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
大学的使命 豆瓣
作者: 奥尔特加·加塞特 (Ortega Y.Gasset) 译者: 徐小洲 / 陈军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本书是作者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书紧扣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以其犀利的笔锋,剖析了欧洲大学的弊端,进而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独特的改革思路。
Money, Bank Credit, and Economic Cycles 豆瓣
作者: Jesus Huerta de Soto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2009 - 4
Can the market fully manage the money and banking sector?
Jesús Huerta de Soto,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 Madrid, has made history with this mammoth and exciting treatise that it has and can again, without inflation, without business cycles, and without the economic instability that has characterized the age of government control.
Such a book as this comes along only once every several generations: a complete comprehensive treatise on economic theory. It is sweeping, revolutionary, and devastating--not only the most extended elucidation of Austrian business cycle theory to ever appear in print but also a decisive vindication of the Misesian-Rothbardian perspective on money, banking, and the law.
Jörg Guido Hülsmann has said that thi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work on money and banking to appear since 1912, when Mises's own book was published and changed the way all economists thought about the subject.
Its five main contributions:
a wholesa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money and banking,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modern times,
an application of law-and-economics logic to banking that links microeconomic analysis to macroeconomic phenomena,
a comprehensive critique of 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theory, and policy,
an application of the Austrian critique of socialism to central banki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look at banking enterpri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rket-based entrepreneurship.
Those are the main points but, in fact, this only scratches the surface. Indeed,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ov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book. De Soto provides also a defense of the Austrian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cycles against every other theory, defends the 100% reserve perspectiv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oman and British law, takes on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ons to full reserve theory, and presents a full policy program for radical reform.
It was Hülsmann's review of the Spanish edition that inspired the translation that led to this Mises Institute edition in English. The result is astonishing: an 875-page masterpiece that utterly demolishes the case for fiat currency and central banking, and shows that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compromised economic stability and freedom, and, moreover, are intolerable in a free society.
De Soto has set new scholarly standards with this detailed discussion of monetary reform from an Austro-libertarian point of view. Huerta de Soto s solid elaboration of his arguments along these lines makes his treatise a model illustration of the Austri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economics.
It could take a decade for the full implications of this book to be absorbed but this much is clear: all serious students of these subject matters will have to master this treatise.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豆瓣
Homage to Catalonia
8.8 (27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李华 / 刘锦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3
作者是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这部小说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在西班牙内战中,他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民众的热情、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战争经历,让人们从事实的角度去理解战争。在诉说自己感受的同时,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传达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意义,是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本书文风简洁凝练,在静默的言说里蕴含着巨大的动人力量。
西班牙旅行笔记 豆瓣 Goodreads
8.1 (70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才能 豆瓣
作者: [西] 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 译者: 朱海就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兰格等社会主义计划手段的支持者为另一方,就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之可能性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辩论。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家们卓越的理论洞识,推动了新的分析工具的形成,在学科内外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如今应该没有多少人还会怀疑这一结 论:中央计划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然而在经济问题频现的时代,或对于在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宏观干预政策仍屡屡回潮,对这场论辩做出全面的评估仍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是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重要著作,是对米塞斯企业家才能理论和哈耶克知识理论的拓展和应用。德索托完整地回顾了论辩始末,并对兰格的思想历程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批判性研究。他揭示了各种形式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危害,并深刻地指出“自由”、“道德”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认为“对企业家才能的抑制,将阻碍经济计算所需的信息的产生,从而将导致社会的失调”。
我是谁 豆瓣
El Viaje Al Poder De
作者: 【西班牙】爱德华多·普塞特·卡萨尔斯 译者: 王路 2011 - 11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痛苦?我怎样找到幸福?
成千上万的人活着,却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究竟发生着什么……
连续5个月蝉联西班牙、法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在西班牙,每40人就有1人拥有本书,每10人就有1人读过本书,
每1人都在关注本书作者!
一场叹为观止的精神世界之旅,彻底颠覆你的思维方式,重新洗牌重组,帮你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精神之底最无与伦比的力量之源!来自人类头脑与精神的旅行,将是一场最神秘,也最伟大的世界之旅!
迄今为止比《秘密》和《力量》都更震撼,更有代表性的著作!
在纷扰的世界中,只有精神才是唯一的力量!
而你也将踏上一场终极精神灵感之旅!
我是谁——你可以更了解你自己!
