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律师之道 豆瓣
作者: 君合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学 2010 - 5
《律师之道:新律师的必修课》内容简介:君合律师事务所作为国内律所的翘楚,在律师业务领先的同时,还建立了系统的内部培训体系:不仅有针对初级律师的基本技能培训,还有针对中级和资深律师的专业培训和技巧培训,以及所有律师参与的热点法律问题讨论和业务交流,从而不断提升君合律师的执业水平。
其中,针对新入所律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已经汇集出版《律师之道:新律师的必修课》,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而业务交流课程则由君合资深合伙人和律师主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极富实践性。《律师之道(2):资深律师的11堂业务课》就是根据君合的上述业务交流课程整理而成。
作为国内顶尖律所的君合,内部对当前热点法律问题的理解与把握,首次对外公开。
元照英美法词典 豆瓣
作者: 薛波 / 潘汉典 法律出版社 2003 - 5
当今世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融和日渐明显。我国虽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民法典的制订工作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此情况下,我们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也应当充分借鉴两大法系的先进法学理论和立法、司法经验。
就英美法而言,其许多法律领域,尤其是在合同法、侵权法等领域,不仅是其本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借鉴。由于语言和法律文化方面的差异,我们对英美法的了解仍然是比较欠缺的,甚至对英美法中的某些基本概念及其制度内涵产生了一些误读、误解。由潘汉典教授等学者组织编写的《元照英美法辞典》,在全面介绍英美法的基本制度、概念等方面填补了目前我国法律辞书在此方面的空白。
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编译者的权威性。本书以倪征日奥、王名扬、杨铁梁等八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术顾问,并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等多家国内著名法科院校、科研机构中的二百余专家、学者参阅大量资料文献,历经多年,反复修订而成,并最终由徐开墅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加以审定。二是收录范围的广泛性。收入及注释5万余词条,包含词组的一般法律用法,附图表30余份,历史文件八件。内容涉及法理、宪法、刑法、民法等英美法各大领域。三是对词条解释的准确性、全面性。每个词条都标明了其辞源,包括拉丁文、法文、德文。对每一词条的解释非常全面,即便此种意义在现代法已罕用,对学术研究极负价值。而且由于编译者熟悉我国法律制度,对各个法律领域的基本制度都有较为精深的研究,因此,本书对我国法和英美法的基本概念对应准确,解释极为精到。四是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既可适用于法学研究人员,也可适用于法官、律师等实务界人士。本书对于非法学专业人士研究英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制度也极具参考价值。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 豆瓣
作者: [美] 黄宗智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关于中国清代与民国期间的法律与司法实践的研究专著。全书共三部分:导论;第一部,从清代法律到国民党法律;第二部,清代与国民党民事法律制度的比较。其中,第一部分为三章,介绍国民党民事法律的产生到成形过程,第二部分为七章,从典、田面权、债、赡养、婚姻等几个方面对清代与国民党民事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最后的第十一章是结论。本书有两条线索:一是回答从清代到1949年,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与不变;二是通过对清代与民国时期司法实践的考察,否定了“好人不见官”的传统看法,明确指出在此期间多数老百姓是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多数县令、法官也是依法行事。
过去和现在 豆瓣
作者: [美] 黄宗智 法律出版社 2009
近百年来中国虽然在法律理论和条文层面上缺失主体意志,但在法律实践层面上,却一直显示了相当程度的主体性,今天可以明确并认可这种抉择,而不要陷于完全盲从西方现代主义霸权话语的心态之中。本书提倡实践历史的研究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摆脱那种心态,是为了确立本书所涉及的法律实践所体现的传统法律的现实性以及立法精神上的主体性,由此来探寻中国自己的现代法律。
法律的正当程序 豆瓣
The Due Process of Law
作者: [英国] 丹宁勋爵 译者: 李克强 / 杨百揆 法律出版社 1999 - 11
丹宁勋爵对法律改革的贡献主要在英国,但他的思想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英国。这些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为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家所重视。虽然我国的法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并不妨碍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法学家提出的一些进步的思想。因此,研究丹宁的法学著作及其法学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同样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我根据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1980)(《牛津法律指南》)和《牛津法律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等较权威的资料对一些法律专有名词和历史人物加了注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法治与“民主迷信” 豆瓣
作者: 潘维 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 5
谁会宣称自己不是民主制的支持者呢?民主全能。民主能让人民都作主,能治腐败,能让人人平等,能让政治清明,能让世界上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它高于家庭、高于民族、高于主权、高于人权,还高于一切非西方人的生命权。这就是目前弥漫于世人之间的民主迷信!笔者不反民主,甚至还有些喜欢民主,可也不信民主教,更不信那些虔诚的“启蒙”者能把中国人民都变成民主信徒。中国充满困境,但笔者不信民主能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困难。笔者希望回到政治文明的原点来讨论民主,讨论民主化,讨论今天的民主十字军。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醒国人,不要从一个陷阱跳入另一个陷阱。就目前中国的情况而论,适宜建立的不是虚妄的民主,而是法治导向、由六大支柱构成的所谓“咨询型法治”。这六大支柱包括中立的文官系统;自主的司法系统;独立的反贪机构;独立的审计系统;以全国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广泛的社会咨询系统;以及受法律充分保护的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这种法治有六大特点,即强调“法律”作主,拒绝“人民”做主;强调法的正义性,因而特别重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刻意增加立法难度;强调限制政府的职能和规模,造就有限政府,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自由,从而鼓励民族的创造力;强调政府行为的透明;强调追求符合中华传统的秩序与自由。本书所收论文,从法治、现代化和秩序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上述问题。
教会法与神圣帝国的兴衰 豆瓣
作者: 【法】菲利普·内莫 译者: 张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本书为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的第三卷。作者系法国当代著名哲学、政治学教授,毕业于法国圣克鲁高师,现为巴黎高等商学院一欧洲管理学院的教授兼巴黎高等商学院经济哲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1998年,《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作为“基础丛书”的分册出版。此后,本书与该丛书中2002年出版的《现当代政治思想史》组合为“战车(Quadrige)丛书”。自此以后,“政治观念史教程”便成为法国各个大学、研究机构经典的教学用书。 本书首先详尽地论述了居住于古代近东地区的希伯来人的历史,以及包含在他们的古代经典中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希伯来人的古代经典中的政治思想迥异于古代希腊、罗马人的政治思想,由于经历了中世纪,来自“耶路撒冷”的新的道德因素与来自雅典和罗马的公民遗产终于真正融合在一起;于是欧洲致力于科学及社会进步的现代才有可能取得长足进步,并以自由民主制为典范组织起来,国家的权力受到限定与限制。本书最值得瞩目之处在于作者对《圣经》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的详细、深入而准确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