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宋明儒学作为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后又被称为“新儒学”。相对于先秦开创期的儒学,宋明儒学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又何以谓之“新”,它对儒学的发展理路与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而此600年中诸家诸派的学术个性及其与第一期儒学的承续关系又是怎样?如此等等,都是学术思想史研 究的大问题,也是研究宋明儒学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当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在代表作《心体与性体》中,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睿见卓识,在以上诸方面都有精当的判释与论述,并在研究形态与研究方法上树立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典范,而这本煌煌一百多万字的巨著,亦被视为研究中国哲学、宋明儒学的经典之作。
理则学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 2
“理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训练与提升逻辑思考的能力,以使人在人生与为学上(无论是实践之学还是理论之学)碰到问题时,知道如何作正确的思考与分判一个推理是否正确,从而能解决问题与分辨观点的正确与否。简单地讲,就是学到如何正确地运用思想来思考问题。就这方面来说,传统理则学比现代逻辑(即符号逻辑)有用多了。实际思考问题时,对我们有帮助的是传统理则学讲的那一套,也就是顺着亚里士多德的理则学所发展出来的那个系统。
本书是牟宗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作为台湾高校逻辑课程的首选教材。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传统逻辑,第二部符号逻辑,第三部方法学。按逻辑学的发展脉络对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都作了详尽而系统的论述。同时,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最后对“归纳法”和“辩证法”等常用思维方法的逻辑基础、具体过程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作了精妙分析,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逻辑教材的特别之处。
本书是牟宗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作为台湾高校逻辑课程的首选教材。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传统逻辑,第二部符号逻辑,第三部方法学。按逻辑学的发展脉络对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都作了详尽而系统的论述。同时,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最后对“归纳法”和“辩证法”等常用思维方法的逻辑基础、具体过程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作了精妙分析,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逻辑教材的特别之处。
中国哲学十九讲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牟宗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4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他毕生致力于弘扬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名家与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三大批判之译注,均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2册。
他毕生致力于弘扬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名家与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三大批判之译注,均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2册。
康德的道德哲学 豆瓣
作者: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
译者:
牟宗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8
- 4
《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以《道德的形上学之基本原则》与《实践理性之批判》为其代表作,此书乃牟先生选译英人阿保特之译而译成。牟先生认为康德书行世多年,但中文学界仍无一严整且较为可读之译本,是即宣告康德学始终尚未吸收到中国来。若吾辈若不能以独立之中文阅读康德、理解康德,便不能言吸收康德,而吾辈亦无法参与世界之康德学。甚至进一步推之,吾辈若不能以中文理解康德,将其与儒学相比观、相会通,观其不足,补充吾学,最后依“判教”方式处理之,便无法消化康德。牟先生谦称自己以英文译康德此举只是初步,期望将来学界能将康德从原文直接译出。但前提是需先精熟于儒学,乃至真切于道家佛家之学,最后才能通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