的个人工作室“东申童画”运作组织了它的第一个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在报名参与的上万名大学生中选拔出十人,由陈坤亲自带队,走进西藏。感受在挑战身体极限的行走中获得的正面能量。陈坤相信,专注的行走是与心灵的独处,平静下来才能看清自己、观照内心。并通过分享,把这种最朴素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也是一趟心的旅程。所呈现的,不仅是演员陈坤,也是行者陈坤。细数一个青年的奋斗和迷失,思考和感悟。另配精美插图及陈坤摄影作品若干。至真至性,值得珍藏。
◎外在与心灵的行走,两条生命的线索,看似毫无相交,其实彼此对应,互相影响。如果学会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我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傻傻笨笨的人,傻人才有傻福。大家在这个社会上都在学聪明,都在学复杂,到最后我告诉你,都会自己玩自己,自己给自己徒增烦恼。
◎我对老天给我的幸运一直都是保持警惕,我从不认为自己可以比任何人得到上天多一点点的优待。我总是把自己打到最低,把一切情况想到最糟糕,然后从最绝地的心境里不抱任何幻想地走我人生的路。
◎爬山是跟自己的较量。你的对手不是别人,只是你自己。同时,在这个世界上,你所能依靠的人,也只是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的走你的坚强。
明信片旅行主義 豆瓣
作者: 顏忠賢 天下文化 2005 - 3
十多年來,作者對旅行的熱衷,對寫明信片的風靡、對異國、對遠方、對流浪式的狂熱,找各式各樣的藉口或機會到各國旅行的沉迷,尤其在這二、三年去耶路撒冷當明信片變成旅行,變成壯遊,變成建築史,變成更多更遠的學院的美學的種種動人的想像……
建築與設計是作者的本行與專業,卻對文學、現代詩與旅行情有獨鍾。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敏銳的觀察,將旅行香港、新加坡、京都、紐約、布拉格等地的萬般滋味,透過一張張風景明信片,撩動你的心。二十年前,作者在成大唸大一的他,收到教西洋建築史的傅朝卿老師一張外國風景明信片,傅老師那時候因為準備去唸博士,正在環遊全球近一年的旅行之中。作者收到他寫了不多字的一張古建築的明信片,從此就變成「傳染」的開始;和紐約做交換藝術家,甚至一整年住在外國所謂駐市駐館的創作,明信片有了更深更慢的徘徊。於是,明信片變成旅行,變成壯遊,變成建築史,變成更多更遠的學院的美學的種種動人的想像。
这本書呈現了布拉格、紐約、矽谷、加拿大、京都、大阪、新加坡等不同時空的、書寫於明信片的旅行感悟。
尋路中國 豆瓣
Country Driving
9.0 (8 个评分) 作者: 何偉 译者: 賴芳 八旗文化 2011 - 2
榮獲2010年度
經濟學人十大好書。
亞馬遜書店百大好書。
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通過什麼來了解中國?何偉(Hessler)這一次選擇了汽車。嘟嘟——這個紐約客記者租了一部美國產的切諾基吉普車,開始了他的尋路中國之旅。在第一部裡,他選擇了沿古代中國橫貫東西的城牆而行(沒錯,它今天被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者塑造為長城),這裡崎嶇難行,本非道路,古老頹敗的城牆承載了古今殊途的意涵:古代它是中國抵禦胡人的工具,今天抵禦胡人的城堡沒落荒廢,人們沿著新修的路去了南方尋找機會。第二部裡,汽車潮和旅遊熱沿著新開的道路湧向了長城腳下作者居住了二載的一個鄉村,他透過這個叫做三岔的村莊,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新興商業力量和傳統政治力量如何左右它,如何左右這裡的村民。第三部裡,他沿著十車道高速公路來到一個個南方雨後春筍般混亂成長的工業城市,圍繞著一台山寨版胸罩調節扣機器發生的諸多有趣故事,他明白了什麼是中國版本的工業革命。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可思議呢?一座座山被削平變成了工廠,種植柑橘和小麥的手開始給女人做胸罩,成功就在眼前,如果不沿著路往前走,就無法抵達,而更主要的是,他們已經無法返回。
本書最打動讀者的是對眾生深入到本質的刻畫,何偉真實再現了這個時代裡很多中國人特有的空洞感:周遭變化太快,應接不暇,為之所累,而迅速的變化也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簡言之,這不是一個關於汽車和道路的故事,而是一部處於瘋狂移動狀態中的國家的浮世繪,更是一部中國如何被莫名快速的力量所驅動和駕馭的深入記錄。是的,在中國,每個人都在路上。
「誰能弄明白這樣一個世界?」
我們向正在努力尋找答案的何偉表示感謝。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豆瓣
A Wanderer's World
7.7 (21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70年代知名媒体人、作家许知远出走远方,悠游他国,从亚洲喜马拉雅山山麓的文明古国印度到非洲尼罗河河畔的文明古国埃及,从冲突不断战火连绵的巴以地区到雄踞北漠大国依旧的俄罗斯,从共产主义、柏林墙、海德堡岁月的欧洲到传统、教养、自然、安静的剑桥……这部作品首先寻求的不是恐惧,而是愉悦与知识。作者像是启蒙时代的小册子作家们一样,通过展现不同民族的风俗来劝告自己的同胞,世界如此多元与丰富,跳出狭隘的自身吧,了解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我们自以为的独特,其实一点也不独特。
