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录 豆瓣
作者: 胡适 京华出版社 2006 - 3
胡适,“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曾被美国《展望》杂志列为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胡适的思想,除了在他的著作,还在他的演讲中。在他的声音里,留下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轨迹。
在胡适大量的著作中,编者取他一生所做的演讲选编了此书。本书对于胡适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巨匠的介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书中虽然有些表述方式和文字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状况,但为了遵循历史的客观,编者力求使作者的演讲文章保持原貌,旨在使这些文章对于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和文化史的思考的学生、学者和普通读者有相当的价值,也便于他们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关怀。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豆瓣
作者: 智效民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 4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胡适注定是值得在中国现代史上大写特写的一个名字,“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人缘之好、人格魅万可见一斑。然而,上世纪50年代之后,胡适成了昔日朋友们噤若寒蝉的名字,“五四一代”的身影瞬间引退到重重迷雾之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让我们吹去覆盖在历史书页上的厚厚灰尘,从并不如烟的往事中,一寻那一代人的怕和爱。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是增补本,删除了原书10万字,增补了17万字,以教育、政治、科学与文化四个章节讲述民国大师们的政治选择、学术思想、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豆瓣
作者: 江勇振 新星出版社 2011 - 4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最大,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
《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第一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主义者,到绝对的不抵抗主义,再到国际仲裁主义;从无病呻吟到乐观主义;从宗教情怀到性别观念;从上课修习、转学哥大到博士学位问题,到新文学革命),指出胡适“实验主义其表,实证主义其实”的真身,创获极大极丰,诚乃胡适研究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
胡适文集(2) 豆瓣
作者: 欧阳哲生 编 1998 - 1
《胡适文存》1921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分平装(四册)、精装(两册)两种,六开本。《胡适文存》内收录的文章大致写于1911年5月至1921年11月之间,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有些文章胡适又作了修改,具体情形胡适在《序例》中有所交待。《胡适文存》问世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是二十年代流传甚广的畅销书。
此次整理出版《胡适文存》,系依1930年所出第十三版排印。原书无文章发表出处,现将每篇文章的出处,一一括注说明,供读者参考。
胡适文集(5) 豆瓣
作者: 欧阳哲生 编 1998 - 11
本卷收入《胡适文存四集》、《人权论集》和《南游杂忆》。
《胡适文存四集》原为《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平装、精装两种,四开本。1936年出第二版。《胡适论学近著》第一休所收的文章,除个别在此前未发表外,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时间大致在1930年至1935年。1953年12月,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胡适文存》四集合印本时,将《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易名为《胡适文存四集》,删去《我们走那条路?》的附录和《人权论集》序。1986年7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胡适作品集》时,其中第15册至第18册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部分文章补入了胡适晚年所加的批语、按语。
胡适文集(6) 豆瓣
作者: 欧阳哲生 编 /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11
本册收入《先秦名学史》、《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中古思想小史》。
《先秦名学史》是胡适1915年9月至1917年4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题为“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胡适译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原名《中国哲学史上纲》卷上,本书最初是胡适1917年9月以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大纲”一课的讲稿,在校内曾作为讲义油印。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现存胡适手稿七章,它们完成于1930年,同年由中国公学油印。