在《我是谁》这本集成功学、心理学和科普学于一体的书的文字里,作者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的那些足以改变我们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东西——精神的力量。作者告诉我们:为了应付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掌握社会学习和情感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忘掉”我们以前所学到过的几乎所有知识。作者向我们揭示了,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下被动地、无意识地实施的,而推动我们这样做的动力,恰恰是我们对爱情的追寻和获取其他人认可的需求。
《我是谁》是西班牙畅销书作者的畅销力作,这本书一经推出立即获得如潮好评,在西班牙和欧洲大陆几乎无人不知这位震撼世界的大师。本书的作者爱德华多是西班牙最受人尊敬的智者之一,他的著作每一本都已成为改变读者心智的力量之作。而这本书必将成为世界心灵励志书的经典之作。
在纷扰的世界中,我们终究是要找回自我,认识自我,才能打开真实自我的幸福之门。而这场精神之旅将是你改变的唯一力量!
奥地利学派 豆瓣
作者: (西)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 译者: 朱海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11
本书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入门介绍。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德语、俄语、法语和英语等多种语言。 作者首先介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显著区别,其中特别指出奥地利学派当中至关重要的概念:知识与企业家才能。作者接着介绍奥地利学派的历史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其中包括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以及哈耶克。最后作者对一些针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批评作出回应,并对奥地利学派的复兴及其对经济学未来发展可能作出的贡献进行展望。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思想和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准备好更为深入地探索这一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领域。
堂吉诃德 豆瓣 Goodreads
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8.6 (20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塞万提斯 译者: 张广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最具国际影响的杰作,书名全称为《匪夷所思的拉曼查绅士堂吉诃德》。
作品描写了读骑士小说入迷的没落绅士吉哈达,自号堂吉诃德,试图用虚幻的骑士之道还世界以公正与太平,先后三次骑着老马出外行侠。他雇请崇尚实际的农夫邻居桑丘·潘萨作为侍从,与自己一起经历了风车大战、英勇救美、客栈奇遇、恶斗群羊、挑战雄狮、人地穴探奇等等奇特事变。他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不断闹出笑话,被人捉弄,屡遭惨败,直至临终之前才翻然醒悟。小说通过塑造与刻画堂吉诃德这一滑稽可笑、可爱而又可悲的人物形象,成功反映了西班牙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人民对社会变革的要求和愿望。
The Revolt of the Masses 豆瓣
作者: José Ortega y Gasset W W Norton & Co Inc 1994 - 2
Social upheaval in early 20th-century Europe is the historical setting for this seminal study by the Spanish philosopher, José Ortega y Gasset. Continuously in print since 1932, Ortega's vision of Western culture as sinking to its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and drifting toward chaos brought its author international fame and has remained one of the influential books of the 20th century.
Text: English, Spanish (translation) .
艺术的去人性化 豆瓣
7.2 (8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译者: 莫娅妮 译林出版社 2010 - 4
简介: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不仅仅是一位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将理论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这部关于艺术、美学的经典之作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文中闪烁的真知灼见,由奥尔特加用诚恳、谦逊而略带戏谑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故作高深的辗转呻吟,只显出了兼容并蓄的大家风度、入木三分的见识和眼力,以及客观、缜密的逻辑推理。文中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思潮,为读者指明了一条品味艺术实质之路,并对现代人类的境况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时至今日,“艺术的去人性化”仍是现代艺术批评史上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源头。
导读:
(奥尔特加)是尼采以后最伟大的作家……
——阿尔贝·加缪
新艺术将观众分为两个群体:懂的人和不懂的人,也就是说艺术家和非艺术家。新艺术是艺术化的艺术。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经由奥尔特加这么解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艺术总是充满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表现手法,为什么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总是不停地向我们传统的艺术理解力挑战。
——周 宪
關於愛 豆瓣
作者: 荷西•奧德嘉•賈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 译者: 姬健梅 商周出版 2012 - 4
關於愛,你還有很多沒思考過的事
但丁說:「愛具有移轉太陽和行星的力量。」
聖奧古斯丁說:「我的愛是我的引力,它去哪裡我就跟去哪裡。」
荷西.奧德嘉.賈塞特則如此定義:愛是靈魂的離心行為、是內心的放射(由內在走向他人);以經常的流動(連續性)走向它的對象(從愛者到所愛者),以溫暖的肯定圍住它的對象,與對象合一,並且積極地確定對象的存在(有別於「恨」)……
關於愛,必須先知道它不是什麼
然後才可能知道它會是什麼
賈塞特關於愛的討論,由準確地定義「愛的本質」出發。如果你滿意地認為,太好了,關於愛的問題,哲學家提供了一個標準答案,那你就錯了!一路上,賈塞特又從文學、歷史、名人軼事、日常生活的觀察中,不斷糾舉出種種難分難解、卻又真實存在的「愛的難題」。諸如:
世人常認為,愛情以完美的幻想為沃土,一旦認清現實,愛情就幻滅了。果真是如此,不等於愛情永遠是「盲目」的嗎?