江南 豆瓣
作者: 青简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10
《江南》为准专业摄影师青简的首部主题随笔集。本职医生,只因热爱摄影,痴恋江南美景,徐行万里路,且行且拍,记录所见人情与风景。全书根据拍摄对象不同分了五大主题:风景旧曾谙(地域风光类),人家尽枕河(水乡古镇类),更爱闲花木(植物花卉类),未老莫还乡(人文纪实类),欲辨已忘言(主题景物类)。
《江南》作者以其女性独特视角,发现并记录江南生活的点滴,其细腻之感无人能敌。作者本身在各种文艺、摄影类网站拥有一定人气与支持度,且图片受到广大网友喜爱与支持。《江南》全四色印刷,独特手揉纸做封面,凸显本书唯美、婉约气质。
The Art of Travel 豆瓣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PENGUIN U.K. 2003 - 2
到外地旅行——多麼令人興奮的念頭啊!通常,人們會找個氣候怡人的地方,見識有趣的風土民情,欣賞能喚起靈感的景物。然而,為什麼成行之後,卻往往覺得猶有遺憾?
在本書裡,狄波頓帶領我們踏上旅途,從巴貝多、阿姆斯特丹、普羅旺斯、馬德里到西奈沙漠等地,經歷旅行中種種讓人嚮往與失望之處。
狄波頓還安排了許多位嚮導。他們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藝術家或思想家,也是深諳旅行滋味的行家,如梵谷、華滋華斯、福樓拜、波特萊爾、羅斯金,在書中與我們分享旅行的洞見。
透過這些旅程,狄波頓揭露了旅行中隱藏的慾望和錯綜複雜的面相,挑起無法抵擋的神祕幻想,並且指點我們如何提升旅行的快樂指數,遠離煩悶的日常生活,進入一個奇異世界。
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ichael Booth Jonathan Cape 2014 - 2
As heard on Book of the Week, Radio 4
The whole world wants to learn the secrets of Nordic exceptionalism: why are the Danes the happ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despite having the highest taxes? If the Finns really have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 how come they still think all Swedish men are gay? Are the Icelanders really feral? How are the Norwegians spending their fantastical oil wealth? And why do all of them hate the Swedes?
Michael Booth has lived among the Scandinavians, on and off, for over ten years, perplexed by their many strange paradoxes and character traits and equally bemused by the unquestioning enthusiasm for all things Nordic that has engulfe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ether it be for their food, television, social systems or chunky knitwear.
In this timely book he leaves his adopted home of Denmark and embarks on a journey through all five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to discover who these curious tribes are, the secrets of their success and, most intriguing of all, what they think of each other. Along the way a more nuanced, often darker picture emerges of a region plagued by taboos, characterised by suffocating parochialism and populated by extremists of various shades.
They may very well be almost nearly perfect, but it isn't easy being Scandinav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