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三联书店 2008 - 7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下过几次笔,吊书袋子、卖弄考证、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不觉就要流露出来。我知道,我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
我因此要特别感谢卓刘庆弟女士,没有她一清如水的对孩子的未来近于梦想的爱,我想,这本书我还是迟迟不敢下笔。
因为她的鼓励,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摆脱学者的卖弄,如何摆脱知识专家的炫耀之心,单纯地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
我想反复叮咛,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因为那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才是年轻一代真正应该读的“中国美术史”啊!
这本书写作期间,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阅读能力或思考范围,我不断以我的干女儿姚若洁做对象,作为我叙述的对象参考,她是这本书的“顾问”。
我相信,这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但是,我高兴自己在“美”和“年轻人”间找到了一种自在,使我重有了观看一切美丽事物的单纯之心。
写到最后,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流连、低回,使你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这本书因为两个都有孩子之心的好友而完成,因此这本书也应当属于她们——卓刘庆弟及姚若洁,以及更多的青年朋友,谢谢。
—— 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 本书的编排周密、详细,文笔简洁生动,评论中肯,时有不同凡响之语,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大众阅读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艺术史著作。全书共分十数个章节,以朝代为主线,连接各种流派、每位画家书的重要作品,最终形成一部简洁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国艺术史。全书插图300余幅,占内页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选作品皆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精品,并全部彩印,图文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精彩照人。读者不妨“请读片断”一试。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像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像的结合等。
—— 台湾学者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他试图用最简约的篇幅、最概括的手法和最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书搜罗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经典之作,作为他的文字的补充。这部《中国美术史》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和开拓精神是值得赞赏的。(陈诏《域外读书生活杂记》)
—— 蒋勋在台湾教授中外美术史,所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影响很大。他善于举重若轻地将艺术历史浅显讲出,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轻轻地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宋文京《诗意的缺失》)
—— 一提到美术,更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达芬奇、是梵高,而对我们自己的美术史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正是写给所有华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的。让我们在长者的带领下,来到‘美’的面前,聆听‘美’的言语,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香港商报)
——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著,三联书店出版,定价95元),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扬子晚报》)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 - 1
《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2003年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当年即问鼎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是蒋勋先生继《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
200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2010年增补改版,补充印象派以后至20世纪部分,并定名为《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关于西方,中国曾用相对模糊的“西洋”指称欧洲,特别是西欧。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影响越来越大,越洋跨国全球传播,成为与东方文明并峙的西方文明。
蒋勋先生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从北非、西亚到地中海世界,再到整个欧美;全面囊括。
全书共18个章节。作者从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头开讲,围绕地中海世界这西方美术数千年历史的血脉初源,这自上古时代开始,就彼此交互影响,传承密切的文明核心区开讲。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光辉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数千年艺林的往事,数百件旷世杰作,蒋勋先生一一娓娓道来。读者一卷在手,对西方艺术史,大家杰作,流派变迁,艺术形式变化,都将有非常形象直观的了解。
此次增订,更换和补充了大量图片,近300幅精美珍贵图片,给了古往今来西方美术大师流誉千古不朽之作最精美和最逼真的呈现,加上蒋勋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图交映,将给读者一次阅读和欣赏的美的飨宴。
对焦中国画 豆瓣
作者: 罗淑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5
罗淑敏身为艺术教授,多年教学经验下深明学生“轻国画、重西画”之因由,遂写下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说阅读国画的六大方法,并辅以大量中西画作比较,让读者对准焦点,进一步了解两者间之分别与欣赏角度之差异。
随着罗淑敏领航的这趟国画之旅,读者将逐步了解国画的承传概念,各种写意笔墨及留白构图,及阅读手卷与人物画之关键事项。此书本身就是一副画论式手卷——层层拆解有关阅读中国画的窍门,由此轻松地进入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殿堂。
美的覺醒 豆瓣
作者: 高爾泰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美學意識的再現與覺醒
本書內容主要是藝術史論,論述範圍上及遠古的出土文物、詩經、楚辭;下及當代青年詩人和青年畫家們的後現代主義追求,如朦朧詩、抽象畫、象徵主義小說等。作者是美學家,所以既能從宏觀的角度進行理論性的概括,又能從微觀的角度作出技術性的分析,從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從中國文學藝術不同於其他國家文學藝術的特點,追溯到東、西方哲學思想的異同;從中國山水畫的源流,追溯到《易經》的“憂患意識”和中古隱逸之風的盛行;從屈原的《離騷》,追溯到齊楚文化和華夏文化的衝突和融合,視野開闊,資料豐富,思路清晰,立論精深。書後并附有幾篇為當代幾位著名書法家、畫家的作品集所寫的序,或褒或貶,都極中肯。亦可見其美學思想之特點。
What Great Paintings Say 豆瓣
作者: Rose-Marie Hagen / Rainer Hagen Taschen 2007 - 9
Did the Greek gods play tennis? What is the ambassador from the land of Alchemy telling us? What secrets are being told on the shores of the Island of Venus? What is a monk doing on the Ship of Fools? What Great Paintings Say has the answers to these and many other burning questions asked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and famous paintings of all time. In two volumes, a selection of history`s greatest masterpieces is presented chronologically, including works by Botticelli, Breughel, Chagall, Courbet, Degas, Delacroix, Dürer, Goya, Monet, Raphael, Rembrandt, Renoir, Rubens, Tiepolo, Titian, and many others. Each chapter focuses on one painting, with enlarged details and in-depth texts describing their significance. Taking apart each painting and then reassembling it again like a huge jigsaw puzzle, the authors reveal the history of art as a lively panorama of forgotten worlds.