柏拉圖的名言「愛是傳遞和生產美的欲望」,這裡的「美」,究竟所指為何?
「墜入情網」是注意力「癱瘓」的不正常現象嗎?
愛是一種選擇,在選擇愛人時,男人與女人會洩漏自己深處不欲人知的性格?
所以當一個眾人公認的傑出女性愛上一個愚蠢而俗氣的男人時,原來他們並不像表面所看見的那般?
愛情是一種高度的藝術,不尋常的才能,它極少發生,一般人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
西班牙當代思想家賈塞特,深入愛的不同階段,揭發愛的心理、男女本質、注意力、吸引力與激情……
全書寫作風格自然,我們原以為看到的是一位哲學家、作家,最後卻發現讀到的是一個溫暖的人。
哲學是什麼? 豆瓣
作者: 荷西·奧德嘉·賈塞特 / Jose Ortegay Gasset 译者: 謝伯讓 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0 - 3
「奧德嘉‧賈塞特是尼采以後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Albert Camus
西班牙大哲學家奧德嘉‧賈塞特當年用他宣揚哲學思想的利器「演講」,征服了一般大眾渴求哲學的心靈。本書即是作者的演講集,共分十一講,分別討論當今的哲學、哲學的萎縮與擴展、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關於宇宙的知識、哲學的需要、理論與信仰、宇宙中的基本事實、主體性之發現、哲學的根本改造、新實在的新觀念、生活的範疇與命運和自由等。
奧德嘉認為追求真理永遠是場冒險,一種觀念上的冒險。今日的哲學與上個世紀人們對哲學的看法很不相同,這表示真理在改變。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否定真理的價值,真理本身永遠是存在的,但是真理的歷史是在一特定時間為特定的人發現,讓真理具備了歷史的面向。
奧德嘉認為我們的生活就是宇宙間的基本實在。「思想」即是生活,因為思想是我以某種形式與世界發生關係。生活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決定自己要做什麼的過程。生活是即將出現的未來,是那尚未成為過去的東西。當人們不斷在受限制的環境中做出抉擇,表示生活已在創造自己的命運。
關於哲學,關於生命,關於生活,關於愛……
奧德嘉‧賈塞特說:
生命既是一種宿命,同時也是一種自由;生命代表著受到限制的可能性,雖然它受到限制,但它仍是一種可能性,它是開放的。
我們不要認為命運限制了我們改進自我生活的機會,因為生命之美並不在於命運是否與我們站在一起,而在於接受挑戰,並從命定的形式中活出崇高的形象,這其中的優雅,才是生命之美的所在。
我們的生活是種決定的過程,因為生活是在毫不封閉而且充滿機會的世界中發現自我的過程。
哲學活動乃是特殊的生活形式,它預設生活的存在,我之所以從事哲學活動,是因為我好奇宇宙的本質,而該好奇心則是來自於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欲望,那是種總是指向自我的欲望,而且也可能是總是迷失在自我之中的欲望。
理論思考與哲學沉思根本就是一種愛的行為,在這種愛(與欲求不同)的活動中,我們試著從對方的內心角度體驗生命,我們為了其他事物而捨棄自我的生活。
愛情宛如以圍巾蒙住眼睛,好似他們原本可以看見但卻因為蒙蔽而無法看見。然而,愛情的奇特之處並不在於它是盲目的,愛情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沒有眼睛,也根本不曾有過。
真正讓人感到丟臉的並不是不知道(那其實是很正常的),而是不願意知道;真正讓人感到丟臉的,是當有機會可以知道卻選擇不尋求答案。無知本身不會導致人們拒絕尋求答案,唯有自以為知者才會如此。