《中国中古思想小史》是胡适1931年在北京大学文学院担任“中国中古思想史”课程的讲义提要,原题《中国中古思想史提要》。
胡适文集(4) 豆瓣
作者: 欧阳哲生 编 1998 - 11
《胡适文存三集》,1930年9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分平装(四册)、精装(两册)两种,六开本。以后重印多次。《胡适文存三集》所收集的文章,大致写于1922年10月至1930年3月之间,除个别不曾发表外,大多已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1953年12月,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胡适文存》四集合印本。三集删去:《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的附录、《欧游道中寄书》、《(老残游记)序》的“尾声”、《汉初儒道之争》、《读(北史)杂记》、《苏洵的(辨奸)》、《欧阳修的两次狱事》、《考作象棋的年代》、《胡笳十八拍》、《建文逊国说的演变》、《墨字》、《(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跋》、《(吴淞月刊)发刊词》、《(曲海)序》、《扬州的小曲》、《(小雨点)序》、《人生有何意义》、《(市政制度)序》、《(四角号码检字法)序》、《追想胡明复》诸篇。
胡适文集(3) 豆瓣
作者: 欧阳哲生 编 1998 - 11
《胡适文存二集》,1924年11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分平装(四册)、精装(两册),六开本。以后重印多版,至1941年已出十二版。《胡适文存二集》所收文章,大都写于1922年1月到1924年9月之间,除个别的未发表外,基本上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有些文章收入本集时,胡适又作了大幅度修改、扩充,具体情形胡适在序中作了交待。
此次整理出版《胡适文存二集》,系依1929年3月亚东图书馆所出第六版排印。原书无文章发表出处,现将每篇文章的出处,附注说明,供读者参考。
胡适文集(1) 豆瓣
作者: 欧阳哲生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11
本册收入《我的信仰》《四十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和《胡适口述自传》四种。另辑胡适父亲胡传的资料四种,作为附录。
《我的信仰》是胡适的英文作品“What I Believe”一文的译文。英文原刊《生命哲学》(Living Philosophies)一书,1931年纽约Simon和Si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同年,向真译为中文,收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中国四大思想家的信仰之自述》(赵家璧主编:《一角丛书》第一种)。另有《时人自述与人物评传》(出版处不详)所收的明耀五的译文。现以明耀五的译文为底本,与原文校对,对译文的少数几处重新作了修订。
……
胡适口述自传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口述 译者: [美国]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对自己的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氏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这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胡适口述自传》:“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重寻胡适历程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9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封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本书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业面貌。
胡适留学日记 豆瓣
作者: 胡适 岳麓书社 2000 - 1
胡适先生写日记之勤,令人钦佩。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枯燥。海外留学,读书、忧国、思乡成为胡适先生日记的三大主题,现在读之,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之真,意之切。其中关于读书,日记中提到的最多,日记中经常提到当日看了什么书,以及零星的一些感想。
后来胡适先生的日记主要是札记的形式,胡适先生将这种札记作为思想的草稿,从中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形成的轨迹。其中还有许多胡适先生的英文演讲稿,中英文对照,实为学习英语的好材料。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胡适先生用英语演讲的录像。由于历史悠久,图像与声音都很模糊,所以感觉有点滑稽。
胡适先生酷爱写日记的原因,他从自己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要是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胡适先生认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
胡适的声音 豆瓣
作者: 胡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作为哲学家、学者、作家兼教授的胡适,不仅其诗其文对当时或者后世有一定影响,其演讲艺术亦因有独特的风度而受到学者的普遍赞誉。本书取自其演讲录音,贯通胡适前后各个时期,并配有CD。