中国美术简史 豆瓣
作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 5
《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的前身《中国美术简史》系大专教材,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集体编写。原系主任薛永教授主持,原中国美术教研室主任李树声教授协助主持。1989年12月完稿,1990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21万字,图三百余幅,简明扼要,以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为纲,以各美术门类在同一时期的演进为纬。注意了四个结合:普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与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呈示中国美术各门类的发展演变与阐述重要的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和美术作品相结合,显现中国美术的自身发展与揭示美术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相关因素相结合,运用翔实的文献资料与使用可靠的美术文物(包括新发现的重要作品)相结合。
中国山水画史 豆瓣
作者: 陈传席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 1
《中国山水画史(修订本)》作者俗重新神视吾国传统文化总体价值暨内涵,而广道美术之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诸科,则笔墨易散,是故用以山水画为切入之点,此所以有《中国山水画史》也。学界同仁谓作者首创分科画史,其时作者全无意于此之首也。
界画楼阁-中国山水画通鉴11 豆瓣
作者: 彭菜 2006 - 6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界画楼阁》为第十一册,主要阐述历代楼阁界画及宫观山水的发展和风格演进。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 豆瓣
作者: 潘杨华 山东齐鲁书社 2013 - 1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作者选择了山水画各个发展时期(启于隋,终于清)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为主体,以现存山水画名作(包括摹本)的欣赏为主线,以点带面地展现了古代山水画波澜壮阔的变迁历程和独特价值。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Painting 豆瓣
作者: Richard Barnhart / Yang Xi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10
An illustrated and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21st century. It should be of interest to students and general readers who wish to gain an in-depth knowledge of Chinese painting.
胸中逸气-中国山水画通鉴13 豆瓣
作者: 邵琦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5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干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胸中逸气》为第十三册,主要阐述元代黄公望、方从义、倪瓒等人的山水画艺术风貌。
湿墨繁笔-中国山水画通鉴12 豆瓣
作者: 黄朋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5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平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湿墨繁笔》为第十二册,主要阐述元代黄公望、方从义和倪瓒的山水画。
海上墨林-中国山水画通鉴31 豆瓣
作者: 赵寒成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5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风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
本书为《中国山水画通鉴》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本册主要阐述晚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山水画艺术活动。
大朴不雕-中国山水画通鉴33 豆瓣
作者: 吴言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6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大朴不雕》为第三十二册,主要阐述20世纪的表现主义思潮山水画。
江山多娇-中国山水画通鉴34 豆瓣
作者: 汤哲明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6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乎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江山多娇》为第三十四册,主要阐述20世纪山水画的社会性思潮。
搜尽奇峰-中国山水画通鉴25 豆瓣
作者: 黄剑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6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平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搜尽奇峰》为第二十五册,主要阐述清初梅清和石涛的山水画艺术风貌。
钟山烟云-中国山水画通鉴27 豆瓣
作者: 卢辅圣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 5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和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
《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从中展现的,不仅是山水画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是关平山水画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流衍变迁轨迹,而且也牵连了山水画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牵连了一代又一代需要山水画的人与山水画所构成的那层不断嬗变着的微妙关系。
为了方便阅读和使用,全书以山水画发展的时序为经,以价值形态的消长变化为纬,厘定成三十四分册,每册皆独立成章而又互为生发呼应。本书《钟山烟云》为第二十七册,主要阐述清代中叶的金陵派山水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