目录如下:谈谈实验主义(1919)、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打破浪漫病(1928)、中国禅学的发展(1934)、《水经注》考(1952)、搜集史料重于修史(1953)、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1953)、科学的人生观(1930)、工程师的人生观(1952)、提高和普及(1920)、书院制史略(1924)、大学的生活(1958)、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1960)、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62)、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1931)、传记文学(1953)、白话文的意义(1954)、中国文艺复兴运动(1958)。

胡先生雅善言词,而且善于恭维人,国语虽不标准,而表情非常凝重,说道沉痛处辄咬牙齿地一个字一个地吐出来,令听者不得不信他所说的话语。他曾对我说,他是得力于《圣经》传道的作风,无论是为文或言语,一定要出之于绝对的自信,然后才能使人相信。——梁实秋


我在康奈尔时代,演讲的地区相当辽阔——东至波士顿,西及俄亥俄的哥伦布城。这个区域对当时的在美国留学的一个外国学生来说是相当辽阔的了。为着演讲,我还要时常缺课。但是我乐此不疲,这一兴趣对我真是历四五十年而不衰。——胡适


我这一个徽州的小孩子,没有学过国语,没有受过国语的训练,站在那个字纸篓的旁边,找到一本破烂的、不完全的《水浒传》,“李逵打死殷天赐”,就这样地发疯。根据这个经验,我们就提倡“白话的文学”,这是我们有把握的。我们晓得,全中国凡是进过学堂的人,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凡是认得一千字或两千字的人,只要他瞒住了老师,瞒住了父母,半夜里偷看小说,把小说瞧得得意忘形而发疯,这班人都得了一个工具,一个文学的工具,一个语言的工具,将来都可能成为国语文学的作家。诸位先生,都是来自各地,来自不同的区域,最早没有受过国语的训练,没有受过白话文学的训练,我们当初提倡白话文学的人没有给你们开学堂,给你们辅导白话文学,大家却都能够用白话写文章了。不过,我们与白话文学也有一点关系。1915 年,我在外国做学生的时候,就同许多同学,通讯讨论,打笔墨官司,后来这笔墨官司的一部分,在《胡适文存》里面也发表了。在良友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本,里面发表我一篇自传,叫作《逼上梁山》,我把当时在国内的许多通讯发表出来,现在那一篇文章放在台湾版的《四十自述》的后面做一个附录(参见台湾远流版《胡适作品集》第一册《四十自述》第97 至第131 页)。我那自传在那个时候——在打笔墨官司的时候,就感觉到,不要怕没有标准的语言,没有标准的国语,没有标准的文学的国语,没有标准的国语的文学,不要紧。我们就是规定标准文学的人,我们的创作就是规定这个国语文学标准的人,不要怕。没有一个人要把每一个字都要看标准国语字典才能做文学家,大家都有这个经验,所以大家都知道。我们当初就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实在说来是不错的。不是我们创造的,不是我们几个人创造的,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给我们的,演变下来的。一直演变到现在可以说是最了不得的、最合逻辑的、最简单的一种文法的语言。同时呢,在这个七八百年当中,尤其在这个四五百年当中,有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这一类伟大的小说以后,我们有一个文学的标准国语,文学的标准国语就是标准文字。说这一个的“这”字是怎么写法,那个的“那”字是怎么写法,诸位要想一想,在那个语言还没有标准的时候,这些小说没有通行之前,要看到宋朝的《高僧传》,和尚的语录里头用白话,比方说“呢”字——你肯不肯“呢”?现在用尼姑的“尼”字加“口”字就够了,古时间的那个“呢”字怎么写呢?想不到的,古时间的“呢”字是用渐渐的“渐”字,那就困难了,在底下加个耳朵的耳字,那个字读起来,你看多么困难!再比方你们我们的“们”字,现在容易了,“门”字旁加个“人”字,这个“们”字,古时间就没有这个东西。当时有的人用“满”字;后来用每一个人的“每”字:“我每”、“你每”、“他每”;到后来,才标准到我们的“们”字。当初不单是我“们”、你“们”、他“们”没有,我面前这样的桌子也是没有的,播音器也是没有的,这样的杯子也没有的。后来,“人”有了,“兄弟”有了,“姊妹”有了,“学生”有了,“朋友”有了,这个都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回头想来,那个时候造个“们”字,造个数目字的多数,也是很困难,我们不能不感谢他们这个几百年的小说家,就是无意当中找到了这个公式,乱抓汉字,把汉字拿来写白话,写他们的白话的作品,写他们的活的文学。这样说起来,说破了所谓文学革命,是一个钱不值。简单得很,“白话”!就是“汉字写白话”!就是我们几千年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的语言,活的语言。这个几百年无数的无名的作家做的这些评话、儿歌、情歌、戏曲、小说都是了不得的东西。

——选自《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容忍与自由 豆瓣
9.1 (22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著 / 潘光哲 编 法律出版社 2011 - 6
为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胡适先生所著《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由台湾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先生重新编辑。《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选取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第一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选录了胡适对于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之思考。第二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选录了胡适关于自由民主的文献。第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选录了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的文献。《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不在高深的理论,而在对大众普及胡适先生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历史背景、延伸阅读等材料,最大限度地还原胡适先生思想精华,以当年文章回应当今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